登陆注册
9467900000028

第28章 辞旧迎新过春节

春节,即农历新年,俗称过年,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二十四的祭灶就开始“忙年”:扫房屋、洗头沐浴、准备年节器具等等,所有这些活动,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即“辞旧迎新”,人们以盛大的仪式和热情,迎接新年,迎接春天,一直到正月十五乃至正月十八才算过完年,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春节历史悠久,起源于殷商时期年首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始,以夏年(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即“年”),年节的日期由此固定下来,延续至今。年节古称“元旦”。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开始采用公历(阳历)纪年,遂称公历1月1日为“元旦”,称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既是岁时节日,亦被称为“传统节日”。在春节期间,中国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春节正值“立春”前后,古时要举行盛大的迎春仪式,鞭牛迎春,祈愿风调雨顺、五谷丰收。各种社火活动到正月十五,再次形成高潮。因此,集祈年、庆贺、娱乐为一体的盛典年节就成了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佳节。

安定区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千百年来,过年的习俗得以传承,并不断地丰富,形成了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的春节文化。

“小年”一过,经过紧张的筹备,一眨眼就到了大年三十。俗语说:“一年忙到头,腊月三十(或二十九)也不得闲”。这是因为到了大年三十有许多事情要干:贴对联、贴门神、请先人(坐纸)、贴福字、贴窗花、贴年画、贴挂千,还要挂上新熏的板檐子等等。

对联由宋代时极盛的桃符演化而来,至清代时桃符渐被对联取代。贴了对联,年的气氛就显露出来了。对联红字书写,凸显喜庆之意,处于三年大孝间的人家,则用蓝色纸书写。

早晨起来放了炮,就赶着贴对联,在农村,能写对联的人不多,一个庄上也就那么一两个人,家家户户早起就打发孩子拿着纸,顺便也带一点自家置办的年货,去写对子,写对联的人因为有了各家的年货,也就不厌其烦,从清早一直写到午后。写好后再嘱咐一番,哪是大门的,哪是厅房门的,灶房门的等,是万不能错的。

门神是赶集时现买的,左秦琼、右敬德,一白一黑,人常说:“你黑得像敬德一样”,可见其黑了。

门神是道教和民间共同信仰的守卫门户的神灵,旧时人们都将其神像贴于门上,用以驱邪辟鬼,卫家宅,保平安,助功利,降吉祥等,是民间最受人们欢迎的保护神之一。门神信仰由来已久,据《山海经》说:在苍茫的大海之中有一座度朔之山,山上有一颗大桃树,枝干蜿蜒盘伸三千里,桃枝的东北有一个万鬼出入的鬼门,门有上两个神人,一个叫神荼,一个叫郁垒,他们把守鬼门,专门监视那些害人的鬼,一旦发现便用芦苇做的绳索把鬼捆起来,扔到山下喂老虎。于是黄帝向他们敬之以礼,岁时祀奉,在门上画神荼、郁垒和老虎的像,并挂上芦苇绳,若有凶鬼出现二神即抓之喂虎。信仰一直流传至今,除夕之时人们常常在门上贴上画有二神与虎的画,并挂上桃枝或桃人和苇索,以驱鬼辟邪。到了唐朝,唐太宗晚上睡觉尽做噩梦,就叫秦琼和敬德于晚间分守在门外,太宗才能安睡,后来将二人的画像挂到门上,太宗也能安睡,于是渐渐演化成了今天的门神。

大年三十的另一个重要活动就是接先人,先人在天之灵也要来和家人团聚。方法是把白纸折成16开,用半圆形纸凿打破,两个半圆相对就相当于一枚硬币了,打纸必须是“四路八钱”,即打四行,每行八个钱币,打三沓,由家中年纪最长或辈分最高的男性手执盘子,里面放上打成的纸,香、表,茶、酒等一应祭祀用品,率全家(或一个家族)的男子到离家门百米之外的地方迎请先人,首先焚三炷香,插到眼前,再烧表和纸票子,奠茶酒,由小孩放鞭炮,大家一起磕头,磕头也讲究“人一神三鬼四”。接到大门口,再转过身子向着门外重复一次前面的动作,接到厅房事先摆好的桌子上,恭恭敬敬地将端进来的纸靠后墙立好,再摆上香炉,茶、酒等,这一切结束了就开始“上献饭”,由领头的吩咐其他人从厨房里端献饭,七碟子八碗,果品,年糕等,由两个德高望重的呈对称状上饭,每端一对,两人都要一起鞠躬作揖,神色庄重,虔诚,其他人也都屏息凝神,不敢稍有造次。上好了饭就开始行跪拜礼了,拜了先人,再给家中年长的行跪拜礼,互相之间寒暄一阵,说一些祝福之类的,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坐纸”,整个过程充满着凝重、肃穆的气氛,一般家庭坐纸不过夜,当天晚上就送了,但不出三年的新纸必须要到初三才能送。忙完了这些,就到另外坐纸的本家去拜祭先人,给长辈拜年。

在名门望族还设有祠堂(也叫家主堂),里面供奉着本家亡人的牌位,在厅房正中的桌子上供着。拜先人的仪式就更隆重。

同时,大年三十被认为是“三不管”的一天,即天神、土地、山神都不管,因此,这天可以干土活,泥炕,盘槽等,因为神们都上天去见玉帝了,没时间管,等诸神归位时事情已经过了,也就不追究责任了。

大年三十最隆重的莫过于吃团圆饭。本地有“三十晚上一根折筷子也要归家”,意思是家人一年之中无论怎么在外奔波,到了年三十必须赶回家吃年夜饭,寓在一家团团圆圆,和和美美。

吃年夜饭前预先蒸小馒头,有白有黑,取黑白各一个,扔给狗吃,狗如果先吃了黑的说明来年秋粮丰收,先吃白的说明夏粮丰收。

年夜饭尽一家之最好的年货,七大碟子八大碗,丰盛空前。饺子,臊子面一起上。煮熟了饺子,下好了臊子面必须先在事先准备好的专门供献饭的碗内盛上少许,分别献给先人、天地、灶神,每到一处,献饭、焚香化表、奠茶酒、行跪拜礼,礼节繁琐,行礼之人一丝不苟,肃穆而虔诚。行完了礼之后全家人才能进餐。饺子中包一枚硬币,谁吃到了,来年一定好运,引得孩子们抢吃饺子,希望自己能吃到硬币。吃完了年夜饭,小孩子就到院子里放爆竹,五颜六色的爆竹在空中绽开了一朵朵艳丽的花,预示着吉祥美好。

孩子们最期望的是长辈们给的“压岁钱”,接了“压岁钱”,孩子得跪拜表示谢意。除夕夜还有守夜的习俗,通常是一个家族的聚在一起,或猜拳喝酒,或打牌下棋,其乐融融。

农历正月初一就是传统的春节了,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过年”,这过年是有很多的讲究的,事儿也特别的多:首先是到庙里烧香、除夕守夜到子时(晚11时到凌晨1时)一过,就算到春节了,人们便开始到庙里抢烧头香,以表达对神灵的崇敬。

早晨起床后的第一件事是放“开门炮”,然后在大门上贴上“出门见喜”;重复除夕用狗吃馍验证秋夏庄稼的收成;接着分别给先人、上天、灶爷、牲口圈、粮仓等处烧香化表,奠茶酒,磕头、上供品(过年的前三天及初七至初九、正月十五都要如此),给长辈们拜年。

正月初一的公众活动是迎喜神,一个庄子上的男女老少都要迎喜神,抬着农具,赶着牲口,在领头的(是一个庄子上公认的德高望重的人)带领下面向喜神所在方向,焚香、化表,放炮,领头的口中念念有词,大致为“公元××××年,×(十二属相中的年份)年行,大吉大利,吉祥如意,狼来锁嘴,贼来迷路,风调雨顺,四季平安……”。如果村庄居住分散,也可分成三四个组分别迎喜神。迎喜神寄托着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美好期望,所以特别的隆重,所有参与者都十分虔诚。%%%%%接下来就要到同一庄子上所有坐纸的人家去拜纸,拜纸时不需要带礼品,只拿香表就行了,同庄人去拜纸是主人的荣耀,说明其在庄子上人缘好,所以主人很热情,都要拿酒肉招待。现在的接待方式也有了转变,主人让一支烟,碰上饭了就吃一点,不吃饭也无所谓。

从初二开始就要走亲戚了,初二当天,嫁出去的女儿们便纷纷带着丈夫、儿女回娘家拜年。女儿回娘家,必备办一大袋的饼干、糖果,由母亲分送邻里乡亲,一如过年的情景。如果家中有多个女儿的,而这些女儿又不在同一天归来,那么,就要来一个分一次,礼物颇薄,四块饼干而已。然而,它反映的情意却甚浓,真正的是“礼轻情意重”,它表达了姑娘对乡亲的切切思念。如果丈人本家户数多,不论亲疏都得去拜年,所以女婿在动身前必须备足了礼物,一路拜来吃喝一路。也有走完了丈人本家没吃到饭的情况发生。新女婿拜年丈人家是要给彩钱的,也不在多少,图个情意,图个吉利。

初三一般去向舅父拜年,从初四开始就走亲访友,磕头拜年,也是亲疏有间,越往后,越次要。一直到正月十五才算拜完了年。除了亲戚外,路遇熟人也要互相拜年,年少的(或晚辈)向年长的(或长辈)行跪拜礼。年过后熟人之间第一次见面要互相问候“年过得跷千(方言,好,平安的意思)”,现多用“年过得好吗(吧)”作为年后第一次见的问候语。近年来兴起打电话、发短信拜年,但未成俗。

正月初五也叫“破五”,因为新年前几天的诸多禁忌过此日可破而称,据说财神玄坛真君也会在此日巡视人间。“破五”的习俗活动主要是“送穷”,各地称谓不一,诸如“送五穷”、“送穷土”、“送穷灰”、“赶五穷”、“送穷媳妇出门”等。韩愈的《送穷文》中说“五穷”也叫“五鬼”,指“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等五种穷鬼,“凡此五鬼,为吾五患”,所以要送而走之。文人无论内心如何思谋,行文总是比较平和,虽属我的大患,还是客客气气送走了吧。这到了老百姓便实话实说,“赶五穷”,“填穷坑”,而且动用了爆竹扫帚,不能客气,这毕竟不是请客送礼。赶尽杀绝当是其中最为慷慨激昂、淋漓尽致者。也有“邪、怪、灾、病、贫”为“五穷”之说。《燕京岁时记》中说:“初五日谓之‘破五’”,“破五”之内不得以生米为炊,妇女不得出门。《清裨类钞》也载:正月初五日为破五,妇女不得出门。所谓“穷”,也就是正月初一以来所积存的垃圾(那时的垃圾是不能倒的,由此可以聚财,否则就倒了“福气”)。到初五,这些垃圾不能不倒出去,于是就变成了“穷土”。由于这一天承载了人们太多的希望与憧憬,因此古代这一天的禁忌就特别多,比如在这一天必须吃饺子、不能用生米做饭、不准妇女串门等。

安定传统习俗:有“正月初五杨公忌,你娘叫你你甭去”的民谚,也就是说初五这天女孩子是不能出去串门走亲戚的,过门的姑娘也不能“转娘家”,等初五洗“五穷”或“缠五穷”完了,才能出门。另外,正月十五前,女人不能下窑拾洋芋、取菜等。

正月初六被称为“马日”,在这一天要“送穷”,这是我国古代民间一种很有特色的岁时风俗。在中国各地还有自己的送穷办法,各不相同。但寓意基本相同,都是在于送走穷鬼。反映了我国人民普遍希望辞旧迎新,送走旧日贫穷困苦,迎接新一年的美好生活的传统心理。

本地习俗有“三三见九,三五一十五”的说法,除了初一到初三,初七至初九相对来说又是比较重要的日子,这三天也要分别在天、地、人等处烧香化表,祈求平安。俗称“人七地八天九”。也有“七不出、八不入”的说法,即初七不宜出门,而出门在外的也不宜在初八回家。

正月初七被称为“人日”,亦称“人胜节”、“人庆节”、“人七日”等。传说女娲初创世,在造出了鸡狗猪牛马等动物后,于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这一天是人类的生日。汉朝开始有人日节,魏晋后开始重视。古代人日有戴“人胜”的习俗,人胜是一种头饰,又叫“彩胜”,“华胜”,从晋朝开始有剪彩为花、剪彩为人,或镂金箔为人来贴屏风,也戴在头发上。同时还有登高赋诗的习俗。唐代之后,更重视这个节日,每至人日,皇帝赐群臣彩缕人胜,又登高大宴群臣。

本地习俗:如果正月初七天气晴朗,风和日丽,则主一年人口平安,出入顺利。同时,把一天划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段,分别对应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早晨天气晴好,则预示青年人一年健康,平安,中午天气晴好,则预示中年人健康平顺,傍晚天气晴好,则预示老年人健康平顺。若整天阴晦,则主灾。

正月初八为“地”的一天,这一天天气晴朗,则土地爷佳,预示着五谷丰登,国泰民安,若阴则主灾。民俗活动中这天要祭土地神,不能动土。

正月初九是天界最高神祇玉皇大帝的诞辰,俗称“天公生”。“天公”就是“玉皇大帝”,是主宰宇宙最高的神,他是统领三界十方诸神以及人间万灵的最高神,代表至高无上的“天”。初九当天,天气晴朗,则主一年平安,反之则主凶。同时,初九当天禁止家人晒衣服,尤其是女裤、内衣或倒垃圾桶,以表示对玉皇大帝的尊敬。

正月十三杨公忌,关于杨公忌,《四库全书·钦定协纪辩方书》卷三十六《辩伪》,第811-1019页的《杨公忌》词条有:“世俗多畏杨公忌,通书亦多载之。谓其日不宜出行,举事犯之不利,皆因未悉其原委,故为所惑耳。今按其说乃是室火猪日,其术元旦起角宿,依次二十八宿,次序顺数值室宿之日,即杨公忌。不论月之大小,二十八日一周,每月递退二日。故正月十三、二月十一……以至七月初一、二十九而终于十二月十九。凡十三日,夫以宿值日亦如用甲子纪日未必始于大挠,而其来已久,每日一宿,自然顺序,不用安排。以论趋避,犹可说也。然亦未闻室宿值日有所避忌。今并非值日之宿而强以角宿起元旦,每年另起不能轮转,固不通矣。且若正月小,则二月十一日乃是危宿,二月再小,则三月初九日乃是虚宿,又安得强指为室火猪乎!《晋志》曰:‘营室为元宫,又名清庙,必非凶曜。’《诗》曰:‘定之方中,作于楚宫。’《尔雅》曰:‘营室谓之定。’盖古者视营室中而兴土功,未当以为忌也。将以其为火,与尾、室、觜、翼皆火宿也,何独忌于室耶?将以其为猪,与星系宫像,不系肖形,顾可实指为猪耶。邪说诬民,莫此为甚。彼杨公者不知为何须人,其说殆与密日,同出西域,彼俗恶猪,闻声辄厌,故并忌之。然岂可用于中国耶!”

本地习俗有十三“净庄”,镇子上“净街”,尤其以内官营的“净街”场面最为壮观,也最为隆重。出嫁的年轻女子禁忌回娘家。

正月十五也是一个大节,又称元夜、灯节,因为在传统观念上十五这一天要吃元宵,所以又叫元宵节,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相传,汉文帝(前179—前157年)为庆祝周勃于正月十五戡平诸吕之乱,每逢此夜,必出宫游玩,与民同乐,在古代,夜同宵,正月又称元月,汉文帝就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司马迁创建《太初历》,将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隋书·音乐志》日:“每当正月,万国来朝,留至十五日于端门外建国门内,绵亘八里,列戏为戏场”,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从昏达旦,至晦而罢。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节日特色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最初称为“汤圆”,后因多在元宵佳节食用,所以也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常见的元宵用糯米粉包成圆形,馅料丰富多样,如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等,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象征红红火火,团团圆圆。一般在正月十五这天,民间都会有猜灯谜活动。“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从古代就开始流传的元宵节特色活动。每逢农历正月十五,各家各户都要挂起彩灯,燃放焰火,后来有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迎合节日气氛,所以响应的人众多,而后猜谜逐渐成为元宵节不可缺少的节目。

本地有新婚妇女避灯之说,凡成婚的年青女性,十五这天要去娘家避灯,十六才能回婆家。十五当夜,家家户户门前要点燃一堆柴火,大人小孩在柴堆上争相跳跃,以驱灾避邪,保一年平安。“正月十五雪打灯”,正月十五傍晚下一场雪,则含“瑞雪兆丰年”之意。也有十五临近掌灯时分,天气晴朗、树静无风,则当年的胡麻一定丰收之说。近年来本地时兴在元宵节放花炮、放孔明灯。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至今仍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

正月十六游百病,据传,此俗源于明代。清人甘熙也在《白下琐言》中写道:“岁正月既望,城头游人如蚁,萧鼓爆竹之声,远‘走百病’。”按现代解释:春节饱食美味佳肴后,登高望远,漫步散心,确能帮助消化,去病免疫,所以才“爬城头走百病”。

正月十七断(方言追、赶)瘟神,白天秧歌断瘟神,选一个机灵的青年人装“孙大圣”在前面开路,意寓降魔除妖。头人领着秧歌队,后面还有一个“毛神子”,即俗称“毛鬼神”,背一个背斗,只要看见谁家的好东西就装到背斗中,主人也没话可说,也有些人家专门在显眼处放酒菜,被“毛神子”顺了去,落得大家高兴。每到一家,所有的房间包括猪圈马厩都得断瘟,主人也提前扫四方五地(庄墙四角,室内四角及房顶正中)的灰尘,包一纸包放到灶台锅盖上,由专人收走,集中到一地烧掉,烧瘟神时整个秧歌队齐喊“噢……”,锣鼓连敲,“孙大圣”舞着“法杖”,“毛身子”跳来跳去,场面热烈。断完了瘟神,秧歌队的人集体享用背斗里的东西。晚上烧秧歌,即使不烧,这天的秧歌不出庄,称作“卧庄”,所以叫“黑十七”。

至此,热热闹闹的以辞旧迎新为主题的春节才算正式告一段落,而春节的喜庆之气还留有浓厚的氛围,人们在节后第一次见面的第一句话便是相互问候“年过得好吧!”,既是问候也是祝福。这种问候与祝福将持续至农历二月二前后才始淡定。

而时至今日,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极大的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迅速增长,对亲情、友情、和谐、美满的渴求更加强烈,春节等传统节日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和关注。现代的春节,除祀神祭祖等活动比以往有所淡化以外,年节的主要习俗,都完好地得以继承与发展。并且不断地被赋予新的内容,不只是传统意义的喜庆节日,更多的体现了假日经济的特点,春节市场需求的巨大潜力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也成为商家高度祈盼的特殊阶段。用生意人的话说:一年当中就好这几天。意思是一年来就只指望春节前一段时间多挣些钱。

春节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它蕴含着中华民族文化的智慧和结晶,凝聚着华夏人民的生命追求和情感寄托,传承着中国人的家庭伦理和社会伦理观念。历经千百年的积淀,异彩纷呈的春节民俗,已形成底蕴深厚且独具特色的春节文化。要大力弘扬春节所凝结的优秀传统文化,突出辞旧迎新、祝福团圆平安、兴旺发达的主题,努力营造家庭和睦、安定团结、欢乐祥和的喜庆氛围,为中华文化历久弥新、不断发展壮大注入新的活力。

同类推荐
  • 长沙会战

    长沙会战

    1939年9月至1942年1月,驻武汉的日军第11军向以长沙为指挥中心的中国第九战区发起了三次大规模的进攻作战,三作战统称长沙会战,本书详细记录了1939~1941年的长沙会战,内容包括战前态势、战况总览、湘北狼烟和汨水悲歌。
  • 重生曹昂传

    重生曹昂传

    一个现代军医抢险救灾被洪水冲走后穿越到汉末乱世成了让马给曹操逃跑的长子曹昂,原本打算紧抱曹操这根大腿衣食无忧,没想到这些乱世诸侯根本没那么简单!
  • 剑仙李白

    剑仙李白

    李白是诗仙。这件事情,广为人知。但其实,李白也是剑仙,知道的人不多。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不是吹的,而是真的。李白的一生成就,诗篇只是随口而作,剑术才是最牛逼的。
  • 碧血崇阳

    碧血崇阳

    谨以此书献给百余年来,为振兴中华,同长期压迫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进行不屈不挠、艰苦卓绝的斗争的革命先驱、先烈们!向你们致敬!愿诸君安息!真是:百年抗争百年愁,血流漂杵泪成河。户户已是曈曈日,志士光辉耀千秋。
  • 《情趣大明》

    《情趣大明》

    草长莺飞白驹过,半部秦淮半红楼。本书讲述一个服装设计系毕业的男生穿越到贾宝玉身上,在明朝末年贩卖情趣内衣的故事。爱情,友情,亲情,情情入骨深似海;雅趣,智趣,奇趣,趣趣走心乐开怀。友情提醒:小纯洁请在粑粑麻麻指导下阅读。
热门推荐
  • 逆风而上,逆天而冲

    逆风而上,逆天而冲

    一个男孩从废墟中钻出,一身的泥却挡不住他那锋利的目光!他抬头向天长吼:我,叶铭枫,回来了!!!
  • 战破天道

    战破天道

    千百万年,无数人叩问天道,何为天道?漫漫修真路,天道不公,我替天行道,天道不容,我战破天道,何为修道?道自在心中,无上帝尊,奈何诸派联手一击,千古奇帝,且看来世战天斗地,远古之物,鸿蒙之鼎,机缘巧合,重获新生,前世,你许我一生,我欠你一世,今生,我宠你上天,你伴我入地,天机在手,运筹帷幄,天罚一出,势不可挡,宝鼎在心中,丹器我全有,且看男儿翻云覆雨,携红颜伴兄弟叱咤风云。
  • 遇穹牵林沐

    遇穹牵林沐

    一个关于单纯但理智的女孩与她现实中白马王子的爱情故事。生活中有烦恼,但只要不放弃希望,还是会出现你想要的美好的!
  • 鬼艳医

    鬼艳医

    他叫孟青,是名杀手,又是名大夫。江湖上,人们管他叫鬼艳医。相传,鬼艳医的医术了得,而且医法诡异,性格也是喜怒无常。药对于孟青来说,可以救人,亦可以杀人。病人对于孟青来说,不过是研究的对象罢了。没人见过孟青的样子,因为他的出现总伴随着面具,有人说孟青是个美女,也有人说孟青是个相貌丑陋的男人。孟青他,或是她,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呢?
  • 末世重生:最强女王

    末世重生:最强女王

    她中年去世,让所有人心痛。为他们日日夜夜操心的主,没了。哪知,她心中却没有他们的一点点地方。她不在乎他们。她看透人心,安详去世。只为了寻找在她钢铁般的心中那块柔软之处住着的人。
  • 三言二拍精编(4册)

    三言二拍精编(4册)

    “三言”所收录的作品,无论是宋元旧篇,还是明代新作和冯梦龙拟作,都程度不同地经过冯梦龙增删和润饰。这些作品,题材广泛,内容复杂。有对封建官僚丑恶的谴责和对正直官吏德行的赞扬,有对友谊、爱情的歌颂和对背信弃义、负心行为的斥责。更值得注意的,有不少作品描写了市井百姓的生活。“二拍”的有些作品反映了市民生活和他们的思想意识。“二拍”善于组织情节,因此多数篇章有一定的吸引力,语言也较生动。
  • 无敌阴阳宝鉴

    无敌阴阳宝鉴

    这本《无敌鬼修系统》是一本系统流的小说,但是写的是却是跟别的系统流小说不一样,写的是一介大学生宅男——林轩穿越重生成鬼族,并获得逆天的无敌鬼修系统!且看林轩如何登上巅峰,力压群雄.....什么功法、法宝、装备.....都是渣渣。系统在手,天下我有!
  • 魔创之绝之殇

    魔创之绝之殇

    尽管故事的进程将会很老套,但故事悲剧的结局是注定的。少年的成长故事,就这样。Ps:此故事为披着修真外衣的科幻小说。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基本问题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基本问题研究

    本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大理论形态的内在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整合建构的原则方法与结构形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实践路径等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
  • 汤杰西那烦恼

    汤杰西那烦恼

    汤杰西的烦恼有如漫天星辰,数之不尽,时隐时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