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下属,在与上司交往时,通常要讲究一些策略,不要把彼此的关系搞砸了。如果人人都固执己见,事情只有越搞越糟,到后来,双方形成了成见,势如水火,把原来并不复杂的问题变得越来越复杂了。这一点,在中国明代的官场有过惨痛的教训。
明朝的官场中有一种很不好的风气,那就是拉帮结派,互相攻击,很多人都很注意敢不敢对皇帝慷慨陈词,严厉批评;如果敢,不管说得对不对,态度怎么样,都会赚个好名声。所以,万历帝朱诩钧说他们“疑君卖直”,也不是毫无根据的。进一步说,他们完全忽略了在处理上下级关系时,必须研究和考虑的问题。
正是由于上下级的关系处理得不好,所以相互间的隔阂也就日益加深,这可以说是明朝后来政治腐败的一个主要原因。满清开国之初,对此就十分注意,作为一条教训来吸取。
事实上,领导是具有权威的统帅,要向他进谏就必须掌握一定的技巧与分寸,而不能一味地认死理儿,否则不但事情办不了。往往还有失败的可能。
唐太宗李世民可算是中国历史上很英明,很能采纳部下意见的皇帝了,但就是对他提意见的时候,恐怕也要讲究一些方式方法,而不能过于认死理儿。
有一次李世民想修洛阳宫,大臣皇甫德参上书谏止,里面有“陛下修洛阳宫,是劳人也;收地租,是厚敛也;俗尚高髻,是宫中所化也”这样的话,李世民看了觉得过分,十分生气地对大臣们说:“你们看看,这个人是想让国家一个租子也不收,一个人也不服役,宫女们都不长头发,他才称心如意啊!”
魏征在旁边听了之后,立刻进谏说:“事情不是这样的。当初汉朝的贾谊向汉文帝上书时说过当时国家‘可为痛哭者三,可为长叹者五’这样过激的话,可是汉文帝没有责怪他,因为自古上书议事,差不多总要写得激进夸张一些,不这样,就不能把事情的重要性表达出来。不过,写尽管这样写,决定还在英明的君主,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狂夫之言,圣人择焉’这句话的真实涵义。所以,皇甫德参的意见是否正确,还望您判断裁定,不要轻易地就处罚他,如果轻易处罚,以后就没有人敢提意见了。”李世民听了这话觉得既受用,又有道理,不但没有处罚皇甫德参,还赏赐他二十匹绢。
由此可见,采取不卑不亢,既有礼貌,又能说清道理的态度,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是多么的重要。当然,尊敬并不等于阿谀,阿谀是不讲原则,不看事实,只顾溜须拍马;而尊敬则主要是指态度上要有礼貌,言词上要有节制,但必要的原则和道理则还要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