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际交往中,人们往往会忽视许多小的环节,所谓的“成大事者不拘小节”成为他们的口头禅。其实,人际关系是在许多平常的交往中形成的,而朋友或敌人则很可能在不经意之间产生。
战国时代有个名叫中山的小国。有一次,中山的国君设宴款待国内的名士。当时正巧羊肉羹不够了,无法让在场的人全都喝到。有一个没有喝到羊肉羹的人叫司马子期,此人怀恨在心,于是到楚国劝楚王攻打中山国。当时,楚国是个强国,攻打中山易如反掌。中山国很快被攻破,国王逃到国外。他逃走时发现有两个人手拿武器跟随他,便问:“你们来干什么?”两个人回答:“从前有一个人曾因获得您赐予的一壶食物而免于饿死,我们就是他的儿子。父亲临死前嘱咐我们,中山有任何事变,我们必须竭尽全力,甚至不惜以死来报效国王。”
中山国君听后,感叹地说:“怨不期深浅,其于伤心。吾以一杯羊羹而失国矣。”即给予不在乎数量多少,而在于别人是否需要。施怨不在乎深浅,而在于是否伤了别人的心。他因为一杯羊羹而亡国,却由于一壶食物而得到两位勇士。
这段话道出了人际关系的微妙。中山国君当初设宴款待国内名士的初衷,一定是为了笼络他人,保全国家,谁知仅仅因为一杯羊肉羹,反而弄得国破家亡;而当初仅仅出于一时仁慈,赐给一个濒临饿死的人一壶食物,却最终得以保存性命。
还有另外一个故事。
从前齐国有一名叫夷射的大臣,有一次他受齐王之邀参加酒宴。由于过量饮了些,不胜酒力,便想到宫门后吹吹风。守门人是曾受过刑的男子,一个人无聊,欲向夷射讨杯酒吃,夷射对守门人很是鄙夷,便大声斥责道:“什么?滚到一边去!像你这种下贱的囚犯,竟然向我讨酒吃!”
守门人还想分辩时,夷射已悻悻离去。守门人非常愤恨。
这时因下雨,宫门前刚好积了一滩水,状如有人便溺之物,守门人便萌发陷害夷射之意。
第二天清晨,齐王出门,看到门前有一滩其状不雅的水迹,心中不悦,急唤守门人,疾言厉色地问道:“这是谁人如此放肆,在此便溺?”
守门人见机会来了,故作惶恐支吾状。齐王于是追问更急,守门人便说:“我不是很清楚,但我昨晚看到大臣夷射站在这里的。”
齐王果然以欺君罪,赐夷射死。
为了一杯酒,便丧失性命,的确可悲。人们不免为夷射鸣不平,同时对守门人的卑鄙行为深恶痛绝。但是,作为地道的中国人,大多会对夷射有微词。因为他太不懂人情世故,太刻薄小气,遭此毒计也是咎由自取了。一杯酒本来不足挂齿,但之于守门人,若得之,便脸上有光;不得之,便是人格受辱了,受人之辱而不报,是不符合中国人的处世态度的。
可见,在人际交往中,不能忽视小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