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465400000039

第39章 柏举之战

蔡国的参战是吴军取得胜利的保障。

首先,蔡国牵制了大量的楚军。在吴军登陆淮河南岸时,楚军已经在蔡国作战了三个月。季节已由秋入冬,天气严寒,使得楚军已露疲态,战斗力下降。而吴国军队则锋芒毕露,士气高昂。其次,蔡国成为吴国远征军的后方补给基地。对于长途奔袭的吴军来说,没有可靠的补给,是难以实现持久作战的。

蔡国都城在淮河北岸,而吴军在淮河南岸登陆。与此同时,位于淮河西南的唐国也起兵响应。前方作战的楚军形势一下子恶化了,如果不火速撤退,吴军与唐军将切断其退路。吴军主力的突然出现,令楚国人大吃一惊。慌忙从前线撤军,并一路撤到汉水西岸,以汉水为天险布置防线。

吴军的出击解了蔡国之围,蔡唐两国军队与吴军会合后,挺进到汉水东岸,与楚国军队隔江对峙。

吴王阖闾这次千里大跃进,深入楚国境内,确实出乎楚国人的意料。楚军的统帅仍然是平庸的子常,统帅无能,并不等于手下将领无能。楚国最优秀的将领和战略专家沈尹戌就是佼佼者,他认真地分析吴楚两军的分布态势,找到了吴军致命的弱点所在。他认为,吴国之所以敢大胆深入楚国腹地,其一是凭借水师的优势,一旦打不赢,还可以从淮河逃回吴国;其二是掌握了蔡国这个后勤补给基地。如果以一支奇兵,出其不意地奔袭停留在淮河南岸的吴国水师,再控制住几个重要隘口,便切断了吴国人的退路;同时也切断了其补给线。这么一来,深入腹地的吴军,便成为楚军的瓮中之鳖了。

沈尹戌向子常建议说:“您指挥大军沿着汉水置防,力阻吴军渡河。我赶往方城山,率驻扎在方城山外的全部兵力,摧毁淮水上的吴国水师。然后控制住大隧、直辕和冥阨三个隘口,截断吴军的退路。到时您则率军渡过汉水,向吴军正面发动攻击。我则从侧翼出击,必定能大获全胜。”

沈尹戌不愧是楚军中最有才华的将领,吴国确实冒着巨大的风险在千里之外的楚国腹地作战。一旦形势不利,将面临惨败的结局。

楚军统帅令尹子常批准沈尹戌的计划。沈尹戌没有逗留,立即出发,前往方城山收拢北方楚军。

吴和楚大军在汉水对峙,对远道而来的吴国兵团而言,十分不利。孙武在兵书中曾写到:“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在敌国作战,持久战是非常不利的,他主张打速决战。可是楚国人依托大河天险,倘若只守不攻,吴军在兵力不占优势的情况下,贸然渡河进攻将陷入十分被动的局面。

关键时刻,楚军统帅子常犯下一个大错。

时值冬季,下起了冬雨。楚国将领武城黑(武城是地名,黑是其名)十分担忧一件事,即吴国的战车是用纯木制的,而楚国的战车还套有皮革,显然楚国的战车比较舒适且豪华。可是这个时候不是比较谁的战车值钱,而是比较谁的战车更实用。蒙上皮革的战车有一大缺点,就是怕水。可是老天不配合,下起雨来了。武城黑便对子常说:“我们的战车怕雨淋,持久作战不利,不如速战速决。”

武城黑的说法听起来有点道理,但他只注意武器层面的小事,却没有关心大的战局,缺乏战略眼光。

另一个人的想法更歪了,即子常的亲信、大夫史皇,他偷偷地对子常说:“现在国人大多不喜欢您,而喜欢左司马沈尹戌。如果左司马在淮河打垮了吴国水师,占据隘口。从背后打败吴国人,他就成为战争的唯一英雄了。您可一定要先发制人,速战速决;否则令尹这个职位就保不住了。”

说白了史皇就是个马屁精,这种人的存在对国家来说是个祸患。他根本不考虑国家的利益,只想着讨好上级。当然这种马屁精的存在,是因为有喜欢听奉承话的领导。子常听完后,捋了捋胡须,点了点头:“嗯,你说得有道理。”

子常擅自改变原定的作战计划,只是为了不想让沈尹戌一人独抢风头。大批楚军开始渡过汉水进攻吴军,楚国人的主动进攻,对吴王阖闾来说正中下怀。为了诱敌深入,吴军假意后撤。孙武在兵法书上曾写道: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吴军故意示弱,目的就是将楚军引诱到对自己有利的战场。

子常可不这么想,他还以为吴国人胆怯了哩,赶紧下令急追。吴军大踏步地后退,从汉水退至大别山附近的柏举。在楚军追击过程中与吴军交锋三次,但三次都没有打赢。子常心里也充满狐疑,吴军的战斗力并没有减弱,为什么大踏步后撤呢?这里怕是有问题。他觉得有些不妙,打算见好就收,静观其变。

这时,史皇又跳出来了,对子常说:“这个时候怎么可以撤呢?国家安定的时候,您追求权力;国家有难时,您却要逃跑,能逃到哪啊?这次战争,是您得罪蔡和唐两位君主招惹来的,现在正是立功赎过的大好机会啊。”

子常听到这话后,心里也觉得不好意思了。得了,还是硬着头皮上吧。在楚国境内作战,有天时地利,我就不信吴国人是打不垮的。

想到这里,子常又掉转马头,进逼柏举,与吴军对峙。厉兵秣马,准备与吴军展开一场大厮杀。

十一月十八日,柏举之战打响了。

这一天清晨,吴王阖闾的弟弟夫概自告奋勇,请缨出战。他对哥哥说:“楚国令尹囊瓦(即子常)是个不仁不义之人,他的部队并没有必死的战斗精神。我们先集中力量,打击囊瓦的部队。他的士卒必定要落荒而逃,到时再以主力攻击其他部队,肯定能大获全胜。”

阖闾不同意,他认为夫概的方案太过于冒险。

夫概是个勇敢的人,坚信自己的判断。阖闾否决了他的提议,他不甘心。决定自己冒险一试,他对手下的官兵说:“作为臣子,只要是正确的事就要去做,不必等待君王的命令。我决心已下,今天即使我战死,吴军也可以攻破楚都。”说完后,他擅自下令将自己麾下的五千人投入战斗,猛扑子常的部队。

果然不出夫概所料,子常这个人权力欲强,私心甚重,他的部下都不愿意为他死战。双方刚一交锋,楚军便士气凋零。而吴军则气贯如虹,有猛虎下山之势,令人望而生畏。楚军很快便涣散了,被夫概打得落花流水。

此时阖闾见夫概旗开得胜,马上下令全军投入战斗。伍子胥、孙武和伯嚭等人率麾下部队向混乱的楚军阵营发起总攻,楚军防线顿时崩溃了。

贪生怕死的楚军总司令子常一见大势不好,扭头便逃。他不敢逃回郢都,怕楚昭王找他算账,索性逃到郑国去了。

那位怂恿子常抢功的史皇一心想要速战速决,结果只是速死罢了。他的兵车部队几乎全军覆没,而他本人则战死了。

楚国的两位主将,一个逃了;一个死了。整个军队混乱了,没命地逃跑。吴军则在背后死咬不放,一直追到了清发河。

楚军士兵正忙着渡河,吴王阖闾打算一鼓作气,将楚军歼灭在河的东岸。在柏举之战中立下头功的夫概又提出自己的看法,他对阖闾说:“困兽犹斗,何况是人呢?如果我们逼得太急了,他们一定会拼死一战,那我们一定会战败的。现在楚国人正忙着渡河,不如先让一部分人渡过去。这样大家的心思就完全在逃跑上,没有士气可言了。”

看来吴国确实是人才辈出,夫概在军事指挥上也颇有天赋,注重战争心理学,判断十分精准。这一回,阖闾听从了夫概的建议。

吴军放慢了追击的步伐,使得楚国人喘了一口大气,开始争先抢渡清发河。大约一半人渡河了,另一半人留在岸边焦急地等候着。这时吴军开始进攻了,留在河岸边的楚国人又一次遭到大败,多数被杀或被俘。

从楚武王以来,楚国军队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落魄。那支曾经让诸侯国胆战心惊的铁血雄狮哪去了呢?经历了百年霸业后的楚国已经江河日下了,而新兴的吴国则以气壮山河之势,后来者居上了。

楚军的厄运还没有终结。

吴军渡过清发河后仍然穷追不舍,这时楚军一身疲惫,饥肠辘辘。正想坐下来好好吃一顿饭时,吴军的兵马又杀到了。楚国人如惊弓之鸟,扔掉手中的饭碗,跳上战车,慌乱而逃。吴国人到时楚军的饭菜还热气腾腾的,正好被吴军士兵饱食一顿。

吃饱喝足的吴国人斗志昂扬,越战越勇。而楚国人精疲力竭,连逃跑的速度都慢了下来。很快吴国兵团在雍澨河追上楚军,又打了一仗。没有任何悬念,楚军再度大败。

楚军的主力几乎被消灭殆尽。

吴国兵团五战五胜,第一战是吴军从汉水撤向柏举,挫败子常军的三次进攻;第二战即柏举之战;第三战是清发河之战;第四战是追击战,楚军弃食而逃;第五战是雍澨河之战。吴军已经逼进到了楚国的首都郢城。

虽然自令尹子庚始,楚国历届政府都把郢都筑城作为防御吴国的重要手段,郢城的城防是很坚固了,可是楚军主力却大部分被消灭在郢都之外。只有坚固的城墙,却没有英勇善战的士兵了。

楚昭王做梦也没有想到,吴国人就这样杀到了郢都。

溃败的速度令人无法想象,这一天是十一月二十七日,离柏举之战仅仅过了九天。英勇的吴国兵团,仅仅用了九天便从大别山横扫楚国腹地,兵临郢都城下。

这时楚昭王才意识到,自己成了楚国历史上最窝囊的一位君王了。他失去了信心,也失去了勇气,他的第一个念头就是逃。

想当年,楚武王、楚文王、楚成王和楚庄王等先王,都是亲自战斗在第一线,以藐视一切敌人的自信与勇气,才造就了楚国长盛不衰的霸业。这一切如梦亦如幻,已渐行渐远,遥不可及矣。

这些伟大先王的后代子孙,却在吴国兵团兵临城下时选择了逃跑。楚昭王在逃跑上还是有创意的,他放出了一群大象,在大象尾巴上点火。大象疼痛难忍,没命地往前奔,冲进了吴军的阵地。吴军虽然是百战之师,也被这些发狂的大象吓坏了,纷纷躲避大象的践踏。这样,楚昭王得以趁吴军混乱之机逃离了郢都。

谁说楚昭王没有智慧呢,他这大概是属于狗急跳墙的本领了。

第二天(十一月二十八日),吴王阖闾大摇大摆地进入郢都。

曾经战无不胜的楚国,首都竟然连像样的抵抗也没有,就这样轻松沦陷了。

这并不意味着战争的结束。

故事说到这里,我们似乎漏掉了一个人,就是打算偷袭吴国水师的楚国名将沈尹戌。沈尹戌分兵北上后,纠集驻扎方城的军队,准备从背后袭击吴军。可是他万万没有想到,子常竟然冒冒失失地出击,结果在柏举遭遇惨败。而吴军以雷霆万钧之势,从大别山一路横扫到楚国郢都,势如破竹。

很显然,沈尹戌精心设计的计划已经泡汤了。令尹子常逃了,楚昭王也逃了。沈尹戌没有逃,楚国总算还有硬汉。他立即挥师南下,企图重新夺回郢都。

沈尹戌的兵团挺进到了雍澨河,在这里与吴军遭遇。这时吴军横扫楚国,自然不把沈尹戌的部队放在眼中,一开始便发动凌厉的攻势。沈尹戌沉着冷静,指挥军队反攻。在浴血奋战中他身受重伤,但终于打败了吴军,这也是吴王阖闾入楚以来的第一场败绩。

雍澨河距离郢都不远了,可是首都沦陷、君王逃跑和主将重伤等一系列消息,严重打击了楚军的士气。即使沈尹戌以惊人的意志力,裹伤坚持在第一线指挥作战,可是已经无法扭转败局。他的军队与吴军又交锋三次,每一次他都增添几处新伤,楚军被迫撤退了。

沈尹戌重伤在身,已经无法走动了。他是一个很有荣誉感的军人,宁死也不愿意成为吴国人的俘虏,他对部下说:“我快不行了,有谁可确保我的脑袋不落入敌人之手?”他的部下面面相觑,这时有一个人走了出来,说道:“我的地位轻卑,可以接受这个任务吗?”沈尹戌一看,这人叫“吴句卑”。沈尹戌点了点头,对他说:“哎,以前我没有重用你,看来错了。你可以的。”说完后,他又叹息一声:“唉,我再也没有用了。”说完后,他举起宝剑往脖子上一抹,魂归天国矣。

沈尹戌是平王和昭王时代楚国最杰出的军事家,可惜的是楚国的大权落入了一帮无能的小人之手,遂使他英雄无用武之地。不过他仍然是真正的武士,比起子常和史皇等,不知要强上多少倍呢。他死后吴句卑割下他的头颅,用布裹好,然后悄然离去。

在父兄被杀十六年后,伍子胥终于杀回来了。

他是一个复仇者,也是一个叛国者。可是找谁报仇呢?当年杀死其父兄的元凶楚平王和费无极都死了,怎么办?死了也得报仇。

伍子胥把楚平王的坟墓挖开,将平王的尸体拖出来,以鞭尸的方式来发泄自己的仇恨之火。他狠狠地鞭尸三百下,还不解恨。又抬起左脚,狠狠地往尸体上踹了几脚。仍然不解恨,伍子胥又用手挖出楚平王的眼珠,并且嘴里还怒气冲天地骂道:“谁让你听了那些阿谀奉承的话,杀死我的父兄,制造天大的奇冤呢!”

楚平王的尸体被鞭打了,还被挖了眼珠,死后受尽伍子胥的凌辱。可伍子胥还不知足,毕竟楚平王只是一具死尸,对他的凌辱毫无知觉了。不行,不能就这样了却恩怨。父债子偿,楚平王死了,他的儿子楚昭王要偿命。

楚昭王侥幸逃跑了,可他逃得很急。只带着自己的妹妹,没带上后宫的妻妾。伍子胥不能杀楚昭王报仇,那也得羞辱一下他才行,他动了一个坏主意。怎么羞辱楚昭王呢?就是霸占他的后宫。但伍子胥毕竟是个臣子,他还不敢自己动手,便怂恿吴王阖闾。阖闾一听,何乐不为呢?于是强暴了楚昭王夫人。

伍子胥也不甘落伍,又怂勇孙武和伯嚭等人,一起强奸了子常及司马成等人的妻妾。

阖闾和伍子胥等人强暴楚国君臣的家室,这件事过分了。

虽然楚国民众对楚昭王和子常等人是没有好感的,但是对于吴国人的倒行逆施与暴行,更加深恶痛绝。吴国的暴行只能激起楚国人的同仇敌忾,同时也为吴国的兵败埋下了伏笔。

其实楚国的实力并未真正削弱到不堪一击的地步,吴军之所以轻松占领郢都,还是有一些运气的成分,子常的无能也是造成楚兵惨败的原因。但要注意的一点是,在吴军夺取郢都之后,大部分的楚国国土仍然控制在楚国人手中。

对楚国人来说,国家面临前所未有的危局,谁能挺身而出力挽狂澜呢?

同类推荐
  • 大明小贼

    大明小贼

    街头小偷李慕穿越到另一个时空的明朝成化年间,无法绕开一个普遍的问题。圣人有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何为修身?李慕:强撸灰飞烟灭!何为齐家?李慕: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兴大明人丁,颇有压力!何为治国?李慕:窃玉窃香,如窃大国,此小事尔!何为平天下?李慕:那么多问题,很饿了,先去吃点茶叶蛋,泡面先,如此重大的议题,日后再说!且看李慕,错了,且看这小贼如何纵横大明!
  • 六祖惠能

    六祖惠能

    菩提无树,明镜非台。惠能以白丁之身,彻悟万法皆空。承继禅宗衣钵,开枝散叶,独创南禅法门,又锐意革新,将佛禅义理撷其精要,去其冗繁,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使这一外来宗教彻底中国化和平民化。《六祖坛经》曾被列入中国最有代表性的十本哲学著作之中,而惠能本人被称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一,与孔子、老子并列为东方三圣。
  • 魏晋名士人格演变史

    魏晋名士人格演变史

    本书按照时代先后,把魏晋名士从汉末到东晋末年分为建安名士、正始名士、竹林名士、中朝名士和江左名士共五类,对他们的精神世界、思想意识、生活风貌、非凡才情等等以人格为核心作了多视角多层次的描述和分析。
  • 轰雷狂飚(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轰雷狂飚(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第二次界大战的胜利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我们历史地辨证地看待这段人类惨痛历史,可以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灾难,使人类文明惨遭浩劫,但同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也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给战后世界带来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促进了世界进入力量制衡的相对和平时期;促进了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解放;促进了许多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促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治和社会改革;促进了人类认识的真理革命;促进了世界人民对和平的认识。
  • 晋时归

    晋时归

    三国归晋,五胡乱华,这是一段最悲惨的乱世,一个卑微渺小的现代生命来到这战火纷飞的时代,血肉攻城,万马奔腾,从恐惧,悲怆逃避,到后来的坦然面对……带领中华民族一次次鏖战世界,并发出这个时代最强的呼声。
热门推荐
  • 天才神偷:倾城四小姐

    天才神偷:倾城四小姐

    她,曾经是一位天才神偷,为朋友挡刀而穿越。他,是人人都怕的魔君。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样的爱情故事……终于为那一身江南烟雨覆了天下,容华谢后,不过一场山河永寂。
  • 地隙

    地隙

    地隙是一个秘密的封印,穿越地隙可以到达星球内部的世界,一个玄妙的世界。统治者拥有无尚的法力,那无尚法力源于一颗巨大的火球,他们称之为三色太阳。在地下世界里只有白天,没有黑夜,只有修士,没有凡人。有一天,当冰封的地隙被无知的凡人打开时,战争必然爆发。而你已经猜到了,这场战争确实很不公平……可谁让他打开了地隙的封印呢?原本可什么都还不会发生。
  • 丑女无敌

    丑女无敌

    就算上天没给我一个完美的皮囊。但,幸福,是完美的。就算是丑女,也能拥有一份属于自己的爱情。一颗真心,认真地爱下去。---------(借此文献给对自己没自信却懂得自尊自爱的女孩)==========全新改版,现代文,主角不变。新的开始,新的故事,弥补原部的不足!请各位支持,谢谢!嘻嘻!!!
  • 穿越之七界轮回

    穿越之七界轮回

    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子,为情所伤,伤心之极,不料,此时,天地异起突变,天空中出现一个时间漩涡,主人公步涛被卷入其中,来到一个灵异世界,灵窍初开,开始了他的修真生涯。从一个小小的修真者到纵横七界,最终……
  • 一路向前,便是幸福

    一路向前,便是幸福

    80后党书瑶,从小经历了从牧区到农村的艰辛求学路,孤独和困苦磨砺了她,让她在生活的道路上始终不忘初心;长大成人后,面对生活和工作中的种种困境,她选择为了从容面对,并迎着风雨一路向前。他们是出生在底层劳动人民中的孩子的典型代表,没有显赫的身世和富裕的生活,一切都只能靠自己去争取,每条路都要靠自己的双脚去丈量,但他们从未放弃,因为他们知道:“人活着,总会有许多苦,背着苦,哼着歌,一路向前,便是幸福。”
  • 腹黑帝宠:枭少的千亿逃妻

    腹黑帝宠:枭少的千亿逃妻

    我是谁叶琅还是枭泽凌。你才不是叶琅,你是枭家二少。“钱真是个好东西”,我们枭二少终于开窍了。上帝宠儿,外貌无敌,家世无敌,谋略无双,霸道总裁,黑白通吃,权利滔天,但总败在一个女人手上。为一个女人扔掉上百亿。“女人你别不识好歹。”“枭泽凌,放开我,“情兽”,你关不了我一辈子”“那就试试”男人邪魅的笑了。“少爷,少夫人跑了。“让她滚”,少爷暴躁的脾气,怎么都改不掉。“枭泽凌,是男人就放了我。”“哼,我是不是男人你最清楚”“别挣扎,本少爷玩腻就放你滚!”在这期间能用钱解决的事,尽管提!本少爷照单全收!“想上你爬上你床的女人多的是,为什么偏偏是我”因为这世上没有人能忤逆我,我看上的一辈子都跑不掉。
  • 逆天戮仙

    逆天戮仙

    “世人愚昧,坐井观天,认为天是天,仙是仙。其实天不是天,仙不是仙,要说是仙,我们也是仙,只是他们称我们为罪仙。”柳蜀道。
  • 王者卡牌至尊师

    王者卡牌至尊师

    在寝室里斗地主的叶余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会因为输了一百块钱激动地心脏病而死去,可是更加令他没有想到死而复生的自己会来到这么一个剑与魔法的世界,更为神奇的是这样一个世界最为强大的武器居然是一张张卡牌,大陆之上的强者职业‘魂师’通过捕捉拥有呼风唤雨之力、毁天灭地之能‘魂兽’,并且将它们的能力通过一张张‘万魂牌’保存,从而拥有魔兽的能力,这个世界已经没有了魔法师和战士的区别,更加没有元素限制人类修炼的方向,有的只是附着着千千万万不同种类‘魂兽’之魂的‘万魂牌’之间的相生相克!就是在这样一个世界,叶余的赌徒天赋得到了最大的发挥,从一介普通小民一步步走上这个世界的强者之巅!
  • 幻想的幸福生活

    幻想的幸福生活

    不知道说什么好,但是喜欢你们能喜欢,这是我一次写小说!
  • 世界的变化这么大

    世界的变化这么大

    这作品主要讲述,人类与机器人的战争,还有地球的重生,移民等等故事。也就是未来过去与现在串合在一起,机器人与人类,本该是机器人为人类服务,到这里却是机器人侵略了人类世界,人类起来反抗,涌起了第三次世界大战。作者主要是根据赛尔号的改编,其实是因为,看了赛尔号之后就有了灵感,觉得里面要是多加一个人类的就好,因为赛尔号出了这么多期,也应该有个人类在宇宙里了吧?所以就让主角在里面出现,里面还有一些剧情是抄袭赛尔号动漫里的,还有一些是作者自己个人的想象的。倘若要是读者们有一些个人的感想的话,可以联系本作者,添加你们想要的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