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黄昏,有一个女人在森林中迷了路。黑暗的恐惧和危险,正在步步地向她靠近。她心里明白,只要一步走错,就有可能掉入深坑或泥沼。而潜伏在树丛后面饥饿的野兽,也正在虎视眈眈地注意着她的一举一动。这场狂风暴雨般的恐怖正在裹挟着她,侵袭着她。她觉得自己非常无助。
这时,漆黑的夜空中,亮着几颗微弱的星光,这似乎给她带来了一线光明,然而这星光却又不时地消失在黑暗里,留给她一些迷茫。对汪洋中的溺水者来说,一根空心的稻草都是珍贵的,虽然这根稻草于事无补,但她还是会拼命地抓住它。
就在此时,她的眼前突然出现了一位流浪汉,她不禁欢喜雀跃,于是走上前探询走出去的路途。这位陌生的流浪汉也很友善地答应帮助,走呀,走呀,她发现这位陌生人和她一样迷了路。于是,她失望地离开了这位迷路的陌生伙伴,再一次回到自己的路线上来。不久,她又碰上了第二个陌生人,那人肯定地说自己拥有逃出森林的地图。她又跟随这个新的导引,在森林里转了起来。后来,她发现这是一个自欺欺人的人,他的地图只不过是他自认为正确的而已。
于是,她陷入深深的绝望之中,她曾经竭力问他们有关走出森林的路线,但他们的眼神后面都隐藏着忧虑和不安。她知道,他们和她一样迷茫。她漫无目的地走着,一路的惊慌和失误,使她由彷徨、失落,进而变得更加的恐惧。就在这时,当她无意间把手插入口袋时,她找到了一张正确的地图。
她若有所悟地笑了:原来它始终就在这里,不要有太多的忧虑,事情总会好起来的。从前他太着急,总是忙着去询问别人,反而忽略了最重要的事--从自己身上找答案。
如同这位迷途者,每个人天生就拥有一份内在的地图,可以指引自己离开忧虑和沮丧的黑森林。这个故事告诉人们,情绪性的忧虑是多余的。解除忧虑的办法是始终存在的,但是我们一定要靠自己的能力去解除自己的忧虑,不能随便听信他人,不要因为他人自称知道解决的办法,就放弃自我明智的追寻,甚至委屈了自己。只要我们不断地努力追寻,甚至“绝望”本身也能够帮助我们。正如一位学者所说:“在每个令人怀疑的深坑里,虽然感到绝望,我们对真理追求的热情,依旧不停地存在。”
为了一些不起眼的事情而忧虑,似乎早已成为人们的习惯,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所作的一项研究指出,美国人中有5.2%的人每天至少会花一半的时间忧虑。而另一项研究报告宣称,在整个社会。有近35%的人群,都患有因忧虑而导致的严重的心理问题。
忧虑和烦恼都是自找的,然而,偏偏有许多女人就是把焦点集中在过去的问题上。觉得不忧虑点儿这个,不担心点儿那个,就是对生活和自己不负责任。忧虑除了作茧自缚、自寻烦恼以外,毫无用处。昨天的事无法挽回,明天的事现在也影响不了你,忧虑只是在浪费你的精力而已。
相关研究还表明,我们在忧虑中消耗的精力,有39%消耗在了那些从未发生的事情上,29%消耗在已经发生的事上,23%消耗在那毫无意义的芝麻小事上,3.5%消耗在我们无法改变的事情上。以上消耗的94.5%精力,都花在了一些无用的事情之上,只有5.5%的忧虑对我们的事业有着真正的影响。
然而,情况还不止这么糟糕。为我们所能控制的事情而忧虑也是浪费精力--既然我们可以控制这些事情的发展,只需照做就是何必忧虑呢?而为我们所不能控制的事忧虑更是白费心思。结果是,我们的忧虑是百分之百地浪费了时间和精力。
忧虑不仅对我们毫无积极作用,而且还会造成很多的害处。忧虑使人恐惧、不安、内疚和懊悔,过多的忧虑会造成精神紧张、不安、压迫感、头痛、突发惊吓以及其他很多问题。可以说,忧虑使我们身心都饱受重创。
当有什么让我们忧虑的因素出现时,把时间用来忧虑,实在是浪费精力并且自找罪受。卡耐基说过:“如果一件事有变糟糕的可能,它就会变糟糕。”有创造力的女人从不担心和忧虑,她们知道,困难是人生必经之事,不可能消除所有的困难,因为困难总会接踵而来。并且她们也知道,困难虽然源源不断,但总有办法克服。
当有困难出现的时候,有魄力的女人们会想出一些办法来消除它们。他们要是跨不过去,就会钻过去,若是钻不过去,还可以绕过去。有很多条路可以去选,丝毫不用为困难而担忧。为问题而忧虑,会剥夺你的精力和健康,而这些精力和健康本来可以用来解决问题、享受生活的。作为女人,你应该有这样一种健康的心态:其实什么事都无所谓。没麻烦固然好,有麻烦也不错。如果你能把这种信念深深地根植于脑海中,忧虑就会烟消云散,这对于你的事业和成长,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事情没有你想象得那么糟
我们工作中所遇到的每个问题都会在某个时间,由某个人,用某种方法给予解答。
在这个科技不断发展、竞争白热化的时代,我们每个人随时都将面临被淘汰的结果。经济危机、就业危机使我们中的一部分女人陷入了无限的焦虑,甚至是恐惧,这种情绪对我们心理施加了压力,进而导致了我们悲观绝望的心态。我们应当努力克服它,学会在黑暗中寻找光明。
生活中失败和挫折是难免的,问题的关键是当挫折和失败来临时,我们应该仔细地分析它,进而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千万不要放大挫折,它未必是我们想象得那么糟,更不要把失败归结于命运,认为所有的挫折都是冥冥之中注定的。这样的话,在困难面前,我们会失去主动权而变得被动。
在美国的一个小镇,有一位在市场上卖香蕉的小贩,由于她人缘特别好,再加上她所卖的香蕉品质上乘,所以生意一直非常好。有一天,在市场的一个角落突然冒出了火苗,并四处燃烧起来,还好,消防车来得快,很快地把火扑灭了,所以火苗并没有烧到这位卖香蕉小贩的摊位。但是由于温度过高,隔了没多久那些香蕉的表皮上全都长满了一些黑色的小斑点,虽然肉质并没有变坏,但是看起来总是不雅,谁还会买来吃呢?
小贩眼看着就要亏本,心中十分懊恼,问题既然发生了,总是要解决的,她相信一定会有办法,所以就趁市场重新整修之际,她换了个地方继续卖香蕉,而原来那批有黑点的香蕉她想了一个法子来促销,结果竟然还销售一空了。
原来当她一筹莫展望着香蕉的时候,突然灵感闪现,她想香蕉上长满了黑色小斑点,远远看去就好像芝麻撒在香蕉上一样,既然如此,为什么不给它取个“芝麻蕉”的新名称,结果引起了大家的好奇,大家相信这种香蕉一定是更香更甜,味更美,所以争相购买,成了畅销品。
通过这个故事,不知你是否悟出这样一个道理:当我们在困境中如果能保持乐观的想法,那么,我们终究会获得解决困境的方法。如果我们只盯着当时不好的局面,让困惑笼罩,我们的问题不但不会得到解决,反而会更加恶化。当我们为没有鞋穿而苦恼时,有人已失去了脚,当我们为没有脚而痛苦时,也许有人连生命都失去了。
切记,凡事往好处想。
常在商店中见到一尊佛像,但这尊佛像与其他的佛像大异其趣。它光着大肚皮坐卧于地,咧嘴露牙地捧腹大笑,看起来特别具有亲和力及喜悦感。它便是“大肚能容,了却人间多少事;满腔欢喜,笑开天下古今愁”的弥勒佛。
弥勒佛之所以令人敬服的,就在于他的“豁达大度”。一件事有许多角度,如有好的一面,亦有坏的一面;有乐观的一面,亦有悲观的一面。就好比一个碗缺了个角,乍看之下,好似不能再用;若肯转个角度来看,你将发现,那个碗的其他地方都是好的,还是可以用的。若凡事皆能往好的、乐观的方向看,必将会希望无穷;反之,一味地往坏的、悲观的方向看,定觉兴致索然。
孩子只有3岁,晚餐时,每每拿着汤匙要“自己来”,但次次皆被母亲夺走,而母亲通常的回答是:“你还不会。”后来,孩子竟改口道:“你帮我。”由此可见,孩子的热情被一而再、再而三地浇灭后,便容易产生依赖性。久而久之,将变成一个怕做错事而受嘲骂、缺乏自信的人,等到将来长大,自然会畏畏缩缩,没有勇气尝试突破困境。
凡事往好的方面想,自然会心胸宽大,也较能容纳别人的意见。宽大的心胸,不但可以使人由别的角度去看事情,更能使自己过着其乐自得的日子。有一回,释尊的一位大弟子被一位门徒侮辱,但他对于门徒的辱骂只是充耳不闻,未予理会。因为他知道,一个会以辱骂别人来凸显自己的人,在个人的修养和品行上都有问题。门徒见到他无端被自己辱骂,不但没有生气,且微笑地答辩,真不愧是圣者,终于自知理亏愤愤地离开了。这便是豁达,即佛家所谓的圆融。
我们应该效法弥勒佛笑口常开的个性,并学习他用积极开朗的态度去解决一切问题。在这充满争斗的繁华世界之中,唯有以最自然无争的态度,并处处流露服务他人的意念,才能散发人性至真、至善、至美的光明面。
西谚有云:“当你笑时,全世界都跟着你笑;当你哭泣时,只有你一人哭泣。”日谚有云:“笑门福来。”如果你想要福气的话,在每天出门时就多练习笑容吧!
别让误会影响情绪
误解是别人没有能够正确地理解自己的言行,甚至做了完全相反的理解。但是,无论是不正确的理解,还是相反的理解,都不是故意、蓄意,更不是仇视;无论客观效果如何,都不存在主观上要进行伤害的企图。当然,被人误解、无端地蒙受冤枉和委曲的确是件令人不愉快的事情。但是,如果你遭到别人的误解,便不能冷静地克制自己,采取当场顶撞、抗拒的态度,在公众场合搞得对方下不了台,形成以错对错的局面,使彼此的关系进一步僵化,甚至于互相形成偏见或成见,后果是很不好的,而且你因此还要承受很大的压力。
职场中,别人误解自己属于人际间的认知关系问题。例如,有的人出于缺乏经验,往往从表面现象上认识别人,从而对别人作出错误的判断。当然,有时候职场认知关系中,也有较多的情绪因素掺杂其中。比如,有的人对自己喜爱的同事容易感知到其优点,对不喜欢的同事则容易感知其缺点,但这种情况是个别的、少见的。当你认识到这其中的原委时,你就能够很好地处理别人对你的误解,也就缓解了自己的压力。
首先,要冷静地分析误解产生的原因。譬如你主动做好事,有人却说你是“做给领导看”。为什么会这样?是别人不了解情况,还是你平时确有讨好领导的苗头,抑或是别人对你有意见?这就需要进行分析。如果确属自己有这方面的缺点,不妨“有则改之”;如果不是,那也不必着急,时间是澄清误解的良药。
其次,对误解要“解”而不要“误”。所谓“解”,就是缓解、化解矛盾;所谓“误”,就是错误地对待误解--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别人讥讽你,你也找机会对别人进行攻击,结果非把矛盾扩大不可。应该看到,在多数情况下,误解的发生总是意味着误解者同你之间已有某种隔阂,只是这种隔阂平时未被你注意到,而在这次误解发生时,它才显现了出来。这时,就需要我们做修补工作。
正确对待误解,误解就可能成为“云尽暮山出”、“雪消春水来”的转机;对误解意气用事,误解就很可能成为关系进一步恶化的导火线。
最后,自己的行动不要为误解所左右。尽管被人误解会严重地挫伤你的情绪,但是人的情绪还是应该为理智所控制。如果别人的说三道四可以左右你言行的轨迹,那么你就很难成为职场生涯中的强者。在误解面前消极退却,反而授人以话柄,使你更苦恼、更消极,由此陷入情绪和行为的恶性循环。有人说你“在节骨眼上做好事”是为了讨好领导,这使你很伤心。消除这种错误议论的唯一方法,乃是一如既往地做你认为应该做的事情。要相信,心灵的阳光,哪怕其光热弱如初春残阳,但是只要积以时日,总能融化人际的冰雪。水滴能石穿,日久总会见人心。
人生很难完全排除苦恼,但人生可以消化、转化苦恼。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对“被人误解”的难题或许就不难找到对策了。一句话,消除误解的关键在于“解”。当你能够消化别人的误解时,压力就会在你面前无影无踪。
面对职场流言,何妨淡然处之
职场中总是有这样一些女人,只要发现别人做了件稍微新鲜的事,便少见多怪,在背后说三道四、议论不停。而作为被议论者,轻者心理会产生一种很不自在的感觉;而重者,则成了某些流言飞语的牺牲品,背负着沉重的压力生活。在这种压力下,心理承受能力好的,自己能逐渐化解这种压力;心理承受能力不好的,很可能就会辞职走人。
李灵刚进单位时,任职行政助理。虽然她只有中专学历,但她做事特别努力,深得大家的喜爱。
市场部经理张先生是一个重业绩而轻学历的人。没过多久,他就发现李灵身上有一股闯劲儿。他大胆地将她调到销售部门,并独立主持一个区域的工作。由于工作的缘故,他们经常一起出差,一起吃饭,一起探讨工作。可能因为在一起的时间太多,渐渐地,办公室就传出了他们关系暧昧的流言。
起初她对此一无所知,但她觉得周围人的目光越来越怪异。有一次,一位年长的同事意味深长地对她说:“请不要锋芒太露!”不得已,李灵去找要好的同事张梅想问个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