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后几次咨询中,老王尽量引导晴晴倾诉她的痛苦,宣泄她的情绪,将埋藏于心中多年的秘密、痛苦、委屈全抖了出来,通过倾诉和宣泄,她的压力明显缓解了,情绪也开始稳定。当她述说时,我尽可能保持沉默,眼睛注视她,很少变换姿势,注意全神贯注地倾听,适当时点个头“嗯”一声,略做一些笔录,仔细捕捉造成她心理阴影的细节,事后整理、分析记录资料及相关材料,找到了问题产生的症结。
原来,性格坚强、执著、对生活有着美好追求的晴晴,八年来,从初中到大学到工作,心中一直怀着一个强烈的愿望,即希望一家人开开心心在一起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她做了许多事,正如她说:“为了使爸爸回心转意,我做了晚饭等爸爸回来一起吃、为爸爸守夜、求奶奶叔叔劝爸爸、借故与爸爸争吵等,这些都是希望爸爸能够回心转意啊!我读书并不为自己,找到一份体面像样的工作,完全是为了这个家,我希望爸爸看到我出色的成绩而回心转意。”可见不幸的家庭生活不仅打破了她的整个世界,使她缺乏幸福感,还给她的精神世界造成了极大的伤害,蒙蔽了她的理性,使她产生了许多不当的思想,她以为只要父亲回心转意,就能得到幸福;只要考出最好的成绩上了最好的学校,参加较好的工作就能让父亲回心转意;只要自己努力、努力再努力,就一定能获得好的回报。
工作之后,为了快速融入工作环境,常常加班加点,晚上只睡几个小时,疲倦了喝一杯咖啡,困了冲一把冷水,要求自己不管多累多苦也要撑下去,完全超过了身体承受能力,加上近几次设计的不成功,更让她感到焦虑不安,由于过于疲惫、紧张焦虑终于使她倒了下来,在候车室上出现了手脚冰凉、浑身无力、手发抖不能写字等现象,其实这是心理焦虑的躯体反应,但她缺乏必要的心理常识,误以为一切都完了,心理防线崩溃,可见家庭生活的不幸还严重扰乱了她的学习生活及行为。
这个问题产生与晴晴本人过于执著的个性、过高的期望、不当的思维及工作行为有着很大关系,尤其与晴晴本人的想法、信念关系极大。正如心理学家艾利斯认为,引起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的直接原因不是事件本身,而是人们对事件所持的信念、想法,不合理的想法不仅使她烦恼不堪,也左右了她的意志和行为,因此,帮助晴晴建立合理的想法至关重要。
通过讨论,甚至激烈的争议,心理医生老王终于使她感悟到,先前的一些想法做法太不客观,比较偏激,认识到每一个人都有权利去追求家庭幸福,但幸福的生活必须建立在自然合理基础上,而不是强求来的,自己一相情愿地追求家庭的圆满,和父亲没想到一块儿,最终导致了失败。时机成熟了,老王引导地问她:“现实有时很残酷,尽管我们都不希望它发生,但它还是发生了,怎么办呢?”她马上答道:“不能退却,不能垂头丧气,应当勇敢地面对它,想办法克服它。”“对,不能因不幸而灭了自己的志气,我们每个人都要有在逆境中求生存、求发展的勇气。”老王赞同道。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从失败的阴霾中走出来,猛然发现,哦,生命原来如此美丽!世界上没有成功与失败之分,能够从失败的阴霾中走出来,就能获得心灵释然的解放。倘若一味地沉湎于成功的诱人光环里,那么就会容易堕入背后的圈套。
我们知道只要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就不可能没有烦恼,就不可能没有挫折,就不可能没有失败。对于自己想要的东西,我们可以对自己这样说,我努力争取过,我奋力拼搏过,所以我没有遗憾。
没有人喜欢挫折,也没有人喜欢失败,但是你总要从失败的阴霾中走出来,因为,在阴霾里待久了,人会发霉的。
悲观带走女人快乐的源泉
同样的人生,异样的心态,由于人的思想境界不同,看待问题的角度也不相同。大体上说,人生有两种态度:一种是乐观的,一种是悲观的。乐观者与悲观者有什么不同?譬如说吧,同样的半杯水,悲观者说,“唉,可惜啊,再差半杯水,杯子就完全空了”;乐观者则会说,“哈,太好了,再有半杯水,杯子就满了”。虽然两人面对的和拥有的都是同等的、客观存在的--半杯水,但是两种说法中,前者透出一种消极和茫然,后者却是满怀希望,透露出一种热情和安慰。“空空的杯子,什么也没有,有什么用呢?满满的杯子,什么也装不下,又有什么用呢?”“半杯水之所以叫你不舒服;因为你弄不清楚--它是无力斟满,还是剩下的。”曾有人如是说。看起来这位旁观者似乎满有学问,说的也不无道理。如果你深思一下,就能品味出一番耐人寻味的哲理来,事实上恰恰相反。因为我们被一种假象所蒙蔽,没有更深入地看到有一种悲观消极的情绪在左右着这位旁观者。
德国哲学家叔本华说:“一个悲观的人,把所有的快乐看成是不快乐,好比美酒倒到充满胆汁的口中也会变苦一样。生命的幸福与困厄,不在于降临的事情本身是苦与乐,而要看我们如何面对这些事。”
女人在生活或工作中要想感觉有乐趣就必须学会寻找快乐。快乐是人生中的一味精神良药,是洗净一切的最佳“清洁剂”。快乐不依赖财宝。有些人只有很少的钱,但一样快乐。有些人身家丰厚,却不见得终日笑口常开。那么,如何寻找到快乐,是苦苦等待吗?用悲观的态度去奢望快乐的怜悯,无所事事地叹息快乐已经忽略了你,这样快乐会被那拉长的苦瓜脸吓跑了。快乐不是我们守株待兔而得来的,那样的快乐只是瞬间的满足。只要我们用一种幸福的心态去生活,热爱身边的人,用心去感受身边的事物,即使是很小的事,也认真对待,用一种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挫折,快乐就会被感染而乐意长驻我们身边。
因此,在我们为生活而工作的时候,何不把工作当成寻找快乐的过程?兢兢业业、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件事情,在做的过程里学会享受,而不是要达到一个什么要求,为了升职、为了往上爬而做。这样也许你的心态就会平和很多。做完了当天的事情笑一笑,为自己的付出感到满意就已经快乐了,何必太在意结果呢?患得患失最后累的是自己的心。很多东西不可把握,可遇不可求,坦然处之。龙还要游浅滩,虎也有落平阳的时候,我们的一时之失算什么呢?不妨都把这些不得意作为磨砺自己吧,也许风雨过后的彩虹更美丽。学会在工作里寻找快乐,在过程里把握快乐,快乐就常在身边。
从前有一个女王,她非常不快乐。她问王宫里的所有大臣:怎样才能快乐呢?王宫里的人都无法回答。于是,女王就让宫里的大臣陪她一起去寻找快乐。但找了很久,都没有找到一个没有烦恼而且很快乐的人。走着走着,她看见一个乞丐,乞丐的脸上似乎披着永远抹不掉的快乐。于是,女王就去问那个乞丐,为什么他那么快乐。“那是因为我什么也没有啊!”原来,没有包袱的人才是真正幸福的人。
在现实生活中,你所感觉的苦、累或开心、舒坦,首先是人的一种心境,牵涉人对生活的态度。例如有一串葡萄,第一种人捡最好的先吃,第二种人捡最坏的先吃。在一般人看来,第一种人该是乐观的,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的最好的;第二种人应该说是悲观的,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的最坏的。不过,事实上却恰恰相反,缘故是第二种人还有希望,美好在他的前面,而第一种人只好靠回忆了,美好已成为过去了。
生活中如果你面对一串葡萄,你该选择哪一种吃法?其实,每一种选择都反映出一个人的生活态度,也反映出你是怎样的一个人。你以什么样的目光看世界,世界就以什么样的目光看待你。人世间的许多事或近或远,或远或近,往往是因自己的心态而改变的。人有时只要改变一下自己,便会有很多快乐和兴趣。当无法改变环境时,不妨改变一下自己,便会拥有另一番风景。如果你面对太阳,可以这样说,“早晨的旭日,黄昏便成了残阳”;但你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去想,“今天的落日,明早依然是一轮朝阳”。
事物的本身没有悲乐,而感受事物的内心却有悲观和乐观之分。悲者,乐者,心态也。正如我们常言的“命运”,如何认识命运,理解命运,改变命运?
关键是我们用什么态度去面对命运。
面对同一扇门,有人悲观于门内的黑暗,有人却乐观于门内的宁静;有人悲观于门外的风雨,有人却乐观于门外的自由。悲观与乐观,是两种不同的心态,而我们要做的是,告别悲观。
实验失败了,有人说,1000次的惨败,你该收手了吧!爱迪生却告别悲观,1000次的失败起码告诉我1000种材料不能制作灯丝。终于在他的坚持下,灯泡发明成功了!他若没有告别悲观,那人类不知还要在黑暗中摸索多少年。
细胞衰竭老死了,有些人悲观地躺在床上自怨自艾,等待别人的照料。霍金却告别悲观,独自坐上轮椅,用僵硬的手敲打鼠标,探索着那未知的世界。他若没有告别悲观,又何来一位用意志创造奇迹的伟人呢?
真的错了就坦诚认错
作为一个职场中的女人,你在工作中可曾沮丧消沉或者遭遇严重挫败,或者为自己所犯的错误过分自责?你可曾劳而无获?你这一生中可曾发生过个人悲剧?你可曾因疾病或受伤而造成不幸?你是否因为希望破灭而心情沉重?你是不是曾冒险犯难,结果彻底失败?
以上这些情形,都不应妨碍达成最后目标。失败正如冒险和胜利一般,是生命中必然具备的一部分。伟大的成功通常都是在无数次的痛苦和失败之后才得到的。大剧作家萧伯纳认为,成功是经过许多次的大错之后才得到的。
享受工作乐趣,便是瞻望未来的成功,遗忘过去的失败。把错误和失败当做学习的方法,然后就将它们逐出脑外。
讨厌自己职业的女人,说法往往恰好相反。她们回想过去的失败,忘却往日所有的成就,以致摧毁自信心。她们不但记住失败的情景,还情绪化地将它扎根在心中。从未成功的女人总是为每一次失败自责不已。遭遇挫败但仍喜爱自己工作的女人,却能清楚地懂得过去犯了多少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不能从每一次失败中汲取教训,以期在下一次能有较好的表现。
我们应将失败中的不利因素当做修正方向或再度瞄准目标的工具。只有这样,才能化失败为动力。化失败为动力的方法有这样一些:诚恳而客观地审视周围情势;不要归咎别人,而应反求诸己;分析失败的过程和原因;重新拟订计划,采取必要措施,以求改正;在重做尝试之前,想象自己圆满地处理工作或妥善地应付客户的情景;把足以打击自信心的失败记忆一一埋藏起来,它们现在已经变成你未来成功的“肥料”了:重新出发。
作为一个聪明的女人,你可能必须再三试行这几个步骤,然后才能如愿达到目标。重要的是每尝试一次,你就能够增加一次收获,并向目标更进一步。
坦然接受批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都怕出错,从小师长便教导我们犯错是件不好的事,会使我们失去亲朋的疼爱。但是,我们可以学着行动不受情绪左右。
受到批评,不必感到失望、不平或愤怒,而应把精力用来研制一项明确的计划,以平息批评,重新起步。与有关的人共同研究你的计划,不要浪费时间和精力或彼此抱怨,应该共同努力,解决问题。
有时候女人们又太过于自责了。女人们会说:这都是我的错,我什么事都做不好。如果是她们的错,自责倒也无妨,但明明不是她们的错而自责,便有危险。喜欢自责的人内心常有“我是笨蛋,我是失败者”的想法。这样一来,下次你又会犯同样的错误,或是你误信自己的确是笨蛋,而根本不再尝试了。奇怪的是,她们的确能安于失败,对失败无动于衷。不花脑筋地自怜要比绞尽脑汁地分析自己,寻思下次如何成功来得容易得多。
另一方面,如果你不愿从错误中学习,你便会千方百计地掩饰错误。隐藏的错误会成为你工作上的毒瘤,甚至危害到你的人际关系和公司或团队本身。掩饰错误就像掩饰癌症的症状一样,将导致整个团体的瓦解。你如果有责任心,就应勇于认错。你应该对自己这么说:我的能力不仅于此,下次我会表现得更好。或者说:我没考虑到各种因素,以后我就知道该注意这件事了。
这就是“从错误中学习”的意义。
逆境中可能发生的危险只有一个:不恰当地归咎自己。
你如果开始以失败者自居,便会真的成为失败者。你认为自己是怎样的人,就会真的成为怎样的人。这句格言在职场上同样适用。
对于运动员的竞技来说,比赛完了就是结束了--有人赢,有人输。比赛不能重来,可是在工作上,永远有第二次机会。套用奥拉的话是:明天又是崭新的一天。明天永远有另一个成功的机会。
只要一息尚存,就有希望。不论遭遇什么样的不幸,只要能继续生存下去,就证明了自己不是失败者。
不论发生什么事,绝不要认为自己是失败者,反而要阻止消极的思想侵蚀你的心灵。不要落入不满的陷阱,变得忧虑、蛮横或愤世嫉俗。处境不顺时,千万不要借酒消愁或逃避现实,这些东西对心灵迟早会产生压抑的后果。最重要的是,不要与其他失败者同病相怜。不幸的人喜欢结伴同行,你那些什么也做不好的同伴可不愿见你脱离苦海,他们要你和他们一起沉沦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