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一颗感恩的心,你就能时时触碰到幸福
一个寺院的方丈,曾立下一个奇怪的规矩:每到年底,寺里的和尚都要面对方丈说两个字。第一年年底,方丈问新和尚心里最想说什么,新和尚说:“床硬。”第二年年底,方丈又问新和尚心里最想说什么,新和尚说:“食劣。”第三年年底,新和尚没等方丈提问,就说:“告辞。”方丈望着新和尚的背影,自言自语地说:“心中有魔,难成正果。”
“魔”,就是新和尚心里没完没了的抱怨。像新和尚这样的人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他们总是怨气冲天,牢骚满腹,总觉得别人欠他们的,社会欠他们的,从来感觉不到别人和社会为他们的生活所做的一切。这种人只会抱怨,不会有所成就。
哈佛理念告诫学生说,世界上最大的悲剧和不幸就是一个人大言不惭地说:“没人给过我任何东西。”
因此,对生活怀有一颗感恩之心的人,即使遇上再大的灾难,也能熬过去。
“我的手还能活动;我的大脑还能思维;我有终生追求的理想;我有爱我和我爱着的亲人与朋友;对了,我还有一颗感恩的心……”
谁能想到这段豁达而美妙的文字,竟出自一位在轮椅上生活了30余年的高位瘫痪的残疾人——世界科学巨匠霍金之口。
命运之神对霍金,在常人看来是苛刻得不能再苛刻了:他口不能说,腿不能站,身不能动。可他仍感到自己很富有:一根能活动的手指,一个能思考的大脑……这些都让他感到满足,并对生活充满了感恩。因而,他的人生是充实而快乐的。
生命的整体是相互依存,每一样事物都会依赖其他事物而存在。无论是父母的养育、师长的教诲、爱人的关爱、他人的服务……人自从有生命起,便沉浸在恩惠的海洋里。
如果一个人真正明白这个道理,那他就会感恩大自然的福佑,感恩父母的养育,感恩社会的安定,感恩衣食饱暖,感恩花草鱼虫,感恩苦难逆境。因为真正促使自己成功的,不是优裕和顺境,而是那些常常可以置自己于困境的打击、挫折和对立面。当挫折、失败来临时,是一味地埋怨生活,还是对生活满怀感恩,跌倒了再爬起来?英国作家萨克雷说:“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
感恩之情是滋润生命的营养素,它使我们的生活充满芳香和阳光。
缺乏感恩意识的孩子,无论他的能力多么出色,都难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强者,因为社会难以接受和认可不知道感恩的人。懂得报恩的人,是天下最富有的人。
知足常乐,别让贪婪的欲望作怪
生活中,有很多人常常抱怨生活没有乐趣、郁闷,感觉不到幸福。曾几何时,我们变得不满足,也不知道怎样才能获得幸福。渐渐的,幸福的滋味好像只在梦里似有似无地出现过。其实,这只是自己贪婪的欲望在作怪,只要你静下心来思考,幸福会重新走近你。
哈佛老师告诫自己的学生,要顺着自己的本性,不妄自攀比,不向外强求。我们获得的很多东西将使我们感受到幸福,我们一旦陷入贪婪之中,就不会感到幸福。
在阿尔及利亚有一种猴子,非常喜欢偷吃农民的玉米。尤其是晚上的时候,农民们没有时间照看,玉米常常会被“洗劫一空”。起初农民拿它们没办法,后来他们发现猴子都贪得无厌,于是就发明了一种捕捉猴子的巧妙方法。
农民把一只只葫芦形的细颈瓶子固定好,然后把它们拴在一棵大树下,再在瓶子中放入猴子最爱吃的玉米,然后就等着猴子上钩。
到了晚上,猴子们来到树下,见到瓶中有玉米十分高兴,就把爪子伸进瓶子去抓玉米。这瓶子的妙处就在于猴子的爪子刚刚能够伸进去,等它抓到一把玉米时,爪子却怎么也拿不出来了。这些猴子十分贪婪,绝不可能放下已到手的玉米,就这样,它们的爪子也就一直抽不出来,于是只能死死地守在瓶子旁边。
到了第二天早晨,农民抓住它们的时候,它们依然抓着玉米不放,直到把玉米送入嘴中。
这些可怜的猴子,因为贪婪而丧失了自由,甚至丢掉性命。其实,在生活中,也有不少人,因为永无休止的欲望而失去很多东西。为了生存,他们透支着体力和精力;为了爱情,他们透支着青春和情感;为了财富和地位,他们失去了健康和快乐,甚至丢掉性命。
青少年朋友,学会珍惜你现在拥有的吧!幸福其实很容易获得,想想你的进步,想想你温馨的家,可敬可爱的爸妈……你是多么幸福啊!贪婪是幸福花朵最惧怕的暴雨,不要让它摧残你的幸福幼苗,更不要让它剥夺掉你享受幸福的权利。
“负的方法”让幸福如期而至
如何获取生活中的幸福,哈佛提倡为生活减负,不给自己过多的欲望和压力,简简单单、轻轻松松地获取幸福。
在古希腊时期,有一个国王闲来无事,微服出巡,走到一个补鞋的小伙子面前,一时兴起就问小伙子:“你说在这个国家中谁是最快乐的人?”小伙子答:“当然是国王最快乐了。”
国王问道:“为什么啊?”
小伙子说:“你想,有百官差遣,平民供奉,想要什么就有什么,这还不快乐吗?”
国王答:“希望如你所说吧。”接着,国王便请小伙子喝酒去了。等小伙子醉得不省人事时,国王便命人把他抬回皇宫中,对王妃说:“这个小伙子说,国王是最快乐的,我现在戏弄一下他,给他穿上我的衣服,让他理理国政,你们大家不要害怕。”王妃答:“遵命。”
等到那小伙子醒了,宫女便假装说:“大王您喝醉了,现在有很多事情要等您处理。”于是小伙子被拥出临朝,众人都催促他快些处理事情,他却懵懵懂懂,什么也不知道。旁边有史官记其所言所行,大臣公卿们与之商讨议论,一直坐了一整天,弄得小伙子腰酸背痛,疲惫不堪。这样过了几天,小伙子吃不好睡不香,就瘦了下来。
王妃说:“大王这样不高兴,让歌伎们来给您取乐吧。”小伙子喝了葡萄美酒,又醉得不省人事了。后来,宫女们又给小伙子穿上旧衣服,把他送回简陋的床上。小伙子酒醒后,看见自己的破房一切都是原来的样子,却浑身酸痛,好像被棍子打过一样。过了几天,国王又来到他这里。小伙子对国王说:“上次喝酒,是我糊涂无知,现在我才明白过来啊。我梦见自己当了国王,要处理的事情实在太多太繁杂了,弄得我浑身都痛,好像被鞭子打了一样。在梦里尚且如此,若是真的当了国王,还不更痛苦啊?前几天跟你说的话,实在是不对的啊。”
故事中的小伙子刚开始的想法,可能是很多青少年朋友都曾经有过的。我们常常错误地认为那些非常富裕或者有权有势的人,才是最快乐最幸福的人。于是,我们总幻想自己要是他们,那该有多幸福啊!其实,这是最大的误解。因为幸福并不是拥有越多越幸福,而是简简单单、自由自在、平平淡淡,这正是“负的方法”。
一个人不管在学习还是日常的生活中,只要不受外力的强迫,内心自由自在,然后顺应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充分发展,他就能获得幸福。若总是勉强自己要像别人一样,将别人的幸福视为自己努力的方向,那不但会失去自己的幸福,而且使自己时刻感到痛苦。
“总觉得他人拥有的比自己拥有的好”,这其实反映了一种人性弱点,认为别人那样才是幸福,因此勉强自己努力追求像别人一样,这样的人并不了解幸福的真谛,更无从了解幸福是靠减负得来的。所以,从现在开始,让我们用冯友兰先生“负的方法”尽情地享受自己的幸福吧!
爱是开启幸福的金钥匙
哈佛教授奥里森?马登说,“爱是一把金钥匙,有了这把钥匙,一切心扉都向你敞开。”哈佛的学生联谊会上,主持人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位少年走出家门,看见三位须发皆白的老人坐在门前的石阶上,他们风尘仆仆,好像很久没歇息过了。心地善良的少年虽然不认识这三位老者,但仍热情地邀请他们进屋坐坐。
老人们相视而笑,为首的问:“你们家的人都在吗?”“不,他们现在都不在家。”三位老人谢绝了少年的好意:“那我们现在不进去了。”
晚上,少年的父母从外边回来了,少年把门口那三位老人的话告诉了他们。少年的父母一听就说:“那你赶快把他们叫进来,给他们做一顿吃的。”
少年走出去对那三位老人说了,他们站了起来,却仍没进门,其中一个指着他的同伴说:“他叫财富,他叫成功,我叫爱。我们不能同时走进一所房子,去问问你家里人,看他们想让我们中的哪一个进去。”
少年进去和家里人一说,家里就炸开了锅。父亲说:“我们请财富进来吧。他一进门,我们就有花不完的钱了。”少年却不同意:“我们该请成功进来。谁不渴望成功呢?成功就意味着拥有一切。”父子俩为此争得不可开交。这时一直在旁边沉默不语的母亲说:“我们为什么不请爱进来呢?只要我们家里充满了爱,什么苦都会变成甜的了。”儿子赞同母亲的观点,最后父亲也同意了。他们一起走出去,热情地邀请爱进屋。
他们刚刚拥着爱进了家门,家里立刻充满了欢声笑语。过了一盏茶的工夫,他们惊奇地发现财富和成功竟不请自来,悄然坐到了他们中间。父亲问:“不是说只能进来一个吗?现在我们只让爱进来,你们怎么进来啦?”成功笑着回答:“不错,如果你们选择了我或者财富,那另外的两位就会留在门外。但是你们选择了爱,他是我们的老大,不管他在哪儿,我们都要跟在他的后面。有爱的地方,就一定有成功和财富!”
爱是人生最伟大的信念,有了爱才会有一切,才会幸福。因为心中有爱,你才会对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充满热情,你才不会让自己在困境中沉沦。拥有爱,你的人生就会有财富和成功。
爱可以化解仇怨,创造奇迹。爱的力量是巨大的,只有爱才能够让人打开心扉,让人时时刻刻体会到幸福的滋味。
“顺自然之性”便能获得幸福
生活中有很多事情具有浓厚的哲学意味。我们在生活中,应当根据自己的本性和自身的习惯,做到凡事顺其自然。当我们顺其自然地做某件事的时候,就会有意外而又有趣的发现,我们会从中得到一些经验。
三伏天,禅院的草地枯黄了一大片。“快撒点草子吧!好难看哪!”小和尚说。
“等天凉了……”师父挥挥手,“随时!”
中秋,师父买了一包草子,叫小和尚去播种。秋风起,草子边撒边飘。
“不好了!好多种子都被吹跑了。”小和尚喊。
“没关系,吹走的多半是空的,撒下去也发不了芽。”师父说,“随性!”
撒完种子,跟着就飞来几只小鸟啄食。“要命了!种子都被鸟吃了!”小和尚急得跳脚。
“没关系!种子多,吃不完!”师父说,“随遇!”
半夜下了一阵骤雨,小和尚一早冲进禅房:“师父!这下真完了!好多草子被雨水冲走了!”
“冲到哪儿,就在哪儿发芽。”师父说,“随缘!”
一个星期过去了,原本光秃秃的地面,居然长出许多青翠的草苗,原来没播种的角落,也泛出了绿意。小和尚高兴得直拍手。
师父点头:“随喜!”
这个富有禅意的小故事,告诉我们一切要顺其自然,做任何事情都不要勉强自己。随不是随竟,是顺其自然,不怨怼、不躁进、不过度、不强求;随不是随便,是把握机缘,不悲观、不刻板、不慌乱、不忘形。
哈佛法学院教授德里克?博克常教导自己的学生:不要勉强自己。试想,如果我们在学习生活中,做事情总是勉强自己,就会发现不但活得很累,而且出不了好成绩。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要勉强自己,否则只会增添困扰和痛苦。
风靡欧美的《简单生活》一书的作者丽莎指出:“每天都给自己一点独处的时间,好好问问自己,到底想过什么样的生活?什么是可有可无的?什么是必须不懈追求的?这样的追问可以一直延续下去,还可以把每天的想法记录下来,这样你会看到,随着生活阅历的增加,思考的深入,你的回答也不断成熟。只要我们不再一味追求外界的认可,疲惫无奈地生活在他人的注视之下,我们就会真诚生活,成为自己命运的主宰者。”这段话告诉我们: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只要我们坚持反问自己,是不是做事太过于执著和勉强了,然后以一种顺其自然的生活态度来学习和生活,那么我们就不会再疲惫。强扭的瓜是不会甜的,顺自然之性才能获得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