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362900000027

第27章 进军房地产(3)

4月4日,地铁公司董事局主席唐信与长江实业主席李嘉诚首先签订中环站上盖物业发展协议。唐信并表示,虽然有多家公司对该物业发展兴趣浓厚,经本公司详细研究各家方案,结果长江地产独占鳌头,因为长江实业之方案对本公司最有利。

被问及是役成功的秘诀,李嘉诚娓娓道来:

其实没有秘密可言,但我觉得,顾及对方的利益,为对方着想,考虑对方的需要是最重要的。不能把眼光仅仅局限在自己的利益上,两者是相辅相成的,自己舍得让利,让合作方得利,最终还是会为自己带来较大利益。占小便宜的不会成为朋友。这是我小的时候就明白的道理,做生意也是这样。

大意失荆州的置地,下层愤愤不平,中层莫名其妙,高层恼羞成怒,继而发生内讧,据说后来纽璧坚卷起铺盖走人,便是祸起是役。

李嘉诚啊李嘉诚,你害苦了投资大鳄纽璧坚。置地的投资策略,一开始就集中在商业最繁盛的中环,自此成为传统。李嘉诚顺利投得中区物业发展权,无疑是太岁头上动土,老虎头上抓虱,大大地将了置地一军。

李嘉诚自踏入地产后,就从未忽略中环这块肥肉。中环的车水马龙,正好印证了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结识汇丰大班

商界的人常说:“谁结识了汇丰大班,谁就高攀了财神爷。”

1978年,李嘉诚的事业再攀高峰,与汇丰银行联手合作,重建位于中区黄金地段的华人行。当时的汇丰集团董事局常务副主席为沈弼(MichaelSamdberg),李嘉诚寻求与汇丰合作发展华人行大厦,正是与沈弼接洽的,两人还由此建立了持久的友谊与信任。

一个多世纪来,经汇丰扶植而成殷商巨富的人不计其数,甚至还包括包玉刚、李嘉诚这样的华人巨擘。20世纪60年代起,刚入航运界不久的包玉刚,靠汇丰银行提供的无限额贷款,而成为著称于世的一代船王。

在取得中环地铁上盖物业发展权后,香港地产界金融界再也不能不正视神奇小李李嘉诚的存在了。现在,李嘉诚取得汇丰银行的信任,建立了合作关系,未来极有可能在汇丰的鼎力资助下,成为香港地王。

李嘉诚收购华人行后,便与控有部分业权的汇丰银行达成协议,重建华人行。因为,这毕竟是当时所有华商所瞩目的专案。

荀子在《正名》中说道:“所以知之在人者谓之知,知有所合谓之智。所以能之在人者谓之能,能有所合谓之能。”李嘉诚对华人行不可谓不深知。

1976年2月10日,旧华人行开始拆卸,面对矗立中环核心地段的华人行的再建,多少地产商都想沾手,与业主汇丰银行合作兴建新华人行。

相传华人行的由来有这么一则掌故。自香港开埠以来,中环便是洋人横行的天下,更是洋商操纵香港的风水宝地。当时有一位地产商在皇后大道中兴建一座写字楼,楼建成后,华人竞相入伙承租。洋人一贯自以为高人一等,不屑与华人同楼出入,已付订金的洋人纷纷退租。于是此大楼便成为华人的“独立王国”,大楼便改叫“华人行”,成了名副其实的华人行走的天地。

百年殖民地的历史,“华人与狗不准进入”的屈辱历史,活生生展现在世人面前。更为屈辱的是,人们习以为常,完全不当回事。香港人的殖民地心态由此可见一斑。

1963年,香港股坛教父李福兆,与友人在华人行成立与香港会抗衡的证券交易所,秘密安装150条电话线至华人行,并于1969年年底宣告远东交易所开业。由此,华人行成为华商的标志与象征,成为华商的大本营,成为华商的骄傲。

重建华人行势所必然,但是,拆建过程势必严重影响华商的经营活动。那么,如何将重建时间压缩至最短,便是将华商之损失减少到最少。

长实与汇丰合组华豪有限公司,以最快的速度重建华人行综合商业大厦,大厦面积24万平方英尺,楼高二十二层。内装修豪华现代典雅,集民族风格与现代气息于一体。整个工程耗资2.5亿港元,写字楼与商业铺位在极短时间内全部租了出去。当然,绝大部分是租给了华商。

1978年4月25日,华豪公司举行隆重的华人行正式启用典礼,汇丰银行大班沈弼出席典礼剪彩,并发表讲话:“旧华人行拆卸后仅两年多一点时间便兴建新的华人行大厦。这样的建筑速度及效率不仅在香港,在世界也堪称典范。”李嘉诚以自己的实力再次创造了香港第一,赢得了华商乃至英商的尊重与仰慕。

新行正式启用的3月23日,也就是香港传统的“生易生”的大吉大利之日,李嘉诚的长江集团总部,迁入新华人行大厦。长江正式立足大银行、大公司林立的中环,确定了自己的江湖龙头地位。长江的位置愈来愈靠近汇丰银行。

汇丰银行大班沈弼与香港新贵李嘉诚成了左邻右里,他们的关系愈来愈密切。

1985年,汇丰银行邀请李嘉诚担任非执行董事,后来更任非执行董事副主席。

在地产发展战略与策略上,李嘉诚长期坚持宁可少建或不建,也不加速建房进度;他尽量不向银行抵押贷款,或会同银行向用户提供按揭。他兴建收租物业,资金回笼缓慢。但他看好地价楼价及租金上升的总趋势。

好的时候不要看得太好,坏的时候不要看得太坏。

看来,李嘉诚哲学方面的书平时读得不少。收租物业,虽不可像发展物业(建楼卖楼)那样牟取暴利,却有稳定的租金收入,物业增值,时间愈往后移,愈能显现出来。而且,可以确保公司有一个长期稳定的现金流,虽然没有售楼那样一夜暴富,但却能够保证公司在稳健的财政基础上稳步发展。

李嘉诚总的原则是谨慎入市,稳健发展。今天,掌控万亿王国的李嘉诚,娓娓道来他的理财经。据他本人透露,他有三个秘诀:

二十岁以前,所有的钱都是靠双手勤劳换来,二十至三十岁之间是努力赚钱和存钱的时候,三十岁以后,投资理财的重要性逐渐提高,到中年时赚的钱已经不重要,这时候反而是如何管钱比较重要。

要有足够的耐心。理财必须花费长久的时间,短时间是看不出效果的,一个人想要利用理财而快速致富,可以说是一点指望也没有。理财者必须了解理财活动是马拉松竞赛,而非百米冲刺,比的是耐力而不是爆发力。要想投资理财致富,你必须经过一段非常漫长时期的等待,才可以看出结果。

先难后易。每年年底存一点四万元,平均投资回报率有20%,即使经过了二十年后,资产也只累积到二百六十一万元,此时仍然距离亿元相当遥远。只有继续奋斗到四十年后,才能登上亿万富翁的台阶,拥有一亿零二百八十一万元,但赚第二个一千万要比第一个一百万简单容易得多。

李嘉诚料事如神,洞若观火,预测无误。李嘉诚再三提醒自己,每当购入一样东西时,百分之九十九的时间要考虑其不利因素,做最坏打算,只有百分之一的时间在考虑能赚多少。

李嘉诚决定破釜沉舟,在准备充分的前提下,在市场大幅集资,扩张地产。1976年冬,长实通过发行新股,集资1.1亿港元,大通银行更应允长实随时取得二亿港元的贷款,再加上年盈利储备,李嘉诚持有可动用的现金约四亿港元。

正如李嘉诚在1986年度和记黄埔的业务报告中所言及的:

本集团坚持不渝之目标是不断茁壮成为一家基础广大,而主要业务以及控股权利中心仍牢固植根于香港的国际性集团。

李嘉诚从不觉得自己的地产之道有什么不能公开的秘诀。他认为:

我不会因为今日楼市好景,立刻购下很多地皮,从一购一卖中牟取利润。我会看全局,例如供楼的情况,市民的收入和支出,以至世界经济前景,因为香港经济会受到世界各地的影响,也会受到政治气候的影响。所以在决定一件大事之前,我会审慎,会跟一切有关人士商量,但到我决定一个方针之后,就不会变更。

我会贯彻一个决定,我在差不多百分之九十九点九的projects(工程)上做到这一点。比如,以过去数以百计的地盘而论,更改的情况可以说是绝无仅有。我不会今日想建写字楼,明日想建酒店,后天又想改为住宅发展。因为我在考虑的期间,已经着手仔细研究过。一旦决定了,就按发展计划,除非有很特别的情况发生。

我知道香港有的人把几万英尺的一个地盘,可以计划更改几次,十几年之后才完成,有些人喜欢这样做,但我负担不起。

赚钱法则

李嘉诚兴建的第一个大型屋村是黄埔花园。早在1981年,李嘉诚就开始筹划推出这一庞大发展计划。

黄埔花园所用地盘是黄埔船坞旧址,按港府条例,廉价的工业用地改为住宅与商业办公楼用地,应当补交地皮的差价。而当时正好是地产狂热的阶段,按协定的价格,和黄需补地价28亿港元。由于代价太大,李嘉诚不得不按兵不动,暂缓实施,静待时机。

时隔两年,1983年,香港地产业出现低潮,李嘉诚立即抓住大好时机,与港府讨价还价。结果他仅用3.9亿港元就获得了商业住宅的开发权。这样,李嘉诚大大降低了发展成本,屋村的每平方英尺发展成本不及百元。也就是说,在前后三年的时间差里,李嘉诚少支付25亿地价。相信主持有关工作的港府官员,面对如此结果,面对如斯精明的李嘉诚,只能徒叹奈何,惭愧不已。

眼不过人,技不如人,不说也罢。1984年9月29日,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在北京签订。香港前景骤然明朗,恒生指数回升,房地产再度活跃飙升。

1984年年底,黄埔花园兴建计划是中英签订联合声明后香港首项庞大地产发展计划,和黄将在六年内投资40亿港元发展整项计划。该计划包括兴建一百多幢住宅大厦,总楼面面积765万平英尺,另有商场面积170万平方英尺。这样宏伟的屋村工程在香港地产业史上前所未有。和黄公布黄埔花园发展计划时,李嘉诚亦亲自到场,主持动工仪式,可见李嘉诚对这个项目的高度重视。

地产低潮补地价,地产转旺大兴土木,地产高潮出租楼宇,而且要分期逐年推出(整个计划分十二期,首期1985年推出,1990年全部完成),每期楼花还根据市场波动不断调整推售的数目、价格、时间、层数、座向,等等。

这就是李嘉诚在香港地产界立于不败之地的秘密所在。

黄埔花园由1985年4月推出第一期,至1989年8月售出最后一期,售价由每平方英尺686元升至1755元。

据粗略估计,整个黄埔花园平均售楼价为每平方英尺1220元,以黄埔花园住宅楼面积共765万平方英尺计算,和黄在约四年半时间内总收入达93亿港元,扣除约40亿港元发展成本,税前利润高达53亿港元。如此高的回报,实属罕见。此外,和黄还持有170万平方英尺商场做收租之用,为集团提供稳定租金收入,以确保集团运作之正常稳定现金流。

和黄拥有黄埔船坞地皮这一烂泥荒地,经李嘉诚之手开采、挖掘,妙手回春,点石成金,终于显山露水地发出绚丽多姿的缤纷。面对如此结局,已经离开怡和的纽璧坚,也不得不点头称是,拱手称颂。

话说某一天,开完业务会议,李嘉诚的秘书洪小莲(后为长江实业董事,现职李嘉诚基金会董事)说:“依目前的发展势头,我们将来一定要做成最好的华资地产公司。”

李嘉诚却说:“我们要做到能与置地(当时香港实力最雄厚的英资地产商)较量。”

洪小莲听后不以为然,有可能吗?

虽然如此,但当问及李嘉诚,经商多年,最引以为荣的是什么事情,他说不是击败置地,而是“我有很多合作伙伴,合作后,仍有来往。比如,投得地铁公司那块地皮,是因为知道地铁公司需要现金……你要首先想到对方的利益:为什么要和你合作?你要说服他,跟自己合作都有钱赚”。

洪小莲后来回忆起当初李嘉诚那番话,发现原来梦想可以成真,如果连梦都不敢做,那么,只能在原地踏步。

李嘉诚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之道:“管理一间大公司,你不可以样样事情都自己亲力亲为,首先要让员工有归属感,使得他们安心工作,那么,你就首先要让他们喜欢你。”

1974年5月,李嘉诚领导长江实业与实力雄厚、作风稳健的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合作,成立由李嘉诚出任董事长兼总经理的加拿大怡东财务有限公司。公司注册资本5000万元,李嘉诚与加拿大方面各出资2500万元。同年6月,得力于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的保荐,长江实业在温哥华顺利上市。

联营公司的建立,不仅为发展中的长江实业引进大量现金,而且为长江实业在接下来的拓展海外、横向发展的过程中,开辟了一条潜力深远的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

1978年5月,李嘉诚中标所建的环球大厦开盘,总价值约5.92亿港元的物业,于广告刊登后8小时内全部售完。一个香港开埠以来少有的神话,6亿商品8小时售罄。神奇小李再次以自己的神来之笔改写了香港的神奇历史,写下了香港地产发展史上的又一个神来之笔。

1978年8月,李嘉诚投标所建的金钟海富中心开始出售,交易总价为9.8亿港元,创造开盘售楼一天交投最大的纪录。

做任何事,心中都要有一个“全”字,这样才能办好事。80年代,李嘉诚先后完成或进行开发的大型屋村有:黄埔花园、海怡半岛、丽港城、嘉湖山庄。李嘉诚由此赢得“屋村大王”的称号。李嘉诚由此成为香港历史上独树一帜的地产大王。

同类推荐
  • 大英雄郑成功

    大英雄郑成功

    反清复明的壮志豪情,一波三折的情人之恋,空前壮观的台海大战……中央电视台将于近期播出同名电视剧,本小说给广大读者述说郑成功颇具传奇的真实人生,奏响爱国主义的主旋律。
  • 亨利·福特(名人传记丛书)

    亨利·福特(名人传记丛书)

    一个极富好奇心的农家少年,通过自学走上了机械工程师的道路,秉承着刻苦钻研的精神,成为世界第一批汽车的制造者之一,并创办了福特汽车公司,将汽车从新奇的奢侈品变成了大众化的交通工具,改变了美国乃至世界的交通历史。本书讲述了美国著名的企业家亨利?福特的传奇一生,让青少年读者了解早期汽车工业发展历程的同时,也学习他那执着和永不言败的创业精神。
  • 名家眼中的100位中国历史名人

    名家眼中的100位中国历史名人

    不及格的政治家——王春榆点评李自成;他为中国古代隐逸史画了一个圆满的句号——何鸣看黄宗羲;投机分子: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柏杨眼中的吴三桂;伊非寻常女,境界堪绝伦——阎崇年眼中的孝庄;慎之又慎解难题——阎崇年解读康熙;疏于哨鹿,勤先天下——樊树志谈雍正;积极进取的儒士与惊世骇俗的狂怪——孟桢评郑板桥;他掌舵的朝代,盛世与危机并存——范文澜评乾隆……本书收录百篇名家眼中的100位中国历史名人的评论。
  • 京剧大师梅兰芳

    京剧大师梅兰芳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张海新编著的《京剧大师梅兰芳》为丛书之一,介绍了京剧大师梅兰芳的戏剧人生。 《京剧大师梅兰芳》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世界最具影响性的文坛巨匠(3)

    世界最具影响性的文坛巨匠(3)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热门推荐
  • 唐宋八大家(第二卷)

    唐宋八大家(第二卷)

    韩柳三苏王曾欧阳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 (苏轼,苏洵,苏辙父子三人称为三苏)、欧阳修、王安石、曾巩。明初将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 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八个作家的散文作品编选在一起刊行的《八先生文集》,后唐顺之在《文编》一书中也选录了这八个唐宋作家的作品。明朝中叶古文家茅坤在前基础上加以整理和编选,取名《八大家文钞》,共160卷。“唐宋八大家”从此得名。给予后人深远的影响。
  • 妃而止步

    妃而止步

    人生不一定是冤家才会碰面,或许小小妃的悲剧人生不一定会让自己奋发图强,考个好大学,期待着自己的白马王子有钱有房有车,no~~no~~这是不可能的!!小小妃可不是一个人在奋斗,更不是因为悲剧人生就养成逆来顺受的乖乖性格,相反,你是我老师,如何?斗!你是我父母如何?生我不曾养我!斗!恩~~~~可是,自从遇见了-夏凌圣,怎么斗不起来呢?小妃妃一纸合约,彻底踏进对方的世界,想到以后可能再也无法全身而退,心就好累。。。可是结果怎么和自己想的不一样,这个男人,任由自己任性,即使曾经被小妃妃当做报复的棋子,他还是一如既往的宠她爱她。。这样的男人,还是吃饱了就嫁给他好咯
  • 侠行者

    侠行者

    行者,践行者,坚守某种信念的人。侠行者,践行自己的侠义知道,不为外物所动,信念重于生命。(也可以当做是观侠客行有感)沈飞,失忆的少年,很莫名其妙的一个人。林海风,重生20年,决心要打趴下敢抢他女人的所有人。杠细七,拥有着厚重的家族历史,背后有着一股神秘势力,自己却毫不知情。林千玉,妄想症中二病症候群,团宠。四个少年少女,组成的一个小势力,目的是维护世界和平,虽然是玩笑,可是他们会让整个世界颤抖。
  • 暖娇

    暖娇

    君既无心,何以聘妾为妻?为了你这样的人,我误尽一生,若有来世,只愿成仇不愿成偶!花妙作为一个穿越者横行年代的穿越女,表示对这原主乱七八糟的身份十分糟心。魂穿靠山村,家徒四壁,爹娘生死不知,包子幼弟在侧,左邻右舍暗算,隔壁村‘土豪’逼嫁。花妙表示,好歹穿越了一回,不做出一番成绩,哪儿对得起自个儿穿越女的身份?神马?秀才老爹是大夏朝荣国公府的三老爷?秀才亲娘是镇国侯府侯爷的亲妹子?要不要这么高大上?爹娘都被净身出户,逐出族谱?花妙拍拍胸脯,还好还好,她有防病防灾防坏人还自带高级空间的白玉佩。可是,原主前世渣夫,能不往姐跟前凑么?姐实在是看不上你啊~~***************************如果你喜欢《暖娇》的话,请支持竹枝创作不易,不喜欢的也可另觅佳作,竹枝自问不是神,写不出人人叫好的绝章。
  • 道天十二

    道天十二

    嗯,写简介好麻烦,虽然我还是要写当奉命开挂的主角遇见一群人设无敌的boss和智商在线的npc,是斗智斗勇,还是热血爆衣,抑或且行且珍惜,踏上一条永远被打脸的不归路好吧,这其实是一本很是严肃认真“慢节奏的”修真不爽文,而且偏偏碰见一个随心所欲想写到哪里就往哪里写兼超喜欢写大长章的逗比作者所以奉劝诸位书友们看书要尽晚,弃坑要趁早如果没有意外,本书不会签约,不会收费,不会要月票要推荐,更是可能不会完本谨与诸君共勉之
  • 徙倚阑珊愿君归

    徙倚阑珊愿君归

    空旷的大殿上,是谁的纤纤细手抚着那破旧的素琴,三千青丝一夜成雪,而你何时归…
  • 深海霸主:金主有颜又有钱

    深海霸主:金主有颜又有钱

    金牌佣兵突遭背叛,醒来却发现自己身处异世,并且还是一个人人厌恶的废柴?!向来手段狠辣,眦睚必报的贺碧水冷眸微闪,嘴角噙着一抹轻蔑的冷笑。皇家公主前来找茬?管你是什么身份,到我这统统打出去!未婚夫协同白莲花扔退婚书前来挑衅?装弱,演戏,跳湖自尽!将你们的好名声败坏了先!就算我已至十八地狱,也将徒手爬上,将那些害我之人拖至地狱岩浆。未料途中妖孽泛滥,一波接着一波,桃花泛滥,个个非她不娶。贺碧水:喝你一口茶你就要追我,以后还是别联系了吧。
  • 巫师之歌与存在

    巫师之歌与存在

    这是一个有关巫师的故事,主角诺恩作为巫师组织之首,他终于完成了他的复仇之路,来到了一座崭新的城市,和莫尔西斯解救这里的人民,他们的对手,是敢于和国家开战的巨大邪教,他们不仅要面对极其强大的对手,也要面对言论的攻击,那么,不愿放弃的他们将会再创造怎么样的传奇呢?拭目以待吧……
  • 海上海

    海上海

    一个夜总会小姐的自白书,也曾纯真,也曾动情,也曾迷茫,爱恨交织,是堕落还是救赎,谁是谁的摆渡人?总有那么一撮人,为爱而生,小荷就是其中一个,在邵然的爱情里沉浮,换来的却是不曾真爱过,为了报复而被人利用,又用生命做赌注为自己证明,“自始至终,我爱的只是你这个人,罢了”。问世间情未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豪门总裁:千金小姐惹不得

    豪门总裁:千金小姐惹不得

    黑白通吃的BlackRose,本想回国躲避一下前男友们的纠缠,但,没想到啊没想到,躲到是没躲了,却又惹上了一帮追求者,心里苦啊,就在这时,多年的竞争对手又找上门,自此,相爱相杀,永不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