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361400000017

第17章 授业解惑(4)

孟子教育弟子,不说无能只说不为,凡事力行就可以了。孟子还经常告诫门人,千万不要因私欲而失掉本心的义,一定要时时省察。

孟子说:“鱼是我最喜欢吃的东西;熊掌,我也喜欢。如果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就舍弃鱼取熊掌。我很看重自己的生命,也想坚守义,两件事如果不能兼顾的话,宁可舍弃生命而取义。

“我想保持生命,但是还有比生命更要紧的事情存在,所以不能苟且偷生。我憎恶死亡,但还有比死亡更让人憎恶的事情存在,所以遇到祸患就不逃避。如果人们想保持的、最重要的是生命的话,那么凡是能够保住生命的手段就都可以用。如果人最憎恶死亡,那凡是能够逃避祸患的方法就都可以做。有方法保住生命,但不肯用;有方法逃避祸患,但不肯做,这就是为了大义。因为人所想保持的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人所憎恶的还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不仅贤德的人有这种存心,其实人人都有,只是贤人不让它丧失罢了。

“譬如说,一竹篮饭,一小碗汤,吃了就能活命,吃不到就会饿死。如果呵斥叫骂着别人,即使是饥饿的行路人也不会接受。如果更恶毒地用脚踢别人,那就连讨饭的乞丐也不屑理睬了。

“比方我有一万钟的俸禄,如果不从礼义上分辨它应得不应得,就接受,那这一万钟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为了有华丽的屋宇、妻妾的侍奉,还是穷朋友们得到我的周济而心生感激?如果不是为了这些,那从前宁可饿死也不肯接受,如今为了华丽的房子接受了;从前宁可饿死也不接受,如今为了妻妾成群接受了;从前宁可饿也不接受,如今为了周济穷朋友让他们心生感激而接受了。难道这些就不能放手不做吗?这就是丧失了本来的良心啊!”

孟子和孔子一样对学生诲人不倦,有问必答。不管问话太过率直,还是肤浅,他都不轻视,仍然仔细分析,详加解答。所以,他与弟子之间的的情谊,亲如家人。孟子经常勉励弟子们要奋发努力,他最痛恨那些自暴自弃、堕落沉沦的人。

他说:“自己放弃人格的人,不能与他谈论道理;也不能和他有所作为。一个人开口就说自己不识礼义,叫自暴;以为自己不能处仁行义,叫自弃。其实,仁是人类最安稳的住宅,义是人类最正大的道路。而现在的人,却放着安稳的住宅不去住,舍弃正大的道路不去走,真是可悲啊!”

孟子很讨厌所谓“乡愿”一类的人。

有一次,万章问孟子,怎么样叫做狂?

孟子说:“像琴张、曾哲、牧皮这一类人,就是孔子所说的狂了。”

万章说:“为什么说他们狂呢?”

孟子说:“他们志气太高、言语太夸张,看不起现在的人,一开口就说古时候怎样怎样。但是他们的行为又掩盖不住他们的大话。”

万章说:“从前孔子曾说:‘走过我门口却没进我的屋子,而我并不引以为憾,但是那些假装忠厚的乡愿一类的人是戕害道德的害虫!’请问老师,怎样的人才算得上是乡愿呢?”

孟子说:“乡愿讥笑狂士们何必志气那么高?言辞不顾及行为,行为不顾及言论,开口闭口古时候的人如何。活在世界上,就按照世上的流俗做人,只要大家说好就可以。自己做事总是遮遮掩掩的,希望能够讨好世人,这就是假装忠厚的乡愿啊。”

万章说:“既然当地人都说他是个忠厚的人,那不论他到了哪个时代也不应该不是个忠厚人,孔子为什么要说他是道德的害虫呢?”

孟子说:“如果要把他的不是列举出来,也举不出什么大错;要责备他的行为,也没处可责备。他只是被下流风俗同化了,一味地迎合着卑污的世风。他的居心,似乎是忠厚可信,行为似乎清正廉洁,大家都很喜欢他,他自己认为也不错,但这与尧、舜之道完全相悖,所以说是戕害道德的害虫。

“孔子说过:‘我最嫌弃讨厌那些似是而非的东西。讨厌地里的杂草,因为它会混乱禾苗;嫌弃自作聪明的人,怕他会混乱义理;嫌恶伶牙俐齿的人,恐怕他会混乱信实;嫌恶郑国的淫声,怕它会混乱雅乐;嫌恶紫色,是怕它会混乱朱红的正色;嫌恶假装忠厚的乡愿,是恐怕他混乱了真正的道德啊!’所以,君子回到大道上就可以了。大道如果正,百姓们自然会感动奋发起来。百姓感动奋发了,就不会有乡愿一类的邪僻行为了。”

孟子在这段教学生涯中,他心境平淡、安详,因为他正在享受着“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的人生乐趣。

他说:“君子教诲人的方法有五种:一种是像及时雨对草木一样;一种是就他的本性淳厚而成就他的德行;一种是让他的才能发挥出来;一种解答他所提出的问题;一种是私自掇取君子的善言善行,修养自己。”

因材施教,小以成小,大以成大,无所遗漏。孟子说过,教诲人的方法很多,不屑于教诲实际上也是在教诲。孟子勉励弟子不要对现实的苦难屈服,因为人之所以能够成大功、立大业,都是经过了一番磨炼和试探的。他说:“当初舜于田亩间发迹,后来成为天子;傅说原来是筑墙的工人,后被举用为相的;胶鬲之前是鱼盐商贩;管夷吾则是在监狱中被举用的;孙叔敖是隐居海边被举用的;百里奚是在市街上做买卖时被举用的。所以上天如果想要把重责大任交给某个人,必使他心志困苦,筋骨劳碌,躯体饥饿,身体穷乏,以此来扰乱他的行为,让他的行为都不顺,目的是激发心志,锻炼他坚韧的性情,增长他所欠缺的能力。

“一个人本来就难免会犯错误,然后再改正。心志困顿不畅,思虑不顺,然后才能奋发振作。察看人家的脸色,听人家的声音,才能有所觉悟,通晓道理。国家也是如此,如果国内没有守法度的世臣和辅佐的贤士,外面没有敌对国家和外来祸患,那这个国家往往会灭亡。”

这就是孟子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名言。

因为看到人民遭受战争祸乱的影响,孟子非常痛心,所以他极力反对战争。

孟子曾说:“《春秋》中所记载的战争都不合理。不过,战争双方,其中一方比另一方略好一些,倒是有的。所谓的‘征’就是天子讨伐有罪的诸侯,但是敌对的诸侯国之间是不能互相讨伐的。

“征的意思是正,人们处在暴君的苛虐之下,希望有人来匡正他们的国家,民心所趋,还用得着战争吗?”

孟子曾批评好战的惠王:“惠王真是不仁啊!凡讲仁道的人,是把自己所爱推到自己所不爱;而不仁的人,就由自己不爱的推到自己所爱的。”

公孙丑不明白该话的真实意义,他问孟子:“这话怎么讲?”

孟子解释:“惠王为达到争夺土地的目的,不惜涂炭百姓,强迫他们去打仗,但是大败而归,他便一心想要报复,但怕不能取胜,就驱使他的子弟们拼死去战。这就是以不爱惜疏远人的心来对待自己所爱的亲近的人身上。”

对那些不行仁政、只图富国强兵的诸侯,孟子一向痛斥。

孟子说:“从前冉求在鲁国做季氏的家臣,他没有让季氏的不良行为得到改善,但是对百姓米谷的征收反而比往日增加了一倍。孔子气愤地对弟子们说:‘冉求不是我的门徒,你们可以大张旗鼓去攻击他。’可见,国君不施仁政,做臣子的反而帮着他搜刮民财,这些都是孔子所弃绝的人。更何况是那些专仗兵力强大,喜欢战争的人呢?他们为了争夺土地而打仗,死的百姓堆满了田野和城池。这些人的罪恶岂可一死了之?所以,最擅用兵的人该受极刑;联合诸侯兴兵相争的人,可减一等;开辟荒地、尽力增加打仗资本的人,再减一等。”

在孟子看来,那些黩武好战的人,简直罪可当死,可恶至极!

孟子进入暮年后,无论在学问还是道德修养上,都已达到完熟境界,他的言论更富有哲理,深邃而广远。

徐辟问孟子:“从前孔子经常赞叹流水,说:‘水呀!水呀!’我就不明白,流水有什么值得赞许的?”

孟子说:“有根源的泉水,滚滚涌出,昼夜不停,注满低洼地区后,又继续奔流,一直流到大海洋里。而学有根本的君子,能够自强不息,循序渐进,不到达善的境界绝不中止,不正如同这流水一般吗?孔子取的就是它这点。如果没有根本来源,就像那七八月降下的暴雨,田里的小沟和水道会突然间满溢,但是只要稍作等候,它很快就又干涸了。所以,外面的虚名如果超过了自己的实学,这在君子看来是可耻的事情。”

一天,公孙丑忍不住问道:“老师的大道固然高明,但是学道的人,却像登天一样难,似乎永远也赶不上。老师何不降低一些,让它变成可以做得到,也好让我们天天勤勉学习呢?”

孟子说:“一位好的木匠师傅不会因为徒弟笨拙就改变或者废弃他用墨线的方法;后羿也不会因为学射箭的人笨拙就改变他拉弓的方法。君子教人学道,和教人射箭一样,就是拉满了弓,但不发箭,然而发箭的情势已跃跃而出。所以君子只在折中的地位立个法则,能够学的人,跟着他去做就是了。”

孟子50岁开始周游列国,十多年后又退隐回乡,从事教学写作工作,转眼间,漫长的20年又过去了。公元前289年,这位被后世尊为“亚圣”的孟子永远地安歇了,享年84岁。

孟子去世后,他的门人遍布邹、鲁、齐、宋、滕、晋、楚等国,大多都秉承了孟子的遗志侍奉诸侯。但是,战国时代人人竞尚功利,使得孟子的学说并未受到太多的重视。

司马迁曾慨叹地说:“余读孟子书,至惠王问:‘何以利吾国?’未尝不废书而叹也。曰,嗟乎!利诚乱之始也!夫子罕言利者,常防其原也。故曰:‘放於利而行,多怨。’自天子至於庶人,好利之弊何以异哉?”可见后人对孟子的评价之高。

同类推荐
  • 历史上最著名的女间谍

    历史上最著名的女间谍

    也许是无情的战争造就了他们,也许是特殊的职业为她们戴上了神秘的光环,她们大多集美丽。狡黠。勇敢、坚毅、敏捷的物质于一身,她们擅长用最有效的方式诱捕“捕物”,而采用的武器的智慧与美貌,曾肩负过艳谍使命的埃及女王克娄巴特拉这样说过:“秘密战争不能没有女人,除非这个世界只剩下了男人。”
  • 褚时健传(试读本)

    褚时健传(试读本)

    《褚时健传》,褚时健数万字自述首次披露,褚橙运营细节深度全公开。褚时健最认可的权威授权传记,自序中称本书“写出了他真实的一生”,《褚时健传》是他最重要的传记作品。88岁老人的传奇人生,起落、颠覆、从谷底反弹的力量,风靡全国的“励志橙”创业史,以及他不息的强大生命力。王石、吴晓波作序推荐《褚时健传》,王石称自己看完书稿夜不能寐。大量细节披露褚橙经营方法和理念,包括褚橙的内部管理、渠道拓展、营销、品质监控等,这是之前的书都没有详细讲到的部分。
  • 海伦·凯勒

    海伦·凯勒

    贺欣欣编著的《海伦·凯勒》内容介绍:海伦·凯勒在年幼时失聪失明成了个聋哑人,然而却奇迹般地走完了一生。她的一生所做的努力和贡献,在全世界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海伦·凯勒全靠一颗不屈不挠的心接受挑战,用爱心去拥抱世界,以惊人的毅力面对困境,用生命的全部力量到处奔走,建立起一家家慈善机构,终身致力于社会福利事业。她的温柔与果敢征服了她同一时代的人,并让这首生命的昂扬赞歌一直谱写下去,影响了一代义一代不同国度、不同种族、不同信仰的人。一起来翻阅《海伦·凯勒》吧!
  • 居里夫人

    居里夫人

    居里是著名的女性物理学家,两度获得诺贝尔奖,与其夫共同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镭。本书主要以其成长历程和人生发展为线索,通过日常生活中富于启发性的小故事来传达他成功的道理,尤其着重表现他所处时代的生活特征和他研究的艰难过程,以便对读者产生共鸣和启迪。本书包括人物简介、思想点拨、经典故事、人物年谱和名人名言等部分内容,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启迪性和知识性。
  • 百位世界杰出的文学家(下)(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

    百位世界杰出的文学家(下)(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

    斗转星移,物是人非。漫长的世界历史画卷上写满了兴盛与衰亡、辉煌与悲怆。多少风流人物,多少英雄豪杰,在历史的长河中悄然隐去。然而,仍有许许多多曾创造了不朽业绩的杰出人物名彪史册,业传千秋。拭去历史的风尘,人们依稀看见那些改写人类历史的政治家、军事家;人们仍旧忆起那些拯救人类危机的谋略家、外交家;人们还会记得那些推动人类文明进程的思想家、科学家、发明家;人们至今难忘那些为人类生产精神盛宴的文学家、艺术家;人们深深感谢那些创造人类物质财富的企业家、经济学家。
热门推荐
  • 数据为王

    数据为王

    在无人注意的角落,世界正悄悄发生改变,无声无息的蔓延开来,直到某天,人们才蓦然惊醒:这个世界早已面目全非……读者群:295472105
  • 邪帝独宠:妖娆下堂妻

    邪帝独宠:妖娆下堂妻

    闺蜜变小三,还一起穿越了,上辈子抢男人,这辈子还要抢,深陷出轨门、小三门、闺蜜门的落魄千金喻孝和从下堂妻一朝穿越成了喻皇后,除了驾驭她新任傲娇贱夫和他的三宫六院,大战难缠婆婆外还要应对初恋小王爷和老情人的私奔计划,妖娆下堂妻勇闯深宫,变身古代时尚达人,如何让傲娇渣男变为忠犬妻奴,从豪门密辛到深宫权斗……【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梨涡觞

    梨涡觞

    意外的车祸让她穿越到遥远的古国,遇到的他竟是梦里一直出现的人……是意外?还是命运的安排?她以为这是个纯净无忧的光明世界,却未曾想光明的背后仍有嫉妒,阴谋,谋害……,而她竟陌名的卷进了黑暗涡旋的中心……情到深处费思量,他的深情,他的付出,竟是她选择离开的理由……松开他坠入深崖的瞬间她对他说:“有一句话,我一直没来得及说……我爱你”【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末日帝国之战国七雄

    末日帝国之战国七雄

    岁月流转,千载轮回,苍穹巨变,天地崩溃,浩劫来临,谁可幸免?一次大的洗牌,世界改变,高高在上的神灵俯视着脚下的蝼蚁,“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无所谓对错,挣扎吧,蝼蚁们!”风起云卷,末日来临,杀戮四起,逆天而上,我绝不认输..蝼蚁?谁又不是蝼蚁..........——杨凡
  • 盛世帝宠之纨绔魔妃

    盛世帝宠之纨绔魔妃

    慎入!!!坑了坑了!!一个神秘大佬,落魄公主;一个摄政王爷,位高权重。一个魔族后裔,身份诡异;一个神族传人,执掌天下。"
  • 大唐梅妃传

    大唐梅妃传

    天宝年间,唐玄宗的宠妃武惠妃病故,高力士南巡至莆田,带回刚及笄的江采苹。梅林深处的初遇,美人如梅,梅如美人,薄唇微抿吹出一曲《梅花落》,足间轻点跳出一段《惊鸿舞》,一颦一笑仿若那梅间精灵,唐玄宗李隆基大喜,下旨封为梅妃,入住上阳宫。世人只道“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可在那之前玄宗也为梅妃这样做过,只是,那荔枝变为了梅。恩宠不断,上阳宫夜夜笙歌。后来,寿王妃杨玉环出家为女道士,法号“太真”,随后不久玄宗下旨赐浴华清池,封为贵妃。
  • 水浒传

    水浒传

    四大名著之 水浒传
  • 一路美丽更年期:40岁后女人的健康美丽全书

    一路美丽更年期:40岁后女人的健康美丽全书

    悉心调养捍卫身体健康,精心保养留住美丽风采,宁静心灵造就幸福人生。
  • 偶留羊振文先辈及一

    偶留羊振文先辈及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曼珠沙华∶深宫美人泪

    曼珠沙华∶深宫美人泪

    她;几经苦楚却始终不能与之相守、她两朝为妃、却始终不是他们的最爱、而她和他就只是他争夺皇位的棋子、而这一切都是他的阴谋、在她以为她可以和心爱之人在一起之时、却又再一次不得不奉旨入宫、她和他能否在这深宫再续前缘、宫妃斗争她能否置身事外、他跟她又该何去何从、后宫一个女人不想作战却别无选择的战场……上官鑫儿为你讲述一个古代宫庭最悲情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