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361200000003

第3章 美好的回忆(3)

在施韦泽一生中,曾和同伴去钓过两次鱼。一方面是害怕自己被鱼钩钩住,另一方面是不忍心看到鱼钩刺穿鱼的嘴,所以他对钓鱼始终不喜欢,不仅自己不钓鱼,还鼓足勇气劝说别人不要去钓鱼。

施韦泽产生一种很强烈的信念,除非万不得已,他绝对不去伤害有生命的东西,也不会去戏弄它们,他非常清楚残害生灵的严重性。这种信念与日俱增,一年比一年更强而有力地影响着他。

就读牟罗兹学校

1885年,10岁的施韦泽进入牟罗兹高级中学就读,因为牧师的儿子能在那里免费就读。施韦泽搬到牟罗兹,与路易斯叔祖父、苏菲亚叔祖母同住,他们没有孩子。

叔祖父长期任小学校长,住在一座略带阴沉的古老的宿舍中。施韦泽住在叔祖父家,每天都要按照有规律的作息来生活,且执行得相当严格。早餐后一直到上学以前这段时间,以及晚上做完功课后,一定要练习钢琴,这是施韦泽每天固定的作业。每当他对这项例行作业感到倦怠时,叔祖母就会语重心长地勉励他:“将来不一定会派上用场,但不论什么事情,多学习总不会吃亏的。”

只有礼拜日下午,才是施韦泽的自由活动时间,唯有这段时间可以和大家一起散步,散步回来后,可以自由阅读到10点。他对于阅读有相当浓厚的兴趣,直到现在一旦沉迷在书本中,就无法中途间断,甚至通宵达旦也要读到最后一字才罢手,否则就无法安心。遇到自己喜欢的书,也会重复读上两三遍。

“读书必须求甚解,切忌囫囵吞枣。”叔祖母经常这样告诫施韦泽。

叔祖母非常喜欢读书,她读书的方法与施韦泽的截然不同。她曾经担任过教师,对于章句非常严谨,她认为看书最重要的是要能理解章句中的意思。她每天晚餐前一小时,和晚餐后两小时这段时间里,会一边织毛衣,一边读书,而且还不时的发出感慨。比如“啊,都德写得真好!”“莫里哀的文章为何那么棒?”或者“雨果的描述真是细腻!”有时甚至会喜极而泣。但是她读书绝对不会超过阅读时限的15分钟,时间一到她就会放上书签,合上书本。

在叔祖母看来,施韦泽看书是不求甚解,草草完结罢了。她告诉他看书的速度必须适当,可是他始终无法做好。违反本性的事情,恐怕任何人都难以办到。他一向认为无论读得多么快,都不碍于理解,甚至读得越快,越能判断一个作家水平的高低,因此,对叔祖母的话他始终充耳不闻。在阅读过程中,如果想跳段阅读,一定是这位作家写得不高明,只有那些能让人想要一行一行读下去的作品,才是好作品。

这种想法,施韦泽至今仍坚信不移,但一直没有把这种想法告诉叔祖母,他不能因为读书的方法而惹叔祖母生气。他的读书时间完全由叔祖母支配,他虽然还是一个小孩,却喜欢看报纸,叔祖母为此很不高兴。阅读新闻的时间,只限于晚上从书桌转换到餐桌,菜肴尚未上桌前的15分钟,在这段时间里,他就阅读《牟罗兹日报》以及《新牟罗兹新闻》。

叔祖母认为施韦泽专看连载小说以及凶杀案件,因此极力阻止他阅读,他一再申辩他看的是有关政治方面的新闻,这场争执最后只好请叔祖父来评判。某一天的晚餐桌上,叔祖父对他说:“好吧!让我们来做个测验,看看你究竟是不是在看政治新闻。”接着,叔祖父问施韦泽巴尔干各国的君王,以及首相的名字,又继续问他法国内阁的三位大臣叫什么,最后问他欧伊根·里希特在国会演讲的内容。

11岁的施韦泽边吃着炸马铃薯和沙拉,边回答着问题,他从容作答,没有犯一个错误,终于被获批准,在做完功课后可以自行看报,当然他也趁机阅读连载小说,但最感兴趣的还是政治新闻。这场口试,不仅正式获准阅读报章,更大的收获是叔祖父已经把他看作大人,每当吃饭时,会与他讨论政治问题。

叔祖父家中,除施韦泽之外,还另外寄住了一个人,是当地牧师的女儿,名叫安娜。她是当地女校的教师,温柔伶俐,由于她的关系,使施韦泽在学习方面,得到相当大的助益。

施韦泽很少外出,因为叔祖母反对他外出溜达,他来到牟罗兹已有一年了,却未曾获得与大自然接触的机会,因而感到心情郁闷。雪已渐渐融化,3月间一个晴朗的天气里,施韦泽吃过点心,坐在书案前翻开书本,他的眼神却不时被窗外的景色所吸引。叔祖母在一旁烫衣服,忽然自言自语地说:“我看,应该带你出去散散步才好。”

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改变了她的想法,最初施韦泽还以为是自己听错了呢!他和叔祖母高兴地出了家门,走过结着冰的运河桥上,然后攀登小山,当他们尽兴而归时,天色已渐转黑。游玩途中,施韦泽与叔祖母相谈甚欢,他对叔祖母的感情,逐渐起了变化。叔祖母虽然是位爱唠叨且严谨的人,但却能洞悉他的心事,并加以体恤。

随着岁月的推移,凡是没有上课的礼拜三和礼拜六的下午,施韦泽都可以单独外出散步。他时常爬上牟罗兹南边美丽的丘陵,从那里可以远眺附近的小城镇,常引起他对父母以及姐妹们的思念之情。

施韦泽就读牟罗兹学校时,最初并不是一个优秀的学生,他喜欢幻想,经常浸润在自己所描绘的世界中,从来没有努力争取好成绩。有一件事可以看出他当时成绩的低劣,他被剔除了只有牧师子女才能享有的奖学金。校长请他父亲来校商谈,劝父亲带他回家,停止上学。

后来一位新任导师维曼姆先生,将他从这种危机中拯救出来。这位老师是一个相当认真负责的人,每次上课前都会充分准备,一小时的课程被规定得很详细,没有丝毫的偏差。他们交上去的作业簿,他都按时发还。在潜移默化中,施韦泽开始接受这种严以律己的态度。

圣诞节发布成绩时,施韦泽的成绩好得让母亲喜极而泣,哭肿了双眼。3个月后他升上四年级,复活节公布的成绩,他居然名列第三。后来,这位老师辞职转到别的学校,每当施韦泽换学校后,总是去拜访这位老师。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施韦泽从非洲返国,第一个拜访的人就是这位老师,但不幸的是,他永远也见不到这位老师了,老师因生活艰难,患了神经衰弱病逝了。

从老师那儿施韦泽学习到,无论多么小的事情都不可等闲视之,必须具备强烈的义务观念。这种义务观念,胜过一百万倍的教训,比任何严厉的刑法具有更大的软化力。此后,在他从事教育活动时,仍一直遵行老师的这种教诲。

施韦泽刚上音乐课时,并未受到音乐老师的喜爱和欣赏。这位老师刚毕业于柏林音乐学院,名叫尤金·孟许,也是教堂的管风琴师,他常常说:“阿尔贝特·施韦泽是我的烦恼。”

因为施韦泽练琴的时候,从来不去提前研究曲子和它的表现方法,拿到曲谱就弹,或者随着自己的兴趣演奏。也许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在老师面前演奏时,他从来没有把感情贯注进去,整首曲子听来枯燥乏味。施韦泽总是认为,在老师面前表达出自己对曲子的感受是毫无意义的事情。老师对他弹奏所下的评语是“毫无感情的演奏”。

有一天,施韦泽像往常一样,“毫无感情”地弹奏莫扎特的奏鸣曲,尤金·孟许老师皱着眉头,一脸不高兴地将门德尔松的《无言之歌》E大调放在他的面前,说:“你还不配演奏优美有感情的音乐,就是拿这种简短的练习曲给你演奏也有辱作者。没有感情的人,不配演奏优美的曲子。”

被说成是一个没有感情的人,施韦泽无论如何也不能控制自己的愤怒,他思量着:“好吧!我要让你知道,我是一个有感情的人。”

施韦泽整个星期,都在重复练习曾经弹过的一首曲子,当下一堂音乐课到来时,他集中精神,贯注了全部的感情,认真地演奏着。演奏完毕后,老师一句话也没说,只是赞许地点了点头,重重地拍了他一下。继续练习了几堂课以后,老师开始让他练习巴赫的作品,施韦泽越来越勤奋。有一天,老师对他说:“做完礼拜,我要用斯特凡教堂那架巨型管风琴,叫你演奏看看。”

听到这句话,施韦泽高兴得几乎跳起来,那正是他梦寐以求的事啊!管风琴一直是令他倾心的乐器,或许在他的血液中早已蕴藏了这份天赋。

施韦泽为什么会这样说呢?他的外公席林格牧师是位管风琴的行家,而且比一般人更加关注管风琴,他每到一地最先注意的就是当地的管风琴。当中央教堂配置那架有名的管风琴时,他竟然千里迢迢去参观,并且花了几个月的时间去研究如何制造管风琴,还亲自去弹奏,他即兴的演奏颇获好评。施韦泽继承了外公这方面的才华。

小时候,施韦泽的父亲常常在夜幕降临时,弹奏着那架古老的箱型钢琴,施韦泽伫立在旁静静地聆听,沉浸在醉人的音乐中,不知不觉几个小时就过去了。9岁时,在伊尔第斯的帮助下,施韦泽获准在教堂练习管风琴。伊尔第斯就是施韦泽小时候把他误认为魔鬼的人,他认为施韦泽可以取代他在教堂伴奏的工作。15岁那年,父亲允许他正式跟随管风琴名家尤金·孟许学习演奏,施韦泽为此兴奋得难以入睡。16岁时,他已经可以代替尤金·孟许在教堂中伴奏了。

不久,施韦泽举行首次演奏会,他坐在巨型管风琴前,尤金·孟许老师亲自指挥圣咏团演唱勃拉姆斯的《安魂曲》,管弦乐与合唱交织汇合成一片,这是一次令人难忘的演奏,难道还有比这更让人兴奋的吗?

牟罗兹斯特凡教堂的那一架古老风琴,在尤金·孟许逝世后,被一些无知的人随意改换为现代化的风琴,虽然样式新颖,却失去了原有的那份令人痴迷的音色,实在让人扼腕叹息。

随后,施韦泽跟随温那格老牧师学习坚信礼的预备教育。温那格老牧师是一位受人尊敬的牧师,却很难亲近。他主张祷告之前,必须终止一切思考,完全接受福音的传授。施韦泽却相信基督教的根本思想是传播真理,但必须要以实际的思考去求证。现在他对于这个看法仍然坚定不移。

预备教育快结束的那几周,老牧师将他们分别喊去,询问有关坚信礼方面的问题。轮到施韦泽的时候,他问施韦泽准备以什么态度去迎接坚信礼,施韦泽结结巴巴地顾左右而言它,回答得很不得体。虽然对方值得尊敬,但基于自己的想法不能被接受,所以无法畅所欲言地充分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

同类推荐
  • 物来顺应:梁漱溟传及访谈录

    物来顺应:梁漱溟传及访谈录

    本书根据对梁漱溟老人的访谈整理而成,书中有少年立志救国参加同盟会,说自己的两次自杀经过……等七篇文章,再现风雨岁月,梁漱溟人生旅程的沧桑和其耿介率直,不同于流俗的人格形象。
  • 寒冰的篝火:同时代人回忆茨维塔耶娃

    寒冰的篝火:同时代人回忆茨维塔耶娃

    茨娃女儿、妹妹、马克·斯洛宁、利季娅等人回忆茨维塔耶娃,茨娃两极化的性格,对待朋友和生活的态度,临死前的生存状态和精神面貌,茨维塔耶娃之死……在书中得到立体的呈现。这些回忆是相关传记写作时常援引的资料。
  • 未带地图的旅人:萧乾回忆录

    未带地图的旅人:萧乾回忆录

    本书是萧乾先生对于自己大半生的回忆录,通过他的文字,读者可以了解到他不平凡的一生以及在大时代对于个人命运的影响和改变。
  • 共和先锋卢性正

    共和先锋卢性正

    本书在民间调查及权威史志记载等资料的基础上,艺术地加工描述了辛亥革命志士卢性正为推翻满清帝制、追求民主共和而战斗一生的传奇经历。不同于辛亥间其他耀眼的革命领袖,书中的主人公卢性正,就像当时千万国民一样,被时代大变局裹挟而进历史洪流,成了历史演变的主要力量,但浪花过后,却是一片宁静,又被历史所遗忘。其命运的偶然与必然经历过程,使读者看后过目难忘,发人深省。
  • 刘邦与汉初三杰

    刘邦与汉初三杰

    刘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出身于平民的最高统治者。他的开国之业是建立在有效地控制部属,使之各尽其力,各逞其能,终于消灭强敌,成就了伟业。
热门推荐
  • TFBOYS你是我唯一

    TFBOYS你是我唯一

    看看就知道了,有建议或意见要提出来哟~写得不好,表打我
  • 女帝归来:魔君,休逃

    女帝归来:魔君,休逃

    魂越异世,嫁给王爷,好不容易感情升温,结果又遇不测……江湖?朝廷?……老娘都要混……女主由弱变强的坎坷路。
  • 在异界的故事

    在异界的故事

    一不小心穿越到了异界,做了一些简单的事,在不经意间成为了蝴蝶效应中蝴蝶的故事
  • 草堂耨云实禅师语录

    草堂耨云实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叶飞花

    叶飞花

    彼岸花,花开不见叶,有叶便无花,生生相惜却不得相见。你说:你可知道,在你堕入轮回的一刹那,我便万劫不复。轮回中,我等了八世,错了八世。这一世人阻人亡,若老天也要阻我,我便破了这无情的老天!
  • 温特蒙男子学院

    温特蒙男子学院

    萝莉有三好,身娇体软易推倒。可惜啊,叶初就是个拥有萝莉脸蛋女王身高汉子心灵的神经病。身娇体软是没错了,可是易推倒?嗯,帅哥的话就易推倒,丑的话打得你妈都不认得。本文很正经,女主不是又浪又荡的抖M,只是个传说中的污婆。有句话怎么说来着,爱她你就去强奸她啊,礼貌有个屁用!
  • 野性老公,别吻我

    野性老公,别吻我

    他性情极野,孤傲冷漠,与他交谈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因为什么而死,唯独只有她,可以在他面前肆无忌惮。那次过后,他对她的唇瓣染上了挥之不去的瘾,“我要娶你。”“哦?你说娶我就可以娶到我了?小可爱!”他扬起魅惑的桃花眼,嘴角露出了一抹诡异的气息,“要不,试试看…”,看着她樱花般的唇瓣,浑身的热度增加了几分。他的头毫无意识的落了下来……
  • 王俊凯:最美的遇见

    王俊凯:最美的遇见

    “哇……想不到重庆也有这么美的地方,一定得拍下来”某女在拍着照片,一直到退着,不小心撞上了一个人………
  • 冰封之不一样的结局

    冰封之不一样的结局

    这是一篇由“夏美”为主人公的小说,平常大大咧咧的夏美,在这一篇小说里会给大家带来什么不一样的结局呢?是开心的还是悲伤的,请大家尽请期待。这篇小说里,会牵扯到一些与平常看的文不一样的地方,但因为我是初二,不理解的请大家多多包涵。
  • 情绪调整与潜能开发

    情绪调整与潜能开发

    本套丛书是针对职工进行有针对性、多层次的培养,旨在全面提高职工的文化、技术、管理思想素质。增强任职能力,提高工作效率。职工培训是国民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