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运动是在特定的要求下,从低海拔地形向高海拔山峰进行攀登的一项体育活动。登山运动可分为登山探险(也称高山探险),竞技攀登(包括攀岩,攀冰等)和健身性登山。登山运动对登山爱好者来说,是一种对精神和极限的挑战。当一座座巍峨挺立的山峰被征服在自己脚下的时候,那种快感与骄傲是无与伦比的。然而,生命也在这种高危险的运动当中受到了威胁,人与山峰之间的战争时刻弥漫着死亡的气息。稍不留神,就有可能失去宝贵的生命。
登山安全须知
登山运动一般都是以旅游为主要目的,危险度相对来说不是太高,但是登山过程中的基本安全常识,我们还是需要有一定的了解。山区地形复杂,要选择安全的路线。登山前,要提前准备好地图,要了解山的高度,地形,地势等情况,选择一条合适的登山路线,做好标记,防止迷路。登山时,除了水,适量的食物和其他必备物品外,要尽量少带东西,最好背上双肩背包,这样可以腾出双手,便于抓攀。还可找个结实的长棍作手杖,帮助攀登。
一般都应选择清晨4点钟左右开始,这样可以顺利地越过岩石区,避免滚石的危险,因为一般向阳的岩石经太阳辐射两三个小时后就会有滚石滑动。沿山坡攀登时,要尽量选择最高的地方走,最好是沿着山脊前进,因为这些地方不易发生滚石。登山双脚要站稳,双手要扶牢。要在双手,双脚四个支撑点牢固的情况下,再移动一只手或脚。选择支撑点时,要先用手或脚试一试是否牢固。登山的时候,要注意保持速度,匀速前进,忽快忽慢容易使人疲劳。通过灌木丛时,最好用棍棒把树枝拨开,注意不要被带刺的树枝划伤皮肤。通过小溪时,要选择水流平缓的河段,先用木棍探明深浅后,再慢慢地踏着石头过河,前脚踩稳,再迈后脚。下山时不能跑,跑步下山容易摔倒,滚落。正确的方法是:
身体重心要向后,一只脚站稳了再移动另一只脚,脚跟先着地,然后过渡到全脚掌。登山时,全身的血管会扩张,血流速度加快,大量的血液流向肢体。如果猛然停下来,会使回流到脑部的血液减少,造成暂时性脑缺血,产生头晕,恶心,胸闷等不良反应,严重的会晕倒,休克。因此,中途要注意休息。科学的休息方法是:登山中途休息应长短结合,短多长少。短休息,是途中控制在10分钟以内的小憩,并且不卸掉背包等装备,以站着休息为主。这种休息可以多一些,但时间要短。长时间的休息一般2小时一次,一次可在20分钟以内,休息时应卸掉所有的重负,先站一会儿后才能坐下休息,不要马上坐在地上。休息期间,可以自己或者相互按摩一下腿部(尤其是小腿),肩部,颈部等部位的肌肉。同时可以活动一下四肢,不要躺着休息。危险的地方绝对不能去。登山时不要选择陡峭危险无路可走的悬崖峭壁,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不要到深山密林中去,防止迷路走失;在山路上要随时留神,防止被路面上的碎石块绊倒跌伤;雨后登山路面湿滑,尤其要注意安全;登山时要集中精力,不要只顾观景而忽视脚下;在危险地带,不要照相,不要打闹,以免发生意外。另外,登山不比平地运动,需要有一些装备,关键时刻,这些物品会起到很大的作用,一只背负舒适而耐用的背囊是必不可少的,它将承载你的。野外之家。;一个睡袋,带给你温暖和舒适;一根直径不少于8mm的尼龙绳,关键时刻能救你。
登山运动常见疾病及防治措施
登山运动过程中一些容易发生的疾病,并非只在登山中发生,但因在登山中多见,故称登山运动常见疾病。它包括冻伤,雪盲,日照性皮炎,口腔疱疹,上呼吸道感染,鼻出血,胃肠疾患,痔疮等。登山爱好者应该了解相关知识,以便更好地保护自己和同伴。
常发生的疾病有:
(一)高山冻伤。在登山运动常见疾病中,冻伤发病率较高,尤多见于初次参加登山的运动员。新手缺乏防护的实际经验,加之初次登山时高山反应重一些,对防冻容易疏忽。高山冻伤与缺氧有明显关系。缺氧可引起人体体力,精神的衰退和全身尤其是肢体末梢的循环障碍,以致抗寒的能力大大下降。对缺氧适应不良者,冻伤发生率更高。高山冻伤与海拔高度也有关系。海拔愈高,气温愈低,风速愈大,冻伤发生率愈高。发生冻伤的部位以四肢和颜面为最多。高山冻伤可分为4度:1度病变在表皮,表现为斑;2度侵及真皮,有水疱,肿胀;3度侵及皮下;4度侵及肌肉和骨骼,主要表现为坏死。1,2度者容易治愈;3度者有可能治愈,亦可能损失部分组织;4度者要损失冻伤的组织(需手术切除)。冻伤后应先在基地营作一段时间治疗,切忌过快地送至高温地区,否则患者冻坏组织容易溃烂,感染。治疗方法:(1)对没有起疱的部位进行按摩;(2)在受冻肢体的向心端作普鲁卡因封闭;(3)抽出水疱内液体;(4)未破皮者外敷中药桑寄生膏;(5)尽早用温水浸泡;(6)红外线理疗;(7)4度冻伤初期采用保守疗法,待分界线形成后切除坏死组织。在保守治疗中,应注意控制感染,改善局部循环,适时手术治疗。
(二)雪盲,即日照性眼炎。高山上空气稀薄,太阳光的穿透阻挡少,加上山地冰雪的反射作用,因此日光的照射远较平地为烈。雪盲的主要病因是高山紫外线照射强烈,红外线的照射亦有一定作用。雪盲症状,初时似有异物颗粒摩擦,随后眼睛迅速发生严重的刺痛或灼痛,失明,流泪,眼睑痉挛,视物不清,整体可见整个眼睛肿胀,眼球结膜明显充血,有黏液样分泌,瞳孔缩小,对光反应迟钝。患者出现症状后应去暗处休息,戴防护眼镜,两眼湿冷敷,局部滴0.5%丁卡因眼药水,氟哌酸(诺氟沙星)眼药水或点可的松眼药水及0.5%丁卡因,止痛消炎。轻症者3~4小时即可恢复,重症者可持续5~7日。所遇病例均可完全恢复。但在急性期因疼痛畏光,睁不开眼睛,等于暂时失明,严重影响在高山的活动能力。预防方法:在7000米以下的冰雪地带或烈日下活动,戴深色防护镜;在7000米以上高山,戴专门防御紫,红外线的高山眼镜。(三)日照性皮炎,日照性皮炎病常发生于颜面及颈部等暴露部位。大多数日照性皮炎患者仅有局部皮肤发红发黑,脱屑的现象,无明显痛苦,不需治疗。部分对紫外线较为敏感的登山者,照射部位可出现红肿水疱,甚为疼痛,继之出现黑褐色色素沉着,多在面颊部出现黑色晒斑。皮肤经反射照射,对日光的适应性可逐渐提高。治疗上主要是涂青霉素等消炎软膏,有疱疹者涂龙胆紫防止感染,局部的炎症数日即愈。主要的预防方法是:初到高山,不可在烈日下长时间(半小时以上)赤身运动或劳动,暴晒时间只能逐步增加。在山地烈日下进行运动或劳动时,颜面等暴露部位应涂防晒膏,也可用白纱布自制面罩防晒。
(四)口腔疱疹,本病多见于口唇,鼻唇沟,其次为口腔内颊部,表现为米粒至黄豆大小的水疱,其发病原因与紫外线照射,空气干燥及消化功能紊乱有关。本病常因患者有明显疼痛及肿胀而影响进食。治疗方法为外涂龙胆紫及消炎药膏。(五)上呼吸道感染,本病包括鼻炎,咽喉炎,扁桃体炎,气管炎等。致病原因与登山时呼吸的形式有关。在通常情况下,人们以鼻式呼吸为主,而在登山活动中,由于缺氧而不得不改为以口式呼吸为主。这就使得寒冷干燥的空气在过于频繁的呼吸活动中破坏了上呼吸道的黏膜保护层,使之坏死脱落,有时就被病菌侵入而发炎。主要症状为喉痛及咳嗽,多为刺激性的干咳。这种干咳也经常在夜间发作而干扰睡眠,以致影响休息。单一咽喉炎和难以控制的干咳发病率最高,有时可高过90%。雾化吸入加安息香酊有一定效果。止咳药除可待因外,其余效果不大。有明显炎症,则用抗生素。
(六)鼻出血,大多为下鼻甲黎氏区的少量出血,偶尔有后鼻道数百毫升的大量出血,主要与空气干燥有关。但由于缺氧引起的血压增高,红细胞过度增多,毛细血管脆性增加等,亦是发病的因素。少量出血用药棉堵塞或滴血管收缩剂即可。后鼻道的大量出血,需用纱布药皂填塞。在高山,脱水现象较严重,除注意补充水分外,可滴甘油等润滑剂,预防鼻道干裂。
高山病及其防治
高山病是指因人体对高山低氧环境适应能力不足而引起的各种临床表现的总称,也称为高山适应不全症。高山病主要由低氧条件引起,缺氧与低温,低湿,日光强辐射,高空风等因素结合在一起,对人体构成综合性影响。在高山地区,登山上升过快或幅度过大,疲劳,饥饿,饮酒,精神紧张以及许多全身性的急,慢性疾病等,凡能引起人体机能下降者,均可促使该病的发生或加重。多数意见认为,高山病可分为高山反应,高山肺水肿,高山昏迷等急性高山红细胞增多症和慢性高山病。
高山反应是未经适应的人急速进入山区,或在山区到达较高的高度,即可能发生的一种疾病。发病的登山高度从海拔4000米左右起,常有头痛,头昏,心慌,气短,恶心,呕吐,失眠等症状。这些症状多在进入山区几天内出现。在海拔5000~6000米的高度以下,一般经一周左右即可适应而自愈。
高山肺水肿是急速进入高山或过度劳累而发病,严寒,感冒,饮酒也可诱发。病情特征有胸闷,气促,咳嗽,咳白色或粉红色血性泡沫痰,痰量较多,口唇,指甲,颜面发绀或面色苍白,伴有水肿,烦躁不安,两肺有湿罗音或并有喘鸣,心率较快。本病发病急,恶化快,死亡率高,在高山病诸型中,其危急性占首位,处理不当可在1~2天内死亡。发病后应给氧,静脉注射氨茶碱加葡萄糖及强心利尿药,必要时可于肌肉注射吗啡,并尽可能降低所处高度,下撤至脱离危险前,应持续供氧。
高山昏迷症多发生于急速登至6000米以上,或过度疲劳时。脑组织对氧需要量很高,人脑约为全身重量的2%,而其血液需要量却占心输出量的1/6,氧消耗占全身耗氧量的20%,所以脑组织对缺氧特别敏感。当人处于海拔4000米轻度缺氧时,表现为情绪高涨,容易激动,有欣快感,像轻度喝醉了酒的人那样好说好动。当到达海拔6000~7000米以上,在中度缺氧至重度缺氧的过程中,人的思维,分析判断,记忆等能力会有所减弱,容易困乏嗜睡。个别人到海拔8000米以上,甚至出现幻觉。严重缺氧还可损伤血管及脑屏障,所以脑组织在严重缺氧时可发生意识障碍,嗜睡,昏睡以至昏迷。严重昏迷者,多并发脑出血以致危及生命。本病发病前多有剧烈头痛,心慌,随后发展为表情淡漠,或烦躁不安,最后进入神志不清。本病虽重,但神志不清的前后过程较长,应抓紧时间降低所处高度,吸氧,注入甘露醇及利尿剂等以减轻脑水肿,也可给予中枢兴奋剂。此外高山高血压也很常见。高山高血压是人们进入高山地区,机体对缺氧环境产生反应,血压往往发生一些改变。在这些改变中,多出现血压升高现象。进山后血压超过140/90毫米汞柱者,常有头昏,眼花,失眠等。经降压治疗或适应后,血压不降者,不宜登高。
另外,高山红细胞增多症是红细胞超过650万/立方毫米,血红蛋白超过18.5克,并伴有相应症状体征者。在登山运动员中曾见到红细胞高达800万,血红蛋白高达23克者,但绝大多数人并无不适感。如有明显发绀,倦怠,应下撤。有效的治疗是放血数百毫升,再输入适量生理盐水,以利血液循环,减轻心脏负担。
高山心脏病多呈慢性过程,开始常表现为高山反应症状,逐渐发生持续性的心慌,气促,发绀,水肿等。缺氧严重时,可累及心肌受损,心功能改变以致心脏肥大扩张。经检查,可查得心力衰竭,肺动脉高压症候群或明显的心肌缺氧症候群。对本病患者要降低所处的高度,卧床休息,静脉注射氨茶碱及其他强心药物。
热昏厥及其应对措施
体质较弱的登山者,在夏季野营登山的活动中,由于活动剧烈,体力消耗过大,尤其是未能及时补充体内损失的水分和盐分时,容易发生热昏厥。热昏厥的主要症状表现为:感觉精疲力竭却烦躁不安,头痛,晕眩或恶心;脸色苍白,皮肤感觉湿冷;呼吸快而浅,脉搏快而弱;可能伴有下肢和腹部的肌肉抽搐。体温保持正常或下降。为避免发生热昏厥,一些体质较弱的登山者,在参加夏季登山的活动中应特别注意避免体力消耗过大的活动,注意休息节奏,保持体力。应多喝一些含有盐分的水或饮料,及时对体内的电解质损失给予补充。一旦发生热昏厥,应尽快将患者移至阴凉处躺下。若患者意识清醒,应让其慢慢喝一些凉开水。若患者大量出汗,或抽筋,腹泻,呕吐,应在水中加盐饮用(每公升一茶匙)。若患者已失去意识,应让其卧姿躺下,充分休息直至症状减缓,再送医院进行进一步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