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嘴兽让人感到奇特的另一个原因就是:虽然它属于哺乳动物,但却和爬行动物一样是下蛋的。鸭嘴兽的蛋需要十几天的孵化,幼兽就出世了。起初幼兽并不进食,但过不了几天,鸭嘴兽妈妈就会用自己的乳汁来喂养它的小宝宝。仅从卵生这一点来看就不难知道,鸭嘴兽作为哺乳动其实鸭嘴兽的祖先早在1.8亿年前的侏罗纪就出现了,那时它们分布很广。可是到了7000万年前,许多更加先进的哺乳类大量繁殖,这些古老的动物逐渐绝灭了。但生活在澳大利亚大陆的动物却很幸运。由于地壳运动,澳大利亚同其他大陆分开了。所以,后出现的哺乳动物就不能到达这块地方。鸭嘴兽的祖先就得以在此繁衍生息,并且一直保存着原始的生蛋的状态。它对于研究哺乳类的起源有着重要的作用。
最大的哺乳动物
在希腊,“鲸”这个字代表海洋巨兽。截至目前,鲸是被发现的世界上最大的哺乳动物。
21世纪初,科学家在巴基斯坦发现了两种生活在约5000万年前的哺乳动物化石。这两种动物看起来有点像狗,体形分别只有狼和狐狸那么大,但科学家认为它却是地球上最庞大的动物———鲸的祖先。在5000~6500万年前的第三纪早期,所有的哺乳动物都是生活在陆地上的。因此,现代的鲸、海豚等水生哺乳动物必然是由某些陆生哺乳动物进化来的。但是由于缺乏化石证据,究竟哪类哺乳动物是鲸的祖先这个问题一直悬而未决。在巴基斯坦新发现的这两种化石的解剖形态表明,这两种动物生活在陆地上,有肉食的牙齿,长得有点像狗,但并不属于犬科动物。它们的尾巴比狗更长,嘴更凶猛,眼睛也比较小。它们的耳朵部位有几块奇特的骨头,其形状与鲸类动物相同部位独有的骨头非常相像。科学家说,虽然鲸的体形比这两种动物庞大得多,外表看起来也大不相同,适于水生生活的短桨似的四肢与这两种动物宜于奔跑的四肢也不一样,但它们确属同一家族。这一发现还意味着:牛、羊、河马、长颈鹿等偶蹄动物是现代哺乳动物中与鲸类动物最亲近的一支。
科学家认为,哺乳动物大约与恐龙差不多同时登上进化的舞台,在巨大爬行动物横行的年代里生活得不甚得意,直到一场大灭绝事件———通常认为是6500万年前一颗小行星撞上地球,毁灭了恐龙家族,才因祸得福地兴盛起来。在5000至6500万年前的第三纪,所有的哺乳动物都生活在陆地上,现代鲸类动物的祖先也不例外。由于某种原因,一些凭借四肢在大地上奔跑的动物,于5000万年前的始新世时期开始回归河流和海洋,在不足800万年的时间里,体形和生活习性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这些发现特别是巴基斯坦古鲸已经足够让科学家激动,因为它们是陆生哺乳动物与现代鲸类动物之间的过渡型,再次为进化论提供了完美的证据。不过,这些过渡型化石更加偏向于鲸那一边,要么能够水陆两栖,要么完全适应海洋生活。有两个重要的问题未能解答:鲸类动物的陆地祖先———那些只会奔跑不会游泳的最原始的鲸类动物是什么样子?世上现存的哺乳动物中,哪一种与鲸类的亲戚关系最近?科学家致力于更详细地研究鲸类动物的进化历程,不同专业的人有不同的方法。根据化石的牙齿和耳朵特征,古生物学家倾向于认为,鲸与一种生活在第三纪、现已灭绝的有蹄动物血缘最近。研究现存动物DNA特征的分子生物学家则比较偏爱河马,认为这种现代偶蹄动物才是鲸最近的亲戚。
就整个海兽类而言,以鲸的种类为最多,数量也最可观。鲸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口中没有牙齿,只有须的,叫作须鲸;另一类是口中无须而一直保留牙齿的,叫作齿鲸。须鲸的种类虽少,但它们身体巨大,成为人类最主要的捕捉对象。齿鲸的种类较多,除抹香鲸外,其余身体一般都较小,如凶猛无比的虎鲸和海豚。尽管鲸的身体有长短粗细的差别,但一律呈流线型,样子都像鱼,所以人们多称它为鲸鱼。不过,鲸却是兽类。它也像人一样,不断地浮出水面呼吸空气。有时我们在海面上可以见到鲸呼气时喷出的一股股白色雾柱,有的高达十余米,状如喷泉,十分壮观。
鲸是终生生活在水中的哺乳动物,对水的依赖程度很大,以致它们一旦离开了水便无法生活。为适应水中生活,减少阻力,它们的后肢消失,前肢变成了鳍———很好的划水的桨板。因而它们的潜水能力很强,海豚(小型齿鲸)可潜至100~300米的水深处,停留4~5分钟,长须鲸可在水下300~500米处呆上1小时,最大的齿鲸———抹香鲸能潜至千米以下,并在水中持续2小时之久。
1955年发现在厄瓜多尔附近海中一头被海底电缆缠死的抹香鲸,其潜水深度达1133米。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附近海域的2200米水深处,发现了被电缆缠绕而窒死的抹香鲸,这是迄今为止哺乳动物潜水最深的纪录。
鲸的特征
鲸在世界各海洋均有分布。它是水栖哺乳动物,其种类分为两类:须鲸类,无齿,有鲸须,鼻孔两个,像长须鲸,蓝鲸、座头鲸、灰鲸等;齿鲸类,有齿,无鲸须,鼻孔一个,像抹香鲸、独角鲸、虎鲸等。海洋中绝大部分氧气和大气中60%的氧气是浮游植物制造的。须鲸却能消灭浮游植物的劲敌———浮游动物。另外,齿鲸也有助于保持鱼类的生态平衡。齿鲸的食物就是以鱼为食的大型软体动物。因此世界上没有鲸,人类就要灭亡。
鲸类动物的共同特点是体温恒定,大约为35.5℃左右。皮肤裸出,没有体毛,仅吻部具有少许刚毛,没有汗腺和皮脂腺。皮下的脂肪很厚,可以保持体温并且减轻身体在水中的比重。头骨发达,但脑颅部小,颜面部大,前额骨和上颌骨显著延长,形成很长的吻部。颈部不明显,颈椎有愈合现象,头与躯干直接连接。前肢呈鳍状,趾不分开,没有爪,肘和腕的关节不能灵活运动,适于在水中游泳。后肢退化,但尚有骨盆和股骨的残迹,呈残存的骨片。尾巴退化成鳍,末端的皮肤左右向水平方向扩展,形成一对大的尾叶,但并不是由骨骼支持的,脊椎骨在狭长的尾干部逐渐变细,最后在进入尾鳍之前消失。尾鳍和鱼类不同,可作上下摆动,是游泳的主要器官。它们的骨骼具有海绵状组织。
它们的眼睛都很小,没有泪腺和瞬膜,视力较差。没有外耳壳,外耳道也很细,但听觉却十分灵敏,而且能感受超声波,靠回声定位来寻找食物、联系同伴或逃避敌害。外鼻孔有1~2个,位于头顶,俗称喷气孔,一般鼻孔位置越靠后者进化程度越高。用肺呼吸,左右各有一叶肺,其中有许多毛细血管,富有弹性,能有助于氧的流通,适应在水面上进行气体交换,每隔一段时间需要浮出水面来进行换气,也能潜水较长时间。肋骨有10~20对。胃分为4个室。肾脏大多为瘤状。雄兽的睾丸位于腹腔内。雌兽在水中产仔和哺乳,子宫为双角形,有一对乳房,位于生殖裂两侧的乳沟内,有细长的乳头,乳汁中含有丰富的钙、磷和大量的脂肪。幼仔在胚胎期间都具有牙齿,但须鲸类的牙齿到出生的时候则被须所取代,齿鲸类的牙齿则终生保留。
鲸有许多和鱼类极不相同的特性。例如一般鱼类是左右摆动尾鳍来使身体前进,而鲸鱼却是以上下摆动尾鳍的方式前进。它们利用前端的鳍状肢来保持身体平衡及控制方向,有些鲸背部的上端还有能保持身体垂直的鳍。鲸是群集动物,它们通常成群结队的在海里生活,由于鲸体内拥有许多特殊的构造,使它能够长时间地在水中屏住呼吸、减慢心跳速度,因此当它沉到海底,总要经过一段长时间后,才会再浮出水面。除了具有贮存氧气的构造外,当身体某个部位需要大量的血液供应时,体内还会有集中供应的特殊机能。可是当鲸呼吸时,就需要游到水面上来,这时鲸是利用头上的喷水孔来呼吸,呼气时,空气中的湿气会凝结而形成我们所熟悉的喷泉状。专家们甚至可以从喷水的高度、宽度及角度,来辨识鲸的种类。
由于人类的捕杀,目前全世界13种鲸中已有至少5种濒临灭绝。为保护鲸类,国际捕鲸委员会自1986年起禁止商业捕鲸活动,但1987年这一禁令出现松动,允许“以研究为目的”的限量捕鲸活动。尽管遭到广泛反对,有一些国家每年仍以科学研究为名大量捕杀鲸类。
目前鲸的分布状况
鲸为世界性分布,主要是水温5~20℃的温带和寒带冷水域,有少数鲸曾来回游弋于黄海和台湾海域。迁徙生活是鲸的共同习性,像鱼类的洄游、候鸟的迁徙一样,不过时间、季节和地点各不相同罢了。迁徙是鲸的一种本能,也是生存所迫。当然,蓝鲸也不例外。蓝鲸迁移的距离很长,夏天,它们生活在极地水域,以邻近浮冰边缘的大量磷虾为食。当冬天来临时,它们迁移到温暖的赤道水域,行程数千公里。据悉,一头蓝鲸只用47天时间,游程就达3000千米以上。如此超长的旅程使得它们远离进食基地,长达4个月之久的时间内概不进食。以积蓄的储能为生,蓝鲸脂肪量最多。国际上规定用蓝鲸产油量作换算单位,即1蓝鲸=2长须鲸=2.5座头鲸=6大须鲸。从现代捕鲸开始的年代起,人类就对蓝鲸竞相滥捕,在高峰期,一年就捕杀蓝鲸近3万头。1966年国际捕鲸委员会宣布蓝鲸为禁捕的保护对象。人类对蓝鲸种群的恢复造成威胁,多氯联二苯化学品会在蓝鲸血液内聚集,导致蓝鲸中毒或夭折,同时日益增加的海洋运输造成的噪音,掩盖了蓝鲸的声音,导致蓝鲸很难找到配偶。根据国际捕鲸委员会发表的统计报告,蓝鲸已经濒临灭绝。
南大洋鲸种群的数量在750~1200头之间,该种群迁移的方式还没被完全了解。它们可能是,也可能不是区别于斯里兰卡东北沿海时常出现不确定数目的种群。南大洋种群的一部分鲸接近南太平洋的东海岸。在智利,人们发现了鲸聚集于智鲁岛沿岸觅食,因此智利鲸类保护中心在智利海军的支持下,对其进行广泛的研究和保护。在北大西洋生活着两个鲸种群。第一个位于格陵兰、纽芬兰、新斯科舍和圣劳伦斯湾,估计有500头左右。第二个更靠东,春季出现在亚述尔群岛,而七八月份则出现在冰岛,据推测鲸群沿大西洋中脊在这两个火山岛之间活动。除了冰岛,虽然极其少见,蓝鲸还出现在更远的斯瓦尔巴群岛和扬马延岛。科学家不清楚这些鲸在哪里过冬。整个北大西洋的种群数量在600~1500头之间。禁止捕鲸以来,全球鲸的数量基本保持不变,从受胁物种红色列表创立开始,鲸就已经被列为红色列表上的濒危物种。位于太平洋东北部的鲸种群是最大的,由大约2000头个体组成,集中在阿拉斯加到哥斯达黎加之间,但在夏季常见于加利福尼亚。这个种群是长期以来鲸数量回升的希望。有些时候他们会漂泊到太平洋西北部,曾有记载出现在堪察加半岛和日本北端之间。
目前鲸的种类
鲸总体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口中没有牙齿,只有须的,叫作须鲸;另一类是口中无须而一直保留牙齿的,叫作齿鲸。
须鲸的种类虽少,但它们身体巨大,成为人类最主要的捕捉对象,其中有身体巨大、无与伦比的蓝鲸,有行动缓慢、头大体胖的露脊鲸,有喜游近岸、体短臂长、动作滑稽的座头鲸,还有体小吻尖的小须鲸,等等。齿鲸的种类较多,除抹香鲸外,其余身体一般都较小,如凶猛无比的虎鲸和海豚。
虎鲸,又叫恶鲸,因常将其背鳍突出水面,犹如古代武器戟倒竖于海上,因此得别名“逆戟鲸”,英文名字叫杀人鲸。因它特别喜食须鲸的脂肪,所以挪威人称它们为“油贼”。虎鲸以体魄健壮、性情凶狠而闻名于世,素有“鲸之暴君”之称。虎鲸的身体强壮而有力,体形很大,呈纺锤形,表面光滑,皮肤下面有一层很厚的脂肪用来保存身体的热量。雄性体长6.5~10米,雌性体长6~8.5米,体重7~8吨。身体上的颜色黑白分明,背部为漆黑色,只是在鳍的后面有一个马鞍形的灰白色斑,两眼的后面各有一块梭形的白斑,腹面大部分为雪白的颜色。头部较圆,没有突出的吻部,鼻孔在头顶的右侧,有开关自如的活瓣,当浮到水面上时,就打开活瓣呼吸,喷出一片泡沫状的气雾,遇到海面上的冷空气就变成了一根水柱。前肢变为一对鳍,很发达,后肢退化消失。高耸于背部中央的强大的三角形背鳍,十分显眼,雄兽的可达1.8米高,既是进攻的武器,又可以起到舵的作用。嘴很大,上下颌上共有40~50枚圆锥形的大牙齿,显出一副凶神恶煞的模样。虎鲸分布在世界各大海洋中,以南北两极附近水域最多,在我国见于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和台湾海域。虎鲸喜欢栖息在从0~12℃的较冷水域,温暖的海洋中数量较少,即使有也常常潜到水温较低的深水地带。它行动的流动性很大,一天就能游出100多千米,但较常出现在离海岸30千米以内的水域中。游泳前进的速度也很快,时速可达54千米。潜水的时间也很长,最多能达到30分钟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