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355000000013

第13章 其他名胜古迹(2)

最古老的齐长城

齐长城最早是修建在水利工程之上的。原来齐国特别是齐国西面,水灾非常频繁,齐人写的《管子》里称“五害之属,水为最大”,因此齐国很早就在河岸筑起一些拦水的堤坝,当时就叫“防”。而这些堤坝在古平阴邑(今长清县孝里镇南三里东张一带)最有名。因时人在防上开辟大门以方便车马行人来往,就叫“防门”。据《左传》记载:公元前555年,晋国会同诸侯联军攻打齐国齐灵公“御诸平阴,堑防门而守之”,就是从堑壕里挖出泥土附在堤防上,使堤防更高更宽更长,从而发挥其御敌功效。于是,这道防就由水利工程一跃而成为军事防御工程,齐长城也因此被誉为“巨防”“长垣”,而叫“长城”则是以后的事情了。是年,平阴发生了历史上有名的“平阴之战”。虽然战事以齐灵公指挥不当而大败,但从此拉开了齐国长达几百年的大规模修建长城的帷幕。

齐长城的修建并非一时之功。平阴之战后,齐国历代君主认识到在其南境分水岭的交通要道和关隘要塞上,依照筑水坝的方法构筑防御工事,是一种效果很好的国防工程,于是就有了《竹书纪年》中齐威王“筑防以为长城”的记载,而《史记》中所说的“齐宣王乘山岭之上筑长城”则在公元前557年已建成,中段泰山以东至穆陵关建于公元前356年至公元前320年,东段建于公元前319年至公元前301年,前后持续了250多年。虽然在学术界一直为与齐长城同时修建但没有确切遗址的“楚长城”

是否存在而争无定论,但齐长城西段的修建年代要比其他诸侯国的长城早200多年,就是中段和东段也比其他长城早几十年至上百年,已是不争的事实。齐长城不仅因是中国最古老的长城而被史学家誉为“中国长城之父”,同时它也是“世界壁垒之最”。就世界范围内来说,齐长城比庇犹斯半岛上于公元前457年所始修的仅长79公里的雅典壁垒护道墙早100多年,比公元2世纪罗马人所建哈德良和安东尼长城早700多年。

古老就是历史,古老就是文化。齐长城以其苍凉巍峨的身躯,无声地凝聚着沉重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作为中国长城的始祖,齐长城的这一开创之功并不一定为人所尽知。

无论是先秦诸侯国的长城,还是之后修建的历代长城,都是中国几个省甚至十几个省劳动人民智慧与力量的结晶。但齐长城则不同,它独立于山东省境内,主要是由齐人修建的。

齐长城是随着不同的地质和地貌条件而修筑的,不仅建筑规模宏大,而且其建筑工艺水平也相当高。整个长城的修建,突出体现了“因地形,齐长城具有因山就势,土石混筑,片石干垒等特点用险制塞”的原则。山区多用石筑,有的全部用石头砌筑。由于当时还没有石灰等材料,完全是干砌,得讲究石块与石块的叠压与交错。特别是陡坡地段,采用分段垒砌,一段为一个层高,下墙靠上墙形成阶梯形的墙体。后来蒙恬为秦筑长城的“垒石为城”,就是吸取了齐长城的建筑方法。而齐长城在丘陵和平原地带,则用沙上或黏土夯筑。为了增加墙的坚固程度,还采取了在夯土中掺盐的方法。

齐长城上有许多关隘、敌台、烽火台、城堡、兵营和点将台等,它们构成了一套完整、严密、宏大的军事防御体系。关隘一般修建在南北交通要道上如防门、长城铺、青石关、锦阳关、穆陵关等。城堡遗址较多,全线发现了几十处,一般修建在山岭险要处。烽火台是战时报警的设施,有的建在长城上,有的则修在长城之外。在当时,除了在关隘守有重兵外,还在险要处驻有军队,平时执行巡逻任务,战时能及时支援吃紧地段。长城上及其附近的点将台、跑马场则是操练部队的地方。可以说,齐长城无论在设计、建筑,布局还是防御功效上,都为后来的长城修建积累了经验。

2000多年来,这条千里巨防,经历了一场场鼓角铮鸣、浴血鏖战的烽火硝烟,阅尽了一幕幕诸侯征战、国家兴亡的沧桑变迁。尽管在战国末年,齐长城并没有能阻止秦军攻占齐国的铁蹄,但谁也不能否认2000多年用。它的存在,也是齐国从春秋到战国一直称雄天下的重要原因之一。

历史已成过去,齐长城也早已失去它昔日的防御功能。据考证,齐长城现存遗址的总长度为398公里,约为原齐长城的64%。齐长城之所以能够历2000多年的时光而被大部分保存下来,除了其建筑工艺水平高超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它多隐蔽在崇山峻岭之中。然而现在,许多地处偏僻的齐长城遗迹,在历经2000多年的风风雨雨和近几十年来的人为破坏后,已经是遍体鳞伤、满目疮痍。

现代人对齐长城的破坏用触目惊心来形容绝不过分,因为近几十年对齐长城的破坏比2000多年来自然风化与人为破坏还要严重!在长清,建于平地上的齐长城大多被黄河两次改道淤积的泥沙掩埋,只有少数高亢段露出墙体,就是这些零星的石墙石垛也未能逃脱被扒毁的命运。在青岛的胶南市,当地一位45岁的农民指着光秃秃的长城岭回忆起他小时候的情景。当时这里树木成林,他每天都要来此拾柴、玩耍,而现在树木已荡然无存。许多人还挖取长城上的泥土运回家盖房子。在齐长城的起点,在仅存的150米的巨防遗址上,当地人竟种起了庄稼!

虽然政府已于2001年6月将齐长城全线列为国家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齐长城的保护形势依旧严峻。如果不采取有力措施进行全线保护,也许2000多年前的遗址将会成为绝景。

最长的长城——汉长城

在中国历代修建的长城中,汉代长城最长,超过2万里。从嘉峪关向西蜿蜒于戈壁与沙漠一直到罗布泊一段的汉代长城,是河西走廊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斯坦因之前没有谁考察过汉长城

在今甘肃河西地区,汉长城的残垣断壁随处可见。今河西走廊很多名关,名城,如阳关、玉门关、嘉峪关(汉玉门石障),以及沙州古城(今敦煌)、大方盘城(汉仓廪)等的设置,也都与当时修筑长城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这些胜迹和曾经与这些胜迹连在一起的长城,给后世留下了无言的历史见证。

汉代长城亦称塞、塞墙,在西北地区比秦长城区域有所扩大。绵延在祁连山北麓、横贯河西走廊1000余公里的汉长城,西从今新疆罗布泊到甘在金塔县,长城分北、南两路。北路沿额济纳河北上,直到内蒙古的居延海;南路从金塔东南行,经高台、张掖、山丹、永昌、民勤、武威、古浪等县市,直到永登西(古今居)。此呈横“丫字状”的汉长城,因主要在河西走廊区域,故也称“河西走廊长城”。

河西走廊长城是汉武帝花了20年时间修成的。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武帝令骠骑将军霍去病出陇西,击破匈奴。匈奴的昆邪王杀休屠王,率4万人来降,武帝即在河西地区设武威、酒泉两郡进行安置。为巩固河西地盘和西域道路的畅通,“隔绝胡与羌之路”,汉武帝决定“筑令居(今永登县境内)以西”的边塞亭障,修烽燧,筑河西长城。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武帝又令从“酒泉列亭障至玉门关”,完成了河西走廊西段的边塞工程及张掖、敦煌两郡的建置。汉武帝太初四年(公元前101年),又从玉门关往西,“列亭障至盐译(今新疆罗布泊)”。

河西走廊长城防御体系的建立在当时有明显的效果。据《汉书·匈奴传》记载:“是时,汉边郡烽火候望严明,匈奴为边寇者少利”,“匈奴远遁,而漠南无王庭”。这条防线的设置不仅加强了汉朝西部地区的防务,对汉帝国长治久安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而且保护了陆路交通,促进了汉朝与欧亚各国的政治来往和经济文化交流。

由于西部汉长城无论其地理位置,还是建筑结构或其所发挥的实际作用都有别于其他长城,百年来受到了无数中外学者的关注。首先是英籍匈牙利人探险家斯坦因。1900年,他在新疆完成楼兰、尼雅遗址的调查发掘之后两次来到甘肃西部进行汉代长城的调查发掘,揭开了长城考察的序幕。1944年,由中国学者向达、夏鼐、黄文弼、阎文儒等组成的西北科学考察团历史组,也在敦煌西部玉门关地区进行了考察,发现了玉门关以西约11公里处具有重要价值的马圈湾烽燧遗址,后于1979年9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对该遗址进行科学发掘,获得汉简、帛书等1500多件珍贵文物。1987年,在甘肃全省组织的文物大普查中,文物考古部门也曾对疏勒河流域汉代长城进行了考察,仅安西县境内就普查到61个烽燧、8个障古城是西汉在疏勒河流域所建的重要粮仓之一,自1934年陈宗器先生发现后便无人到那里考察过,不能不说是重大的遗漏。

二、烽隧是汉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

疏勒河是位于甘肃省西部的一条内陆河流,古代又称苏赖河,发源于祁连山,沿祁连山北麓经玉门、安西、敦煌北境与党河交汇注入哈拉湖,西入榆树泉盆地西端,全长约400公里。远古时期的疏勒河应该是注入古罗布泊的河流之一。由于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东移,割断了河水流向,才形成榆树泉盆地的一系列湖泊,碱滩和沙丘高低起伏的地貌。翻越榆树泉盆地西端约15公里的沙漠之后,疏勒河故道即展现在眼前。平坦宽阔的河道,衍生着繁茂的红柳、芦苇等多种野生植物,成为沙漠的绿色屏障,也是野生动物繁衍生息的场所。古河道向西约75公里,即罗布泊东岸。

疏勒河流域的汉代长城在建筑结构上有别于其他长城。汉代修筑长城的原则是“察地形、依险阻、坚壁垒、远望候”。鉴于戈壁沙漠上没有土、石,更没有砖、瓦,工匠们巧妙地采用大漠特有的芦苇或红柳条连同沙砾层层铺压。最下面铺一层芦苇或柳条,上面铺一层沙石,沙石之上再铺一层芦苇或柳条。这样层层铺筑,依次加高。这就是2000多年前,人们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创造出来的长城建筑上的“绝活”。在一望无际的大漠中,延伸数百米、数千米乃至数十公里的长城,就像条笔直的长龙匐卧在地,竟然不见一丝弯曲,真是奇绝至极。

而最令人惊奇的还是那些孤寂而高傲地屹立了2000多年的烽燧。烽燧是汉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前也有人意的是,河西走廊的烽燧线是和丝绸之路同时出现的,其主要目的是防御匈奴入侵,保护丝绸之路上过往的商队。汉长城改进与发展了秦以前长城的布局,长城、亭障、烽燧、列城等同时修筑,使长城内外的广大地区,都有相连的堡垒、烽火台、方城,从而构成了一个完整而有效的防御体系。当时在丝绸之路沿线所设长城烽燧中都驻有戍卒,每个燧中有十几名士兵,由燧长统领,执行各种军事警戒防御任务,这在出土的汉简中有大量记载。几个燧中间有一个大的烽台,是更高一级的军事建制。再上面有侯官等。这种军事建制明显不同于警戒信息的传递系统,其全面的军事防御功能,与长城别无二致。

32号烽燧位于大方盘城南200米处,属大方盘范围内的防御体系汉代烽燧多呈底宽上窄的斜方柱形。主要建在长城内侧。汉代烽隧的距离,当地群众习惯称为“五里一小墩,十里一大墩”,但实际上有的相距不到1公里,有的竟有一二十里之遥。

烽燧建在不同高度的地方,其本身高度也就有所不同。如建在雅丹地貌的台地上,因台地本身就比附近高出十几米,所以烽燧较低,一般仅2米多高。而建在戈壁上的烽燧,一般都在7米以上。烽燧顶部,四周有不烽燧的重要作用之一是传递消息,举火报警,以防外敌骚扰和侵入,同时也为往来使者、商队补充给养。报警的方式主要是举燔炬、燃积薪,其主要材料仍是芦苇。

20号烽燧和“积薪”

长城烽燧结构独特,保存完好,虽经历2000多年沧桑变迁,有些高大的烽燧和塞墙至今仍难以攀越。在数以百计的烽燧遗址中,发现了丰富的汉代遗物。其中带有墨迹文字的简牍,成为研究汉代边陲屯戍、中西交通和西域各国历史的珍贵资料。

三、罗布泊的居卢訾仓城遗址

汉代在长城沿线遍设城堡和障塞。由于岁月的侵蚀,玉门、安西境内的汉代长城,除安西西部几段保存较为完整外,可能由于风力作用,很多地段已倾圮,成为鱼脊形,有些则仅在地面留下了一点痕迹。但也有几段保存相当完整,如南沙窝的“红柳长城”,以红柳树枝、沙砾为原料,层层叠砌而成现存高2米、长200米,犹如巨龙横卧于戈壁沙漠之上。

敦煌境内由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不但一些长城烽燧保存完好,就连当年堆放的“积薪”竟也能保存下来,有的烽燧积薪多达十几堆。总体看来,敦煌境内汉长城的保存情况,西部较东部好,玉门关以北盐池湾至马圈湾段约11公里的20~26号烽燧之间,长城残高多在1米以上,最高为2.95米。长城向西进入榆树泉盆地之后,连接10号烽燧,折向南2公里,最后到达一高大风蚀台地。虽然以西的马迷兔、土豁洛、天桥、湾窑15公里之内仍有烽燧建筑,但已见不到塞墙的痕迹。

同类推荐
  • 抹香鲸的琉璃街

    抹香鲸的琉璃街

    在一个遥远幽秘的小岛上,蕨草丛生,老树参天,花瓣如水般流动在遍野直到天际。食梦兽、流云兽、花粉兽无数原始的仙兽都居住在这里,不过,还有两个善良的人类。15岁的少年井叶和爷爷便住在这个小岛上,没有人知道他们是从何处而来,仿佛他们早就和这里的生灵同生共存了无限的时光。井叶的爷爷是一位诗人,执笔在纸上落下无数的诗句,然后种植在小岛上,让其生长的茂密繁盛,让诗意氤氲着这片岛屿。而井叶则无比的热爱着大海,他常常和仙兽们一起在海边玩耍,并带领着它们在海中展开一次次美妙的探险。井叶的愿望,是能够找到那片传说中在深海下的“琉璃街”,那个被大海的圣灵巨大的抹香鲸守护着的地方……
  • 西游记

    西游记

    《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由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所创作的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的长篇神魔小说。主要描写了唐朝太宗贞观年间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白龙马四人保护唐僧西行取经,沿途历经磨难(连同唐僧出生到取经前的磨难共九九八十一难),一路降妖伏魔,化险为夷,最后到达西天,取得真经的故事。(《大唐西域记》和《大唐慈恩寺法师传》对此事有详细记载)。取材于《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和民间传说。
  •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轮船和军舰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轮船和军舰

    本书从轮船和军舰的基本知识入手,着重讲述了它们的发展历史、结构原理、功能作用,同时介绍了它们未来的发展前景,目的是让广大青少年了解在大海上航行的轮船和军舰的基础科技知识,使广大青少年热爱航海、热爱科技。
  • 失眠的驴子

    失眠的驴子

    《失眠的驴子》是以比喻、夸张、对比等各种方式,写成生动活泼、诙谐有趣而寓意深长的童话故事。篇篇是精彩的极短篇童话,有新意、有寓意,每一篇都是一朵美丽的智慧花朵。相信读者看完后,都会得到一种清新愉快的感觉。
  • 实事求是(中华美德)

    实事求是(中华美德)

    实事求是,顾名思义就是是一说一,是二说二,严格按照客观现实思考或办事。从实际情况出发,不夸大,不缩小,正确地对待和处理问题,求得正确的结论。《实事求是》是“中华美德”中的一本。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对美德和人格修养中的“实事求是”作出了形象生动的阐释。只要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定能在所处岗位发挥作用。中华传统美德和人格修养必将扎根于现实生活的沃土之中,开出更加绚烂的花朵,结出更加丰满的果实。
热门推荐
  • 清风吹柳,盈盈笑

    清风吹柳,盈盈笑

    也许,这只是一个故事。也许,这不但是一个故事,但,这个故事永远不会完结······
  • 萌妃盛宠:夫君奈我何

    萌妃盛宠:夫君奈我何

    某日某侍卫上前禀告:“王爷,王妃逃婚了!”某王爷愤愤骂了句“该死”,侍卫们集体为自家未来王妃默哀。但是接下来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某王爷薄唇微启:“本王的王妃既然想逃婚玩玩,你们就该装作不知道,陪着王妃玩,竟然敢来禀告本王,该死!”众侍卫汗颜,自己王爷果真是宠王妃无下限。
  • 追妻99天:天价总裁狠痴爱

    追妻99天:天价总裁狠痴爱

    蓝呗兒兴高采烈的赶着佣人,亲自下厨。只为迎接许久未回家的皇甫逸尘。而当他回来的目的,竟然是离婚。离婚就离婚,为毛还要纠缠不清?当初要离婚的人是他,现在要复婚的也是他。他当我蓝呗兒是什么?要就要,不要就扔掉的垃圾吗?她可以逃啊!五年之后“皇甫逸尘,你到底想怎样?”蓝呗兒黑着一张脸的看着这个无耻的男人。“我能怎样?五年了!气也该消了吧!跟我回去吧”皇甫逸尘看着这个让他又爱又恨的女人认真的说到。蓝呗兒一脸妩媚的笑着,说出来的话却是这样的“你做梦去吧!”说完又逃了
  • 鹿狍子的勋衣草

    鹿狍子的勋衣草

    这部作品是鹿曦的处女座哦,不喜勿喷,康桑思密达。
  • 绝弑冥王

    绝弑冥王

    世人皆称吾鬼王,半生杀戮非本意,既是不留容身所,绝弑君王亦不辞,待得他日称尊时,孰敢指点再妄言,功过那管谁来定,只留吾名于今朝。
  • 无渡书门

    无渡书门

    时光分岔,每一刻我们都在走向不同时空里的不同人生路。但,即便走向不同,有人还是一生平淡,无所谓沉浮,仅仅是活过,死去;有些人却不同。他们在经历巨大转折之后,方才知道自己还能以另一种方式穿行人世。陆冉冉属于后者。他的命运在救下一个全无关联的女子之后彻底不同----去另一片土地扎根,遇上值得珍惜的人,以及被人珍惜;亦或沦为工具,为世人唾弃……“你可知,我做的每一件事,呼吸的每一丝空气,行至的每一处地方,都是为你?”
  • 竞争上岗

    竞争上岗

    竞争上岗作为选拔人才的一种手段,确实为社会选拔出许许多多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可是在瀛洲市,被李局长所把持的瀛洲局,上演了一幕你方唱罢我登场的竞争上岗闹剧。本书以瀛洲局小职员温玉清竞争上岗为线索,展现了一幅围绕竞争上岗而角逐的社会全息画面。书中所写的温玉清,无权无势,不懂得潜规则,不自量力地做着竞争上岗的美梦却最终破灭;但他不气馁、不沉沦,笑看一个个跳梁小丑的娱乐性表演,一如既往地工作。正是千千万万个像温玉清这样的小职员任劳任怨地付出,才推动社会的发展和历史的进步,这才是本书讴歌的对象。作为一个忧国忧民的人,作者在书中提出的观念固然有他的局限性,甚至有些偏激,却也值得玩味,反思,斟酌。
  • 网游之完美游戏

    网游之完美游戏

    叶凡为兄弟报仇未果,意外获得重生,为免悲剧重演,叶凡毅然进入游戏,开启全新复仇之路。
  • 鞋靴设计效果图技法

    鞋靴设计效果图技法

    本书为高等职业教育教材,简要介绍了鞋靴效果图的各种技法,全书分为七章,重点介绍了鞋靴效果图与素描、鞋靴效果图与色彩、脚部形体结构、鞋靴效果图基础表现技法等。陈念慧所著的《鞋靴设计效果图技法(第2版)》在第一版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不同表现风格的优秀效果图作品,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设计表达需求和爱好对其学习、借鉴。本书为全彩印刷。
  • 媚娘艳史

    媚娘艳史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