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354900000030

第30章 通信与作品(2)

《谢幕》的故事大纲,可在张爱玲1980年9月的这封信中看到:“不记得有没有跟你们说过曹禺编写《艳阳天》影片时,非常重视李丽华的旗袍料,天天跟她去选购衣料。我想写他这次来美,使他想起战后自内地来沪,一次影片公司大请客,气氛与心境有相同之点--大受欢迎,同时有点自卫性。当时上海新出了杨绛、师陀等剧作家,他的名作都在战前,有些书评家认为他derivative(欠原创性),太像O‘Neill(Eugene O’Neill,尤金·欧尼尔,美国著名剧作家)。在美国,夏志清等或多或少的属于这一类。他感到长江后浪推前浪的威胁,而经过中共治下的封笔,浪头都结成了冰河,倒保全了他的盛名。也许题作‘谢(竹)幕’。他当主角在台上忽然病发,幕急下,替他遮盖了。上海的几个名坤伶那天宴会都在座,他因为有点迷上了李丽华,没大注意李玉茹。我一时也不会写,先跟你们讲讲,免得又出乱子。当然也不完全是讽刺。”

之后我父亲回信,立即分析曹禺在“文革”前后跌宕起伏的经历,还告诉张爱玲一些轶事:“我直觉这篇文章仍可以写,例如他到美国讲学,到后来实在讲不出来,只好当场表演‘坐飞机’(红卫兵的一种刑罚),才令人啼笑皆非。加上记忆坏,耳朵不灵,得罪了不少人,於梨华同他见过面,他却视而不见。拼命complain(发牢骚)。我想国内没有退休的自由,静默的自由方是他的致命伤!‘谢幕’名极好,干脆实指也无所谓,当然不能称呼他为曹禺,就说他在美国表演‘坐飞机’下不了台,幕就落了都可以。”

张爱玲很快回信说:“关于曹禺的故事,想写他在柏克莱遇见一个fan(粉丝),略有点像李丽华,也有点像李玉茹。午夜深谈,她因为他三十年没能写东西替他伤心,他慨然说:‘只要国家强,人民生活得好一点,牺牲我这点艺术生命算什么?’”

但几年过去,小说依然没有下文。1985年,张爱玲希望写好《谢幕》,把它放进《续集》,又说:“如果等着它出书,越急越是没有。我总尽可能不给自己加压力。”

1988年,我父亲见张爱玲毫无动静,便去信说:“我在翻阅你的旧信,其中有一段讲起你想写《谢幕》,描写曹禺来美后的心理和窘态。这题目很好,构思也好。”随即建议张爱玲把曹禺与另一名剧作家吴祖光合二为一,再加油加酱,“免得读者一看就知是一个名人的caricature(卡通化描写),thinly disguised(只稍作掩饰),就没有什么滋味了”。

最后张爱玲也没有写,原因从她1988年这封信里可以猜到:“《谢幕》小说的主要内容是两个party(派对),战后上海电影公司欢迎曹禺从重庆回来,加大(加州大学)演《雷雨》后的鸡尾酒会。他的私生活我其实一无所知,全部臆测,除了陪李丽华买衣料这件琐事。”我母亲曾说过,张爱玲的“写作态度非常谨严,在动笔之前,总要再三思考,把每个角色都想得清清楚楚,连面貌体型都有了明确的轮廓纹,才着手描写”。既然对曹禺不熟悉,她便干脆不写。

我想,张爱玲也许汲取了《殷宝滟送花楼会》的教训,所以对这类题材特别谨慎。那篇小说,她借用罗潜之这角色来写傅雷,但为了要“掩蔽”身份,用了另外一个人的形象,结果有失真实,把故事写坏了。当然,她也可以明目张胆来写曹禺,像1979年陈若曦用讽刺手法写《城里城外》一样。跟她写曹禺的故事背景很相似,当时钱锺书访美,到了斯坦福大学,陈若曦见过他,不久便写了一个短篇《城里城外》来讽刺钱锺书。但这短篇获得的评价不高,更有人说陈若曦“取小人之径而中伤他人”。对此张爱玲或有所闻,大概觉得明写不是,暗写也不是,唯有放弃。

《爱憎表》

1937年,张爱玲在上海圣玛利亚女校中学毕业。学校年刊《凤藻》刊登了一张调查表,由当年的毕业生填写自己最喜欢什么,最恨什么等。张爱玲的答案往往出人意表,非常有性格:在“最喜欢吃”的栏目里,她填的是“叉烧炒饭”;最喜欢爱德华八世;最怕死;最恨“一个有天才的女人忽然结婚”;常常挂在嘴上的是“我又忘啦!”;拿手好戏是绘画。到1990年,张爱玲在信中跟我父亲提到这张调查表时,称它为“爱憎表”。

这“爱憎表”没有收入张爱玲的文集,也没多少人看过,直到上世纪90年代初,才被一位热心人陈子善发掘出来发表。当时张爱玲在编《对照记》,本打算写一篇很长的散文当作附录,称为《填过一张爱憎表》,又简称《爱憎表》。按照她1991年给我父亲的信中所言,这篇《爱憎表》应该是“轻松的散文体裁”,可惜她没有写完。现在我家里有这长文的手稿,很不完整,明显只是草稿,所以我也不准备发表。

1990年,张爱玲来信对我父亲说:“《中国时报》转载校刊上我最讨厌的一篇英文作文,一看都没看就扔了,但是‘爱憎表’填的最喜欢爱德华八世,需要解释是因为辛普森夫人与我母亲同是离婚妇。”若不是张爱玲亲自解说,真的很难想象她喜欢爱德华八世会跟她母亲有关!但问题是,即使知道辛普森夫人跟她母亲一样是离婚妇,而爱德华八世又为了辛普森夫人而放弃皇位,我们依然不太肯定张爱玲为什么就一定要喜欢爱德华八世,中间的逻辑有些留白了。我自己猜,她母亲是离婚妇,所以她对所有离婚妇都分外同情,但一般男人却认为离婚妇只是“二手货”,看不起她们,偏偏爱德华八世却为了别人看不起的货色,而放弃大家都觉得最宝贵的江山,应该就是这种强烈的爱憎吸引了张爱玲吧。

无论如何,“爱憎表”已透露了她对某些大情大性的人物一向都十分仰慕,这也许解释了她当初写《少帅》的原因。在张爱玲眼中,张学良和赵四小姐似乎将浪漫爱情看得比国家大事都更重要,所以《少帅》其实是一个爱情故事,延续着她投射在爱德华八世身上的少女幻想。

《美男子》

在上世纪80年代末,张爱玲曾打算写一部中篇小说《美男子》,更与我父亲二人往来了八封信,商讨其中一些情节,情况就如当年的《色,戒》,只是这次并没写成。

关于《美男子》,张爱玲有一个大纲:一对由台湾去美国的山东夫妇,他们在加州大学读工商管理,毕业后在商行工作,但是觉得为人打工没有前途,最终在洛杉矶开了一间超级市场,生意相当好。这是背景,主线是什么呢?据张爱玲说,“美男子被许多做明星梦来LA(洛杉矶)的少女看中,小说写他离婚经过与离后情形”。我想,“美男子”这题目应该有双重意思,像《色,戒》(Spy Ring)都是一语双关,既指间谍圈也指间谍的戒指,“美男子”既指在美国的男子,也可以指俊美的男子-否则又怎会被许多少女看中呢?

有一个有趣的问题:张爱玲心目中的美男是什么样子的呢?《小团圆》中的九莉对燕山说:“没有人会像我这样喜欢你的。我不过是因为你的脸。”而书中对燕山的形容是“瘦长,森冷的大眼睛,高鼻子”。照一般说法,燕山的原型就是桑弧,真是这样吗?符立中曾指出,桑弧“肤色深,除却两道浓眉,相貌平常”,而孤岛时期最红的男星刘琼则英俊得多。刘琼外号“中国的葛雷哥莱毕克”(即格利高里·派克),个头高高,且肤色白皙、五官深邃,跟燕山的外形更吻合,所以符立中认为燕山是刘琼才对。我自己则相信,燕山只是一个合体,外形可能根据刘琼,与女角的关系则根据桑弧,再加一点虚构,像《色,戒》中的王佳芝,只是张爱玲根据不同素材合成出来的角色而已。

再说说《美男子》,那个故事是从哪里来的呢?她没有说。我偶然在张爱玲的遗物中找到一本《皇冠》杂志,1974年11月总号249第42卷第3期,其中第58页有人放了一张小纸头。那页是一篇励志散文《奋斗求存》,作者钱歌川,有这样一段文字:“有一对中国夫妇博士,找不到工作,索性放弃谋事的企图,到华埠去开了一间商店,倒也生意兴隆,在学术战中虽告失败,而在商业战中却成功了。”应该就是这段文字,启发了张爱玲写《美男子》。

巧合的是,我70年代在美国,也遇到过类似的“美男子”。我表姐有个朋友,研究固态物理学,因为得不到大学终身教职,便转行买了三间快餐店的经营权,想不到竟发达了。那快餐店叫麦当劳,当初还没有什么名堂。可见这类故事很普遍。我怀疑张爱玲也可能在杂货店认识这样的人,但跟他们不是很熟,对工商管理也不在行,所以没信心去写。

结果我父亲去信,给她讲解了工商管理的性质,还列举了50年代他姐姐的事:“50年代我姐姐和姐夫在旧金山开了一家小型杂货店,苦不堪言,因为用不起工人,人力劳动就把他们折磨得死去活来,不用说别的,把一纸箱牛奶或咖啡从门外搬到架子上去就要你好看。做了几个月,勉强把自己的膳宿赚出来,后来以贱价让掉了。”张爱玲得到启发,便自己凭想象补充细节。我父亲更不断鼓励张爱玲:“这篇小说一发表,立刻会有一高潮,因为题目通俗而讨好,可以在《皇冠》和联副(《联合报》副刊)同时刊出,必可轰动。”又说:“《美男子》值得写,慢慢来好了,不必性急,到了我们这age group(年龄组别),一切都要慢半拍。”

这是1990年的事,也许他们太慢,已经来不及写了。

宋淇对张爱玲的文学影响

如果说我父亲对张爱玲的创作真有什么影响,我觉得他担任了两个角色,一是协助者或顾问,为张爱玲提供参考资料,如有关郑和的小册子、《美男子》的工商管理常识等,也会评论她手稿的写作优劣。他们中间也会一起“度桥”,构思故事,但除了《色,戒》,我父亲很少会参与得那么多。张爱玲在美国用英文写的《雷峰塔》《易经》就跟我父亲没什么关系。即使写电影剧本,也是张爱玲自己选择的,她寄一个大纲来,问我父亲好不好,如果行,那么就开始写。差不多就是这样。

我父亲的另一角色,可说是编辑或经纪人,想保障她的权益,也时时想给她曝光的机会。例如外面有些人“出土”了张爱玲的旧作,我父亲便觉得要帮张爱玲的作品结集,保护她的版权。文集编好,他会催促张爱玲写序,例如《续集》的那篇序,张爱玲因为不断搬迁而写不出来,结果我父亲便替她写,让书顺利出版。至于他自己写的《私语张爱玲》,当然也是旨在推广张爱玲,希望读者不会忘记她。

张爱玲的作品,好的当然要归功于作者,坏的也是她的责任。我现在讲我父亲对她的影响,不是想标榜他成什么军师,因为他向来为人低调,根本不会希罕这类虚名,换了是他,一定是只字不提的。但我应该为了避嫌而抹杀他吗?你会这样对待自己的父亲?我只是觉得,我身为宋淇的儿子,也是张爱玲的文学遗产执行人,掌握了这么多第一手文献,有责任向公众交代一些不为人知的事实,让文学史家能根据更准确的资料对张爱玲和宋淇做出公允的评价。

一个“一点都不美丽的误会”

夏志清的《张爱玲给我的信件》出版后,有两种明显的意见。一方面有人说此书揭露了张爱玲在美国生活窘迫的细节,侵犯了她的隐私。有读者说:“张爱玲是爱面子的人,请给她留一点面子吧!别总想着稿费。”另一方面有人说此书对“张学”研究有重大的史料价值。夏志清解释他出版张爱玲信件,是“为了说出真相”,而事实真相是学术研究的基础,不是一两个网民不管有理没理,只坚持说“反正我知道张爱玲就是这样”就够的。

什么是“张学”研究?这个专题当然包括学术论文。曾经有人搜索过大学论文资料库,结果找到五千五百多篇有关张爱玲的论文,数量仅次于鲁迅。“张学”也包括其他在学术期刊、书籍、杂志、报纸、网络刊登的报告与文章。当然不可能篇篇研究论文都是真知灼见。例如一位大学教授在香港开了一个讲座,报告她看了张爱玲1966年、1968年和1994年的照片后,确定张爱玲晚年在眼袋处做过整容手术。这种学术研究题目不见得是人人都可以接受的。

但有一些学术研究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些研究的结论可以影响对一些作品的评价,甚至对作者终身成就的评价。我现在要仔细地讨论两本书:《秧歌》与《赤地之恋》。因为对它们的评价已影响到对张爱玲的总体评价。

曾经在网上看到一段材料,据说是摘自某大学的教材:“张爱玲于1952年移居香港并供职于香港美国新闻处。这期间她为《今日世界》杂志写的两部长篇小说《秧歌》《赤地之恋》……在艺术上也被认为是‘坏作品’;其艺术上的‘致命伤在于虚假,描写的人事情景,全都似是而非,文字也失去了作者原有的光彩’。”换言之,这一代学子就被灌输了这种文艺价值观。

这个说法是否正确?这一段文字里面有些是客观事实,如“供职于香港美国新闻处”。有些则是主观意见,如“文字也失去了作者原有的光彩”。前者可以核实,如参考历史文献,或当事人的回忆,其中当然包括作者与他人的来往信件或面谈。后者则是见仁见智。我会梳理一些已经公开的资料,并首次揭露一些新资料,如张爱玲本人对事件的回忆。

同类推荐
  • 阿加西自传

    阿加西自传

    他是历史上最受欢迎的运动员之一,也是网球场上最有天分的运动员之一——但是从小时候起,安德烈·阿加西就讨厌网球。还在摇篮里的时候,就被骗着拿起了球拍;还在小学的时候,就被迫每天挥拍数百次。即使他勤学苦练成为了网坛一代天才,心中仍对那源源不断的压力充满了怨愤。他是一个内心充满矛盾的人。现在,在这本自传里,阿加西用优美的、难以忘怀的文字讲述了他充满矛盾、冲突,在自我毁灭和自我完善间摇摆不定的人生。 阿加西让我们感觉到了那个拉斯维加斯的七岁小男孩在粗暴的父亲监管下,每天不断练习的痛苦。我们看到了那个十三岁的小男孩被抛弃在像监狱一样的佛罗里达网球训练营时的无助。在孤单和恐惧中,九年级就中途退学的他,像风一样叛逆地活着。正因为这样,他也成为了八零后的偶像。他染发、打耳洞,做朋克摇滚的打扮。在他十六岁成为职业选手之前,他的新形象就预示着在网球中将刮起新的风潮,就像快如闪电的回球一般。
  • 优雅天使心:赫本给女人的24堂优雅课

    优雅天使心:赫本给女人的24堂优雅课

    本书从一个女性的角度翻阅赫本的生平,就此解读一个女性优雅魅力的极致。我们研究赫本,是为了找到自己。我们也要像赫本那样充满自信,充分发挥我们的优点,展现出自己对时尚的直觉。研究赫本的生平、勇气和她所经历并克服的一切,更有助于我们对人生作出正确的选择。她的优雅、高贵、行为以及其他一切,会给予想要活出真我的女性最好的启示。
  • 杜鲁门传

    杜鲁门传

    本书共分九章,包括:拓荒者的后代、开始从政、“意外的总统”、和平时期的总统、与苏联较量、反败为胜、内外交困、最后的努力等。
  • 孔氏家族全传

    孔氏家族全传

    本书描述了孔祥熙的传奇人生:孔圣裔孙,基督信徒,反清志士,协理教案,留学美国,铭贤学校校长,民军司令,留日基督教青年会总干事,娶妻宋霭龄,追随孙中山,促使蒋宋联姻,投靠蒋介石。孔祥熙长期主理国民政府财政,主要政绩有改革中国币制,建设中国银行体系,加大国家对资本市场的控制等,但同时以权谋私、贪污腐败,最后被迫去职,离开政坛。
  • 慈禧全传1

    慈禧全传1

    叶赫那拉氏乃是满洲的古老氏族之一。其祖先可以追溯至贝勒杨吉砮。杨吉砮的女儿于1588年嫁给努尔哈赤,即满族统治的真正奠基者,也是大清皇帝的直系祖先。杨吉砮屡屡率部侵袭明朝的统治区域,但1583年他不幸于奉天战亡。
热门推荐
  • 七星螺纹

    七星螺纹

    七星大陆一统三百年后,皇族内乱,祸及七片大陆。欧阳海身负神体被皇族追杀,人人自危的年代。欧阳海拉起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七星螺纹的秘密现世,天下大乱。冒险就此展开.....
  • 时空狩猎

    时空狩猎

    世界,繁杂而神秘,宇宙,浩瀚而无垠。在这个看似正常喧闹的现代生活下,还存在着常人难以探寻的诸多隐秘……江寒,一个很是普通的年轻大学生,当那天两个神秘人找到他的时候,他原本的平静平凡生活,开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蓦地发现,原来他眼中的这个世界,是如此的不真实……一切秘辛,皆在本书中
  • 重楼九仙

    重楼九仙

    周武纪年,西京历经八百载风霜,终于到了预言中的转折点。天下间,有道宫自千于年前立教,授人修行之法,自此,道宫为天下修行人之圣地。千余年后,有孤儿周天泽下得孤峰,来到这千丝万缕的红尘世间,来终结一场纠缠了三世三生的问题。逆天改命?你生来就是这个命!ps:已完本小说《卡修》,请各位放心阅读。
  • 来自外星的手机

    来自外星的手机

    咻,从天上突然掉下一部手机,正好砸中了王鑫的手,这对家里贫穷的他来说,就像捡到了宝,没想到这部手机,却给他带来很多意外的收获
  • 伊人何方:世子朝歌

    伊人何方:世子朝歌

    爱情和生命紧密交织,无谓的情感生生不息。为了探究不为人知的宫廷秘辛,而变得岌岌可危的王府。沈桀莲身上挂着的郡主地位也变得如同虚设,她隔着多少人的心跳,去倾听那空虚王座上的低沉哀叹?
  • 须弥青云志

    须弥青云志

    不是小白,也能在修真的世界里风生水起。不是帅哥,也能让仙子妹妹们为我疯狂。不氪丹药,照样打怪升级。我想写一部不那么主流的小说,用不那么主流的故事,演绎精彩的修真人生。
  • 那个八八年

    那个八八年

    没有80后的循规蹈矩,不及90后的性格乖张……88年,一个不上不下的年份,这一年出生的人,或好、或坏,人生路是那么的与众生不同。海龙一个长在农村却又对规划好的人生充满了不甘的少年,经历了痛苦、叛逆、徘徊、背离,终究确定了自己的人生,走上了正途,对过、错过,却一直努力改变着,争取着……世人只道逍遥好,哪知山下半亩田。平凡的生活,却也少了不爱恨交织、断不了恩怨情仇,奋斗的路上,荆棘也好,浅滩也罢,总有那么一番收获,指引着,伴我们走向明天……
  • 这样记忆最高效

    这样记忆最高效

    有的人,大段文章看一两遍便能背诵,考前随便翻翻书就能拿到好成绩——这让我们既羡慕又嫉妒,从而怀疑自己的智商:“为什么我的记忆力这么差?为什么我没有这种超能力?”其实,归根到底,这是记忆方法的问题。没有方法,记忆就不快、不准、不牢。为了帮助广大中学生改变这种记忆现状,充分发掘自己的记忆潜能,轻松掌握高效的记忆方法,《这样记忆最高效》从兴趣、情绪、习惯、方法、环境等九个方面,归纳整理了中学生必须掌握的多种记忆方法,把学生从遗忘的痛苦中解救出来,为学习成绩的提高打下最坚实的基础。
  • 木棉记8

    木棉记8

    女子漂泊无依,流离辗转。灾难总是会毫无征兆的降临,谁才是她悲戚生活的终结。当触手可及的幸福一次次的幻灭,不再坚持毫无希望的的等待我是灾星,活着,已是我最大的恩赐。
  • 网游之拐个大神好过年

    网游之拐个大神好过年

    夏念微除了白天上班以外,就只有回家打游戏的爱好。过年前,老妈打电话来说,这次不把男朋友带回家,就不用回来了。那咋办呢?夏念微的好友,给她出了一个主意。让她进游戏里面去拐一个大神做男朋友,这样就可以挺胸抬头,回家过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