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至今,几千年来,美人鱼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和赞美。许多古老的民族和国家都曾有过许许多多关于美人鱼的神话和传说。
俄国伟大的诗人普希金写的长诗《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是一篇人格化写鱼的名著。丹麦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的《海的女儿》,描写了美人鱼的美丽、善良、勇于自我牺牲的精神和高尚的情操,为了追求爱情,她不惜忍受巨大伤痛,甚至牺牲了自己的一切幸福和生命。
格林的童话《渔夫和他的妻子》,写的也是美人鱼的故事,描绘了美人鱼守信和知恩图报的美德。我国古典戏剧《追鱼》和舞剧《鱼美人》,也都歌颂了美人鱼的善良、美丽和对爱情的纯真。总之,在许多民族和国家历代的文艺作品中,美人鱼一直是真善美的化身。
丹麦首都哥本哈根的朗宁海滨公园里,建造了一座美人鱼铜像,这是丹麦艺术家爱德华德·艾里克森根据安徒生的童话《海的女儿》雕铸成的,她披着一头美丽的长发,有着一双深情的眸子,无论晴天、雨天或夜晚,总是凝视着波涛滚滚的大海,沉思遐想,她的脸上似乎略带羞怯,眉宇之间似乎稍有忧郁,仿佛是在焦急地等待着她心爱的王子远航归来。
美人鱼的形象是丹麦国家的标志,来到丹麦的游客,总要买点有关美人鱼方面的纪念品带回去。在波兰首都华沙的维斯瓦河畔,有一座世界闻名的美人鱼雕像,那是一座高约2.5米的铜像纪念碑,美人鱼的上身半裸,五官端庄而清秀,肌肉丰满,下身的双腿分开,大腿边沿雕成鱼的鳞翅,腿的终端合成鱼尾,尾部上翘有力,它左手拿着盾牌,右手高举宝剑,双目注视着远方,姿势自然,造型结实而庄严,突出了美人鱼在文雅中的英武气概和美丽中蕴藏的坚贞毅力。
神话传说中的美人鱼,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呢?这曾经是历史上的一个大大的谜,引起了历代人们的极大兴趣和探求。经过历代许多科学家的长期调查和考证,才逐渐揭开这个谜,原来它是一种生活在海洋中的高等哺乳动物——海牛目的儒艮。
儒艮分布在中国、日本、东南亚以及印度洋沿岸国家的海洋里,它的身躯呈纺锤形,长约三四米,重约400公斤,体色灰白,遍身皮肤上稀稀拉拉地长着一些硬毛,脑袋光秃秃的,嘴巴朝下开,上嘴唇很厚。
它的性情温和,从不伤人,不吃鱼虾贝类,专门吃海藻、海草之类的海洋植物。吃饱以后,就在岩礁旁似睡非睡地休息。雌儒艮有两个大乳房,长在胸鳍的下方,哺乳期乳房胀大,母儒艮喂乳时,有时侧卧在水面上,身子向外转,这样好让小儒艮吸住它的乳头。
这时,那分叉很深的叉形尾鳍或可露出水面,或可接近水面,两片长大的胸鳍搂住儒艮——那形态,远远望去好像妇女在给小孩哺乳的样子,不明真相的人,往往误认它为“美人鱼”。
20世纪50、60年代初,每当春季,在舟山群岛的海面上,有时看到一种形象似人的鱼,抱着一个光头的“胖小孩”,出没于海洋之中,那就是有名的“舟山人鱼”。它的头圆圆的,有个不很明显的颈项,嘴和眼睛都很小,鼻孔生在头的两侧,身体也圆圆的。
雌的人鱼胸部有一对凸起的乳房,到了春天,常常抱着“小人鱼”露出海面,它的叫声似婴儿啼哭,远远看去,好像一个母亲抱着婴儿傲然挺立于海洋上。
据1981年1月29日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发表的文章报道:加拿大两位科学家——莱恩博士和施罗德博士,用电子计算机对与美人鱼的出现有着制约关系的空气温度、海水温度,从海面到目击者眼睛的高度,以及目击者与被目击物的距离进行了试验。
试验的结果揭开了古人看到美人鱼之谜:这是由于光线受到一种特殊的海洋气候的影响,人们远远看到的模糊不清的所谓“美人鱼”只不过是海象或鲸鱼等露出海面身体部分的光学变形。
这两位博士解释说:当风暴来临时,海洋上空的冷空气层受到外来的热空气袭击,然后冷空气与热空气混合成一体,形成一个温度不断变化的新空气层。这个新形成的空气层如同使物体变相的透镜,使通过它的光线屈曲。因而,透过这种新空气层看东西,将会看到一个物体的光学变形。
例如,在符合这两位博士所确定的标准天气里(即新形成的空气层里),他俩在温尼伯河上拍下了一张远远看去形似“美人鱼”的照片,跑到近处一看,其实所谓“美人鱼”原来是一块大石头,这是由于光学变形所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