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353100000024

第24章 少壮多努力(1)

正文

口而诵,心而惟。

朝于斯,夕于斯。

注释

诵:念,读出声音来。惟:思想。斯:此,这个。

我们读书学习,要有恒心,要一边读,一边用心去思考。只有早早晚晚都把心思用到学习上,才能真正学好。

心解

专注

现在人们把成功的方法进行了归纳,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专注。如何做到专注?《三字经》上说:“口而诵,心而惟;朝于斯,夕于斯。”要想把书学好,就必须做到口中吟诵,心中思考,从早到晚都要把一门心思放在学习上。心中时时默念,才能记得牢靠。

明末清初的大学问家顾炎武非常喜欢读书,厚厚的一本《资治通鉴》,他不但全部弄懂了内文意思,还从头到尾抄写了一遍。外出的时候,他总是带上两匹马和两匹骡子,自己骑一匹,另外三匹用来驮书。骑马赶路之余,也在默默背书。碰到背不下来的地方,他就停下来,翻开书本来查找。日积月累,他的知识变得越来越渊博。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顾炎武“骑马背书”的故事。

文学家鲁迅先生,自幼读书就很讲究学习方法和学习效率。这里说说鲁迅先生的“五法”有哪些:

一是多翻法。他提倡博采众家,取其之长补己之短,主张在休闲的时候,要“随便翻翻”,可看看书的目录或者读几页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即便只是阅览也是有益的。这样不仅能了解书的内容,也可在茫茫书海中有效地快速筛选出适合自己的图书,同时也开拓了视野,开拓了思路。

二是跳读法。读书遇到难点,当然应该硬着头皮读下去,直到读懂钻透为止。但遇到暂时无法弄懂的问题怎么办?鲁迅认为,要“跳过去,再向前进”,这样,连以前不懂的地方也都明白了。

三是设问法。先大体了解一下书的结构和内容,然后提出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然后带着这些问题再去细读全书,这样边问边读逐渐深入。鲁迅先生认为,带着这些问题去细读全书,效果可能会更好些。

四是“五到”法。大家可能听说过朱熹所提倡的“三到”,即心到、眼到、口到。读书除了这“三到”外,更要手到、脑到。“心到”是要集中精力,全神贯注;“眼到”则是指仔细浏览,目光专注;“口到”是指开口读书,读出声音来;“手到”是边读边做笔记;而“脑到”是指读书是要善于动脑筋、勤思考、多分析。

鲁迅先生背书就用到了他“五到”中的“三到”。他制作了一张小巧精美的书签,上面写着“读书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十个工工整整的小楷字。他把书签夹到书里,每读一遍就盖住书签上的一个字,读了几遍后,就默诵一会儿,等把书签上的十个字盖完,也就把全书背出来了。

五是立体法。既有一般的泛读,又有重点的“深掘”,既有横断面,又有纵剖面,既有对原著研究,又有辅助读物,有利于形成较为全面的知识结构。

鲁迅先生还十分重视运用“剪报”这一方法来积累资料。他的剪报册贴得很整齐,分类也很严格,每页上都有他简要的亲笔批注。鲁迅曾利用这些剪报写了不少犀利的杂文。先生曾说过:“无论什么事,如果陆续收集资料,积之十年,总可成一学者。”鲁迅先生认为,重读也是不可缺少的。隔些日子再重读书中标记的重点,花的时间不多,却有新的收获。

古今中外的诸多名人,对于读书方法,有着各自不同的见解。而正是因为这些正确的读书方法,才引导着他们更好地去认知、看待这个世界,从而一步一步地走向成功。

正文

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

注释

项橐:鲁国的神童。

古代的孔子是个十分好学的人,当时鲁国有一位神童名叫项橐,孔子就曾向他学习。像孔子这样伟大的圣贤,尚不忘勤学,何况我们普通人呢?

心解

三人行

这四句讲的是圣贤勤学的故事。相传,孔子有一次与弟子们出游,路上遇到几个小孩在路边玩耍。其中一个名叫项橐的孩子在道路中央用砖块垒成一座城池的样子,不让孔子的车通行。孔子的学生子路看见这样的情形,就停车呵斥道:“见到马车来,小孩子为什么不让开?碰伤你怎么办?”项橐说道:“我听说圣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那为什么连马车要绕着城池走的道理都不明白呢?”孔子探身道:“城在何处?”项橐说:“筑于足下。”孔子下车观看,果然看到小孩子站在砖块垒成的“城池”中。项橐随即问:“是城池绕着车马走,还是马车绕着城池走?”孔子笑道:“好伶俐的童子,请问你叫什么名字,多大年龄?”小儿答道:“我叫项橐,今年七岁。请教您是哪一位?”孔子答道:“我是鲁国孔丘。”项橐惊道:“原来您就是鼎鼎大名的孔夫子!那么我请教您三个问题,答的出来我就让城让路,答不出来就请绕城而过。”孔子觉得项橐很有意思,于是笑道:“一言为定!”项橐说:“天地人为三才,先生可知天有多少星辰,地多少五谷,人有多少根眉毛?”孔子摇头说:“我还真的不知道。”项橐得意地说:“我来告诉你,天有一夜星辰,地有一茬五谷,人有黑白两根眉毛。”项橐朝孔子拱拱手再问:“什么水没有鱼?什么火没有烟?什么树没有叶?什么花没有枝?”孔子听后说:“你真是问得怪,江河湖海,什么水都有鱼;不管柴草灯烛,什么火都有烟;至于植物,没有叶不能成树;没有枝也难于开花。”项橐一听格格直笑,晃着脑袋说:“不对。井水没有鱼,萤火没有烟,枯树没有叶,雪花没有枝。”项橐又问:“什么山上无石?什么车子无轮?什么牛无犊?什么马无驹?什么男人没有妻子?什么女人没有丈夫?”孔子逗他道:“啊呀,我还是不知道。”项橐又道:“土山无石,轿车无轮,泥牛无犊儿,木马无驹儿,神仙无妻,仙女无夫。”孔子叹道:“后生可畏啊!老夫愿拜你为师。”于是向项橐行礼,绕城而过。这就是后世传说的“项橐三难孔夫子”的故事。

古时就有很多人怀疑这件事情是后人的杜撰,因为故事中的项橐十足是孔子所讨厌的“利口好辩”的人。项橐向孔子请教的问题更像我们现在的脑紧筋急转弯,如果放在赵本山的小品中是再恰当不过了。但是故事所传达的精神却是很有启发性的,孔子确实是勤学好问的人。韩愈在《师说》中曾提到“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是春秋时郯国(今山东郯城一带)的国君,孔子曾向他请教过少皞氏(传说中古代帝王)时代的官职名称。苌弘是东周的大夫,博学多才,知天文、识气象、精音律、通历法,孔子曾于公元前年前往周国,专门造访苌弘,就韶乐与武乐之异同和不解之处虚心求教。师襄是春秋时鲁国的乐官,孔子曾向他学习弹琴。老聃,即老子,春秋时楚国人,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自古就流传着孔子风餐露宿、不远千里问礼于老子的故事。虽然孔子向老子问礼时的谈话内容没有流传下来,但这两位圣贤先哲的相遇,不仅是孔子虚心求教的明证,更是儒道两种思想文化相互碰撞和交流的一大盛事。

《论语·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还说过:“人有生而知之者,有学而知之者,有学而不知者。”即使是生而知之者,还是要学习,有的人天分很高、很聪明,但是不认真求学问,倚仗自己的天才胡作非为,就把自己毁了,就是“思而不学”。之前我们所说的方仲永就是如此。孔子是古时的圣贤,尚且本着“学无止境”的态度活到老学到老,何况我们这些普通人呢?

正文

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

注释

赵中令:北宋初期的宰相赵普。中令是中央行政中枢中书省长官中书令的简称。

鲁论:《论语》的一个版本,西汉初年由鲁国人所传的《论语》,后世通行的《论语》就是根据这个编定的。

仕:出仕做官,古人把读书做官称为仕途,做了官称为致仕。

北宋时期的赵普已经是中书令了,依然夜以继日地阅读《论语》,没有一点松懈。

心解

学海无涯

这四句说的是当了官的人依然勤奋好学的故事。在这里,我们不妨将当了官的人引申为有所成就的人。因为古人受儒家思想影响,是将读书和做官联系在一起的,读书就是为了“出世”---进入仕途,从而“治国平天下”。现代社会需要各方面的人才,人们读书的目的也趋于多元化,因此“有所成就”是更为贴切的说法。

提到《论语》,很多人就会想到“半部《论语》治天下”的故事,这个故事的主角正是宋代初年的中书令赵普。赵普(公元-年)字则平,幽州蓟县(今天津市蓟县)人,后迁居洛阳,北宋宰相。后周时为赵匡胤幕僚,掌书记,曾参加策划陈桥兵变。公元年任宰相,协助太祖筹划削夺藩镇,罢禁军宿将兵权,实行更戍法,改革官制,制定守边防辽等许多重大措施。太宗时又两次为相,可谓宋朝的第一文臣。赵普与赵匡胤年轻的时候就是同学兼朋友,他出身比较艰苦,少年时没有好好读过书。以后跟随赵匡胤打天下,宋朝开国后,赵普白天忙于处理国家政务,夜晚则读《鲁论》(《鲁论》是鲁国通行的《论语》二十篇)。据说每当遇到重大问题,赵普总是说:“明天再作决策。”晚上回家以后,他从箱子里面拿出一本书仔细地读,第二天准能够提出一个很高明的见解。时间久了,大家都很奇怪,觉得赵普家里一定藏有什么秘籍宝典。有一次,赵匡胤晚上去他家里商量紧急政务,看到他的书桌上放着一本书,一看原来是《论语》。赵匡胤有些奇怪,就问道:“《论语》是小孩子启蒙的书,你为什么还要读它呢?”赵普回答:“《论语》中有治国的大道理,臣已经用半部《论语》帮陛下打了江山,现在要另外半部来帮助陛下治理天下。”因此,就有了“半部《论语》定天下,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

还有这样一个小故事,同样对我们会有很大的启发。从前有-个小和尚,他离开家乡到处寻找名师,想得到一些真正的修为。后来,他终于找到了一位高僧,并恳求高僧收他为弟子。高僧见他一片诚心,又天资聪慧,便收下了他。两年后,小和尚自以为学到了很多东西,得到了师父的真传,便不想再继续跟着师父参禅拜佛了,于是就向他的师父辞行,要下山去。高僧明白小和尚的心思,他并没有阻拦小和尚下山,而是让小和尚拿来一个钵子,然后让他往里面装一些石头,装满为止。高僧问小和尚:“钵子装满了吗?”小和尚答:“满了,再也装不下什么东西了。”高僧便抓了一把芝麻撒进去,然后晃了晃钵子,芝麻一会儿就不见了,接着高僧又抓起一把芝麻撒进去,晃了晃钵子,芝麻又不见了。“钵子现在装满了吗?”高僧再次问小和尚。小和尚惭愧地告诉师父:“看上去满了,可是还能装下很多东西。”这时,高僧又取来一只杯子,让小和尚往钵里倒水。小和尚看钵子满了,就想停止倒水。高僧却说:“不要停,继续倒。”结果钵子倒满了水后,多余的水都溢了出来。高僧这时候才让小和尚停止倒水,然后问他:“满了还装得下别的东西吗?”小和尚终于明白了师父的一片苦心,恳请师父原谅他的无知,并继续努力学习。

我们的祖先为我们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知识的海洋浩瀚如烟,没有人能以有限的生命学完无限的知识。另外,除了书本的知识,实践的知识也需要我们自己来探索、发现。社会实践是一门永远没有完结的课程,下面这个故事正说明了这一点。

这是美国东部一所规模很大的大学毕业考试的最后一天。在一座教学楼前的阶梯上,一群机械系大四学生挤在一起,正在讨论几分钟后就要开始的考试,他们每个人都很自信。这是最后一次考试,接着就是毕业典礼和找工作了。教授说他们可以带需要的教科书、参考书和笔记,只要求考试时他们不能交头接耳。他们胸有成竹地走进教室。考卷发下以后,学生们注意到试卷只有五个讨论题。三个小时过去了,教授开始收卷。学生们脸上都是不可思议的表情。教授手里拿着考卷,面对着全班同学。教授端详着面前的学生们,担忧地问道:“有几个人把五个问题全答完了?”没有人举手。“有几个人答完了四个?”仍旧没有人举手。“三个?”“两个?”学生们在座位上不安起来。“那么一个呢?一定有人做完一个了吧?!”全班学生仍保持沉默。教授放下手中的考卷说:“这正是我预期的。我只是要告诉你们,即使你们已经完成了四年工程学教育,也仍旧有许多有关工程的问题你们不知道。这些你们不能回答的问题,在日常操作中是非常普遍的。”于是教授带着微笑说下去,“你们要记住,虽然你们是大学毕业生,但是你们的教育才刚开始。”

既然有这么多书本和实践的知识需要学习,我们还等什么呢?

正文

披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

注释

披:打开,这里指批阅。蒲编:用蒲草编联而成的书册。

西汉时路温舒把文字抄在蒲草上阅读。公孙弘将春秋刻在竹子削成的竹片上。他们两人都很穷,买不起书,但还不忘勤奋学习。

心解

学习的客观条件

同类推荐
  • 成语故事·第三辑

    成语故事·第三辑

    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一部分,它是历史的积淀。阅读成语故事。可以了解历史、通达事理、学习知识、积累优美的语言素材。成语故事以深刻形象的故事典故讲述一些道理,在让人们了解历史的同时,又获得了现实的收益。
  • 西域要冲:阳关

    西域要冲:阳关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光无故人”王维笔下幽怨凄凉的别绪,千百年来牵动着多少游子的心弦,也使人们对千古盛传的阳关心驰神往……
  • 永远的家园:土楼漫游

    永远的家园:土楼漫游

    历经沧桑洗礼的古民居应当进入我们关注的视野。 建筑是人类文明的一种标志。人类栖身居所的演变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人类从居无定所到结庐而居,这一小步,竟经历了漫长的岁月。今天,面对仍有幸留存在大地上的一座座古民居建筑,一个有历史感的人,不免会想到,那是时间的积淀,是文化的积淀,是先人劳动创造的结晶。
  • 菊与刀

    菊与刀

    日本,一个小小的弹丸之地,一个资源极度匮乏的岛国,其造就了一场极度惨烈的世界大战,但也造就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最伟大的经济奇迹。日本为什么会成为令人发指的侵略者? 日本的野心到底有多大,真的想吞掉美国吗?作为世界上唯一一个被原子弹轰炸过的国家,是怎样迅速复兴崛起的?所有问题都能在这本鲁思·本尼迪克特编著的《菊与刀》中得到解答。 “菊”本是日本皇室家徽,“刀”是武士道文化的象征。本尼迪克特用“菊”与“刀”来象征日本人的矛盾性格,以一个西方人的冷静视角,通览日本独特的文化传统和民族性格。此书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其极大的影响至今不减。
  • 对联大全

    对联大全

    本书将历代对联分门别类,包括节日时令对联、喜庆祝贺对联、哀挽对联、名胜古迹对联、行业对联、趣巧对联等。
热门推荐
  • 血族纪念

    血族纪念

    我叫王良。一个平常可见的大学生。我从未想过我会进入一个如此不同的人生,但是我也常常想到,这或许是我无法逃避的身份,但是,如果没有她的陪伴,这会是多么漫长无聊的人生啊……我从未想过我会花十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去陪伴一个突然闯进我的生活的女孩……那是2000年的寒假,一切的开始。
  • 孤旅如客

    孤旅如客

    一本随笔式的言情合集小说每个人,就像是一个过客孤单的行走在世界和生命的旅途上,看着外面的喧嚣风景,品味内心的寂寞安宁。我们经历那么多事,遇到那么多人,感受那么多七情六欲,悲欢离合,最终或者恬然而去,或者满怀遗憾。可是有一件事是可以确定的。如果是爱,就会深情。
  • 英雄联盟之血泪溅史

    英雄联盟之血泪溅史

    一个懒散且自大的电竞选手喜欢上了一个美女知名主播,然而就在他努力他的梦想道路时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就在这时他看到了一个似人似鬼的身影!将他穿越到英雄联盟世界!成为里面的一个英雄!他目睹了英雄联盟发生的一切!如果真的只是安安静静过着静谧的生活那真是错了!男人的背后与现实的世界到底有什么衔接?血与泪将会将会造就一个怎样的角色来揭示这个世界?
  • 大神一笑唱征服

    大神一笑唱征服

    这真的是一个逗比的故事。游戏的双神大打出手!其中某一只人妖大神掉线了!掉线了!输了!结果看不了八卦了!于是她淡定的又注册了一个新的小号,巴不得八卦赶紧的出呀出。结果自己给八卦了--+
  • 重生之公主尊贵

    重生之公主尊贵

    她出生在人人向往的豪门大宅里,她自幼聪颖,一身才华令人倾倒,引人称赞,然而她的父母却视她如无物,只因她是她父亲设计得到她母亲而存在的,当年,临死前她才明白,有些人心硬如铁,永远无法温暖……本为死路,却是新生。当她以为自己必死之时,却发现自己重生为一个婴儿,并且还获得了一个随身空间……重生,她很兴奋,可是做为一国嫡公主,她身份纵然高贵,却也身处为难之中,皇宫,那就是个看不见硝烟的战场。生母不爱,祖母不疼,兄妹算计,周围的人更是想要她的命。一朝离宫,海阔天空,她利用自己的优势发展自己的势力,建立最大的情报组织,遇名师,遇挚友,遇温柔善良的义母和哥哥们,原本早已不期待温情的心,再次被唤醒。
  • 诛鬼神师

    诛鬼神师

    我叫余浩,仰慕安雅一直很久了,所以一直都想在她面前表现一番。可这次表现有些过头了,想不到却在这次所谓的灵异探险当中,我真正的遇上了鬼,而他们似乎也在古庙中消失了……我必须寻找到他们。
  • 三八线往事

    三八线往事

    我们不能忘记半个世纪前同世界头号帝国主义的那场较量。志愿军儿女用热血和生命捍卫了祖国的尊严,保卫了和平,打出了国威、军威,经受了血与火的洗礼。本书生动形象地再现了那段刻骨铭心的岁月,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历史、英雄与共和国同在。
  • 一一风举荷

    一一风举荷

    她一直是孤身一人,她可以占卜到别人的命运,却唯独占不到自己的命运。当她遇见他时,才知道,原来,自己并不孤单。可惜,命运真的太曲折了,当她知道了这一切事。纵使自己爱,可命运也不给她爱的机会......
  • 台州有意思

    台州有意思

    台州是个怎样的城市?这里的每个小地域都拥有不一样的城市表情,彼此之间略微差异的水土养出了个性十分不同的台州人。台州人的N种生活表情都那么有意思!不信?来翻翻这本书,保准能让你乐个开怀,还能让你更了解台州,这个南国大地上与众不同的城市。
  • 抗日之狙神

    抗日之狙神

    江天道扛着一顶大狙,穿越到了1941年的抗日战场,一颗子弹帮新1团干掉了鬼子的据点,也让他结识了狂放不羁的李云龙。抗日因此变得精彩,鬼子闻风丧胆,新一团所向披靡,李云龙咧着大嘴拍着江天道的肩膀说:“小道子,好样的,给老子一枪干掉山本五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