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353100000023

第23章 以史为鉴面向未来(7)

公元年,成吉思汗的三子窝阔台即位,除了继续称雄中亚外,还把矛头对准了金朝。公元年,金朝在蒙古和宋朝的联合攻击下覆灭。次年,窝阔台派兵西征,蒙古的铁骑震惊整个欧洲。公元年,成吉思汗孙子蒙哥即位,他一方面继续西征,一方面对苟且偏安的南宋发动了进攻。公元年,蒙哥的弟弟忽必烈继承汉位,四年后将国迁到大都(今北京),并于公元年定国号为大元(取自《周易》:大哉乾元),是为元世祖。这是蒙古帝国政权由世界性大一统帝国转为中原王朝的分水岭,蒙古政权之前对中原地区推行的是极具游牧性质的掠夺式统治,中原地区仅是其属地的一部分,到忽必烈时才转型为以中原和江南地区为主要占领地的王朝。公元年,元朝消灭了南宋最后一支抵抗力量,统一南北。忽必烈在位期间,任用汉族官僚,注意吸收中原地区历代封建统治的经验,建立了包括行省制度在内的各项制度,并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理,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他重视农业,设置司农司,劝课农桑,还设置河渠司,兴修水利,使农业生产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元朝实行民族歧视政策,将其政权下的人民划分为蒙古、色目、汉人和南人四个等级,加上几乎每次的帝位更迭都伴随着的激烈的派系斗争,因此,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一直很尖锐。

从元世祖忽必烈到成宗铁穆耳是元代统治的初期,这期间,采用汉族法律,初创了政治、经济和文化各项制度,呈现出向前发展的态势。从武宗到泰定帝是元代的中期。这时期社会矛盾日益激化,皇权斗争也日趋激烈,各地起义不断爆发,元代开始走向衰落。其间的“英宗新政”也仅是昙花一现,无法从根本上挽救元代的衰败之势,后来新政失败,英宗也死于非命。从明宗到顺帝是元代的后期,红巾大起义的爆发加速了它的灭亡。公元年,朱元璋率军攻入大都,元顺帝逃走,元朝灭亡。

元朝的经济仍以农业经济为主,生产技术、垦田面积、粮食产量、水利兴修以及棉花的种植等都超过了前代。因漕运、海运的畅通及纸币的流行,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规模以纸币作为流通货币的朝代,从而建立起世界上最早的完全的纸币流通制度,比欧洲早了四百多年,商业在元朝也极度繁荣起来,使其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富庶的国家之一。在元代,中国多民族文化并存的格局进一步得到肯定。文化艺术特别是元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元杂剧在金院本和诸宫调的基础上广泛吸纳多种词曲和技艺的发展成果,达到一个鼎盛的阶段,可与唐诗、宋词相媲美,成为人类戏剧和文学艺术的瑰宝。诗歌、书画也有了高水平的发展,出现了一批书画和诗歌大家。

元朝时期,中西经济文化交流的空前繁荣,使不同地区、国家之间的经济文化双向交流加速。中国的火药、指南针、印刷术传入阿拉伯和欧洲,推进了这些地区的文明进程。阿拉伯的医学、天文学、农业技术,欧洲的数学、金属工艺,南亚的雕塑艺术等传入中国,促进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丰富和发展。元代中西文化交流信息量之大、传播范围之广、对当时及未来历史影响之大,都是人类历史上空前的。

正文

明太祖,久亲师,传建文,方四祀。迁北京,永乐嗣,迨崇祯,煤山逝。

注释

亲师:亲自率领军队。

建文:明太祖的孙子朱允炆,于公元-年在位,年号建文。

祀:年。

永乐:明成祖朱棣,于公元-年在位,年号永乐。

煤山:今北京景山,明末农民起义军攻入北京时,崇祯皇帝在此自缢而死。

经过长期的斗争,朱元璋建立了明朝,后来他把帝位传给了他的孙子建文帝。建文帝在位时间只有四年,就被永乐帝取代了。永乐帝还把都城迁到北京。崇祯皇帝在农民起义军攻入京城的时候在煤山自缢,明朝灭亡。

心解

明朝

这一节介绍的是明朝的历史。年,朱元璋(即明太祖)建立明朝。初定都南京,成祖(朱棣)时迁都北京。明朝初年国力比较强盛,后来逐渐衰落,尤其到了后期社会矛盾尖锐,激起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公元年,李自成攻占北京,崇祯帝自缢,明朝在全国的统治宣告结束。

朱元璋是继刘邦之后的又一位平民皇帝。他自幼穷苦,曾为地主放牛,相传还一度入皇觉寺当过和尚。二十五岁时参加郭子兴的红巾军。郭子兴死后,这支队伍就由朱元璋率领。公元年,朱元璋接受部下提出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积极招揽人才,壮大实力。公元年于南京称帝,定国号为明。然后,派大兵分路北伐,与同年月占领大都,在以后几年,又陆续扫平了各地的割据势力。明朝建立后,朱元璋一方面减轻农民负担,恢复社会的经济生产;一方面惩治贪污腐败的官吏,即使是皇亲国戚、开国功臣也不手软,又分封皇子镇守各地。为了加强皇权,朱元璋还废除了沿袭近两千年的丞相制度。

公元年,朱元璋病卒,皇太孙朱允炆嗣帝位后削藩,危及燕王朱棣。公元年月,朱棣为夺帝位,以“清君侧”为名举兵反,号称“靖难”之师。于公元年月南渡长江,攻取京师,夺取皇位,是为明成祖。朱棣兴建了北京城,于公元年迁都北京。朱棣在位期间提出“为治之道在宽猛适中”的原则。他利用科举制及编修书籍等方式笼络地主知识分子,宣扬儒家思想以改变明初嗜佛之风,选择官吏力求因才而用,为当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和组织基础。成祖之后,又有仁宣之治。公元年,年幼的明英宗即位,崇信宦官王振。结果导致公元年的土木之变,皇帝被瓦剌俘虏。在于谦的率领下,另立明景帝,并发动全国军民抗战,终于打退了入侵的瓦剌军,明朝一度复兴。明孝宗年间是明朝政治最为清明的时期,这位皇帝勤勉而不专制,信任大臣,内阁权力大为上升。到了嘉靖皇帝,他信奉道教,不理朝政,致使严嵩把持朝纲,政治腐败,财政出现危机,以至海瑞称“嘉靖嘉靖,家家皆尽”。

公元年,神宗即位,年号为万历。神宗得到内阁首辅张居正的鼎力辅佐,开始进行改革。内政方面,提出了“尊主权,课吏职,行赏罚,一号令”,推行考成法,整顿官僚机构,同时决意任用支持改革的才俊人士。经济方面,清丈全国土地,抑制豪强地主,改革赋役制度,推行一条鞭法,减轻农民负担。军事方面,加强武备整顿,平定西南骚乱,重用抗倭名将戚继光,使边境安然。万历初年呈现出明代中叶以来最好的形势。张居正病卒后,除一条鞭法外,其他制度都被废止,明朝从此走上了衰败之路。

明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魏忠贤专揽朝政、排除异己、镇压人民。加上连年的灾荒,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公元年,战争在陕北爆发,涌现了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等几十支起义军。李自成提出“均田免粮”的口号,深得农民拥护。公元年,李自成攻占西安,建立大顺政权。同年月,攻入北京,崇祯皇帝自缢,明朝至此灭亡。

明朝的农业发展无论是产量还是生产工具,都高于宋元时期。自明朝初年起,以江南地区为代表的手工业高度发展,促进了市场经济化和城市化。明朝在手工业上的领先优势持续了将近两个世纪。然而明朝推行“重农抑商”的原则以及严厉的海禁政策,使得商业受到了一定的压制。明朝的文化发展比较迅速,中国小说史上的四大名著中的《西游记》《水浒》《三国演义》三本就是出于明朝。在思想上,王阳明的新哲学“心学”在嘉靖以后盛行,形成一股反对传统束缚的思想浪潮。明朝初期至中期的科技有了较大的发展,直至世纪,一直处于世界的前列。这一时期出现的科学著作有: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方以智的《物理小识》《徐霞客游记》等。这些都是我们现在研究和借鉴古代技术的珍贵的文献资料。另外,值得一提的还有从明朝万历年间开始出现的西学东渐浪潮,对我国的学术、文化思想、社会生活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至此,《三字经》讲史的部分就结束了。在这之后就是以女真族为主体的清政权统一了全国,成为当时东亚最强大的封建国家。

正文

廿二史,全在兹,载治乱,知兴衰。读史书,考实录,通古今,若亲目。

注释

廿二史:记载古代历史的二十二部史书。兹:此。

实录:原指每个朝代为皇帝编纂的编年大事记,此指真实的历史纪录。

通:融会贯通。

二十二个王朝的历史已经讲述完了,其中记载了治乱兴衰的道理。读历史的人应该更进一步地去翻阅历史资料,了解古往今来事情的前因后果,就好像是自己亲眼所见一样。只有这样,才能深刻明白其中的道理。

心解

治乱兴亡

我国是世界上历史记载最丰富、史料最完整的国家。从公元前年开始,就有了具体明确的记载。这和我国的史官制度是分不开的。唐朝著名历史学家刘知几认为,记史是“记功司过、彰善瘅恶、得失一朝、荣辱千载”的大事。假如没有史官,就会善恶不分,是非不辨,功过不清。在我国历史上,设立史官,记录国家大政和帝王言行,是一种由来已久的制度和传统。早在夏朝就设有史官,各朝对史官的称谓与分类多不相同,但主要的可以分为记录和编纂两类。在史官刚刚出现的时候以及发展过程中的很长时间,这两者是没有很大区别的,后来演化出专门负责记录起居注的史官和史馆史官。前者随侍皇帝左右,记录皇帝的言行与政务得失,皇帝不能阅读这些记录内容;后者则负责专门编纂前代王朝的官方历史。

由于史书是要传于后世的,因此历代帝王对于史官们载言记事,都是字斟句酌,斤斤计较。有了功绩,做了好事,当然要大书特书。就是没有功绩,没干好事,也要虚构一些载入史册;或者“假人之美,藉为私惠”;或者颠倒黑白,把坏事说成好事。总之,“自称我长,相谓彼短”,“略外别内,掩恶扬善”(出自刘知几的《史通》),凡是对自己有利的事,必书无疑;凡是对自己不利的事,万万不可见诸史册。

但是,史官们对于“君举必书”的态度却颇为认真。中国古代的史官有“秉笔直书”的传统,尤其是司马迁不畏权势、尊重事实的精神,成为后世史官竞相继承的史德。这样,帝王和史官就形成两种力量的尖锐矛盾和较量。较量的结果可想而知,史官们屡遭厄难,原因也在于此。史官们汗水和生命的结晶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史书。到了北宋时代,已经有了十七部纪传体史书,(《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新唐书》《新五代史》)称为“十七史”,到了清代乾隆初期,又加进了宋、辽、金、元、明五朝的史书,于是有了“二十二史”的说法。后来,人们又把失传已久的《旧五代史》《新元史》《清史稿》增加进去,由此形成了“二十五史”。

我国的史书卷帙浩繁,种类很多,大致可以分为下列几种。正史:记载帝王政绩、王朝历史、人物传记和经济、军事、文化、地理等诸方面情况的史书。如,通常所说的“二十五史”。别史:杂记历代或一代史实的史书。杂史:只记载一事之始末,一时之见闻或一家之私记,带有掌故性的史书。野史:有别于官撰正史的民间编写的史书。稗史:通常指记载闾巷风俗,民间琐事及旧闻之类的史书,如清代人潘永因的《宋稗类钞》,有时也用来泛指“野史”。

另外,史书的体例主要有四种。纪传体:创始于西汉司马迁的《史记》,它以人物传记为中心,用“本纪”叙述帝王;用“世家”记叙王侯封国和特殊人物;用“表”统系年代、世系及人物;用“书”或“志”记载典章制度;用“列传”记人物、民族及外国。历代修正史多以此为典范。编年体:编年体史书按年、月、日顺序编写,以年月为经,以事实为纬,如《左传》《资治通鉴》等。纪事本末体:创始于南宋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以历史事件为纲,重要史事分别列目,独立成篇,各篇又按年、月、日顺序编写。国别体:创始于《国语》,分载多国历史。如《战国策》《三国志》等。古人认为,阅读不同的书籍就会有不同的感受和收获。读过鲁迅先生的散文名篇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人都会对古朴又典雅的三味书屋记忆犹新。那么,“三味书屋”的名字从何而来呢?其实,“三味”取自“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即醋和肉酱)”的古语。其大意是:读四书五经之类味如吃米面,是食之本;读史书味如喝美酒吃佳肴;读诸子百家之类的书,味如酱醋(好比烹调中的佐料一样)。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才能享受到这份美味的大餐呢?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一本名为《万历十五年》的书震惊了史学界,同时人们记住了一个词:“大历史”。这本书以“截断众流”的气魄,从浩如烟海的历史长河中,截取了明末万历十五年这

一历史瞬间,从各个角度深入细致地再现了明代的历史。作者黄仁宇先生希望通过这貌似平淡无奇的一年,来深刻揭示大明帝国已经走到了它的尽头,而且认为连近代中国积贫积弱、落后于西方现代化国家,都已在那三百多年前的历史横切面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了。“大历史”是黄仁宇先生一贯推崇的一种学习、解读历史的方法。其特点是,从小事件看大道理;从长远的社会、经济结构观察历史的脉动;从中西的比较提示中国历史的特殊问题。这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研究历史的全新视角。

从《万历十五年》、《天朝的崩溃》、《潜规则》、《帝国政界往事》再到《品三国》,历史热一直在缓缓升温。大众传媒特别是电视的崛起,对当下的历史热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最鲜明的例子是,在《百家讲坛》讲历史的阎崇年、易中天、王立群等,就推动了人们了解历史的兴趣。但同时,一些品位低俗、粗制滥造、选择一两个吸引人眼球的噱头、完全以获取经济利益为目的的历史剧业充斥在我们的生活中。这不但不能让我们从历史中获得真正的养分,反而会对心理,尤其是儿童产生潜移默化的消极影响。这时我们不妨沉静下来,摒弃娱乐、功利的想法,用一种严肃、理性的思想去看待历史。

同类推荐
  • 汉族风俗史(第三卷):隋唐·五代宋元汉族风俗

    汉族风俗史(第三卷):隋唐·五代宋元汉族风俗

    本书是我们三人精诚合作的结果。本卷的写作启动于1990年,经过六七年的风风雨雨,直到1997年万建中和陈顺宣才将各自承担撰写的初稿交给主编审阅。1998年底,主编提出了具体的修改意见。
  • 日本人与日本论

    日本人与日本论

    从日本的自然条件、历史渊源说起,通过分析近现代日本国家政治、经济等,指出了日本民族精神上的空虚与矛盾;对日本社会文化的方方面面做了分析。被学界视为研究日本的一本标杆性的著作,堪称中国的《菊与刀》。《日本人与日本论》 中国版的菊与刀,了解日本文化的必读之作。
  • 生肖文化:苍龙腾空

    生肖文化:苍龙腾空

    本书研讨生肖龙的文化蕴涵,侧重说明人与动物的互动关系,以及该种动物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的多方面投影和表现。
  • 中华民俗老黄历

    中华民俗老黄历

    《中华民俗老黄历》是一部全面展现中国民俗民风的百科全书,全书分为中华传统文化、中华民俗民风、中华老黄历四个部分。这里有民间诸神那些迷人的传说故事,有中国人运用自己的智慧创造出来的历法,有独具特色的婚丧嫁娶仪式,有让人心生畏惧的民间禁忌,也有充满文化内涵的传统节日。这些汇成了一个琳琅满目、五彩缤纷的中华民间世界。
  • 司马光与《资治通鉴》

    司马光与《资治通鉴》

    丁明秀编著的《司马光与<资治通鉴>》为丛书之一,介绍了司马光与《资治通鉴》的有关内容。《司马光与<资治通鉴>》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热门推荐
  • 庐山雾

    庐山雾

    这是一段尘封已久的往事,也是一首支离破碎的情缘悲歌。三十二年后的故地重游,虽然掺拌了对往日情谊的追忆和叹息,更多的是展示主人公眼中庐山险峻奇美的自然风光和部分人文景观背后的奇闻轶事。……巍然耸立的庐山就象漂浮在大江大湖中间的一座仙岛,远水近山的云飞雾漫会让纷至沓来的游人时时都处在如梦如幻的境界;……庐山又似乎是一本厚重的诗集,在白云缭绕的奇峰,在飞流直下的深壑,无处不回荡着古往今来的千古绝唱……
  • 《杀手来袭:王爷准备好》

    《杀手来袭:王爷准备好》

    她,是东平国丞相庶女,受尽嫡姐的羞辱;亦是杀手凝曦,令人闻风丧胆他,是世人鄙夷的痴傻九王爷,却不知他的另一重身份连皇上都要礼让三分当皇命将他们联系在一块,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 大道之下

    大道之下

    新书《长生两千年》上传,请多关照。简介:端木赐,字子贡,春秋末期卫国人,孔子高徒,长生两千年。曾随始皇征伐,曾与渊明醉酒。曾听嵇康之琴,曾与太白为友。谢道韫、杨玉环,一夕花下之缘;柳三变、苏东坡,皆我门上之客。两千载之岁月,结识名人无数,收集古董无数,学识渊博,足迹遍天下。斗转星移,已是共和之世。遁迹大学,高居讲台授课。总之这是一个两千年前的长生者一直活到现代,在都市生活的有趣故事。媚眉下书友群:1780.70.842【本书一如既往地讲究文笔……吧】下面有直通车……
  • 终极兵王在花都

    终极兵王在花都

    【百万追读!火爆热书!】【极致爽文!】他是华夏的天之骄子,潜隐花都。会泡妞,专收极品美女,总裁御姐,一锅全端,会医术,专治丰胸瘦臀,手到擒来会武功,天王老子照干不误!打纨绔,灭黑帮,打造自己的美女帝国!在都市,终极兵王回归,谁能比我狂?Ps:章章装逼打脸踩人,有一五十万完本经验,天天三更,偶尔四更,上架不定期爆发,求兄弟们收藏^_^
  • 秋风落于尘埃

    秋风落于尘埃

    别后重逢的青梅竹马,他的承诺依旧存在。他为她准备好了一切,只等她的回归!“秋风的秋,别忘记了回家的路!风依旧留在原地等你!”
  • 许你爱我

    许你爱我

    你是校草又怎样?你是天才又怎样?你是富二代又怎样?本姑娘没有矫情的做作,没有遇事就流眼泪的娇弱,没有嗲嗲的声音,凭着自己的努力,一样可以闯出自己的一篇天空。
  • 校霸大人爱上我

    校霸大人爱上我

    一次意外,让她目睹了校霸在杀人,并且还被夺走了初吻,为了正义她勇敢去告发校霸,结果失败了!为了找到证据扳倒校霸,她意外地成为了校霸的私人秘书,再一次意外中,她被校霸给拐到了一个荒岛去……
  • 荒芜进化

    荒芜进化

    命运的齿轮不断地旋转,但他还在末世中挣扎进化?这一切,到底是天赐还是天罚?未知的旅程与前途的迷茫,在这个新时代,终将开创只属于自己的传说
  • 天降奇缘:太子殿下别高冷

    天降奇缘:太子殿下别高冷

    “太子殿下,你那么多貌美如花的侍婢,为什么要缠着我不放啊!”某女已抓狂!某高冷太子:“因为近日本宫口味清淡。”某女……“你敢再跑去招惹国师,信不信本宫给国师乱安个罪名斩了。”“太子殿下,你吃醋的样子一点都不高冷了哦”某女笑的正开怀,奈何突然黑影覆盖。“是吗?本宫不仅能高冷,也能热情似火。”某女无力反驳…男主女主身心干净1V1
  • 时间与命运的齿轮

    时间与命运的齿轮

    刘婉婷,慕斯逸然,本快订婚了,因老天爷看不惯有情人终成眷属,开了天大的玩笑,但是刘婉婷和慕斯逸然最后还是在一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