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心理健康水平有助于个人潜能的发挥及学习,工作效率的提高。现代科学研究成果表明,人类有巨大的智慧潜能,而这种智慧潜能又存在着很大的开发潜力,环境和教育因素是人类潜能开发的外因,遗传因素是内因之一,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对人类而言,这种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心理健康水平的高低。心理健康者较容易适应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变化,能根据客观的要求主动调整自己的言行,也能尊重客观规律,正确地认识世界,发挥主观能动性。因此,良好的心理健康水平不仅可以使个体产生发挥潜能的动力,还可以对个人潜能的发挥有着维持和调节作用,并使这种潜能的发挥保持健康的方向。
预防青少年自虐
近来,有报纸报道中小学生有割腕的行为。专家认为,人际关系的淡漠,亲子的冲突,伙伴关系的紧张,失恋,单相思,对于力量的崇拜,学习的压力,人生的消极情绪等,每一条几乎都能成为青少年割腕的理由。有关专家指出,这些原因背后蕴藏着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孩子们变得自卑,经常自我否定或者有挫败感。他们陷入了情感的孤独,在没有人能理解他们的情形下,他们不得不采取一些行为来寻求爱,寻求关注,这是一种盲从与发泄。其实,割腕是懦弱的表现,是不自重的表现,同时也不能解决任何问题。这提醒我们,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家长和孩子之间要经常沟通,经常交流,不要等问题积累到一定程度,出了问题再去做工作。
离家出走的心理因素
导致青少年离家出走的原因有很多,有可能是成人感与自立意识的作用。随着年龄的增长,特别是从小学升入初中,青少年的自我意识发生了质变,产生并增强了。我已不是小孩。的感觉和观念。他们反对父母把自己看成是不懂事的孩子,在行为举止上模仿成人,力求用成人的方式思考和行动。一旦感到学习负担过重,就会产生厌学情绪,某种逆反心理也会形成,有些学生便以逃学或出走的形式表现出来。另外,拜金主义倾向严重的学生,在学习中经常表现出漫不经心,逃学去挣钱,或学某些歌星,影星,离家外出闯天下。
还可能是人格的异常与逆反心理。人格异常的学生会对周围的人抱有敌意和戒备心理,与学校或家庭的成员闹矛盾后会突然出走。有的学生因父母望子成龙心切,师生关系紧张及与同学相处不融洽,造成心理上的压抑,导致弃学离家出走。此外,还有不恰当的群体意识和盲从心理。进入少年期以后,对同龄人的依赖性增强,对同龄人群体的归属感也增强,有一种群体归属感。当媒体披露因片面追求升学率造成一些学生压力太大而离家出走的消息后,有的学生就加以效仿,以为是解脱的好方法。从众心理本是一种正常的现象,但盲目从众,将有百害而无一利。还有一些少年在年龄不大时,就在大众传播媒介的刺激和周围的环境影响下,过早地陷入。恋爱。之中,当家人,教师进行劝阻时,他们不听劝阻,用离家出走的方式。追求爱情。。还可能是好奇心驱使。青少年对生活中的事物和自然界的现象有强烈的好奇心,什么事物都想看一看,什么活动都想试一试。他们接受信息快,模仿力强,但是知识,经验都不足,抽象思维能力也很低,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不加考虑,就从表面上,形式上模仿,容易产生离家出走的冒险举动。
离家出走带来的伤害
离家出走行为对青少年本人和他们的父母,学校和社会都有不同程度的危害。首先,严重地影响青少年的学习成绩和身心健康。青少年离家出走,不但中断了正常的学习生活,对他们的学习成绩产生不良影响,而且往往会遇到多种挫折,或者受到多种不良现象的影响。这些挫折和影响往往会使青少年的观念,兴趣等发生消极的变化,使他们产生。学习无用。等观念,学习兴趣急剧减弱,甚至变得厌恶学习。一些青少年在离家出走以后,即使回到学校,也难以专心学习,成为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一些青少年在离家出走的过程中,学会了一些谋生的手段,养成了离家出走的习惯,把离家出走当成摆脱困境的手段,只要在学习和生活中稍受挫折,就会离家出走。如果在离家出走的过程中举止不当,还会发生更加不幸的事件。
其次,给家庭带来极大的痛苦和损失。一些青少年离家出走以后,父母不知道他们的行踪,难以确定他们的下落,精神上会承受巨大的痛苦和压力,一些父母甚至因思虑过度而产生精神失常现象。同时,父母为了寻找出走的孩子,不但不能正常工作,而且要花费大量的人力,财力,有些父母为了找回子女,甚至倾家荡产。另外,青少年很容易走上犯罪道路或受到犯罪行为侵害。离家出走的青少年会遇到一系列问题,首先是吃饭问题。他们大多没有带上足够的钱,甚至根本没有带钱,不久以后就会遇到没钱吃饭的问题。在饥饿的迫使下,一些胆小的青少年进行乞讨,在饭馆中吃别人的残汤剩饭等;一些胆大的青少年,则有可能进行偷盗,扒窃,抢劫等违法犯罪活动。一些青少年禁不住犯罪分子的拉拢,教唆,去干违法犯罪的事。
预防离家出走
青少年离家出走是由多方面的原因促成的,青少年本人和他们的父母,教师,社会有关方面都应当积极地采取措施,共同解决青少年离家出走的问题。青少年的自我防治。青少年应该认识到离家出走不是应付困难和挫折的恰当行为,更不是什么。英雄式。的冒险行为。不管离家出走的具体原因是否值得同情,离家出走行为在客观上都是一种不光彩的行为,是有明显危害性的。因此一个心理健康,要求上进的青少年决不应把离家出走作为达到发泄不满情绪,逃避困难处境,要求平等权利,寻求别人注意等目的的手段。大量的事例和统计资料说明,有些青少年的自私自利,自我中心倾向已经变得相当普遍和严重,对父母的孝敬,尊重已降到惊人的地步。青少年应该学会孝敬父母,替父母着想,体谅父母的辛苦。父母的防治工作。为了防止青少年离家出走,父母们应注意下列方面:首先,学点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念和方法,不要一味地对子女期望过多,而不考虑孩子的素质,潜力。家长要重视三个方面:一是孩子内心世界的情感,认识;二是对孩子思想,品德,人格,世界观的引导,让孩子知道。如何做人。,。怎样才算一个健全的人。;三是对孩子闲暇活动的引导。其次,恰当估计现在的青少年。
根据年龄特点,把子女放在恰当的坐标中,用合适的标准评价,要求下一代,用新的视角看待青少年的心理和行为。不要用自己的经历,理想来衡量,要求青少年,不能要求现在的青少年像自己年轻时那样去学习和生活。时代在变化,社会在发展,如果看不到这些,仍然用老的眼光,标准衡量已经变化了的新一代,就会引起他们的反感,导致矛盾,甚至发生冲突。再次,重视青少年的自主意识,充分理解他们自立自主的愿望,逐渐放宽对他们的限制。他们自己能干的事情尽量让他们自己去干,不要包办代替,不要剥夺锻炼子女自主能力的机会;尊重青少年的人格和隐私,不要事事查问,随意训斥;给他们展示自己能力和才华的机会,多肯定他们的价值和成绩,不要认为他们这也不行,那也不好;创造条件,让他们独自承担一定的工作,用实际行动引导,支持他们自主自立的愿望。最后,自己的孩子自己抚养。研究和实践表明,子女小的时候与父母分离,会在心理发展和感情培养方面产生明显的消极思想,这是造成青少年离家出走的主要原因之一。父母既然决定要孩子,就应当承担起抚养子女的责任和义务,克服困难,用自己的劳动和心血,培养父母和子女间的感情,促进子女心理的健康发展,而不应把抚养子女的责任转嫁到别人身上,以免将来因感情不融洽而导致子女离家出走或出现其他问题,给自己带来更大的麻烦和痛苦。父母和子女之间的亲情不但是先天的血缘因素,更有后天的培养因素,不付出劳动和时间就想获得亲情是很难的。此外,还要注意征兆,及时干预。青少年出走之前,往往有一定的情绪和行为异常,构成离家出走的征兆,父母要注意发现这些征兆,及时进行干预。青少年离家出走的征兆主要有:与人关系紧张;流露出厌学心理;受到父母不合理对待后,产生委屈,想不通的心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