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中国这样缺乏好的经理人呢?我想这不是我们中国人品性比较差,我们水平比较低,而是因为我们的制度有问题。职业经理人要有职业道德,首先对职业道德要有市场需求。在计划经济下,国有企业只需要职业官员,经理的职业道德是不值钱的,因为我们的政府部门对于职业道德不是很欣赏。在外国,在市场上缺乏良好声誉的经理是很难找到工作的。但我们国有企业用人的时候,我们并不考虑这一点,政府官员甚至与企业经理合谋盗窃企业资产。所以说职业经理的道德是一个制度问题。职业经理的职业道德是由企业家、资本家培养起来的,就像保姆的职业道德是由家庭主妇教养出来的一样。如果我们不能够改变我们的产权制度,经理的职业道德的建设就会非常难。
我们现在改革国有企业的办法,尽管在摆脱政府对企业的干预方面可能有积极的效果,但从长远看,可能对经理人职业道德的建设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好多国有企业都说自己已经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
标志是什么呢?第一,企业的产权已经多元化了,不仅有国有股,也有非国有股,甚至股票已经上市了;第二,企业已经成立了董事会,总经理已经由董事会任命了。那么,我们就要分析一下:为什么要产权多元化?为什么有董事会?在西方,产权多元化无非两个理由:一是项目的投资太大,没有一个人能拿得出钱来;二是即使有人能拿得出钱来,他也不愿意冒这么大的风险,而要与其他人分担风险,所以他只向这个项目投入10%、20%的钱,邀请其他人跟他合伙,也就是招股了。但是产权多元化之后,马上就面临怎么控制代理人的问题。如果你买了这个企业的股票,投资了,但你并不是这个公司的经理,那你就面临着经理可能会侵吞企业财产的危险。
在股权很分散的情况下,让每个股东都直接监督经理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怎么行使你的所有权?怎么约束经理?就是通过一个董事会。所以,董事会是所有者在产权多元化的情况下行使所有权的一种方式、一个工具。但我们国家的情况不是这样,国有企业的产权多元化,前面讲的两个理由都不成立,因为企业的资产本来就是国家的,他有那么多钱;国家已经有那么多企业,也没有必要再分散风险了。那么我们为什么要搞产权多元化?为什么要搞董事会?
就是为了摆脱政府部门对我们的干预。国有企业积极组织董事会,因为我们相信,董事会能够相对隔离那些不负责任的政府官员对企业的横加干涉。但是,如果这个逻辑延伸下去,变成一种文化,对我们的职业经理人的职业道德的形成就会造成一个很大的障碍。企业的董事会不是所有者行使所有权的手段,而是一个摆脱所有者的工具,我想这是非常可怕的。
这样,我们前面所讲的困惑就很容易理解了。我们的民营企业都是家族化经营,好多的经济学家、管理专家都在批评这个现象,认为一个企业要搞好、要发展,一定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用能人,要由职业经理人管理企业。这个道理没有错。但我们的民营企业家都觉得非常的困难,不是他不愿意,而是太缺少值得信赖的人了。没有职业经理,没有职业经理的职业道德,我们的企业就只能停留在家族企业的层面上。过去的家族企业可以搞得比较大,你生了七八个儿子,儿子又生孙子,一家有一二百人,也可以组成一个有一定规模的企业。现在一家人只生一个,搞一个家族大企业就非常困难了。
这就又引出了另一个问题,就是企业的发展速度问题。前面讲了,我们的民营企业的发展,要得到政府的关爱就要非常快地增长,民营企业家自己也有冲动想很快地发展。但发展速度太快了,就会掉进一个陷阱。企业的持续发展,需要有忠实的、有能力的职业经理人,而忠实的、有能力的经理人队伍的形成,需要有一个漫长的培养过程。不是说你一天在市场上招了500个人,你的企业规模就真的有西方500人企业那样大,因为市场上招进来的人还没有跟企业里的人融合,没有跟企业的利益的关联度提到很高的情况下,是最有可能从你的企业里盗取资产、盗取资源的人。
所以,企业的发展速度主要取决于员工的融合程度,而不是取决于你一下子雇佣了多少人,一下子投入了多少资本。我在好多场合讲过这样的话,就是在下面的一层没有夯实之前,千万不要往上铺新土。我分析了我们国家在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民营企业,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两类:第一类,我用打坝的例子,是撒一层土夯一层,速度不是非常的快,但是坝打起来后就坚不可摧。另外一类企业,用推土机一个晚上就把坝填平了,但是下面的土是虚的,要从坝顶往下夯,但怎么也夯不实,所以来个小洪水,坝就给冲垮了。这是农民都懂的道理,但是我们的企业家、新兴的企业却忘了,所以在急剧的高速发展以后,很快就垮下来了。
我还要忠告的是,企业家在企业创立的初期不要当甩手掌柜,你必须直接控制企业。一个成熟的企业内部一定会有完善的管理制度,企业的资源不会是单个的个人能够完全控制,但是新兴的企业最重要的资源就是一个想法,一个市场关系。这时候一定是一个人控制。如果你当了甩手掌柜,资源由你的经理来控制的话,你就变成多余的了,企业就成了他的了,而不是你的。
政府可以给你资源,给你资金,给你贷款,但政府不能够给你员工的忠诚。没有员工的忠诚,更多的贷款可能意味着企业破产的可能性更大。怎么办?除了我们刚才讲的激励制度外,企业家必须还要有很好的内部控制制度,也就是企业这个大厦的“承重结构”。设计内部控制制度的目的是什么?就是要保证在企业业务扩展的同时,企业的核心资源不会由少数人来掌握,不会对企业家构成很大的威胁。一个大楼能盖多高,取决于地基,取决于材料的品质。企业组织可以是一个非常高的金字塔科层结构,也可以是扁平的水平结构。如果你的产权不容易被盗窃,你可以用高科层的制度,有副总,下面有部门经理等等。但如果你的产权很容易被盗窃的话,你的科层越高,你的危险就越大,那就要实行一个相对比较扁平的企业结构。在扁平的企业结构下,由于“叛将”手下的兵很少,他背叛你的积极性也就比较小一些。但如果你是高科层的话,内部股权也不会很奏效,那就非常危险了。
企业还要设计很好的财务审计制度。在现代企业制度中,事后的审计是非常重要的,财务上的相对集中控制也非常重要。
企业家也要设法提高一些重要岗位的可替代性,降低经理人讨价还价的能力。这就像剧团一样,如果一出戏只有一个名角演的话,那么剧团老板就会经常受到这个名角的要挟,要你涨工资,不涨今晚就罢演了。所以一个剧团一个剧目一定要有两个人演主角,一是以防意外的情况,二是要降低每个人讨价还价的能力。所以怎么使你的岗位有可替代性,对于保护你自己的企业非常重要。但这里有个问题,就是激励与约束的冲突,你这个位子的可替代性越强,对他的约束就越强,但激励就变低了。他想着你随时可以替换他,他就不愿意在你的企业吸引新的知识。
另外,完善的劳动合同也非常重要。在西方,重要的资产、技术保密方面有竞业的限制条款。比如说,你离开我的企业,在几年内都不能到我的竞争对手的企业里工作。但中国没有,这是因为中国的合同精神跟西方很不一样,西方的合同法是尊重个人选择的自由、签约的自由;但我们中国的合同法带有更多政府的意志,使当事人的选择空间变得很小。再有,一些高科技的企业,一些直接研究开发、市场营销这样的部门,是坚决不能搞第二职业的,因为第二职业是企业内部人盗窃企业资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渠道。如果我们没有办法限制这一渠道,没有办法直接控制它,那么我们就只能限制你,不允许搞第二职业。
四、企业家与资本家
我们现在谈一下企业家与资本家的关系。企业家本身通常也是资本家,但是如果企业要发展壮大的话,除了企业家自己的资本之外,还需要引入外部资本,或者我们称为投资者。这一点在传统的企业也是一样的,但在新兴的企业,就变得更重要了,特别是对我们现在讲的所谓“知本家”而言,没有外部资本是不可能起步的。
近几年来,知本家的身价比较高,人们觉得似乎历史在改变,使得没有资本的人可以很容易地获得资产,一下子搞出一个大企业,资本家的位置越来越不重要了。但事实上,我觉得这可能是一个错觉。如果你是一个知本家,你有很好的想法,有雄心创办一个企业,但是谁来信赖你呢?如果没有人信赖你,你怎么搞到资源?而信赖你的人一定要是资本家。如果投资者信赖你,愿意支持你,你就可以办企业;投资者不信赖你,你就没法办企业。
也就是说,企业家,无论在任何时候,仍然摆脱不掉一个“资本雇佣劳动”的逻辑。你获得了风险资本,但风险资本对企业家行为的限制,比普通的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限制更多、更严。如果你想获得资本,你就必须放弃一些自由,甚至放弃你对企业的控制权。在中国,我们已经发现很多知本家与资本家之间争吵的官司,我想,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我们有一些国有的“资本家”,比如说一些国有的风险投资公司,本身不是以资本的增值为目标,所以它对经理人的干预不是那么市场式的有效率的干预;另一方面,确实也有创业者、企业家方面的问题,他们错误地理解了知本家的地位,既想拿到别人的钱,又不想放弃自由,不想放弃一定的控制权,所以引起了好多的冲突。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要获得别人的资源,就必须与别人分享控制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