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爱生活,爱抱怨
“抱怨”,是职场中特别没羞没臊的词。当一个人在工作中频繁抱怨,就会有很多人站出来要求他“住嘴”,并往往会给他贴上万劫不复的标签“职场抱怨者”。上司不予重用,这朋友也不得翻身。
如果仔细从百度和谷歌搜索了“职场抱怨”,会发现所有的文章全部矛头一致,“老板最不喜欢三种抱怨的人”“抱怨越多越糟糕”“不抱怨的职场”,看似很正能量。特别是马云老师给“抱怨”做了一个神奇的比喻:抱怨像口渴喝海水,你会越喝越渴。
假如在这里我同样写“职场中不要抱怨”,那就违背了我的内心。因为,在我咨询的一些职业困惑者中,他们却正在上“不抱怨”的当。
小丸子是个很安静的女工程师,她工作5年,在职场中有所历练,刚到一家大国企工作不到半年。但这次的遭遇却让她找到了我。
小丸子:“我最近面临一个困惑。我在参与一个项目,这个项目工期很紧张,我是骨干,项目经理叫小新。现在的问题是,他十分不着急,当我希望他协调资源时,他却不紧不慢。你知道如果这样,这个项目很可能会失败。”
我:“看得出你很负责,那你大可不必着急啊,反正他是项目经理,出了问题,他先承担责任挨板子啊。”我通过提问来观察更多状况。
小丸子:“我们企业可不是这样,到最后我负责这块出问题,部门经理肯定会拿我开刀,小新也会推到我头上。之前就已经发生过类似事件了。”
我:“那你跟你部门经理提过吗?说小新不推动,让部门经理帮助你啊。”项目中遇到这种状况,沟通是最重要的。
小丸子:“这不是在抱怨吗?职场中不应该有抱怨啊!”
……
这就是典型的“上当”个案。
作为职业咨询师,我需要把“抱怨”这点事拆穿。
可能多数人都听说过“会哭的孩子有奶吃”这句谚语,而这话也透着“常识”:孩子是最厉害的谈判高手,那些“会哭”的孩子往往都会收获满满。
每个人刚到这个世界就天生懂得抱怨,那就是“哭”。人类的各种机制都是进化而来,因此,当哭成为人类进化成的天性时,抱怨就是我们与生俱来的能力。但是现在,这抱怨却要被人们看作障碍,而非机会。
我们是否听到每个抱怨背后的内涵?
倾诉
抱怨并非喝海水,至少在开始抱怨时,会有情绪的倾诉和舒缓。任何心理咨询的序曲都是“倾诉”,这里边充斥着抱怨,抱怨父母为何欺骗,抱怨老公为何不忠,抱怨孩子为何叛逆,抱怨老板为何小气,抱怨同事为何使坏……当这种倾诉足够时,人们往往会像上了一次大号,感觉神清气爽。
倾诉总胜过憋着。
期待
抱怨就是不满的表达。因此,每个抱怨背后都藏着期待。拿上面这个小丸子的例子来说,她向我抱怨项目经理小新的不作为,背后就带着一种期待,她期待小新能承担起他该承担的责任,她也期待自己能想办法推动项目往前走。而远观职场,抱怨同事不配合是期待工作有好结果,抱怨上司太冷漠是期待更好的人际关系,抱怨工作太无聊是期待自己能获得成就……很多抱怨背后的期待都是积极向上有正能量的。
如果仅仅因为这是一种抱怨而一棍子打死,老板永远也不知道员工的要求,员工也很难让自己更求进步。
平等
还有很多抱怨,背后的期待无非“平等”二字。我干得比他好,你为什么提拔他而不是我;我天天加班,别说涨工资,连句“辛苦了”都没有;客户这个单子给那么少钱,要求的却比芝麻还细,真够贪心;当初你承诺我拿到这个单给奖金,现在我拿到这个单,你的承诺上哪里去了……这些话语,做员工的你也许没在嘴上说过,但一定在肚子里说过。
我知道,励志书的最大回应就是“这世界从来不平等”。但是,如果没有这些抱怨,这世界会更加不平等。还记得N年前美国NBA的劳资谈判,整个赛季没打一场球,原因是什么?就是球员跟资方的抱怨,这样的抱怨换来的就是每个NBA球员对平等的要求。由此回溯到新中国成立前的N次大罢工,那还不是那个时代工人跟“资本家”的抱怨而导致的民主主义革命?
可以从更深层次分析。最新研究表明:人类追求平等与追求助人的机能,在大脑的同一个部位体现,那就是额叶F5区的镜像神经元。为何你喂孩子吃饭时自己也会下意识张嘴;为何一个人说烤鸭真香,你也会流口水;为何陌生人患恶疾,你会感同身受而向他捐助;为何朋友站在台上出糗,你会替他着急;为何别人多拿奖金,你会觉得不忿;为何客户给钱少要求多,你会觉得不公平……全部是因为这个镜像神经元作怪。换句话说,如果哪天你已经不会抱怨追求平等了,你也就变成了再也不会帮助别人的冷血动物。
愧疚
有没有想过当你抱怨时,你其实还想要一个东西,那就是被抱怨者的愧疚。当你跟别人提:“当初上司答应我本月完成10万元的目标就给我多3000元,结果我干出12万元,也没多钱。”这时,你是否暗自希望这个抱怨能传到那个上司的耳朵里,并暗自希望他感到愧疚?我们除了是感情动物,也是交易动物。自己心里总有一小本感情债,欠钱要记账,欠个人情同样记得清清楚楚,还生怕对方不知道。抱怨就承担了这个传递信息的任务。当有人欠你的时候,你是债主,没法要回来,通过抱怨让对方内疚一下难道不行?
好了,给抱怨做了这么多开脱,其实是为了让每个人咂摸抱怨的意义。在这个职场江湖,搞明白因何,下一步就得想清楚如何。还记得那句古谚吗?“会哭的孩子有奶吃”,你得“会”哭,才能有奶。
抱怨,是一场沟通和谈判。
既然是沟通,就得做到三选:选好对象、选好方式、选好内容。
选好对象
你要向谁抱怨?那得看听你抱怨的人会不会让你更难受。如果是一听你抱怨就很烦,直接告诉你住嘴的人,他们既不能满足你的期待,又不能让你博得同情,那找他就是找错了人。你们俩不搭调。
那什么人靠谱呢?
自言自语。相信很多人独自一人时,会自言自语骂尽天下负你之人。自我抱怨确实起到一些倾诉的作用,但总感觉差那么点什么。
同情你的人。你的家人,那些善于换位思考的朋友。你可以冲他们倒倒苦水,至少他们不会马上阻止你情绪的流淌。但如果你抱怨太多,再有同情心的大妈都会听烦。
这还不够,我其实建议你找能满足你真实期待的人“抱怨”。职场中,也许你的期待来自同事、来自老板、来自上司。只有他们能听到你的抱怨,知道你的期待,才有可能实现你的期待。但是,鬼都知道,你冲他们抱怨,往往期待满足不了,甚至会坏了大事。那不是因为你找错了人,而是因为你没用对抱怨的方式和内容。
找第三方咨询。如果你对亲人、朋友、同事都有所忌惮,那最好的方式是找一个第三方的咨询。心理咨询和职业咨询干的都是化解抱怨的事。经过训练的咨询师会接纳你的一切倾诉,更重要的是,他们能引导你的情绪,将其转化为你的期待和行动。
选好内容
你一定会说抱怨的内容还不就是对某个事实不满吗?而当听到很多抱怨时,你会发现我们所沟通出来的内容往往不单单是某个事件,而是跟在后边的演绎猜测。“我干的活跟小刘的一样多,结果公司奖励他不奖励我。”这算是事实,但后边往往会带着猜测:“一定是小刘跟张总净谄媚,你看他每天在公司,装样子的时候比真正干活的时候多得多。”然后,评价及盖棺定论就跟着出来了,“哼,这个小人。”
好了,这份根据事实加猜测加评价的抱怨到底有什么效果,同情你的人会慢慢觉得你是妄想症患者,一旦传到当事人耳朵里,你之前的所有期待都会灰飞烟灭。
那么,该选什么内容呢?
1.你眼中的事实
“这个月的工作内容,我的满意度和小刘都是90分。”
2.你的感受
感受是抱怨的好内容,人为何内疚,往往是因为听到感受。因此,表达一下你的感受吧。我很伤心、我很惊讶、我很焦虑、我很烦躁……
3.你的期待
“我希望我的工作跟我的收入能匹配。”
有表达期待,才会有满足期待。
当一个母亲看着满是狼藉的房间,一边打扫一边抱怨:“你们就知道乱扔,我就是你们的保姆。”不如来点直接的期待:“小明,去把你的房间收拾了,马上!”
我们往往不表达期待,其原因在于我们以为对方一定会知道我想要什么……那是你以为。套用《大话西游》的一句话:“悟空,你想要你就说话嘛,虽然你很有诚意地看着我,可是你还是要跟我说你想要的。”
4.你的行动建议
如果没有后续手段,那往往抱怨到此为止,期待也不容易实现。此时,我们需要考虑下一步采取何种行动来推动期待的实现。哪怕这种行动只是简单的“我下一步需要想清楚我的真实期待到底是什么”这种内省式思考,也会让你、对方都觉得你是在提方案,而不是简单的抱怨。
选好方式
我们总认为抱怨无非是愤怒的流淌,要么愤而指责,要么尖酸讥讽。但你有没有想过换几种方式:
指责式:当初你答应我本月完成10万元的目标就给我多3000元,结果我干出12万元,也没多钱。我觉得很受伤,我觉得你不讲信用!
认错式:张总,我这月完成了12万元的业绩,我记得我们之前有个约定,你能给我奖金了……我知道我肯定是还做错什么了,麻烦您给我指出来,我好改。
撒娇式:张总,你看我这月的业绩,是不是过了10万元了嘛。您就大人大量,从手指头缝缝里给咱发俩钱呗,要不这月房租又交不起了。
期待式:我希望我们都很靠谱,我这个月完成了12万元,我特高兴。我想,您能把当初答应我的奖金发了吗?
相信式(这算是期待式的比较级):我相信我们都是特别靠谱的人,我这月真的完成了12万元的目标,我很开心,我也相信我能在奖金方面有所收获,谢谢您的鼓励。
……
当你看到了这么多抱怨方式时,你是否发现,指责式是最低档次的抱怨,它既不能满足你的期待,又不能达到让对方内疚的事实。被指责者往往恼羞成怒,索性跟你对着来:如果他是你同事,那你俩就算是卯上了;如果是你上司,那恐怕你会轻易被打入冷宫。只是我们总是下意识最爱用指责式,但当我们用其他抱怨方式后,效果就会变得更美好。
让我们回到之前那个案例,看看小丸子该如何跟她的部门经理抱怨。
她敲了部门经理办公室的门:
“张部长,我想跟你谈谈我那个二号项目的事。”
“你看那个二号项目,公司上下都特别重视,现在工期很紧张,你说对吧。”(先达成一个共识)
“我现在很焦虑,我这后边有很多功能要开发,但是小新一直没给我具体的需求明细。”(表达事实的时候表达感受,以达到令对方内疚的目的)
“我相信他作为项目经理,肯定胸有成竹,但是我也想早点开始干活,别耽误了时间。”(相信式抱怨,并带着期待)
“我想能不能下次周例会时,您跟小新把这个项目提一下,我就好干活了。”(给出行动建议)
然后,张部长就真的按照小丸子说的,在周例会找小新提了一下。小新面对部门经理的质疑,自然要推进项目。这个事就如此轻易化解了。
有时,我总在想,为什么上司和老板往往容不得抱怨。很可能是他们会认为这种职场抱怨者会扰乱军心、毁我士气,属于需要被“推出去斩了”的一类人。
但是,能冲你抱怨的员工,往往都是信任你的员工,甚至他们会表现出相当的忠诚。如果你的员工都不抱怨,也许他们已经对你和公司毫无期待,哪天抽冷子玩失踪走人,让你因为工作中断而好一通焦虑烦躁。作为上司和老板,与其止住抱怨,不如把他抱怨背后的期待和行动引导出来,助他行动,获得双赢。与其如高山阻挡,不如像江河流淌。
最后,我还想给抱怨戴个好光环。其实爱抱怨说明是个文艺青年,大部分中外诗歌都是诗人的抱怨,楚国屈原屈大夫,写了一本诗集,叫《离开权力中心所发的牢骚》,简称《离骚》,我们抱怨爱发牢骚让人讨厌,人家屈大夫抱怨就叫《离骚》让人纪念,这差别咋这么大。《诗经》、唐诗宋词里全是带着含蓄美的抱怨。下边这首《诗经》里的诗是我们中学语文里学来的,不妨体会一下那种优雅的抱怨之美吧: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漪。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4.2妒忌送来的三份大礼
复旦大学的投毒事件真相渐浮水面时,老同学们也互相感谢了当年的“不杀之恩”。当再次回顾整件事件及公众的猜测时,我们看到,真相大白之前,公众对林某投毒动机的第一猜测是“出于妒忌”。这引起了我的好奇,为何我们会自然地认为类似事件最大的可能是妒忌?
当仔细思考妒忌,就会发现,这个情绪最爱出现的地方就是校园、宿舍以及办公室。一个朋友曾经跟我倾诉,他说最近很讨厌自己的上司,因为觉得上司的业务能力越来越低,而自己的能力越来越高,但上司还不给自己升职加薪……
我说你这就是典型的妒忌,这让他有点难堪。
不过,我补充了一句:“妒忌是个好情绪。”
让我来谈谈妒忌送给我们的三份“大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