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身为祖国的花朵,从小沐浴着阳光和雨露,在关怀和义务教育中长大,我们通过学习语文来提高情书、检讨以及个人总结的写作水平;我们通过学习数学来熟练地与菜贩讨价还价;我们通过学习物理来成功地在学校附近创办自行车维修企业;我们通过学习化学来走向一排排肥皂厂、酱油厂的车间……
我们在一张张考卷的锤炼中渐渐成长,最终成为祖国的栋梁。可惜许多人并不懂得感恩,甚至唾弃和谩骂那些试卷背后辛勤付出的出卷老师。他们并不知道,在那些辱骂的语言轻易出口时,心里早已欠下了一笔良心债。
试卷是容易出的吗?试卷仅仅是考察你的计算能力和记忆力吗?笔者带着这些疑问,采访了一位专注出卷三十年的数学老师。笔者的问题一出口,他早已双泪成行,忍不住对天吟道:“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他说,被学生误解多年,早已习惯,只是凭着师德和责任坚持编题不辍。其实出题哪有那么容易,每一道数学题的背后,都隐藏着更多的深意。他希望通过这次机会,为过去、现在以及将来的学生们揭开那些应用题背后的现实。
一、今有鸡兔同笼,数头共有35个,数脚共有94只,请问这些鸡兔分别有多少只?
相信所有的学生都经历过经典的“鸡兔同笼”问题。因为这个题,出题老师的祖宗十八代里的直系、旁系亲属都被人问候了个遍。的确,这题貌似无理,有工夫数头和脚,为何不直接数鸡和兔?甚至有情感丰富的同学含泪斥责:“为何要强迫鸡和兔在一起!为什么不给它们分别购笼!”这些同学自以为有理,却忽视了一个事实:瞎子!这是个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靠政府政策、白手致富的盲人老板啊!说到这里,我仿佛已经看到了这样一幅令人泪下的画面:一位双目失明的残疾人,经营着一家活禽店,他无法看见那些可爱的小兔子和小鸡仔,他只能凭手去感受,噢,一个头、两个头……然后双手向下,一只脚、两只脚……人与自然和谐的画面令人动容,身残志坚创业的故事令人鼓舞。想到这些,我实在不懂那些骄傲的学生有什么理由去批评出题老师。
二、幼儿园有一群小朋友,午饭过后,老师要把一包水果糖平均分给他们,如果每人分7颗,还少12颗,如果每人分5颗,则多出16颗。请问这些糖果一共有多少颗?
说来惭愧,笔者幼年做这题的时候,也曾心里暗自咒骂:为何不统计好人数,多买几颗好分得平均?时至今日才知道,题中另有深意。首先,虽然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基本实现了小康生活,但不可否认,在一些贫穷落后的山区,并不是你想多买几颗糖果就能买得起的。我有这种疑问,恰好暴露了我骄奢的态度和心理。每一位衣食无忧的孩子在面对这道题时,都应该想到那些需要帮助的同龄人,从而养成节约的良好生活习惯。其次,为何每人分7颗,会少12颗呢?会不会有人在购买糖果时挪用公款,中饱私囊呢?这也是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不可忽略的问题。
三、甲和乙相距3000米,各自以6公里每小时的速度相向而行,见面后折返,回到起点再回头,请问两个小时之内他们能碰面几次?
相遇问题是不变的主题,可是相遇又能怎样,相遇不等于能相识,相识不等于能相爱,相爱不等于能相恋,相恋也不等于能结合……一道简单的应用题,一段复杂的世情和人际关系。这是笔者做过最悲伤的题,两人就那样面对面,一个向左走,一个向右走,在现世里无数次擦肩而过,却始终没有一句对白。感情的事是不能勉强的,感谢出题的老师,从小就告诉我们这样的道理:人生,充满了错过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