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雷吉多尔岛位于菲律宾马尼拉湾口的万顷波涛中,据江海之口,扼水陆要冲,是马尼拉湾的咽喉重镇。
此岛方圆只有8万平方千米,可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据说平均每寸土地上落有两发炮弹或炸弹,每寸土地上都浸透着鲜血。不过昔日厮杀的战场今日已变成了旅游胜地。
科雷吉多尔岛历史上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早在19世纪,西班牙殖民主义者就看中这块地盘,在这里设防,凡是进出海湾的船只都必须在此验证。“科雷吉多尔”这个名字西班牙语的意思是“校验者”。
岛上铸有3门射程为2千米的250毫米大炮。1898年岛上防线被美国海军攻破,西班牙人全军覆灭。20世纪初,美国人耗资1.5亿美元,在这个岛上兴建了要塞米尔斯堡。岛上修、建了兵营、医院、冷饮厂、电影院和教堂。美军在这个小岛上构筑了坚固的钢筋混凝土炮台和23个炮兵阵地。巨大粗壮的海岸炮口径达300毫米,能击中28千米外的目标。12门迫击炮能向任何方向实施曲射,射程达重3千米。1922~1932年的10年间,又耗资在岛上开掘纵横交错的地道网,一直通进岛中马利塔山的底下。主坑道282米长,7.6米宽,开始只当做炮库用,后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空袭严重时,成了有1000个床位的地下医院和麦克阿瑟将军的指挥所。1941年圣诞节时,连菲律宾的总统奎森也躲到了这里。
1941年日军长驱直人,想从水路攻下马尼拉,因此把科雷吉多尔岛看成眼中钉,在发动的第一次空袭中,一下子投下6011~也炸弹,几乎使这个岛的地皮翻了一层。接着又连续9天进行轰炸,又倒下数以万计的炸弹,差不多每20平方米就有一个大弹坑,小岛被炸成了蜂窝状。
1942年2月5日,日军炮兵从东南方向这座要塞进行猛烈炮击。美军进行了还击,企图阻止日军沿巴丹半岛南侵,但没有成功。4月9日巴丹半岛失守。日军在巴丹和甲米地的重炮组成交叉火力,集中向科雷吉多尔岛袭击。双方展开了一连27天的炮战。
5月2日,一发240毫米的炮弹命中美军的弹药库,一声巨响,石破天惊,炮台上的8门大炮顿时变成一堆横七竖八的废铁。
日军趁机进行密集炮击。单是5月4日这一天,就落下16000发炮弹。
5月5日,一支2000人的日军开始登陆强攻。美军进行反击,日军死伤一半,血水染遍了海岸滩涂。5月6日,日军在坦克、飞机的掩护下,轮番攻击,终于突破了美军防线。美军在地下室里不得不宣布向日军投降,从此,这个小小的海岛落入日军之手。
日本强盗的侵略战争不得人心,处处受到东南亚人民的抗击。到了1944年,日本在太平洋战争中的优势丧尽,已非前3年的日本了。麦克阿瑟又率军直扑菲律宾,连下数城,直逼马尼拉湾。
1945年1月23日,盟军飞机开始轰炸科雷吉多尔岛,在1个月内就投下3128吨炸弹。小小海岛要塞内有6000名日军,美军集中轰炸机和舰炮,日夜不停地轰炸、炮击。
2月16日,美军503空降团神兵天降,突然间占领了科雷吉多尔岛南部,这使日军大吃一惊,十分恐慌。.503团首先夺取了岛上制高点,站稳脚跟后,登陆部队即直扑海滩。
日军面对美军强敌,却不像3年前美军那样投降,而是困兽犹斗,一次次以武士道精神进行自杀性反扑。
2月16日夜间,日军孤注一掷,组织神风敢死队从马利塔山坑道出击。但美军早已封住了他们的出口,日军一冲出来就遭美军暴风雨般的机枪子弹和冰雹似的手榴弹的袭击。盟军士兵英勇地苦战8昼夜,击退了日军敢死队的拼死冲锋。
坑道内的日军已看到只有死路一条,但长官极力阻止士兵投降,于是坑道内不断发生集体自杀,爆炸声此起彼伏,接着坑道出现了塌方。在这种情况下,日军还不投降。美军恼火了,向坑道内灌汽油,把口子炸塌,这座地下城成了侵略日军的集体坟墓。日军6千人中只活了26人,盟军阵亡225人。
50年过去了,如今科雷吉多尔岛再也不是当年血肉横飞、硝烟滚滚的战场了。岛上填平了所有弹坑,栽上了各种各样的树,整个海岛已变得郁郁葱葱、四季如春了。
成千上万的游客到这个小岛,并不是观赏景色,而是凭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场,追忆那些难忘的岁月。
人们徘徊在昔日的炮台上,抚摸着历经烟熏火燎的巨炮,拣几颗锈迹斑斑的弹壳,追思那些为反侵略战争而阵亡的勇士,向英灵表示崇高的敬意。
现在,在弹痕累累的炮台和昔日盟国守军司令部的废墟中,耸立着为盟军战士树立的“太平洋战争纪念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