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287500000028

第28章 佐高祖安定天下,出奇谋冤杀韩信(4)

英布说:“什么反叛,我不过想当皇帝罢了。”

刘邦大怒,纵兵攻击。英布军抵挡不住,向后撤退。渡过淮河后,双方几经较量,英布军全军溃散,英布只带百余亲兵向长江以南逃窜。刘邦遣将穷追不舍,英布一路败逃,最后在番阳(今江西波阳东北)被当地土人所杀。

事隔不久,燕王卢绾也叛逃匈奴。

卢绾是刘邦的同乡,情同手足,追随刘邦起兵,官至将军,封长安侯。

高祖五年(前202年)七月,燕王臧荼率先反叛,刘邦亲率大军出征。同年九月,叛乱彻底失败,臧荼被俘。

当时,刘邦还没有意识到封国制与中央集权制之间存在的必然矛盾,因此准备另立燕王。在刘邦的心目中,代替臧荼为燕王的人选早已确定,那就是卢绾。群臣也窥视到刘邦的心理,于是都说卢绾跟随刘邦打天下,功最多,可以封王。就这样,卢绾被封为燕王。

陈稀当初反叛时,卢绾奉刘邦之命攻击他的东北。在战争过程中,卢绾派至匈奴的使者张胜,遇到陈稀派去向匈奴求援的王黄。王黄劝张胜说服卢绾缓击陈豸希。他指出:燕王卢绾得以幸存,是因为诸侯王接二连三地叛变,兵连祸结,一旦陈孬希被灭,燕国也难免遭此下场。不如与匈奴联合,缓攻陈獬以自保。张胜回来说动卢绾,与匈奴、陈稀等勾结,在战场上则连兵不决,敷衍刘邦。

高祖十二年(前195年)十二月,陈稀兵败被杀,降将把卢绾和陈孺勾结的事,和盘托出。刘邦即令人迎卢绾来朝,卢绾称病不往。刘邦又派辟阳侯审食其,御史大夫赵尧,前往蓟城(燕国首都),迎接卢绾,并顺便调查真相。

卢绾越发恐慌,逃走躲藏,对他的亲信说:“非刘氏而当王的,现在只剩下我和吴芮二人。前年春天,汉中央屠灭韩信三族;夏天,又屠灭彭越三族。这都出于吕后的阴谋。如今皇上患病,把权力托给吕后,吕后不过一个女人,专门找借口诛杀异姓王和有功大臣。我现在入朝,等于白白送死,等皇上痊愈后,我再进京向皇上谢罪。”于是声称病重,不肯应召。但他手下的亲信眼见祸事越闯越大,都纷纷逃亡,卢绾说的话,也逐渐泄漏。

审食其听到这些话,非常气愤,心想你怎么敢诽谤我的情妇呢?于是回到长安,把卢绾说的话奏明刘邦,但却略去了卢绾打算请求赦免的内容。刘邦大为愤怒,带着几分伤感说:“卢绾这家伙果然叛变。”

春季二月,刘邦派樊哙、周勃率兵北击卢绾,并封儿子刘建为燕王。卢绾在汉军的进逼下,率数千人逃离国都,在长城下观望。不幸的是刘邦不久病逝,卢绾四顾茫然,只好投降匈奴,被匈奴封为东胡卢王。一年后死于匈奴。

这样,到刘邦死时,先后分封的八个异姓王中,有七个被除掉,只剩下一个地处南方的长沙王吴芮了。而吴芮所以幸存,只因长沙国居地偏远,又处在汉与南越的中间地带,可以起到缓冲的作用,所以直到汉文帝时才有吴芮死于子除国。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汉初的“杀功臣”问题呢?应当说,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从封建专制制度来讲,“杀功臣”是封建社会中统治阶级内部关系的一般规律,所谓“功高震主者危”,夺取政权后的最高统治者都要设法诛除功高权重的大臣,或是夺取他们的权力。至于借口,则“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这说明,功臣的悲剧命运并不完全取决于皇帝个人的道德性格,而主要是由封建专制制度决定的。当然,我们用历史的眼光来审视“杀功臣”和具体的历史进程之间的关系时,也不难发现,它往往也是巩固统一,加强中央集权和实现长治久安的需要。所以,我们应该摆脱道德感情的纠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去肯定它。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希望夺取政权后的最高统治者,能像东汉光武帝刘秀、北宋太祖赵匡胤那样,在不违背铁一般规律的前提下,让功臣们解甲之后,过上优裕的生活,安度晚年。因为他们毕竟为新政权的诞生出过血,流过汗,就他们个人而言,又何罪之有呢?

分封制是造成西周后期到春秋战国社会动乱和长期分裂割据的一个政治原冈。秦始皇统一全国后,苦于战国战乱不休,社会上生灵涂炭,废除分封制,代之以郡县制,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中央集权制国家。从此,统一成为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但是,推行了八百年之久的分封制,不论在文化传统上,还是在人们的心理上都是根深蒂阎的,特别是六国旧贵族并没有在肉体上被消灭,他们反秦复国的愿望和决心一刻也没有动摇过。同时,秦始皇从事的一系列“举措暴众”事业,不仅没有给刚刚脱离战争苦难的关东人民带来希望,反而进一步加重了他们的负担,这就使原六国各阶层群众难免对过去裂土分封的时代存有依恋之情。正是在这种条件下,秦末汉初,社会上普遍存在着要求实行分封的社会思潮。

项羽出身于楚国的武将世家,割地而王,称霸一方是其固有观念。因此灭秦后,他就分封了章邯、刘邦等十八人为王,自己以诸侯霸主的身份“衣锦还乡”。项羽的分封尽管顺应了人心,与会诸侯也“皆颔首称善”,但他仅把分封作为自己的终极目标,把诸侯割地而王视为天下最好的格局,缺少平定天下的长远打算。加以他在分封中又以个人的爱憎为推行分封的根据。因此,他的分封连起码的相安也没有维持多久,终于导致诸侯纷争,酿就乌江遗恨。

同样,在这股分封思潮的支配下,刘邦在楚汉战争中也进行了分封。但他没有把分封作为自己的最终目标,而是作为达到自己短期目标的手段,作为争取力量、孤立项羽、最终取得天下的最有效的方式。所以,在分封的问题上,形成了刘邦“忍小而成大谋”的战略思想。事实证明,刘邦在楚汉战争中进行的分封,起到了促进统一的作用。

刘邦在击败项羽以后,审时度势,肯定和分封了韩信、彭越等八个异姓诸侯王。但刘邦、吕后并不甘心长期割裂一统江山,始终以警惕的目光注视着诸侯王的动向,寻找机会,制造借口,剥夺他们的兵权,废除他们的王爵。巾此,先后铲除了七个异姓睹候王,有效地稳定了统一的局面。

受分封思潮的影响,刘邦在铲除异姓王的过程中,鉴于“汉兴之初,海内初定,同姓寡少,以惩亡秦之败”,为“王同姓以镇天下”,“为盘石之宗”,认为分封刘氏子弟为王能屏藩皇室,也无离心离德之虞。于是,又大封同姓子弟为王,到刘邦死时,被封为诸侯王的刘氏子弟共有九个:

(一)荆王刘贾,是刘邦叔父之子。随刘邦起兵,在楚汉战争中,曾率兵攻入楚地,焚烧楚军积聚的粮草,并参与垓下会战。高祖六年(前201年),刘邦囚禁韩信后,将楚分为二国,立刘贾为荆王,“王淮东五十二城”。英布叛乱时,刘贾被杀。

(二)楚王刘交,为刘邦同父少弟。“常侍上,出入卧内”,与刘邦关系最密切。后与刘贾同时受封,为楚王,都彭城,王二十六县。

(三)齐王刘肥,为刘邦长庶男。高祖六年,刘邦把胶东、胶西、临淄、济北、博阳、城阳三十七县封给刘肥,为齐王。

(四)吴王刘濞,为刘邦次兄之子。荆王刘贾死后无子,刘邦遂立刘濞为吴王,“王三郡五十三城”。

(五)淮南王刘长,为刘邦少子。高祖十一年(前196年),淮南王英布反,立刘长为淮南王。

(六)梁王刘恢,刘邦子。高祖十一年,刘邦诛彭越后,立刘恢为梁王。

(七)赵王刘如意,刘邦子。为刘邦宠姬戚夫人所生。高祖九年(前198年),刘邦贬张敖为宣平侯,改立刘如意为赵王。

(八)淮阳王刘友,刘邦子。高祖十一年,立为淮阳王。

(九)代王刘恒,刘邦子。高祖十一年,刘邦镇压陈獬后,立刘恒为代王。

刘邦所封同姓王的辖区,限于原来异姓王的故地。在实行分封的同时,汉政府继续推行郡县制,使全国的行政区划形成一种郡国并行制。当然,刘邦对同姓王的自主权也作了一些限制,这主要表现在政治上,同姓王国的太傅、丞相由中央任免;在经济上,同姓王每年要向中央交纳定量献费;在军事上,王国的军队由中央直接调遣,王国没有中央颁发的虎符不得擅自发兵。这些措施,使诸侯王既可以作为王室的屏藩,又不至于构成对中央的威胁。

刘邦为防范异姓封王的旧戏重演,还曾经杀白马跟大臣们盟誓,约定:“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至此,刘邦认为刘氏江山从此就可以太平无事了,所以,他在击败英布之后,心满志得地回了一趟老家。

刘邦在行宫大摆酒席,宴请当年的伙伴和父老乡亲,一起畅谈往事,叙叙当年,欢笑一堂,喜气洋洋。当大家喝得将醉未醉时,刘邦情绪激昂,让人取来筑(古代击弦乐器,形似筝,颈细而肩圆),左手按弦,右手执竹尺击之,自击自唱道: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刘邦唱了一遍又一遍,叫一百名童男女跟着一起唱,他自己又跳起舞来,一时意气激动,感慨伤怀,不由得流下眼泪。他对父老们说:“离家出外的孩子,总是悲思他的故乡,我虽然定都关中,万岁之后,魂魄还是依恋故土,怎能忘怀。况且,我自从被拥戴为‘沛公’,东征西讨,除暴安良,终于取得天下。现在,我把沛县作为我的汤沐邑(汉制:皇帝、诸侯、皇后、公主都有一块封地作为汤沐邑,赋税不上缴政府,作为主人沐浴的费用),人民不必再缴纳赋税,世世代代,永远如此。”

父老子弟高呼万岁,尽情欢宴。

刘邦在沛县逗留了十多天,才启程返回长安。他在讨伐英布时,曾被流矢射中,至此,创伤恶化。吕后找来一名良医给刘邦治疗,医生检查后说:“可以医治。”

刘邦诟骂道:“我本是一个小民,手提三尺宝剑取得天下,难道这不是天命吗?我的命运握在老天爷手里,如果老天爷让我死,就是神医扁鹊也没办法。”因此拒绝医治,赏给医生黄金五十斤,送他回去。

吕后听刘邦竟说出这样的话来,心里不免有些发毛,就向他请示后事说:“陛下百岁之后,如果萧何也去世了,谁能接替他的位置?”刘邦说:“曹参。”吕后又问谁可接替曹参?刘邦说:“王陵。不过王陵有些古板,可以请陈平帮助他。陈平智慧超人,但没有魄力,不能独当一面。周勃也是人选,他厚重而不善言词,但将来保护刘氏平安的,必然是他,可以任命他为太尉。”

吕后又问谁能接替周勃,刘邦叹口气说:“再以后的事,你已经用不着担心了。”

同类推荐
  • 刘湘家族:民国四川第一家

    刘湘家族:民国四川第一家

    本书揭示了刘氏家族从受人排挤的外来户,到川中第一家族的全过程,内容包括:天府豪门、军阀登场、叔侄争霸、畸形怪胎、妻妾成群、一世枭雄、经营西康、恩怨情仇、世家寂寥等。
  • 维纳 布洛格(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

    维纳 布洛格(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

    王立君、孙维义编著的《维纳 布洛格》是《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丛书》之一。《维纳 布洛格》对维纳、布洛格的家世、家教、兴趣爱好以及对其一生有影响的人和事等着墨颇多,尤其探究了本人之所以成功的主客观因素,希望可以对成长中、探索中的青少年会有所裨益。
  • 影响中国历史的100位历史名人

    影响中国历史的100位历史名人

    中国历史长如江河、浩如烟海,历史人物更是林林总总,数不胜数。如一代枭雄曹操;神算子诸葛亮;精忠报国的岳飞……每一个历史人物的背后都蕴藏着一段扣人心弦的传奇故事。本书《影响中国历史的100位历史名人》点击历史人物100位,助你收获超凡智慧。
  • 恭亲王奕诉政海沉浮录

    恭亲王奕诉政海沉浮录

    晚清历史风云变幻,爆发于19世纪中叶前后的两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从内外冲击着清王朝的统治基础,有忧患意识的统治阶层开始思索如何自强以抵御外侮,于是自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他们发起并领导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自强”、“求富”运动——洋务运动。中法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的相继爆发使洋务官员寄予办洋务以自强御侮的梦破灭,在封建社会内部孕育出的新生资产阶级力量则开始思索一条新的社会发展的道路——鼓动光绪帝进行改良变法。
  • 宋太祖赵匡胤(世界伟人传记丛书)

    宋太祖赵匡胤(世界伟人传记丛书)

    宋太祖赵匡胤(927年-976年),中国北宋王朝的建立者,庙号宋太祖,涿州(今河北涿州)人。出身武将世家,赵弘殷次子。948年,投后汉枢密使郭威幕下,屡立战功。951年郭威称帝建立后周,赵匡胤任禁军军官、殿前都点检。周世宗柴荣死后,恭帝即位,建隆元年(960年),他以镇、定二州的名义,谎报契丹联合北汉大举南侵,领兵出征,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代周称帝,建立宋朝,定都开封。
热门推荐
  • 龙凤图

    龙凤图

    披一身战甲战无疆天下得一世荣华望回收天涯………………前世凤女带着千年之戒续命中奇缘血瞳乱世谁主乾坤……那年他问,可愿意留下宫墙深处她说,不愿萧然离去入宫为求一画殊不知本为画主……………………珈蓝他一生守候只求她一世平安甘愿浪迹天涯只为她………………冷小莫:娘亲,你的脸皮去哪儿了?………………冷璃心:小莫,你的老爹真妖孽………………绝世血瞳妖冶紫瞳绘龙凤之图…………
  • 亡族的不死人

    亡族的不死人

    强大的不死族突然在族长的带领之下举族隐世,一个兴盛的种族却是走到了需要依靠一个外人来拯救的地步。谁也不知道到底是发生了什么,隐世或许也改变不了什么,在只有一半血脉的不死族皇子从试炼归来之后看到的却是满目疮痍的不死族废墟,曾经的兴盛就像是那落在废墟之上的尘埃一般,落地之后就是那么的毫不起眼……
  • 都市霸神

    都市霸神

    一位无知少年成长到一位让世界震惊!他的成长路坎坷!充满诱惑!他的机遇和运气!天之子都比不过他!最后发现成为强者的孤独!
  • 复仇遇上爱情

    复仇遇上爱情

    复仇的她遇到温柔的她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十年前,她的父母因阴谋而死。而她为了保护唯一的亲人而复仇
  • 绥广纪事

    绥广纪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血脉堂

    血脉堂

    人人都想赢在起点,一个好的家庭与身世,或许能帮助一个人少走些许弯路;但有时也代表着另一个层面的苦难……
  • 食灵同人之殇华

    食灵同人之殇华

    嗯,RT,就是食灵同人。更新时间的话,嗯,周更,定期周六更新,但是可能会爆发一下在周六连更两次……写食灵什么的,经验不足……在下还是新人,所以请大家多多指教了……动漫化的食灵我是一定会写完的,漫画后续的话我看情况。嘛,貌似看来要收2人了……
  • 双生阴神

    双生阴神

    穿越几百年的恩恩怨怨如何化解?转世为人又如何一战定乾坤?
  • 我的高冷同桌

    我的高冷同桌

    开学新学期,同桌换了!不再是以前温柔善良的好大哥,而是一只动不动就炸毛,没事还喜欢装高冷的货,他可以不要吗?老师,我要换同桌!!!覃康物语:╭(╯^╰)╮哼,你以后休想我再和你玩!同桌物语:切,你以为谁想和你玩!
  • 仙墓十劫

    仙墓十劫

    人鬼同穴,仙魔同葬,勾画九界江山悲鸿轮廓!十大灵穴,魂虫妖娆,引动天劫地难横生灾祸!摸金点灯,发丘结印,绕乱幽冥秩序错!接天神树,侠盗柔情,舍得仙身却把红颜落!喜欢本书的朋友请加群:279952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