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287500000025

第25章 佐高祖安定天下,出奇谋冤杀韩信(1)

自从有了叔孙通制定的朝仪,刘邦再也不必为他那群功臣烦心了。可正在他陶醉于山呼地动般的“万岁”声之中时,又有一介儒生向他敲响了警钟。

(一)

原来,刘邦刚刚建立西汉政权的时候,国内的政治、经济形势非常不妙。从当时的社会经济上来讲,经过秦末农民起义,特别是长达四年之久的楚汉战争,给整个社会经济造成了严重破坏。土地大量荒芜,人口锐减,很多农民成了脱离什伍控制的流民,《汉书·功臣表》记载当时人口同原来情况相比是,“户口可得而数者,十分之二三”。而且粮谷缺乏,谷价腾贵,战乱最激烈的荥阳和关中一带,饥荒严重,每石米高达一万钱。班固概括当时的经济形势是:“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

从当时的政治形势来说,刘邦在楚汉之争中,为了合力击败项羽,先后分封了七个诸侯王,史称“异姓诸侯王”。他们是:楚王韩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韩王信、赵王张放、燕王臧荼、长沙王吴芮。这些异姓王的封国跨州兼郡,占据了战国后期东方六国的大部分疆域,又手握重兵,各制一方,对中央权力的稳定与巩固是很大的障碍。

这些严峻的问题是客观存在的,如果刘邦继续采用秦朝的那一套武力高压政策,势必要重蹈亡秦的覆辙。正是在这种条件下,有一个来自楚地的儒生陆贾,才不断在刘邦面前谈论起《诗》、《书》等儒家经典来。

刘邦本来就是一个法家思想的崇拜者,在思想意识上并没有超出秦始皇时代的法治体系,重武轻文的文化传统在他的思想深处可以说是根深蒂固的,比如前文提到的,他称说“读书无益”,骂儒生为“竖儒”,拿儒冠当溺器等等。因此,他听到陆贾在面前喋喋不休地高谈阔论,便破口大骂:“乃公居马上而得之,安事《诗》、《书》!”(其义是:老子在马上得天下,为什么要听他妈的什么诗书!)

陆贾也不甘示弱,为了扭转刘邦的错误认识,高声回答说:“陛下靠武力取得天下,难道能用武力治理天下吗?商汤、周武王凭借武力犯上作乱,强取天下,却用仁义礼教治理天下。文教和武功同时使用,才是长久之策。

从前,吴王夫差、智伯(春秋末晋国六卿之一)、秦始皇都因为太相信武力,才导致灭亡。假如当年秦始皇吞并六国,统一天下之后,施行仁义政治,效法先圣先贤,陛下怎么会得到天下。”

陆贾的这番议论,道出了一个夺取政权与巩固政权,必须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的深刻哲理。先秦的法家思想是适应当时社会变革的需要而产生的,在同旧势力进行殊死的斗争、在实现全国统一的兼并战争中,都发挥了不容抹杀的积极作用。但法家思想也存在着致命的弱点,它的功利主义价值观只强调进取,而轻视守成,好比钟表的发条越上越紧,以致崩裂。它使人形成一种“崇尚武功”、“贪狠强力”、“寡义趋利”、“刻薄寡恩”的价值取向,忽视一切伦理道德的规范、调节与稳定功能。而儒家思想则是在充分吸取了商周文化精华的基础之上形成的,它提倡仁义道德,注重个人品德的修养和实践,主张德刑并施,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个人奋斗的最高境界。这套理论虽然很难用来夺取天下,却可以用来守成天下。正如汉初政论家贾谊在《治安策》中指出的那样:“夫并兼者高诈力,安定者贵顺权。”

刘邦本人没有什么理论修养,但他的英明之处,就在于能够根据时势的变化,而及时采纳臣民的建设性主张。所以,他听了陆贾的严辞批评后,不仅不恼,反而显得很惭愧的样子说:“爱卿说得有道理,那就请你写下秦王朝所以失败,我所以成功的原因,以及古时候国家兴亡的故事,拿给我看。”

陆贾就在这方面,作一概略的论述,共写了十二篇。其书主旨在于崇王黜霸,归本于修身用人,多引《春秋》、《论语》之文。每成一篇,就讲解给刘邦听,刘邦对每一篇都大加赞赏,左右侍从们就跟着高呼“万岁”,称陆贾的书为《新语》。

以此为转折,汉初君臣反复总结秦朝灭亡的教训,并引以为借鉴。他们认识到,秦始皇并非不欲为治,秦的速亡,正是由于举措(兵役徭役)太辏,用刑太过的缘故。要想实现长治久安,在当时的条件下,只有轻徭薄赋慎刑,才能缓和社会矛盾,巩同政权。在这一思想方针的指导下,以刘邦为竹的西汉统治者,陆续采取了一些重要的措施。

一、罢兵士归家乡。规定跟随刘邦入关灭秦的关东人愿意留在关中为民的,免徭役十二年,回关东的免徭役六年。军吏卒无爵或爵在大夫(五级爵)以下的,一律进爵为大夫;大夫以上的加爵一级,并一律免除本人及全家的徭赋。归农的军吏卒,按照爵级高低,授予田宅。这些被遣散的军吏卒,除少数高爵的上升为地主外,大部分还是一般农民。这些农民由于在和平安定的环境中获得了一份土地,又不需要服徭役,从而提高了生产积极性,因此成为汉初稳定农村封建秩序,恢复农业生产的一支重要力量。

二、命令在战乱中聚保山泽的人各归本土,“复故爵田宅”,使地主返乡,农民返籍。“故爵”无疑指秦代的封爵,秦爵与田宅密不可分,“复故爵田宅”是对秦代中小地主既得利益的法律承认,有利于消除秦朝吏民的反抗情绪,这项安抚政策在汉初稳定封建秩序方面是成功的。

三、宣布因饥荒自卖为奴婢者,一律“免为庶人”。这里限定的“自卖”只是当时奴婢买卖的一种形式,其他还有“略卖”、“出卖”等。如果再从自由民沦为奴婢的渠道论之,形式就更多了。

因此,这项法令并不是要废除奴隶制,而是有限地释免一些“自卖”者,尽管如此,它对解放社会生产力还是有益的。

四、重农抑商。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农业大国,重农有其历史必然性。重农抑商作为国家的一项基本国策始自商鞅变法,商鞅认为工商业严重妨碍“重农”政策,因为在商品经济获得一定发展的前提下,从事工商更容易获利。对此,史学家司马迁曾概括指出:“以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倚市门。”在工商的利导下,引起农民纷纷脱离农业转而从事工商,这在农业生产力不甚发达的情况下是有害而无益的。正因为如此,刘邦君臣继承了这一政策,并具体规定:不许商人衣丝、操兵器、乘车骑马,不许商人从政做官,并加倍征收他们的人头税,借以限制商人对农民的兼并。

五、减轻田租,十五税一。秦代的田租是多少我们不清楚,据《云梦秦简·田律》,只知道田赋征收禾稼(粮食)、刍(饲料)窠(禾秆)等,即每顷收刍三石,窠二石。后来,董仲舒批评秦政说秦代“田租口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这里的“二十倍于古”是多少也不清楚。但有一点可以明确,即董仲舒的说法言过其实。总之,汉初力求轻徭薄赋,“什五税一”较之秦代一定是有所减轻。

刘邦君臣通过上述“与民休息”的措施,总算把秦末以来动荡不安的社会局面稳定下来。但问题并非如此简单,汉初复杂的社会矛盾正好比是漂在水上的葫芦,压下这头,那头又翘了起来。

刘邦在楚汉战争进行中,先后分封了七个异姓诸侯王,历史证明,这些分封曾经促进了西汉王朝的统一进程。但随着战争时代的结束,这些封国的存在,不管诸侯王们主观上是否存在反叛的动机,但在客观上都无时不在威胁着西汉中央的安全。正因为如此,刘邦也好,吕后也罢,才要千方百计地寻找和制造种种借口,逐一翦除这些异姓诸侯王。

张敖是赵王张耳的儿子。汉四年(前203年),张耳随韩信北定赵地,被封为赵王。次年,张耳死,张敖嗣王。

张耳,是战国末年魏国大梁(今河南开封西北)人,少年时曾追随信陵君魏毋忌为客。后来因事逃亡到外黄(今河南民权西北),当地有一个大富翁的女儿,人长得非常漂亮,虽然已是有夫之妇,可一直瞧不起自己的丈夫,视丈夫为“庸奴”。不久,这个少妇不堪忍受丈夫的无能,就私自逃到父亲的朋友家里躲了起来。她父亲的朋友已经儿女满堂,妻妾盈室,总不能让她长期住在家里,就找机会对她说:“你若一定要找一个贤君,就嫁给张耳吧。”

就这样,张耳娶了这位外黄美女,生了张敖。

张敖长大后,很像他的母亲,长得仪表堂堂,风流潇洒。张耳投奔刘邦后,刘邦在一次宴会上见到张敖,觉得他一表人才,就和吕后商议,把鲁元公主许配给他。

一晃过了好几年,到高祖七年(前200年),刘邦从平城惨败后,在返回长安的途中,经过赵国首都邯郸。赵王张敖自然不敢怠慢,对刘邦行女婿礼节,非常恭顺。刘邦却以老丈人自居,不讲君臣礼节,大模大样地箕居而坐(像簸箕一样坐在那里,摊开两腿,微屈两膝,是一种傲慢轻视的姿态),动辄破口大骂,满嘴脏话。对此,张敖还能容忍,谁叫他想娶刘邦的女儿。可赵国丞桐(汉初推行郡国并行制,诸侯国内的官职一同中央)贯高和赵午等人都已年过六旬,对刘邦的表现实在看不下眼,私下里议论说:“我们大王,真是一个懦弱的大王。”于是找机会向张敖进言:“当初,天下大乱,英雄豪杰纷纷崛起,有能力的人先行当王,而今大王对皇帝这么恭顺,他却自以为r不起,不把人当人看,我们这就设法把他干掉,替大王出这口恶气。”

张敖听了这话,吓得魂飞胆破,当下咬破手指,发誓说:“你们何以说出这种蠢话!我父亲失去他的国家,全仗皇帝恩典,才得以复国,子子孙孙感恩不尽。我赵国的一草一木、一丝一毫都是皇帝赐予的,二位可别乱说。”

贯高、赵午等事后自相商量道:“我们的错误在于把决定告诉大王,大王是一位厚道长者,不忘记别人的恩德。但是,主人受到羞辱,我们做臣子的宁愿去死,现在皇帝羞辱我们大王,我们一定要杀了他,为什么要把大王牵连在里边呢?事情成功,福气由大王享受。事情失败,灾难由我们承担。”

次年冬季,刘邦率军出击韩王信的残部,要经过柏人(今河北隆尧西)。贯高等人得到这个消息后,就事先派刺客埋伏在刘邦准备下榻的官邸中,藏在厕所的夹墙里,准备刺杀刘邦。

话说刘邦本来要在柏人留宿,可走到城外时,忽然觉得心里有些不得劲,就问身边的侍从:“这个县叫什么名字?”

“柏人。”

刘邦沉吟片刻,就说:“柏人跟迫人发音相似,不吉利。”于是号令大军继续前进,竟没在这里停留,免去了可能发生的悲剧。

如果事情就这么过去也就罢了,可俗话说得好:要让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贯高谋害皇帝的事虽然只有几个人知道,但还是让贯高的仇家探听到了,并很快把消息报告给京里。刘邦看到检举信后,非常震怒,下令逮捕赵王张敖和所有参与阴谋的人。

赵午等十余人,一听说事情败露,都争先自刎。贯高怒不可遏,骂道:“谁叫你们现在就死?大王明明没有参与阴谋,而今跟着我们一并逮捕,你们都一死了之,还有谁能证明大王的清白?”于是,贯高等人和张敖一起被押上囚车,解往长安。

在审讯中,贯高供称:“是我们做手下的所为,大王并不知道。”狱吏哪肯轻信,对他严刑拷打,用鞭子和木棍捶笞数千次,又用铁锥乱刺,残忍酷烈,打得贯高体无完肤,全身稀烂,可贯高咬紧牙关,死不改口。

吕后听说张敖出事,大吃一惊,自言自语地说:“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呀。前年女儿险些嫁给单于,今年女婿又谋害皇上,我的鲁元怎么这样命苦哇!按理说,张敖不会做这种打算的,实在是奇怪。”她思前想后,决定还是先保住女婿,即使张敖真的与本案有关,也要设法保他性命,总不能让女儿年纪轻轻的就成了寡妇。话又说回来,这些有钱有势的男人,哪个不是三妻四妾的,公主出嫁,很少有婚姻美满的,好在张敖对鲁元还算一往情深,至今未添二房,如果鲁元改嫁,恐怕再无幸福可言。吕后这么想着,就一面派人买通狱吏,告诫他们不可对张敖无礼,一面多次在刘邦面前通融说:“张敖是皇上的女婿,怎么会有二心呢?怕不是有人陷害吧!”

刘邦咆哮道:“我一直认为你是很有头脑的,怎么一遇到你身边的人有事,就变得这般婆婆妈妈,你也不想一想,假使张敖当了皇帝,他还在乎你的女儿吗?”

吕后一时语塞,但还是恳求刘邦,看在女儿的份上,千万别太为难张敖。刘邦气鼓鼓地说:“你心里就装着女儿、女婿,我的脑袋差点没了,你还帮着他求情。别说是女婿,就是亲生儿子犯上作乱,也没有丝毫情面可讲。”

吕后再也无话可说,反复琢磨刘邦的话,从中悟出一个结论:在权力面前是不讲亲情的。

刘邦一连几天都心情烦躁,只有晚上躺在戚姬怀里时,心情才能平静下来,所以每天早上是他情绪最佳的时候。这天早朝时,廷尉见刘邦气色很好,于是把贯高的口供禀报上去。刘邦的确心境极佳,开口称赞说:“是一条汉子,谁认识他,去拜访一下,动以私情,套出实话。”

中大夫泄公进前说:“禀皇上,臣跟贯高是同乡,很了解他的为人,他在赵国守信重义,一身硬骨,义气千秋。”

刘邦于是派泄公到狱中拜访贯高。泄公进了监狱,贯高已被拷打得坐不起来了。泄公先侍候他用了些酒食,谈论起各自的家世,互相叙述别后情况,好像朋友平时相见,把臂言欢,最后才探询赵王张敖到底参与了没有?

同类推荐
  • 伟大的犹太人(下)

    伟大的犹太人(下)

    《伟大的犹太人》介绍了50位犹太人,包括商业家、科学家、政治家、思想家、艺术家,诸如洛克菲勒、巴菲特、海涅、门德尔松、马克思、柴门霍夫、弗洛伊德、毕加索、爱因斯坦等一批伟人和名人,读者都可以从中感受到他们的骄人成就,并获得有益的启示。
  • 名利丹青:吴冠中说吴冠中

    名利丹青:吴冠中说吴冠中

    《名利丹青:吴冠中说吴冠中》内容包括:换个角度看大师、艺术家的成功与艺术的成功、好的艺术品才会流传吴冠中访谈录、吴冠中采访侧记、十个关键词盖棺论定吴冠中、《吴冠中画作诞生记》札记、吴冠中的成就得失与性格心理——七卷本《吴冠中文丛》阅读随感札记……
  • 莫奈(世界历史名人丛书)

    莫奈(世界历史名人丛书)

    19世纪的欧洲文艺在战争的炮火中、机器的轰鸣中、科学的呼唤中步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人们反对传统文化的束缚 讲究个性解放 追求自由、平等。
  • 最具影响力的军事将帅(上)

    最具影响力的军事将帅(上)

    本书主要总结了最具影响了的军事将帅。如孙武,地米斯托克利、吴起、孙膑、亚历山大、白起、汉尼拔、西庇阿等人物。
  • 中华女杰(古代卷)

    中华女杰(古代卷)

    妇女是推进人类文明进步的伟大力量。从夏商开始至今,在中华五千年文明进程和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中,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领域,中国妇女都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杨建、张侃侃编著的《中华女杰(古代卷)》选取了中国古代(远古至淸朝)20位女英雄(女豪杰),讲述她们的故事,宣扬她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女性特有的优秀品质和风范。《中华女杰(古代卷)》遴选人物有妇好、孟母、王昭君、蔡文姬、文成公主、佘赛花、梁红玉、秦良玉等。
热门推荐
  • 千年等待彼之岸

    千年等待彼之岸

    蓝彼岸的花语是虚假的爱,骗爱。。。。我们不可能会正真爱上一个人,绝不可能。。。。可姐姐,我从来都不知道爱是什么,情是什么,不是吗?因为这是我族注定的宿命,我的人生,也一样吧。。。。。
  • 周恩来与抗战戏剧

    周恩来与抗战戏剧

    本书收集了作者在宗教音乐、民间音乐、音乐评论和民俗等方面的研究、评价的文章34篇,具体内容包括:“民间锣鼓乐释文”、“重庆音乐创作现状初探”、“游艺民俗”等。
  • 计武

    计武

    一子一城破,离人生死别。君成将功就,白骨露於野。醉卧美人膝,醒抚英雄剑。天外有飞仙,我有一杯酒。愿为佳人怒,不做冷清仙。一枪破天门,怒目谁敢对。万年博弈,千年一落,谁人断魂。血袍加身,鬼面遮心,为心头人。心动则行,子落盘外,谁为主宰。
  • 穿梭:能源之战

    穿梭:能源之战

    在未来,一种名为“超能源”的晶核被人类挖掘出来。在晶核被魔族抢走后的前一天,主人公雷浩获得了一种超乎常人的超能力。并和其他能力者一起对抗抢走晶核的魔族!因此,主人公雷浩就开始那惊心动魄的穿梭之旅。
  • 倾策天下

    倾策天下

    唉,我这好好的当个心理学的老师过着些清闲日子不好么?非得来个狗血穿越。穿越就算了不就是斗斗后宫,打败白莲花,攻占大boos最后赢娶男主取得胜利的剧情吗或者就是有个天下无双的老公但是捏,不喜欢自己娶的女主最后自己一路过关斩将,最后抱得美人归的节奏么。这都是套路啊我徐淅看个小说可不是白看的当我想按着剧本走下去了时候,发现这不对啊说好的剧本呢,掀桌!说好的斗智斗勇呢,扔板砖!说好的楚楚可怜的白莲花呢,扔.导演!夫人,你在叫为夫有何事?某一只白莲花出现。‘呃.心肝我没叫你,我在说今有朵白色的莲花开了,很好看呢’哦?,是么。嗯嗯,我疯狂点着头。编剧你给我出来!我为毛要叫着朵大白叫心肝啊!改个剧本啊!
  • 乖乖认命追了他三年

    乖乖认命追了他三年

    深情的告白,无奈的分手。这份发生在高中时候的早恋,也结束在高中结束的时候的恋爱让人心痛惋惜。明明是青梅竹马,可为何不得善终。明明相互喜欢,却为何相互伤害。女主撕心裂肺的告白,唤不回男主的停步。.................................................“欧赛文,我喜欢你,欧赛文,我喜欢你,我喜欢你,今天如同三年前一样,当着众多人的面,我告诉你,我喜欢你。你听到了吗?我喜欢你。是真的喜欢你,一直很喜欢,喜欢的无可救药。”看着渐渐远去的背影,她不知道她这样做还有什么意义。回不去了再也回不去了。什么都回不去了。
  • 乱世血瞳

    乱世血瞳

    她,姜雨凝。八岁被母亲毒哑,在玫瑰花园的小木屋里苟活。直到16岁那年,在少年云尘的帮助下逃离原本的生活。不料一场精心策划的大火烧光了她的童年,包括她的母亲。就在她母亲的葬礼上,她被残忍的枪杀。不料却穿越了。生活却没有因此平静,她拥有这异于常人的嗜血之瞳。一世为神女,魔尊为她舍江山,弃亲人。国师为她舍命相救。一朝为妖女,太子为她步入歧途。乱世红尘,她到底是神还是妖。谁又为谁舍命相救。
  • 飞刀仙传

    飞刀仙传

    一样的痴情,不一样的飞刀...在爱与恨之间,讲述一段不一样的修仙故事...
  • 无望相思

    无望相思

    她是尚书之女,本想寻找郎君,琴瑟和鸣。不想被送进后宫。她抱着既来之则安之的心态,不想进宫后,她胜眷正隆。后又突遭废除,被遣送出宫。三年后,她以贵妃之身回宫,三年前是阴谋还是保护?(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活在裆下

    活在裆下

    以本人近四十年的真实生活经历为本,反映现实社会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