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240400000062

第62章 附录苟子性恶论三题(2)

其实,根据这两段论述,并不能证明荀子是先天性恶论者。就前一段论述来看,苟子认好利疾恶、耳目声色之欲等为人的自然本性,但并没有直接归之为人的恶性。他只是说,“顺”着好利恶害的自然本性行事,会导致争夺生而辞让亡、残贼生而忠信亡、淫乱生而礼义文理亡的恶的结果,说明人的自然欲望本身并不等同于恶,恶的结果乃是导源于人对自身行为方式的后天选择过程。苟子不是一个禁欲主义者,他曾说:“义与利者,人之所两有也,虽尧舜不能去民之欲利。”(《荀子·大略》)这表明苟子是肯定人之好利恶害的自然情欲的合理性的。从后一段论述来看,苟子先假设除去一切仁义礼法的外部规约,将人置于彻底的无政府状态,然后断定在这种情况下必然导致强凌弱、众暴寡的恶的结果。依我看,这种假定本身只能说明人的自然情欲是中性的,恶(也包括美)仅仅以其可能性的方式潜存于人性之中,人性之中并不包含现实的原恶或恶性。苟子在《苟子·荣辱》篇也说:“汤武存,则天下从而治;桀纣存,则天下从而乱。如是者,岂非人之情固与如此可与如彼也哉!”汤武和桀纣情性本无差别,然社会在汤武的统治下则治,在桀纣的统治下则乱,这原因就在于二者“其所以求之之道则异矣。”

(《荀子·荣辱》)而所谓“道”,依照荀子的解释,亦就是仁义法正的总称。在他看来,善恶、治乱取决于依道而行抑或背道而行,与人的自然情性却并无直接关联,相反,人的自然情性构成人的道德生活的必要条件。

苟子论善恶之分说:“凡古今天下之所谓善者,正理平治也;所谓恶者,偏险障乱也,是善恶之分也已。”(《荀子·性恶》)如此,则善恶之分亦就是“正理平治”与“偏险悖乱”、依道而行与背道而行之分。所以有这种分别,源出于人的后天认识和行为选择的不同。所以”子又说:“欲过之而动不及,心止之也。心之所可中理,则欲虽多,莫伤于治;欲不及而动过之,心使之也,心之所可失理,则欲虽寡,奚止于乱。故治乱在于心之所可,亡于情之所欲。”“情然,而心为之择,谓之虑。心虑而能为之动,谓之伪。”(《荀子·正名》)正是人心之“所择”、“所可”的不同,也即人所奉行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的不同,造成现实的善恶分别。

总而言之,人的自然本性是中性的,这中性就意味着它含有发展为恶和善两种可能。荀子所谓性恶很大程度上是就其可能性而言的。但可能的恶(善也一样)与现实的恶毕竟不是一回事,其问的转化有一个心之“所可”、“所择”的过程。因此,当苟子所谓性恶指称现实的恶时,就只能是在心之所可、所择背乎理的现实行为的意义上说的。这种性恶学说,一方面与他在天人关系上的看法相吻合,另一方面也是针对孟子的性善说而提出的。苟子批评孟子把人性看成先天纯善的主张,指出这种主张把人性归结为一个社会性而排斥人的自然性,既混淆了性伪之分,又无法说明恶的起源、礼的起源。这种批评确实击中了孟子性善说的要害。当然,苟子人性学说也包含自身的内在矛盾。因为既然人性含有发展为恶和善两种可能,那么,从人性的可塑性出发,就既可以说人性恶,也可以说人性善。可见,荀子的逻辑推论也是不够周密的。不过,苟子的性恶说论及人性的整体性,把人的自然性视为人性的基础,肯定人的自然欲望的合理性,这是高于孟子的地方;同时,从上面所论述的性恶的后一层含义上看,苟子还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较好地解决了恶的起源和礼的必要性问题,这也是为孟子所不及的。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中说过这样的话:“人们以为,当他们说人本性是善的这句话时,他们就说出了一种很伟大的思想;但是他们忘记了,当人们说人本性是恶的这句话时,是说出了一种更伟大得多的思想。”

“化性而起伪”“察乎性伪之分”,“明乎善恶之别”,旨在“化性而起伪”。由于人性包含有发展为恶和善两种可能,因此,化性起伪的实质也就是化恶从善。苟子说:“今人之性恶,必将待圣王之治,礼义之化,然后皆出于治、合于善也。”(《荀子·性恶》)“檗栝之生,为枸木也;绳墨之起,为不直也;立君上、明礼义,为性恶也。”(《荀子·性恶》)只有经过“圣王之治”和“礼义之化”,才能达到化性起伪、化恶从善的根本目的。可知在荀子这里,“化性而起伪”不只是关于人性改造的理论,也是关于礼法起源的理论。在这里,我们只就其前一方面略加讨论。

按照苟子的意思,化性起伪,改造人性,不仅有其必要性,而且有其可能性。他抓住人性之中所蕴涵的发展为恶的可能性一面并加以夸大,指出如果顺应人的自然本性或自然情欲,而在后天认识和行为选择上发生失误,背道而行,就必将导致“偏险而不正”,“悖乱而不治”。

因此,他强调必须对人性进行改造和引导。荀子还认为,人性虽说“不待而自然”,即非出于人为,然亦不是不可变易,而是可以改造的:“性也者,吾所不能为也,然而可化也。”(《荀子·儒效》)何以“可化”?这是因为人具有“知之质”和“能之具”。人性改造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统一于人的主观能动性,统一于积极的人为,通过人为的努力改造人性的过程,也就是化性起伪、化恶从善的过程。

那么,怎样改造人性、引导人性呢?换句话说,怎样化性起伪、化恶从善呢?苟子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措施和办法。我们择其要者介绍如下:其一,“师法之化,礼义之道”。“师法之化”,说的是圣人行为的感化、引导作用;“礼义之道”说的是礼义法则的指导、规约作用。有了这二重作用,人的行为举动便可“出于辞让,合于文理而归于治”,“皆出于治,合于道”(《荀子·性恶》)。苟子认为,“圣人之所以同于众而不过于众者,性也;所以异于众而过于众者,伪也”(《荀子·性恶》)。

其二,“注错习俗,所以化性也”(《荀子·儒效》)。荀子认为,社会环境和风俗习惯对人性的改造、人格的完善可以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可以为尧禹,可以为桀跖,可以为工匠,可以为农贾,在注错习俗之所积耳”(《荀子·荣辱》)。就人性之可能性与现实性来说,任一个体既可以成为君子,亦可以成为小人,而且君子与小人还可以相互转化,“小人君子者,未尝不可以相为也”(《荀子·性恶》)。关键取决于环境和习俗的影响。所以荀子又说:“习俗移志,安久移质……人积耕耨而为农夫,积斫削而为工匠,积财货而为商贾,积礼义而为君子。工匠之子莫不继事,而都国之民安习其服。居楚而楚,居越而越,居夏而夏,是非天性也,积摩使然也。故人知谨注错,慎习俗,大积靡,则为君子矣;纵性情而不足问学,则为小人矣。”(《荀子·儒效》)苟子在这里比较自觉地认识到,人是环境的产物,社会的产物。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比较明确地提出这种思想,应该说是很了不起的。正是以此为基点,苟子否定了天生圣人说,他指出:“尧禹者,非生而具者也,夫起于变故,成乎修为,待尽而后备者也。”(《荀子·荣辱》)因此,普通百姓只要积习、修为,亦可以成为圣人,“涂之人百姓,积善而全尽,谓之圣人。彼求之而后得,为之而后成,积之而后高,尽之而后圣。故圣人也者,人之所积也”(《荀子·儒效》)。“圣人者,人之所积而致也”(《荀子·性恶》)。这就剥除了传统所谓“圣人”的神秘性,把圣人人格和圣人行为还原为现实的人和现实行为。苟子又说:“然则可以为,未必能也;虽不能,无害可以为。”(《荀子·性恶》)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最终取决于环境的影响和主体自身的“修为”,故而苟子又提醒人们在处世时应有所选择:“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荀子·劝学》);“得贤师而事之,则所闻者尧、舜、禹、汤之道也;得良友而友之,则所见者忠信敬让之行也”。“与不善人处,则所闻者欺诬、诈伪也,所见者污漫、淫邪、贪利之行也”(《荀子·性恶》)。

其三,学习教育,修身践行。虽然后天社会环境和习俗决定着人性的改造、人格的完善,但人在环境、习俗面前绝非纯然被动的。在苟子看来,正是客观环境、习俗的影响(良风美俗)和主体能动作用的发挥,促成人性改造、人格完善工程的竣工。而主体的能动作用除了表现为选择功能和改变恶的环境、开创理想环境的创造功能外,更主要的还表现在学习教育、修身践行的道德生活实践之中。为了说明学习教育关乎人性改造的重要性,苟子专门写了《苟子·劝学》篇。在《苟子·劝学》篇,他开头即说:“学不可以已。”强调学习、教育不可以停顿、中止。又说:“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于、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荀子认为,学习、教育的过程,是一个不断积累、培养道德的过程,所谓“积土成山……积水成渊……积善成德”(《荀子-劝学》)是也。在这个过程中,要有一种“锲而不舍”的精神。应该说,道德是可以教育成的,这是孔、孟、荀的共同观点。不过孟子以为道德是天赋的,教育在于唤醒本心,把理性中自在的东西变为自觉,所以德性的形成即是复归于天性。而荀子以为道德出于人为,教育在于‘化性而起伪’,不断地积累观摩、学习之所得。”另一方面,为了说明修身践行关乎人性改造、人格完善的重要性,苟子又写了专篇《苟子·修身》。他在强调“博学深谋”的同时,强调“修身端行”(《荀子·宥坐》)、“修身自强”(《荀子·修身》)。

“见善,修然必以自存也;见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善在身,介然必以自好也;不善在身,茁然必以自恶也。故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荀子·修身》)。“自存”、“自省”、“自好”、“自恶”,表现了一种严于律己的精神。关于践行,苟子说:“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荀子·修身》)认为光有自反自省的功夫不足以化性,还需要进行人为不懈的努力去履道践行。这样,苟子把改造人性的工作最后落实到“行”的上面,“学至于行之而止矣。……圣人也者,本仁义,当是非,齐言行,不失毫厘,无它道焉,已乎行之矣。”(《荀子·儒效》)

其四,“欲不可去,求可节也”。苟子从“化性起伪”的要求出发,论述了理欲、义利关系。他既非一个纵欲主义者,亦非一个禁欲主义者,他主张节欲。照他的意思,人的出于天性的利、欲追求,不是什么坏事,无视人的情欲要求,绝非明智之举。然也不能任人的好利恶害的自然欲望随意发展,而应该有所节制、节求:“欲虽不可尽,可以近尽也;欲虽不可去,所以求节也”(《荀子·正名》)。理智的做法是,用理、义来限制、约束人的利、欲,使人的利、欲之心的外化有利于人类生存生活的正常发展。荀子又说:“见其可欲也,则必前后虑其可恶也者;见其可利也,则必前后虑其可害也者;而兼权之,孰计之,然后定其欲恶取舍,如是,则常不失陷矣。”(《荀子·不苟》)这就是说,遇到可欲可利的情况,必须思前想后,经过全面权衡和深长算计之后,决定利欲取舍就不致陷入不可收拾的局面了。

由上面四点可以看出,化性起伪、化恶从善的过程,也就是人格完善、道德升华的过程。圣人不是天生的,唯有通过化性起伪,方能由B凡人圣;道德也不是天赋的,唯有通过化性起伪,方能升华其自然秉性,获得道德意识,进人道德境界。这也是人逐渐脱离自然,走向社会,由自然的人转为社会的人的过程,所谓“长迁而不反其初”(《荀子·不苟》)正是此意。

(原载《福州大学学报》1989年第2期)

同类推荐
  • 传习录(传世名著百部第50卷)

    传习录(传世名著百部第50卷)

    王守仁是明代中叶的著名哲学家。他的心学思想,以一种“活泼泼”的自我意识和主体精神,冲破了数百年来中国思想界为程朱理学所垄断的沉闷局面,风靡晚明,启迪近代,影响至今。在《传习录》中,王守仁对程朱理学以外在于主体的“理”为本体的思路进行了抨击,指出:“朱子所谓‘格物’云者,在即物而穷其理也。即物穷理,是就事事物物上求其所谓定理者也。是以吾心而求理于事事物物之中,析‘心’与‘理’而为二矣。
  • 半壁史书:历史上的那些姐儿们第1卷

    半壁史书:历史上的那些姐儿们第1卷

    本书作者从汉朝吕后开始,历数西汉时期著名女性的故事。吕后、窦太后、卓文君、赵飞燕……她们的故事在作者笔下幽默诙谐,又不失深刻的人文关怀和历史苍凉的反思。 本书是继当年明月和袁腾飞之后又一论史巨作,那些你不知道的历史故事,那些你一知半解的历史史实,那些你好奇已久的美人的秘密,那些充满争议的女人,都可以在本书中得到答案。你还等什么?赶紧拿起此书,寻找答案吧。
  • 菜根谭人生大智慧

    菜根谭人生大智慧

    本书从修身养性、为人处世、居家交游、求学问道、气节名利、建功立业等六个方面阐述了《菜根谭》的深刻人生哲学。
  • 一次完全读懂论语的人生智慧

    一次完全读懂论语的人生智慧

    该书语言简洁精炼,含义深刻,其中有许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视为智慧的源泉。它是儒家的经典之作,对很多文化名人产生深远的影响。本书主要通过《论语》中言语片段的引用、阐述、诠释、点评来论说孔子的智慧,将孔子的智慧之光一一领略,消化吸收,为我所用。最终,相信“至圣先师,万世师表”的智慧之师——孔子,定会让我们普通人的生活也变得智慧起来。
  •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当代阐释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当代阐释

    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人类思维水平发展的龙头代表,明确指出了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在哲学体系中的客观地位。这是建立唯物主义新世界观的根基,也是掌握辩证方法的控制原点。
热门推荐
  • 你好我的爱

    你好我的爱

    看了还想看的小说只有来我家保证你不会后悔
  • 晚上8点的阅读:与大师的精神对话

    晚上8点的阅读:与大师的精神对话

    本书是诗人洪烛在孤独地寻找自己心灵伙伴过程中绘制的一本《精神地图》,收录了《永恒的荷马》、《但丁:地狱营造者》、《加入莎士比亚还活着》等作品。
  • 妖孽男,巫族女

    妖孽男,巫族女

    前生,她是被那些人称为中看不中用的傻女人,是被那些人称为恶魔的天才严瑶瑶。的确,她这样的女人对那些人来说一直是个障碍。她死了,死于一次意外,一次坠机的意外。再次睁开眼睛的时候她变成了龙朝的第一美人林苛筵,然而林苛筵居然和她严瑶瑶长得几乎一模一样,只是单单少了眼下的那颗泪痣。林苛筵的身份不像表面上那么简单,她知道。她的身边有一个妖孽男,一个让她自己都自愧不如的妖孽男;她的身边有一个武功高强的丫头,而这个丫头一直拿命在保护她....她以为,她以为她的一生就会这样平凡的过去,她一直是这样以为的。可是,事情的变化太大,大到她竟然都快忘记了呼吸。大到她竟失去了对自己重要的人,她竟失去了自己的一切。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诸天剑主

    诸天剑主

    一粒尘,填尽诸海,一根草,斩尽日月。一滴血,压塌诸天,一缕发,横越万古。这是一个有仙、有神、有佛、有魔,更有妖的璀璨世界。武破万古,剑主诸天!萧然举剑问苍天,问天可敢阻道?
  • 都市之暗神

    都市之暗神

    他是一个不严谨的特种兵,也是一个打着道士名号招摇撞骗的风水师。他的梦想简单暴力,做一个安静的--小流氓,泡尽天下美女。主席夸他是天才,总理却骂他是混账,世界把他列为最危险的人之一,某组织常年高挂十亿的悬赏额,却没有杀手敢接,他就是李长空,来自黑暗的神。
  • 七个才子六个癫

    七个才子六个癫

    《七个才子六个癫》是一部中国古代才子(主要是明清两代)的趣闻故事集。材料选自古代丰富的笔记小品、笔记小说、联话与诗词故事及有关的人物传记、民间传说,并用流畅生动的白话文改写而成;一小部分作品为了保存原作中的韵味,使用半文半白的文体。全书分四章:睿智、谐谑、讥讽、什锦,共250余篇,选编的着重点是在思想健康前提下的趣味性,其次是知识性。文字简洁,故事生动,饶有妙趣,老少咸宜。既可作茶余饭后的谈资,更兼具欣赏与收藏价值。
  • 灭都

    灭都

    为何地球存在了五十亿年了还没有被毁灭掉?举头三尺有神明是否真的可信?名为灭都,实为护都.有灭都之人才会诞生护都之人.梁惟雨,谭一,张无意,曾五峰击毙了要灭都的恶魔之主之后为何恶魔之主还会说出他是不死的?而梁谭张曾四人的后代又将在学校发生什么样的事情呢?小弟新作,重回起点.一直在失落,从未停歇过……
  • 末世重生之丧尸

    末世重生之丧尸

    睁眼重生,喜得空间。末世来临,家人未聚,一步一步地寻找,一步一步地到了基地。却不曾想,终究被害,变为了丧尸。她会撕咬了他们吗?
  • 清水传

    清水传

    人有生老病死,仙有天人五衰。欲成神,先渡劫。清浅上仙下凡渡劫,最后能否成神?一切尽在本书中==================================================依旧简介无能,不过起个名字为什么这么难?都被人起过了~~哭===================================================作者品质很好,已有完结文<重生军路璀璨>。还是那句话,无论什么情况,我都会把坑填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