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239900000009

第9章 “修辞立其诚”:礼的正当性问题(1)

战国时代,名义上天下仍归姬周,故宗礼的周制依然具有理论上的合法性。这也是战国儒家一般被视为保守派的重要原因。但是,由于周室极度衰微,诸侯各自为政,周天子的实际地位甚至还在诸侯的家臣之下,显然已不具备以礼治天下的真正权力,礼的合法性就沦为了极其空洞的形式;战国时的政治实践与诸子学说的兴起,也使礼的正当性地位受到了严峻的挑战。这时,仅仅诉诸“对于古代的尊崇”,显然已不足以维护礼这一传统的正当“概念”的有效性。虽然荀子看到了权威可以作为恢复传统生活方式的保障力量,但现实中已不具备这样的权威。在此情势下,他只能首先为礼的正当性进行辩护。唯当礼的正当性以他人能接受的方式明晰之后,他才能考虑下一步的问题。荀子辟“机祥”、排“异说”,其目的正在于,矫正时人观念上的偏歧,在人群中重新确立传统——礼——的正当性地位。但是,仅仅排除那些具有破坏性的观念和学说,还不足以达成这一目的——对手的错误并不能证明自己的正确。因此,他必须作出积极的、正面的回应。

3.1一种可能的理解:“起源”的进路

较之此前的儒家学者,荀子为传统辩护的特别之处首先在于,他看起来试图将政治共同体的起源作为论证的基础:万物同宇而异体,无宜而有用为人,数也。人伦并处,同求而异道,同欲而异知,生也。皆有可也,知愚同;所可异也,知愚分。势同而知异,行私而无祸,纵欲而不穷,则民心奋而不可说也。……无君以制臣,无上以制下,天下害生纵欲。欲恶同物,欲多而物寡,寡则必争矣。故百技所成,所以养一人也。而能不能兼技,人不能兼官。离居不相待则穷,群而无分则争;穷者患也,争者祸也,救患除祸,则莫若明分使群矣。强胁弱也,知惧愚也,民下违上,少陵长,不以德为政,如是,则老弱有失养之忧,而壮者有分争之祸矣。事业,所恶也;功利,所好也;职业无分,如是,则人有树事之患,而有争功之祸矣。男女之合,夫妇之分,婚姻聘内送逆无礼,如是,则人有失合之忧,而有争色之祸矣。故知者为之分也。

这里可能给人一个印象,他试图从人的自然欲望和人与人之间自然欲望的冲突出发,来追溯政治共同体的起源。其论述虽然相对简单,在思路上却与霍布斯就“自然状态”论国家产生的做法有较为相似的地方。不过,正如施特劳斯(LeoStras)指出,“对霍布斯来说,所谓‘自然状态’,并不是一个历史事实,而是必须的构想。”就荀子的以上论述而言,类似的说法同样可以成立。从历史的角度看,他的论证其实很难成立,因为,“原始时代的社会并不像现在所设想的,是一个个人的集合”,“它是一个许多家族的集合体”。‘9但这并不能构成对荀子的诘难。他谈论政治共同体的起源,显然是为了引出“明分使群”的合理性;他并不是在谈论历史,而是在作必要的论说。这一点,在接下来的讨论中会更加清楚。

“明分使群”的说法虽可在某种意义上延伸而与现代理论接轨,但在荀子,它并不是一个独立的论点,而是他论证礼的正当性的必要基础:

人何以能群?日:分。分何以能行?曰:义。故义以分则和,和则一,一则多力,多力则强,强则胜物,故宫室可得而居也。故序四时,裁万物,兼利天下,无它故焉,得之分义也。

“义”即是礼之本质。仅仅论证“分”义之必要,还不能完全阐明包括外在文饰的礼的正当性,因此,荀子的辩护就不能停留于此,而必须作进一步的论说:

礼起於何也?日: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乎物,物必不屈於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

故礼者养也。刍豢稻粱,五味调香,所以养口也;椒兰芬苾,所以养鼻也;雕琢刻镂,黼黻文章,所以养目也;钟鼓管磬,琴瑟竽笙,所以养耳也;疏房槌?越席床笫几筵,所以养体也,故礼者养也。

实际上,“义”本身是无形而不能独存的,只能显现于器,具体的礼即是其恰当的表现方式。有“礼义”,则必有礼之文;或者说,惟有礼之文才具有现实性,“礼义”只能体现于其中。故此处荀子先言“先王”“制礼义以分之”,并述“分”之功效,后即以“是礼之所起也”作结,盖礼之“分”义非以礼文不能表现、发挥作用,二者实不可分。这里论“礼起於何也”,以一种更为简洁的方式重复了前面关于政治共同体起源的论证思路。这不仅可据以推想前面提到的“必须的构想”极有可能同样适合于理解此处对礼的起源的论述,也表明礼与政治共同体的产生是同源同时的。并且,这里讲“先王制礼”,显然是对前引文中澄清政治共同体起源的“知者为之分”的具体说明,从而将政治共同体与礼在起源上完全联系在一起。这就意味着,只要政治共同体存在,礼就是不可或缺的;只有实行礼,政治共同体才可能完整。显然,这段引文也可运用于讨论荀子“距墨”,因为从内容和用语上看,《富国》、《礼论》明显具有针对墨子的意味。这说明,在荀子,礼的正当性很大程度上是在论辩中确立起来的——墨子正是礼的最明确也最激烈的反对者。这就更有必要考虑他展开这类论说在权宜方面的可能性。

从历史的角度看,荀子关于“礼的起源”的解释其实同样可疑,按《礼记·礼运》:

夫礼之初,始诸饮食,其燔黍捭豚,污尊而杯饮,蒉桴而土鼓,犹若可以致其敬於鬼神。

这明示,礼发端于先民的祭祀活动。而且,“古者风气敦朴,君民之侈俭,相去初不甚远”,故“贵贱有等”、“贫富轻重”并不明显。如孔子所言,“殷因於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於殷礼,所损益,可知也”,成熟完备的礼实际上是遵循一种类似西塞罗所说的“自然之路”的进程,在历史中慢慢地、自然而然地生长形成的。如果荀子是在谈论礼的起源,其解说显然与史实大相径庭。如前所述,他关于人的原始状态的描述也同样不可靠。所以,他对政治共同体的产生和礼之起源的说明,都不能看作对历史事实的描述,也很难视为他关于历史的“由衷的”看法,而只能理解为他并不关心或有意地忽视礼的真实起源。实际上,关于这‘一点,他在《礼论》中已有所提示:

凡礼,事生,饰欢也;送死,饰衷也;祭祀,饰敬也;师旅,饰威也。是百王之所同,古今之所一也,未有知其所由来者也。

据此,礼乃是实实在在、源远流长的传统,其开端是无法追溯的。这就意味着,荀子先前所说的“先王制礼”并不是礼的真实源头。更为重要的是,“未有知其所由来者也”的说法暗示,荀子自己也不知道礼所来何自;但与此同时,他又极为关心“礼起於何也”的问题,花大量笔墨对之进行讨论,并作出明确回答。这一矛盾非常明显,完全不能以思想的内在矛盾来解释。结合以上的讨论,这只能理解为,荀子所谓的“礼之所起”与礼的真实起源(“由来”)根本不是同一个问题;进一步说,他讲“先王制礼”并非意在说明礼的真实起源,而是另有目的。

荀子论“先王制礼”的主要目的,可以从《淮南子‘修务训》中找到线索:

世俗之人,多尊古而贱今,故为道者,必托之於神农、黄帝而后能入说。乱世阎主,高远其所从来,因而贵之;为学者蔽於论而尊其所闻,相与危坐而称之,正领而诵之,此见是非之分不明。

按此处,古之论说者,通达人情,以“能人说”为要,而不拘泥于“事实”;托言上古“圣王”,并非因为实有其事,而不过是为其主张寻找能够说服“世俗”、“闰主”的权威根据。

在他们,历史事实的运用服从于现实目的,在必要的时候,甚至可以构造“事实”。这也可以视为荀子对“历史”之用的理解——其所谓“善言古者,必有节於今”,即显明了这一点。关于古人这种灵活、实用的态度,张舜徽讲得更为具体透彻:“周秦诸子,每谈到自己所提出的议论主张,必高远其所从来,以求取得时君世主的重视。自然免不了在介绍他的理论时,过分地夸大它,把它说成至高无上、莫与比伦的神秘物,藉以提高它的作用和价值。”可见,荀子论“先王制礼”,是借“先王”的权威为礼的正当性进行辩护。由于“先王制礼”的说法本身并不见得“神秘”,其用意就很容易被掩盖了。如果说这是一种“欺骗”,也非荀子有意为之,因为他已经明示过他对待历史的实用态度。何况“托古”也是先秦古籍的“通例”。不过,较之一些古代著述,荀子托言“先王制礼”还有更深一层的论证意义。从其关于“礼之所起”的论述看,他是在发生学的意义上讨论“礼之所起”,通过追溯到所谓的礼的“发源处”,进一步确认礼的正当性地位。在这一点上,他与现代思想有不谋而合之处:按戴维·施密茨(David Schmidtz)的说法,就制度的产生过程获得的正当性,是一种“(基于)发生的正当性”(emergent justification),荀子运用的论说策略正近于此。不过,“(基于)效益的正当性”(utilitarian justmcation)概念,更能描述荀子论证的关键之处。他“证明”礼“发端”于满足人的自然欲望的要求并为政治共同体所必需,其实就指出了礼的实际效用,由此“效益”也成为礼重要的正当性基础。就当时的普遍趣味而言,这种论证很有说服力。但另一方面,对荀子来说,礼的正当化从不是一个理论论证的问题,而是运用论说技巧,说服人们承认并接受它的过程。因此,他的论说与现代意义上的“正当化诉求”其实有相当大的距离。在他的论说中,论证的基础及论证本身都是工具性的;所谓政治共同体和礼的起源理论,只不过是他为证明礼的正当性而搭建的桥梁,自然以实用为指向,不免使他的论说带有较强的功利色彩。因此就可理解,何以有论者指出,荀子以“功利主义”解释政治共同体的起源——循此诠释思路,他关于礼之起源的说明显然也可同任此责。实际上,他甚至可能更为功利,因为,即便他真的就礼之来源作出了功利主义的解释,也很难看成他自己“真诚的”想法,倒更多是基于现实考虑而为的一种权宜的论说策略,换言之,他不过是在“功利地利用”功利主义。

3.2礼的“自然”基础

虽然想必荀子很乐于接受其上述论说的效果,但给人一种在谈论礼之起源的阅读印象,却可能是他始料未及的。考虑到古人特有的思维方式,并更多地参照苟书,对他的以上论说,更贴切的理解可能是,礼和政治共同体的产生乃是“势之当然”,有不得不然的缘由,或者说有其必然性。于此,章学诚对“道之大原出於天”的理解很有启发性:道之大原出於天,天固谆谆然命之乎?日:天地之前,则吾不得而知也。天地生人,斯有道矣,而未形也。

三人居室,而道形矣,犹未著也。人有什伍而至百千,一室所不能容,部别班分,而道著矣。仁义忠孝之名,刑政礼乐之制,皆其不得已而后起者也。

人生有道,人不自知;三人居室,则必朝暮启闭其门户,饔飧取给於樵汲,既非一身,则必有分任者矣。或各司其事,或番易其班,所谓不得不然之势也,而均平秩序之义出矣。又恐交委而互争焉,则必推年之长者持其平,亦不得不然之势也,而长幼尊卑之别形矣。至於什伍千百,部别班分,亦必各长其什伍,而积至於千百,则人众而赖於干济,必推才之杰者理其繁,势纷而须於率俾,必推德之懋者司其化,是亦不得不然之势也;而作君作师,画野分州,井田封建学校之意著矣。故道者,非圣人智力之所能为,皆其事势自然,渐形渐著,不得已而出之,故曰天地。

这里,“天”并非存在之“天”,而有“天然”(自然)之意,与人为相对,也区别于“偶然”。故所谓“道之大原出於天”,是就其自然且必然地体现于人类生活中而论,表明“道”不仅不出自人的构想,也为人的智力所不及,是“非如此不可”。由此看,章氏所说的“道”或“势之自然”隐有“规律”的意味,是内在于人类生活之中的必然性。虽然有人始有“道”,但由于人们必然且不自觉地依照“道”展开生活方式,因此,它看起来好像是一种先于人的、与天地同久的存在。从事实的层面看,这固然是一种错觉,不过,鉴于“道”的必然性和非人为的特点,说它“出于天”也未尝不可。所以,古人以“天”言“道”,并不必然有神秘的或形而上的意味,只不过表示“道”为不得不然之“势”。这样一种平实的理解是很理性的。荀子没有使用类似的说法,也更不可能讲“道之大原出於天”,但其论说思路与此非常相似:……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用,何也?曰:人能群,彼不能群也。人何以能群?日:分。分何以能行?曰:义。故义以分则和,和则一,一则多力,多力则强,强则胜物;故宫室可得而居也。……故人生不能无群,群而无分则争,争则乱,乱则离,离则弱,弱则不能胜物……

同类推荐
  • 我是谁:意象对话解读自我

    我是谁:意象对话解读自我

    本书内容包括:意象对话技术的理论、意象对话技术两部分。心灵的领域浩翰无比,远不是大海和星空可以比拟。只有更了解心灵,我门才能知道什么是人真正需要的,才能知道如何减少贪婪、仇恨和不明智的行为。更重要的是,了解自己的心灵是最幸福的事情,可以让每个挣扎于心灵障碍中的人,早日走出自我迷宫。 本书共分二部分,十二章,通过对意象对话技术的理论阐述以及意象对话技术在实际中的运用,系统地就心理咨询与意象对话技术作了深入细致的探讨。本书内容全面、结构严谨、条理清晰,具有较高的科学性、系统性、理论性及实用性,可供从事心理咨询的人士参阅。
  • 媒体伦理学:案例与道德论据

    媒体伦理学:案例与道德论据

    《媒体伦理学:案例与道德论据》本书既可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作为专业人员研讨使用。它广泛适用于新闻工作者、广告人员、公关人员及娱乐圈,对于培养分析技巧,提高对伦理学的认识,颇有助益。
  • 治学·修身·养性

    治学·修身·养性

    古往今来,世人对治学·修身·养性有着不同的研究,但真正能悟透的人少之又少。只有博学多才的圣人,才能在自己的天地里享受心灵的闲适。圣人之所以能做到身心如一的平静,是因为他们具有异于常人的智慧,他们凭借一双犀利之眼看穿了人世间的是是非非,向往安宁与恬适的生命方式,力图避开现实留给人们的烦恼,追求心灵的自由。
  • 儒教的使命:胡适谈国学

    儒教的使命:胡适谈国学

    适是中国现代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学问家、政治家、社会活动家,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他与陈独秀、鲁迅等并称新文化运动的主将,其思想和学说在中国现代思想界、文化界都产生过非常大的影响。长期以来,在中国大陆,公众对胡适的思想观点及其在中国现代史上的意义缺乏了解。随着改革开放,思想界、学术界对胡适思想的介绍和研究日益深入,对他在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上的作用和地位有了较为客观公正的评价。
  • 沉思录

    沉思录

    《沉思录》,古罗马唯一一位哲学家皇帝马可?奥勒留?安东尼所著,是一本写给自己的书,内容大部分是他在鞍马劳顿中写成的。它来自作者对身羁宫廷的自己和自己所处混乱世界的感受,追求一种冷静而达观的生活。这本书是斯多葛学派的一个里程碑。
热门推荐
  • 门外那棵梧桐树

    门外那棵梧桐树

    有一棵梧桐树,它很高大,很挺拔,每次上课透过半掩着的门都可以看见它,我很喜欢和它分享我的小秘密,夜深时,我会情不自禁的坐在它身旁和它讲话,其实我一直都相信星星会说话,石头会开花。
  • 大汉游侠传

    大汉游侠传

    列位看官:千万不要以为,这是一部寻常的武打小说。本文不寻常在哪里?它是一部长篇历史小说。张恨水先生曾说:“倘若真有人能写一部社会里层的游侠小说,这范围必定牵涉得很广,不但涉及军事政治,并会涉及社会经济,这要写出来,定是石破天惊,惊世骇俗的大著作,岂但震撼文坛而已哉?我越想这事越伟大,只是谢以仆病未能。”本人经过十余年努力,以司马迁《史记游侠列传》为蓝本,写出了西汉初期,广阔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同时真实、生动地记述了汉代游侠朱家、田仲、剧孟、周庸、郭解、朱安世等游侠群体。其写作难度,超越一般武侠小说几倍、十几倍。
  • 遥望的仙灵

    遥望的仙灵

    遥望过去,寻仙却是不见踪影,登仙后再寻仙,却只剩下自己,仙途是凡人的路,却是自己的归途。
  • 逆天吉祥宝,绝色倾王爷

    逆天吉祥宝,绝色倾王爷

    他们是让三界闻风丧胆的吉祥五宝,超能空间在手天下我有,小到一株草药打到一个国库,没有他们不能偷只有他们不想偷。她前世是让人惊悚而立的绝色女杀神,最后却死在了最爱之人手里。一朝穿越,护国四小姐,说好的丑陋容颜,废柴一个呢?为什么我看到的是绝世容颜,逆天武功。白莲花上门挑衅?没空,神兽忙着求契约,混沌神器求认主,天级丹药?我家兽兽的零食,天级武器?我家的碗好像就是,天级功法?当体操耍来玩。给我下毒?不好意思,我是医毒双绝。敌人上门?身边的美男一口一个唾沫都能淹死你!嗯?暗主又来了!“不是说暗主冷血无情,不能人道吗?那身边这个会卖萌会撒娇,天天做运动的人是谁?”“娘子,天色不早了,我们回房休息吧。”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万古无极

    万古无极

    少年李若梦意外得到仙器“黄泉图”,开启身世之迷,掌无上大道,修绝世仙法,从微末崛起,傲立于九天之上。
  • 身为食物

    身为食物

    身为鬼怪的食物,总是被扑到欧阳这辈子从小倒霉到大,在收留了小女鬼和犬妖之后他终于明白了自己倒霉的原因了,那就是他天生的异于常人的阳气,阳气是鬼怪的食物,所以因为他的阳气看起来好像很多,总是能将鬼怪吸引过来,每次他在被吸取玩阳气之后都会走霉运,虽然欧阳各种想要远离鬼怪,可是生活和事业还是被搅的没有宁日,没良心的鬼怪还将他当成鱼饵去引诱别的鬼怪,没有办法正常工作的欧阳只好接受他们的提议并且还顺带利用这件事情来赚钱,从此身为鬼怪食物的欧阳走上了开挂的人生道路,虽然他一路倒霉着……
  • 认了吧

    认了吧

    抑郁症少女疾病缠身,暖心少年温柔治愈,在青涩的高中里带着大雾一般的乳白色将香樟凛冽的香气吹进雨后粘稠的空气中.这场故事惊心动魄在于那生死的抉择,爱情的疼痛和友情的背叛让她千疮百孔,但少年却在这时翩然而来...
  • 难以得到的爱情

    难以得到的爱情

    一场意外她对他一见钟情,可是他却对她不好,可是她却默默承受他给她的痛,他出十倍的价钱聘请她做保姆.......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