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号”战列舰是一艘木质风帆战列舰。她的名字与世界最杰出的海上战将、英国著名海军上将纳尔逊的名字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该战列舰1765年下水,船长57米,载重量2162吨,属当时的一级主力舰。战舰三层甲板两舷分别排列着100门“粉碎者”加农炮。这种炮炮身长、射程远,有一个后座力滑板,炮口能升高,也可以大弧度调转,很灵活,使用的是圆形实心炮弹,用于平射海上目标。“胜利号”战列舰上的炮手勤于练习操炮技术,他们操纵的火炮射速比法国人快一倍,命中率也高。因毁船效果大,英国人的加农炮从而得外号“粉碎者”。
该战舰属于三桅帆船,矗立着三根桅杆,分别叫前桅、主桅、后桅,一根主桅的直径一米多,高30多米。四五层横帆由绳索穿起,每当升帆时,十几个强壮的士兵用力扯动绳索,一点一点地将风帆升到桅杆顶。
白色的风帆被强劲的海风鼓荡起来,推动着战舰在海洋上驰骋,仿佛一团白云在蔚蓝色的海面飘动。
“胜利号”战列舰下水后,一直充任英国地中海舰队的旗舰。凯佩尔、霍特汉姆、杰维斯等地中海舰队司令官,曾在“胜利号”上指挥舰队参加了乌尚特、圣文森特角、尼罗河等战役。自从1803年5月18日,纳尔逊在朴茨茅斯港登上“胜利号”就任地中海舰队司令以后,“胜利号”战列舰更增虎威。
1803年5月,拿破仑在土伦大造战舰,集结重兵,准备攻打英伦三岛。英国政府获悉情报后,便命令海军上将纳尔逊率领地中海舰队,前去封锁土伦,以阻止法国和西班牙联合舰队进攻英吉利海峡。这时,45岁的纳尔逊身体非常虚弱,在百余次海战中,他失去一只眼、一条臂,伤痕遍体,积劳成疾。但是,他又一次欣然受命,在礼炮和欢呼声中登上“胜利号”。他坚定地表示:“在法国舰队还没有被彻底歼灭之前,我绝不能倒下去。”
纳尔逊率领舰队在海上伺伏、追踪敌舰队达两年之久。
1805年9月29日,适逢纳尔逊生日。他把所有舰长们召集到“胜利号”华丽的军官舱中,在觥筹交错之际,他向部下公布了酝酿已久的对付法、西舰队的新战术。
纳尔逊的新战术是:把全部舰队分成两队,一队插入敌人舰队的中央前卫之间,攻击敌人中央,吸引敌人大部分火力;另一支舰队则狠狠给敌人后卫以歼灭性地打击。这个新战术非常冒险,因为穿插纵队中每一艘军舰切入敌阵时都会受到被包围歼灭的威胁,所以成功的关键在于发扬勇猛攻击精神。新战术用纵列穿插打破了双方排成横列互相用一侧舷炮射击的旧传统,充分发挥了单舰使用两舷火炮同时射击的优越性,等于伸出两个拳头击敌。纳尔逊的新战术一提出,众舰长极为振奋,同声说:“只要我们抓住他们,就一定会成功!”
战机终于抓住了。法、西舰队司令维尔纳夫上将因作战不利,遭到拿破仑的撤换。在新任司令未到任之前,他于1805年10月15日贸然率领有33艘战列舰的舰队出击,想以战斗的胜利证明自己的才能。
纳尔逊率27艘战列舰迎敌。10月21日清晨,霞光从特拉法尔加海角的峭壁上弥散,英法海军决一雌雄的时刻终于来到了。“胜利号”的桅杆上挂起了“成两个纵队前进”的信号旗。纳尔逊写好遗书,身披戎装,胸佩四枚勋章来到舱面指挥作战。哈迪舰长劝他下舱,以防敌兵狙击。他拒绝道:“我光荣地得到勋章,我也光荣地与它一起战死。”
英国舰队分成两支,分别由副司令柯林伍德和纳尔逊指挥,顶风接近敌人。
柯林伍德分舰队一马当先冲入敌阵后卫,交战25分钟后,纳尔逊乘“胜利号”,率三舰插入敌阵。“胜利号”用左舷炮射击法国最大的“三叉戟号”战列舰。在激战中,“胜利号”一名观测兵发现“三叉戟”后面的双层甲板的“布森陶尔号”上面挂着总司令维尔纳夫的旗帜。
“胜利号”冒着纷飞的炮弹冲到“布森陶尔”的后方,用30.8千克(68磅)的“粉碎者”炮弹猛射它的舷窗。紧跟“胜利号”的英舰“海王星号”、“征服者号”也前来围攻法军旗舰。纳尔逊见“布森陶尔号”已被包围,令“胜利号”右转舵,去攻击法舰“敬畏号”。
两舰互相逼近,双方投钩手立刻把对方的战舰钩住,两国水兵都准备跳帮,进行古老的接舷战。英军用步枪射击,法军伤亡很大。在激战中,纳尔逊不幸中弹倒在甲板上。
10月21日下午4时30分,法、西舰队终于招架不住,纷纷挂起降旗。
震耳的炮声静默了。悲壮的特拉法尔加大海战降下了帷幕。
一代英杰纳尔逊在得到胜利的捷报后,安然长逝。辞世前,他对“胜利号”哈迪舰长说:“感谢上帝,我总算尽了我的义务。”
后人说:“一个特拉法尔加,一个莫斯科,把不可一世的拿破仑赶下了台。”
特拉法尔加海战确立了英国海上霸主地位。
为了纪念纳尔逊的功勋,在伦敦修建了特拉法尔加广场,在广场高大圆柱的顶端,耸立着纳尔逊铸像。
他的旗舰“胜利号”被陈列在朴茨茅斯。今天,人们来到这里仍能看到这艘战列舰的英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