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里该死的鱼都已经成就了自己的机缘,无论是等着被余小渔吃掉,还是成为和尚步入星海的星光,总之鱼没了,自然鱼也就没了。
余小渔再次醒过来的时候,是在一辆牛车上,牛很憨厚,走的很慢,却总在不停的向前走的,和尚坐在前面手中却没有驾驭牛车的缰绳,见到余小渔醒来,和尚轻声说道:“醒了?”
余小渔看了一眼四周,牛车行走在山路上,牛车的一侧便是万丈的深渊,远处的悬崖上,两只哺雏的山鹫站在崖壁上紧盯着的躺在牛车上的余小渔,它们以为那是腐肉,似乎是看到了不友善的目光,落在木椽上的红儿扯开了喉咙尖叫了两声,惊的那两只山鹫落了一地的羽毛。
和尚若有若无的看了红儿一眼,而后说道:“我又救了你一次!”
余小渔觉得普善绝对不是一个好和尚,哪有和尚会像普善这般斤斤计较,于是他问道:“我们这是在哪?阿母呢!我阿母呢!”余小渔身上的每动一下便感觉身上的骨头要碎裂一分,直至骨头咔咔作响之后他再也忍受不了疼痛然后才放弃了无畏的动作。
汗水布满了余小渔的脸颊,和尚闭上了眼睛,随后说道:“我们去哪并不重要,至于你,我给了你阿母一双眼睛,代价便是带走你!”和尚的话很冷,冷的不再像是一个和尚。
余小渔睁大了眼睛,因为他看到了自己,和尚的一只眼睛变的黑了,黑的像是一个无底的深渊,深到莫不可测。
和尚说完随后又是一笑,笑的癫狂,余小渔非常的不解,眼前的这个和尚变的非常的不一样,和尚的那句话也在他耳边不停的回响。
魔音缭绕,余小渔闭上了眼睛,因为那道魔音竟然痛的他无处躲藏,既然无处躲藏,余小渔索性闭上了眼睛,想倾听山海的呼吸般慢慢的容纳,这是他自创的诀窍,没有人帮他,一切都是山海里来的。
和尚的狂并没有持续太多的时间,随后和尚的那张老脸一晃,那只漆黑的眼睛再次变的明澈,明澈的像是那东海里极富盛名的夜明珠一般。
和尚醒来,看了一眼余小渔,又看了看山道一眼,长长的叹了一口气,这是余小渔第一次看到和尚竟然有着一丝落寞的背景。
“三百里外的鹤山之中有一场茶会,我们的去那喝喝茶!”和尚说完便没有再理会余小渔。
余小渔也只是微微的哦了一声,他以为那只是一场简单的茶会,他们只是去喝杯茶而已。
然而作为大陆三位佛家大师之一的普善和尚,去的会是一般的茶会,喝的会是一般的差吗?余小渔现在还不知道,和尚再次给余小渔换了药,告诉余小渔,阿母还在山海边不愿意随他离去。
于是余小渔没有再问,全身的那撕裂筋骨的疼痛让他不得不强迫自己的沉沉的睡去。
红儿依旧陪伴在余小渔的身边,三百里的距离对蒲山和尚来说并不是多远,但是对日行三十里的牛车来说真的不是太近。
幸好普善和尚的汤药足够的行效,第三日时余小渔便可以坐起来轻轻的弯弯腰。
第四天的早上,普善和尚丢给了余小渔一本书,是一本经书,余小渔捡起来,擦了擦早已泛黄的书面,发现原来整本书都是上等的黄羊皮做成的。黄羊产自贫瘠的西大陆,像余小渔这样的土鳖自然是没有见过。
只是他翻开了胸襟露出了那本蓝皮的道藏,这时和尚轻轻的瞟了余小渔一眼,这几日来和尚一直为余小渔换药不可能没有看到,和尚说了一句:“这本也可以看看!”和尚的眼睛一直落在余小渔手中的蓝皮上没有移动,时至今日到了他们这个地步的强者任何的秘籍功法都已经成为浮云,星海对他来说只是一步,跨过去,成佛至圣,但是因为这本书是蓝皮。
蓝皮并不是蓝皮,那是一种深海巨兽蓝鲸的皮,星辰大陆之上能用到蓝皮作为载体的定是那种非常高深的学问,和尚看到了蓝皮上镶出九株青柳,要知道即使是高深如他这本的大师,也只拥有八朵莲花的黄皮。
和尚自然有着自己的定力,他看了一眼余小渔,似乎是在心里定下来了一个主意。
这次事情余小渔自然是不知道,但是和尚给他定了一个奇怪的规矩,上午看黄皮,下午看蓝皮,看黄皮的时候和尚会给他讲解,黄皮上的内容但是看蓝皮的时候和尚却紧闭的眼睛,也不让余小渔读出来。
夜里余小渔在则在两本书中哭死冥想,他也不知道,一朵金莲从和尚的怀里向远方飘去。
三百里路,牛车日行三十里需要十天,给余小渔疗伤花去了三天,于是便还剩下三天,每天余小渔和和尚日出而行,日落而行,牛车只会走出整整的三十里,不多一里,不少一里。
夜里,余小渔问和尚:”这书里写的到底是些什么,能说说吗?”和尚只是摇了摇头吱声不语,余小渔怒了,他撕扯起黄皮然后说道,“一本读不懂,学不知的书,我读他作甚!”
余小渔确实没有读懂,哪怕有着和尚在替他讲解,哪怕他知道这是一本《红莲心经》,哪怕那些文字里记载了修炼的全过程,但是余小渔还是看不懂书中的奥义,那些文字无法汇集在他的心中为他所用。
黄羊的皮很厚,很硬,也很有韧性,不然那些和尚也不会冒着开杀戒的罪名杀掉黄羊取其身上的皮,这一切都是为了让他们的佛经能更好的保存下去。
撕断了手,余小渔都未能动那本黄皮一丝汗毛,于是他很快放弃了,和尚笑而不语,这是嗔戒,余小渔认为和尚这样的捉弄人真的不好。
和尚摸了摸光头然后说道:“天下有天书三卷,道门其二,佛家其一,天书神秘莫测记载无数神通奥义,世人也只是取其水份,未能得其本质,但仅仅只是这样,三卷天书都开启了人族的智慧,从燧人取火,到仓颉造字,这其中无一不是天书里的智慧。《红莲心经》《三清道决》这都是前人从天书里领悟所得..”
和尚的故事很长很长,然而余小渔却并没有兴趣听一个长长的故事。
“一切的一切都是这样!小子你是个好运的家伙!只是这条路注定会是难走的,这世间除了一人就无人能够在佛道的路上走得多远。“和尚刚说完却听到了一阵呼噜声,那是余小渔的,余小渔竟然睡着了。
和尚扭过头看了一眼,而后使劲的拍了拍他那张老脸面色红润的再次闭上了眼睛。
睡梦的余小渔做了一个梦,梦到了很多形形色色的东西,无形无意,无色无为,直到他醒了,睡着前他记得和尚正在给他讲故事,但是现在和尚没有在讲了。
余小渔迷糊的忘了和尚一眼,和尚淡定的说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因为才从梦醒来,一时之间余小渔也没有缓过神来,只听他糊里糊涂的“嗯”了一声。
和尚以为他知道了,不过他真的记住了。
和尚的病在这七天中发作了两次,每次余小渔都躲的远远的,别看平时的和尚是一个慈孝的老人,但是犯起病来的时候,和尚仿若变化了两人。
余小渔问过普善和尚,“你那也是心魔吗?”和尚摇了摇头,却又点了点头,这一刻,余小渔很认真的看了和尚一眼,原来之前和尚说的是真的!种魔真的是这世上最难治的心病。
七天的时间里,和尚是余小渔的大夫,也是余小渔的老师,七日的时间不长,却足以让余小渔这个乡下来的少年,了解这个世界。
大道三千,没有人能说自己懂得一切,哪怕是说中的三漉道人,亦或是后来西渡的佛祖,一个是开启仙道的始祖,一个是开启佛路的大人物,即使强如他们也都不曾说自己知晓这世间的一切,知晓那三千大道。
道可道,非常道,道缥缈,道不清,至少普善和尚认为这七天的时间对他来说足够了!
牛车在山路上缓慢的行走着,七天后一座云雾缭绕的矮山出现在牛车的前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