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事决定大事
当今社会最让人惊慌害怕的是什么,是肉眼看不到的细菌,是至今人们找不到因由的癌细胞,是一些无法医治的病毒。历史记载的许多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兴兴衰衰朝代事,感人的都是那些生在枝枝权权间曲环交错的细节。有些片段,当时看着无关紧要,后来事实上却牵动了大局。历朝历代发生的“巨堤容蝼”而致“漂邑杀人”的事,实在太多了。
有个“少了一个马掌钉”的故事,说明了小事决定大事的道理:国王理查三世准备与敌军决一死战,因为这场战斗的胜者将统治英国。
战斗进行的当天早上,理查派马夫去备好自己最喜欢的战马。
马夫对铁匠说:“快点给它钉掌,国王希望骑着它打头阵。”
铁匠回答:“你得等等,我前几天给国王全军的马都钉了掌,现在我得找点儿铁片来。”马夫不耐烦地叫道:“我等不及了,敌人正在向我军推进,我们必须在战场上迎击敌兵,有什么你就用什么吧。”
铁匠埋头干活,钉了三个掌后,他发现没有钉子来钉第四个掌了。“我需要一个钉子,”他说,“得需要点儿时间砸出一个。”
马夫急切地说:“我告诉过你我等不及了,我听见军号了,你能不能凑合一下?”
“我能把马掌钉上,但是不能像其他几个那么结实。”铁匠说。
“能挂住吗?”马夫问。
“差不多能,”铁匠回答,“但我没太大把握。”
“好吧,就这样,”马夫叫道,“快点,要不然我们得挨罚的。”马掌钉好后,马夫将战马牵到国王面前。
两军交锋,理查国王冲锋陷阵,鞭策士兵迎击敌人:“冲啊,冲啊!”
他还没走到一半,突然,一只马掌掉了,战马跌翻在地,理查也被掀倒在地上。
国王没有再抓住缰绳,惊恐的畜生就跳起来逃走了,理查环顾四周,他的士兵见国王倒下了,便纷纷转身逃跑。敌人的军队包围了上来。不一会儿,敌人的士兵俘获了理查,战斗结束了。
从那时起,人们就说:少了一个铁钉,丢了一只马掌;少了一只马掌,丢了一匹战马;少了一匹战马,败了一场战役;败了一场战役,失去了一个国家。
这次战斗的损失都是因为少了一个马掌钉。这是一个深刻而耐人寻味的教训。这样的教训在现实生活中比比皆是。
2003年1月16日,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升空80秒后发生爆炸,飞机上的7名宇航员全部遇难,世界一片震惊。事后的调查结果表明,造成这一灾难的罪魁祸首竟是一块脱落的泡沫。一块泡沫的脱落看似是一件小事,而这件事的发生肯定是源于某个部门、某位领导,甚至是某个设计师的不重视细节。
一个细节的失误,容易造成前功尽弃、满盘皆输的结果。世界上大企业的倒台,有许多不是因为大事件,而是在小事上栽了跟头。
举世闻名的金融企业——巴林集团有着两百多年的历史,却因为一个叫里森的小职员在新加坡疯狂投机而宣告破产。
美国质量管理专家菲利普·克劳斯比曾说:“一个由数以百万计的个人行为所构成的公司,经不起其中1%甚至是1‰的行为偏离正轨。”
现代化的大生产,涉及面广,场地分散,分工精细,技术要求高,许多工业产品和工程建设往往涉及到几十个、几百个甚至上千个企业,有些还涉及到几个国家。这就需要从技术组织管理上把各方面的细节有机地联系协调起来,形成一个统一的系统,从而保证其生产和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在这一过程中,每一个庞大的系统是由无数个细节结合起来的统一体,忽视任何一个细节,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灾难。
在工作中,任何细节,都会事关大局,牵一发而动全身,每一件细小的事情都会通过放大效应而凸显其重要影响。工作中无小事,任何惊天动地的大事,都是由一个又一个小事构成的,小事决定大事。
细节决定成败
美国石油大王约翰·洛克菲勒说:“听到大家夸一个年轻人前途无量时,我总要问:‘他努力工作了吗?他认真对待工作中的小事了吗?他从工作细节中学到东西了没有?”’一个人,即便有再高的学历,再硬的学校牌子,对待工作如果不认真,不将敏捷的判断力、准确的逻辑推理能力、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工作中的具体细节联系起来,最终也会一事无成。
初出茅庐的青年人,务必要随时随地注意本行业的门道,而且一定要研究得十分透彻。在这一方面,千万不能疏忽大意、不求甚解。
有些事情看起来很小,但也要仔细观察;有些事情虽然有艰难险阻,但也要努力去探究清楚。如能做到这一点,你就能清除事业发展道路中的一切障碍。
海尔总裁张瑞敏先生曾说:“什么是不简单?把每一件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什么是不平凡?把每一件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一个人的价值不是以数量而是以他的深度来衡量的,成功者的共同特点,就是能做小事情,能抓住生活中的细节。正所谓成也细节,败也细节。那些看来微不足道的事情,在成功者的眼里,却蕴藏着巨大的秘密。
一个青年来到城市打工,不久因为工作勤奋,老板将一个小公司交给他打点。他将这个小公司管理得井井有条,业绩直线上升。有一个外商听说之后,想同他洽谈一个合作项目。当谈判结束后,青年邀请这位也是黑头发黄皮肤的外商共进晚餐。晚餐很简单,最后,几个盘子吃得干干净净,只剩下两只小笼包子没吃完。青年对服务小姐说,请把这两只包子打包,他要带走。外商当即站起来表示明天就同他签合同。
因为将吃剩下的两只小笼包子带走这样的细节感动了外商,使外商顺利地与他签订了合同,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细节的威力。
还有一个流传很广的关于应聘的故事:
有家招聘高级管理人才的公司,对一群应聘者进行复试。尽管应聘者都很自信地回答了考官的简单提问,可结果都未被录用。这时,有一位应聘者,走进房间后,发现干净的地毯上有一个纸团,他一声不响地弯腰捡起了纸团,准备将它扔到纸篓里。这时,考官说话了:“你好,朋友!请看看你捡起的纸团吧!”这位应聘者打开纸团,只见上面清楚地写着:“热忱地欢迎你到我们公司任职。”
扔纸团,显然是招聘公司用来考察求职者是否关注细节的一道题,那些对纸团视而不见的应聘者无疑是不及格的,不及格自然铩羽而归,而那位弯腰捡纸团的应聘者正是招聘公司寻求的对象。在这里,一个不经意的细节就决定了面试的成败。
败有败的理由,成有成的道理。许多大事的失败,往往是在细节上没有尽力所造成的,一些不起眼的小事,却造成了大的问题。因此,对工作中的任何一件小事都应该重视。引起重视,就不会发生问题,我不会失败。
所有的工作落到实处都是小事,允许这些小差错存在就是姑息养“患”。所有的老板都希望自己的员工向自己贡献具有可行性的创意,但是他最后看的不是你曾经的计划有多么伟大,而是你做出的结果能否令他满意。所以,千万不要不在乎小事,一定要把你工作中的所有细节注意到,并做到最好。
在细节处下工夫
“没有精彩的细节,就没有壮观的整体”。每一个细节都直接影响着事业的全局。这是我们必须明白的一个道理,同样也提醒了我们对工作中的一些小事,不能采取忽视的态度,而应该注意、重视它,力求把每一件小事做好,把握住每一个关键的细节。
因为我们都知道,企业其实就是每一个员工生存和发展的平台,企业员工的命运同公司的命运息息相关,一旦我们在工作中,对一些可能影响到全局的事采取忽视的态度,认为做不做都无关紧要,那么必定会对全局,对整个公司带来巨大的影响,甚至会令整个公司遭遇到一种困境。试想一下,当公司的发展受到影响之后,我们纵使有再大的理想和抱负,又怎么能得以实现呢?因此,作为企业的员工,我们应当要记住一句话,那就是工作中的事没有大小,无论大小都要做好,要学会在细节处下工夫。
在细节处下工夫说白了只有两个字,即“用心”。加加林是全世界第一个太空人,然而在入选的之前有20多个宇航员候选,他的脱颖而出靠的就是他的用心。原来,在确定人选前一个星期,航天飞船的主设计师罗缪夫发现,在进入飞船之前,只有加加林一个人脱下鞋子,只穿袜子进入座舱。因为加加林留心到座舱就算是平时训练也是需要保持清洁的。这个细小的举动一下子赢得了罗缪夫的好感。加加林通过一个细节,表现了他珍爱他人劳动成果的修养和素质,使他成为遨游太空的第一人。
企业的兴旺强盛靠的是每一位员工素质的提高。人的心态决定人的命运,企业管理者的心态、企业员工的心态也决定着企业的命运。如果企业的员工能够将浮躁粗糙的心态转变为对工作细致周密,考虑周详,那么这样的企业一定会进发出巨大的能量。
当年,“阿波罗号”宇宙飞船登上月球时,航天员阿姆斯特朗留下了一句名言:“我现在迈出的是一小步,但在人类历史上却是一大步!”现在,让我们来套用一下这句名言,我们把它变为:“每个员工都将事情做细一小点,整个公司的业绩将提高一大片。”
再好的计划、构想,只要做细了,做到了每个执行的细节上才能发挥作用。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各适其位”。在现实中,海尔、联想为什么可以成为中国传统产业和科技产业的领头羊,就是他们的中层领导、基层员工对公司的战略和任务计划真正地执行到了细处、实处。
对于员工而言,不会总有很多很大的公司计划等着你去策划,但是如果每个人都能把自己岗位上的事情做到位、做细,每个团队把事情做到位、做细,那么整个公司的计划和战略也就能很好地实现了。而公司的计划、战略的成功将成为整个员工团队的成功。
做别人不愿做的小事
有这样一组数字。据《新闻周刊》转述,2003年7月我国教育部透露,大学毕业生毕业即签约的比例为:研究生80%,本科生60%,专科生、职高生30%。全国有106万大学毕业生一时无法就业,还未包括此前毕业而未就业的大学生。学校、各级政府想尽办法,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但大学生人数增长更快,2005年320万,2006年413万,2007年495万,2008年520万,压力越来越大。细想想,中国大学生真的是过剩了吗?不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