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224000000012

第12章 上下求索(1)

杜赫宝教派与《复活》

杜赫宝教徒于18世纪后半期出现在俄国,他们有其独特的信念。

他们确信所有的人类都应该是平等的,所以谁也没有绝对的主权,就算是皇帝也一样。他们虽然不承认皇帝的存在,但对同胞的爱却很浓厚,彻底发挥了相互扶助的精神。他们还有共同的会计制度,家畜都是共有的,耕地当然也是共有的,甚至孤儿院也是共同经营的。

杜赫宝教徒也遵照基督教的教义,反对人们拿枪去打仗。俄国政府对这些教徒没有办法,就将他们放逐到外高加索地区,这是一种政治流放。

但是,这对杜赫宝教徒来说,正是求之不得的事。俄国幅员广阔,皇帝权力所不及的地方很多,外高加索就是其中之一。杜赫宝教徒进入外高加索山中后,按照自己的理想,过着和帝王政治毫无关联的快乐、充实的生活。1886年以后,皇帝的政治力量逐渐延伸到这座山里。皇帝发出布告,命令他们充当屯垦兵,为皇帝军队服务。杜赫宝教徒非常惊讶与生气,但是他们不能作无谓的抵抗。于是多数人服从了命令,但这种强制人服从的命令必然是无法维持长久的。

杜赫宝教派的领导者读过托尔斯泰的书,对托尔斯泰的宗教观点很是推崇。

1895年6月下旬,杜赫宝教徒分散在三个地方,一边唱着赞美歌,一边举行庄严的焚毁武器仪式。但由于间谍的告密,行动很快被镇压下去。结果参加仪式的3000多人被送进法院判决,一些干部们立刻被送进监狱,剩下的人则被放逐。可是他们并没有因此而放弃抵抗。

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有470多人被判处死刑,41人被送进监狱,74人被判了18年的流放。不但如此,有些幸存者被责令不得与亲人共同生活,如果被发现偷偷与亲人相见,则会受到鞭笞,甚至被枪杆打得头破血流。

托尔斯泰得知这个消息后,立刻赶到现场,希望能做政府与教徒们之间的谈判桥梁,但是却没有得到想要的结果。

托尔斯泰尽全力想办法,让这些教徒们能得到一片土地过他们自己向往的生活。他不仅向国内,更向美国和英国请求援助杜赫宝教派。托尔斯泰在文章中写道:

住在高加索的12000名杜赫宝教徒,现在正遭遇着非常恐怖的境遇,他们因拒绝服兵役而被关进监狱,遭到严厉的鞭打和惨无人道的逼供。至于之前服预备役的200人,先在牢狱里痛苦地度过两年,之后又被迫与家人分开,被流放到高加索的蛮荒地区。那里没有耕地可供种植五谷杂粮,也没有任何救济及房屋,更没有购买粮食的地方,他们大都濒临饿死的边缘。

这些人的家属也遭到了严厉的处罚,他们被禁止离开现在所居住的地方,如果发现有下列的任何情况,则要处以罚金,或被关进监牢。

1.不遵守政府命令随意露面;

2.出入制造面粉场地(唯恐他们偷取面粉接济教徒);3.父母访问子女的居所(子女为教徒者);4.到森林捡拾柴薪(唯恐以燃料接济教徒)。

三年间,这些教徒已陆陆续续地离开世间,不论小孩,老人全都死了……托尔斯泰将这些实情向全世界的人们报告,希望能博得同情,拯救杜赫宝教徒。

不久之后,加拿大政府欢迎他们移民,并提供了一块自由的土地。于是,托尔斯泰等人又开始为他们筹措旅费,差不多需要70万卢布,这是一笔庞大的费用,如何筹措呢?政府是绝不会拿出一分钱的,而且也不允许募捐。托尔斯泰没有办法,一方面偷偷让人募捐,一方面开始写小说,以稿费来筹措这笔费用。这就是促使托尔斯泰完成《复活》的原动力,此书于1899年完成。

这部小说在很早以前托尔斯泰就已经在构思了,但是因故未能及早完成,现在为了要筹集善款,所以必须尽快完成。这不是托尔斯泰的自传,是他在自己听过的一个故事的基础上,加上个人想象凝合而成。

最初这部小说的名字是《尼克的手记》,故事的内容描写了一个很有地位的公爵聂赫留朵夫曾诱奸了姑母的养女卡秋莎,使其未婚先孕,后来沦落风尘。聂赫留朵夫后来当了陪审员,有一次在法庭上,他与卡秋莎重逢了。卡秋莎这时候的名字是玛斯洛娃,她被控故意杀人。这个机缘巧合,使得聂赫留朵夫良心发现,他顿时受到良心的谴责。玛斯洛娃被判流放西伯利亚,聂赫留朵夫百般奔走,最后终于使玛斯洛娃得以取消原判而被特赦。但是玛斯洛娃在囚禁期间认识了政治犯西蒙,她决定与他一道去西伯利亚。聂赫留朵夫也从《圣经》中得到启示,开始了新的生活。

托尔斯泰以抒情的笔法,将这样一件政治性、社会性的事件扩大,并借此探讨人性的本质,尤其揭发了俄国沙皇时期审判、宗教以及行政制度的不合理。

这部作品在发表前,曾经受到政府的检查,审查官员认为作品中表达的思想不对,又说那处写得不妥当,这里也不行,最后将很多地方删得支离破碎,甚至有一章全部都被删去。托尔斯泰非常生气,可是却无可奈何。

由于遭到太多删改,文中的语义已无法连贯,所以托尔斯泰不得不重新改写过,最后这部小说的篇幅增加了很多,因此稿费也增加了。它获得了全世界范围内的好评。

同时代的法国思想家、文学家罗曼·罗兰说:“透过这部作品,能够见到托尔斯泰闪耀的眼睛。他那双灰色而锐利的眼睛,能够立刻看穿人心,并且能找到人性的精神所在。”

这部作品的稿费被全部捐赠给杜赫宝教徒,加上之前托尔斯泰的积极呼吁,杜赫宝教徒们移居加拿大成为现实。

被教会除名

关于托尔斯泰的宗教信仰历程,我们可以从他的生长环境和他日后的经历中看出来。托尔斯泰的家族世代信奉俄国的正教,他的父亲尼古拉并非是虔诚的教徒,但是他的母亲以及后来代为养育他们的伯母、保姆,都是非常虔诚的基督徒。

托尔斯泰出生时依据俄国正教的信仰接受了洗礼,且在这种信仰环境中长大。从幼年时代开始懂事时起,一直到少年、青年时代,他都被灌输了这种信仰。但是到19岁,他大学二年级要退学时,他的信仰不那么坚定了。在高加索过着军旅生活时,可能是面对太多死亡的关系,他心中竟开始不时地出现基督神圣的影子,宗教信仰又回到了他的心中。他在1851年6月的一篇日记中写道:

对神的爱,能让自己心里所有的好东西都融合在一起,让所有的罪恶都排除,只留下最崇高的爱。当我看到人生琐碎、腐败的一面时,真是无法忍受,更无法想象这些东西会诱惑我。我以虔诚的心情向神祷告,神一定会接纳我。

从此以后,在托尔斯泰的人生旅途中,他的宗教信仰日益稳固。他在1879年完成的《忏悔录》一书中,描述了他的宗教历程。之后,托尔斯泰还写了许多有关宗教的书籍和文章,例如《我的宗教——我的信仰何在?》《我们应该做什么?》《宗教与道德》《理性与宗教》《宗教为何?》《天堂就在你心中》《对神的思考》等。

从这些作品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托尔斯泰的宗教观。下面是托尔斯泰1879年10月的一篇日记的摘述,由此可深知他的宗教观。

1.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重量很大却没有翅膀的人,这类人在地上兴风作浪,其中强者如拿破仑。他们将恐怖的事留在世间,播下了不安的种子,并常在地面上爬。

2.世界上也有一些长了翅膀会徐徐飞上天空的人,僧侣们就是。

3.还有一些很轻松地飞上天又飞下来,身子很轻巧的人们,善良的理想主义者就是。

4.还有少数一些有强力翅膀的人,他们为了爱人类,常把翅膀收起来,到世间教导人们飞翔;等任务完成时,他们会再飞上天,这就是耶稣基督。

如果仔细分析,还可以把人分成很多种类,但是简略地划分,这四种类型就够了。

我并没有要与基督竞争的意思,但我还是想做最后一种人,要朝着基督信者的道路前行。

信仰不是随便说说的,而是要有实际的行动。于是托尔斯泰从1884年起,就停止了狩猎的嗜好,因为这种行为是杀生,是违背神意的。1887年3月,托尔斯泰还戒除了肉食的习惯。

从这些事例来看,托尔斯泰已经真诚地走上了信仰基督的道路。但是,在这条道路上,托尔斯泰却逐渐对教会产生了不满。他不能接受教会神职人员的很多行为。托尔斯泰认为他们好像独占了神一般,但实际上,他们却是多方地冒渎神。他在很多作品中,公开地毫不客气地对教会提出激烈的批评。

托尔斯泰对教会的态度遭到了基督教教徒们的反对。

这些教徒在神圣的宗教会议中向托尔斯泰宣告:“你对基督教的想法是错误的,所以我们必须开除你!你死后不配得到本教的葬礼祝福。”托尔斯泰就这样被开除出天主教会。

当然,也有很多人赞成托尔斯泰的观点,那些都是他忠实的读者。基辅大学的学生抬着“列夫·托尔斯泰万岁!”的牌子,在街上游行。两三天后,莫斯科大学的学生也加入了游行的行列,他们鼓励他、赞美他,叫他不要向教会低头。

某工厂的劳动者,在漂亮的玻璃装饰品上写着:“我们深深敬爱着列夫·托尔斯泰。革命的先驱者早已被处以火刑或被关进监牢,甚至被放逐;现在您也被教会宣告放逐,但是请您不要介意这些虚伪的学者和教徒们对您所做的事,因为您对我们来说,依然是一位值得怀念、敬重与亲近的导师。”

托尔斯泰也对教会宣布:“我认为自称正教的教会会开除我,是当然的事,我坦然接受。但是我并不是因为反抗神而被教会驱逐,而是由于我全心全意地将一切贡献给神所致。今天教会的教义是可耻的、有害而虚伪的;而今天的教徒则更是愚蠢,他们只会收集一些愚蠢的迷信来欺骗百姓,忽视了基督的真正教义。”

虽然托尔斯泰被教会开除了,但是他的想法并没有改变,他依然坚定地向着基督的道路前进,渴望为全人类谋求幸福。在托尔斯泰被教会开除前,曾发生了杜赫宝教徒事件。在他被开除后,日俄战争爆发。

在上述两件事中,托尔斯泰采取了截然相反的态度:他向杜赫宝教派伸出援手;向日本和俄国宣扬反战思想。他认为这是信仰基督的人该有的责任。

日俄战争

1904年2月8日,俄国和日本的战争开始了。托尔斯泰年轻时亲历战争,以及他对战争的思考我们前面已经提到过。

他在1853年6月看到军官们酗酒的情形,于是在日记中写道:“战争真是无法形容的大坏事,喝酒是为了想抹掉因战争而造成的良心不安,我开始对战争产生了厌恶的心理。”

克里米亚战争中,曾有一次在经过一场激烈的战役后,交战双方达成休战协议,白旗高举,俄国军人和法国军人都走到战场上,开始收殓战友们的尸骸。这时,托尔斯泰看见他们互相微笑着走近,互相替对方点烟,以手势相互交谈,甚至互相拍拍对方的手臂或肩膀,亲昵地谈笑。托尔斯泰不禁自问:“既然两国的军人可以和平相处,那为什么要战争呢?这些军人都是信奉爱与奉献戒律的基督徒,他们对自己现在所做的事又是什么感觉呢?当他们站在给予他们生命和灵魂、让他们行善的造物主面前,他们难道不会有所悔恨吗?”

到了日俄战争时,托尔斯泰心中的反战情绪高涨,决心不偏袒任何一方。他认为战争是最大的罪恶,它破坏了基督教义中最重要的“勿残杀”的戒律。战争一开始,沙皇尼古拉二世就到各城市去动员年轻人加入战争,为了祖国奉献自己的生命。政府控制的各家报纸一方面辩护战争,极力宣扬俄国在战争中的正义性;一方面发表了很多激励性的文章,激发俄国人民对日本人的仇视心。这些宣传起到了很大作用,血气方刚的青年们被煽动起来,连很有理性的学者哲人们都喊着:“消灭日本鬼!”教会的牧师也忘了“勿残杀”的戒律,祈祷战争的胜利。

托尔斯泰对牧师的行为很是惊讶,基督教教义禁止杀生,佛教也是如此。然而信仰这些规条的宗教国家,却让国民燃烧起憎恨的怒火,互相冲突,互相残杀。托尔斯泰不明白国家和政府的用意何在?!

他在英国伦敦的一家报纸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文章的题目是《悔改》,其中阐述了他的反战思想。

请各位反省吧,将你们现在做的工作停下来,自己问问自己:我是什么人?从哪里来?我现在做的事情是为了什么?

如果再不自我反省,人类的生活将会陷入不幸的深渊中。如果这次战争结束后,人们仍不觉醒,那么不久的将来,战争还会爆发。

我反对战争,当我看到各报纸对战争的报道时,总是感到心神不宁,所以我不想看报,其实是根本不忍看报。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还可以看出托尔斯泰的一种矛盾心理,那就是他一方面反对战争,一方面又不希望自己的祖国打败仗。托尔斯泰将这种矛盾心理归结为自己的爱国心,他在1904年12月的一篇日记中写道:“当我听到俄国军队在旅顺投降的时候,我哭了。因为我认为这是件很惭愧的事,在我当兵的那个年代,绝对不会打这种烂仗。这是爱国心使然,从小我就被培养得具有爱国心,一直到现在,我仍然无法抛弃它,这完全是个人的利己主义、家族的利己主义,以及贵族的利己主义没有被解除的缘故。所有的利己主义都在我的心中活着,所以才有这种矛盾的思想。但是我内心深处还有神的法则,将那些利己主义逐渐排斥减弱。”

托尔斯泰认为自己在请求全世界人们反省的同时,也应该先自省,他渴望抛弃利己主义,爱世界上所有的一切,并具有神一般的爱心。

同类推荐
  • 中国历史名人之八(中国历史名人传记)

    中国历史名人之八(中国历史名人传记)

    朱元璋当元末农民起义之际,驱走了蒙族统治者,建立了汉族新政权——明朝(公元1368~1644年)。建国之初,人心是振奋的。全国上下,久乱思治。在一个时期里,经济繁荣,社会安定。明朝发生过的“大事”,择其要者,阐介如下。伴随着这些“大事”,就是本卷中出现的“名人”,读者可以从本卷中详细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以及名人的详细传记资料。
  • 毛泽东在一九二五

    毛泽东在一九二五

    长篇小说《毛泽东在1925年》在《中国作家》发表后,被评论界认为是我国第一个以人性化的视角、第一次以小说的手法描绘毛泽东,本长篇出版后,获第三届毛泽东文学奖。
  • 曹操传

    曹操传

    曹操传所谓乱世出英雄。汉室末年,群雄逐鹿,曹操异军突起,平董卓,战官渡,挟天子以令诸侯,终于在纷乱中夺得了一席之地。本书立意独特,参考史实并加以适当的臆想,将曹操的丰姿跃然笔下,一定会令读者爱不释手。
  • 叱咤风云的军事家(3)

    叱咤风云的军事家(3)

    本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其中有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谋略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科学家、发明家、探险家、经济学家、企业家等,阅读这些名人的成长故事,能够领略他们的人生追求与思想力量,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使我们能够很好地把握人生的关健时点,指导我们走好人生道路,取得事业发展。
热门推荐
  • 腹黑总裁的杀手妻

    腹黑总裁的杀手妻

    佛说,要经历五百世的轮回,才换来今生的一次邂逅,那他和她,不知是修了多少世的灵魂级伴侣。她,杀手界的王牌,冷酷无情,杀人如麻,一次刺杀任务,让他们纠缠在了一起,她绝不相信他能给她什么,所以不抱任何幻想。在职场上,不过是相互榨取对方的剩余价值而已,可是孰不知,她却慢慢爱上了他……他,跨国公司的最高统治者,人人闻而怯之的黑帮老大,嗜血冷酷,在他的生活空间里只有尔虞我诈,自从她进入他的世界,他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她是第一个敢无视他的女人,她也是第一个让他万分头痛的女人,他要用尽一切方法掳获她的心。“如果不让你爱上我,我就不是朴圣轩!"
  • 当下的力量

    当下的力量

    本书共九章,内容包括:忘记过去才可以活在当下;敞开心扉,接受当下的一切;放下包袱,轻松地活在当下;活在当下,把握现在这一时刻;学会珍惜,善待当下人和当下事等。
  • 异灵之尊

    异灵之尊

    来自远古的叹息:“幽冥可以破去轮回,掌控异灵元,却看破不了‘界’。”
  • 2008年高考满分作文

    2008年高考满分作文

    精心撷选2008年全国高考考场满分100多篇有多年高考实战经验的一线教师透彻点评得分要点引领你揣摩成功心得,掌握满分门径,轻松胜出。
  • 中学文学读本(一)

    中学文学读本(一)

    这套读本的最初设想是以五十年代教育部编订的高中文学教材(四册)为蓝本的,那是一套我至今还认为非常好的文学读本。我们现在的编撰构思依然是以文学史为主要线索,分成六册。我们的目标是,通过阅读和教学这套文学读本,使中学生大致能了解中国文学的发展变化线索及其审美特点,大致能了解伟大的文学传统如何像一条河流,从远古绵绵不断地流传下来,再从我们这一代的生命中流淌过去。
  • 四叶草的小宇宙

    四叶草的小宇宙

    这本小说的主人公是un1中弟弟团的饶子豪和已经出道的张天玥。这本小说主要写了首富欧阳芊羽,白星墨和un1两位成员之间的校园爱情故事
  • 诸天玄道

    诸天玄道

    自古欲成道者,当内外兼修,一则洗尽杂念,显示本真之性,二则与天争斗,抢夺一线机缘。是谓诸天有万法,十方有玄道,三千大道者,我只取长生一瓢。从地球穿越而来凡人,偶得神秘圆盘,算尽天机,步步为营,修炼上古无上仙法,周游诸天万界,超脱六道轮回。
  • 混世三界小妖后

    混世三界小妖后

    “穗儿,我们去赏梅?”洛子幽侧着头眨巴着眼睛问道,锺离穗儿顿了顿手中的笔,望着外面迎风而立的红莲,低头继续批着折子。见女子未搭理,洛子幽忽又兴致盎然地说道,“穗儿,要不今晚我们去吃烤鱼吧!”锺离穗儿呼吸一滞,因为修炼时段的经历,对于鱼,她总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穗儿!唔~”见洛子幽还要继续说下去,锺离穗儿一个转身堵住了洛子幽的嘴。天知道他这张嘴又要说出什么难以恭维的话。洛子幽眨了眨水灵灵的大眼睛,无辜的盯着锺离穗儿,他就知道,纵使这个女人有多厉害,她心中只有他一人,无论是以什么身份!只有他一人!
  • 公元四二九九

    公元四二九九

    未来人口的绑架,近乎不可能完成的送死任务,真实存在的虚拟世界,神秘的地球磁场,空间风暴,仅存的三国鼎立与两种人类。兽人的暴动,人类的禁区,惨无人道的屠兽活动,太阳成为红巨星引发的爆炸,胆小怕事的他该如何探索这些未知的隐患。神秘的巨剑,未知的天劫,在这世间游历的另一个女性人类,这些问题的一切结局尽在公元四二九九。
  • 家庭生活法律一本通

    家庭生活法律一本通

    本书介绍了青少年在家庭生活中涉及到的法律问题。家庭是青少年最重要的生活环境,也是对青少年成长影响最大的地方。或许是由于太熟悉,家庭生活中的各种事物和问题往往不太受大家的关注,其实其中各种各样的关系往往涉及到好多法律问题,由于青少年对法律的陌生,导致在面对侵权时不能很好地用法律手段进行维护。下面就让我们看下青少年在家庭中涉及到的法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