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出生在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的四川眉山。在眉山城的西边,建有一个寿昌院,是北宋庆历年间的一所著名的乡校。
小时候,苏东坡就在这所寿昌院的乡校读书。
有一天,他的老师刘微之在课上拿出新近创作的一首《鹭鸶(lù sī)诗》:“鹭鸟窥遥浪,寒风掠岸沙。渔人忽惊起,雪片逐风斜。”先是自己高声吟诵了两遍,颇为得意,再让学生们当场作出点评。
学生们知道刘老师博学多才,就大都说了一些溢美之词来赞颂这首诗,只有苏东坡坐在那里紧锁着眉头,作沉思状,一句话也没说。放学后,苏东坡回到家里之后仍然想着白天老师的那首诗,逐字逐句地仔细推敲老师的那首诗句,总觉得有一些不妥当的地方。
第二天一大早,苏东坡就鼓足了勇气找到了刘老师,小声地问道:“老师,昨天诗句中的‘渔人忽惊起,雪片逐风斜’这两句中的‘雪片’,是不是就是指鹭鸶身上落下来的羽毛呢?”
刘微之不假思索地说道:“嗯,不错。”
苏东坡急了,稍微太高了一下声调:“老师,鹭鸶在空中飞的时候,掉落的羽毛是不会随着风斜斜地飘舞的。”
刘老师面露诧异之色,问道:“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苏东坡很有把握地回答:“我经常和哥哥在放学的时候到河边看鹭鸶呢!”
刘老师亲切地说道:“原来如此,那么依你看,这句诗该怎样改?”
“以学生愚见,可否把‘雪片逐风斜’稍微改动几个字,变为‘雪片落蒹葭’?”苏东坡经过一夜思考,早就胸有成竹,脱口而出。
刘老师听到“雪片落蒹葭”,不觉眼前就仿佛出现了一幅清新的画面,就高兴地说道:“好一个‘落’字,能够与‘雪片’相呼应;而将‘风斜’换做‘蒹葭’,就好像能够看到江边那茂密的芦苇,景色也就跃然纸上了。”
说到这里,刘微之就马上拿出纸笔,把改动后的《鹭鸶诗》重新工整地抄写了一遍。在上课的时候,他把改动之后的《鹭鸶诗》再给学生们读了一遍,然后当着全班学生,把苏东坡夸赞了一番。
苏东坡小小年纪就善于思考,又能结合生活实践,深受老师喜爱。后来苏轼在诗、词、书、画上都是颇有造诣,成为一代全才,对后世有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