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尧臣,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是北宋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为宛陵,这也是“宛陵先生”之名的由来。后来经过欧阳修的推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又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在北宋诗文革新运动中,梅尧臣与欧阳修、苏舜钦齐名,并成为“梅欧”或“苏梅”。
在梅尧臣的少年时光,是在家乡梅溪村度过的。家乡风景优美,有一座梅山上面长满了梅树,一到花季,梅花竞相开放,红白相间,煞是好看。等到梅花落下的时候,花瓣纷纷落入山脚的梅溪。
梅山的脚下梅溪旁,有一块长方形的青石板。在梅尧臣小时候,经常和小伙伴们在青石板上读书写字,把它当作是一个天然的书桌。经过了几年的光景,这块青石板早已经被磨得光滑锃亮。村中人看到这石头的变化,认为是被儿童的书声所感化,敬重地称之为“读书石”。
在梅尧臣十三岁那年,宛陵有一个方姓举人的父亲去世了,他就和风水先生四处探寻,希望能找到一块上好的坟地,经过梅溪时,一眼看上了这块光滑平坦的读书石,非要让家丁们抬回去给他父亲做墓碑。
村中人听到动静,纷纷聚集在这块石头周围,村中人可不舍得这块神圣的读书石被拿去做墓碑,就上前去劝阻,有几个小孩甚至就趴到青石上叫喊着:“这是我们的读书石,你们不能拿走!”
这时候,方举人大怒,叫喊道:“什么读书石,来人,把这些小孩给我轰走!”
于是家丁们动起了拳脚,有好几个小孩被打倒在地上拖到一边了,乡亲们看到这些家丁身强力壮,又有刀棍,都是敢怒而不敢言,只得暗自叹息。
此时在家中读书的梅尧臣听到外面的哭喊声,知道出了什么大事,急忙跑了出来,看到方举人正在指挥着几个家丁准备抬走“读书石”,再一看周围的小朋友们一个个鼻青脸肿,眼泪哗哗地,顿时怒火中烧,快步上前,两手叉腰,大声喝道:“圣俞读书石,谁敢动手!”
方举人一听这话,如晴天霹雳,“扑通”一声就跪倒在地,对着青石板连声叩头:“小人罪该万死!望万岁恕罪。”接着,带领家丁一溜烟地跑远了。
乡亲们都疑惑不解,梅尧臣笑着解释到:方举人是个读书人,把我的字‘圣俞’当成了皇帝的文告‘圣谕’。他再怎么胆大包天,也不敢在皇帝老子头上动土啊!“
经过这件事,乡亲们都夸梅尧臣机智勇敢,以后必将大有作为,还特地将那块青石板改称为“圣俞读书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