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206800000104

第104章 中医内科(10)

(2)阴阳两虚

症状:小便频数,浑浊如膏,甚至饮一溲一,面色黧黑,耳轮焦干,腰膝酸软,形寒畏冷,阳痿不举,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

治法:温阳滋肾固摄。

方药:金匮肾气丸。

附子6g,肉桂6g,熟地黄15g,山药15g,山茱萸6g,泽泻12g,牡丹皮12g,茯苓12g。水煎服,每日1剂。

【其他疗法】

1.中成药

(1)消渴丸:每次5~10粒,每日3次。适用于糖尿病证属气阴两虚者。对初发病,轻、中型及稳定型疗效较好。

(2)降糖舒:每次4~6粒,每日3次。适用于糖尿病证属气阴两虚者。

2.单验方

(1)补骨化瘀汤:黑芝麻10g,桑叶10g,生地黄10g,人参10g,水蛭10g,荔枝核10g。水煎服,每日1剂。1个月为1个疗程。适用于老年糖尿病者。

(2)地骨桃胶饮:地骨皮30g,桃树胶15g。水煎服,每日1次。适用于糖尿病证属热盛血瘀者。

(3)玉壶丸:人参、天花粉各等份。上药共研细末,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30ɡ,温水送服。适用于糖尿病饮水无度者。

3.外治法

(1)黄精30g,地骨皮30g,加水3000ml,浸泡30分钟,去渣,取药液,倒入浴盆中,兑入3000ml温水,浸泡全身,每次30分钟,每日1剂,浸洗1次,15日为1个疗程。

适用于糖尿病证属阴虚内热者。

(2)黄连50g,加水2500ml,煎煮30分钟,去渣,取药液,倒入浴盆中,兑入温水3000ml,浸泡洗浴全身,每次30分钟,每日1~2次,15日为1个疗程。适用于糖尿病胃热较盛者。

【预防调护】

(1)糖尿病是一种非传染性疾病,其发生有一定的遗传因素,但起关键作用的还是后天的生活和环境因素。低糖、低盐、低脂、高纤维、高维生素,是预防糖尿病的最佳饮食配伍。防止超重,体重增加时,应及时限制饮食,增加运动量,使其尽早回落至正常。双亲中患有糖尿病而本人又肥胖多食、血糖偏高、缺乏运动的高危人群,尤其要注意预防。

(2)患者要控制饮食,多食富含维生素和纤维素的新鲜蔬菜,适当摄入鱼、蛋、牛奶等优质蛋白质,忌食辛辣、肥甘食物,戒烟戒酒。

(3)避免可诱发本病的各种致病因素。早期病人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劳和精神紧张。

(4)多运动。糖尿病患者一定要根据年龄、体征等情况不同,选择打太极拳、打球,游泳,骑自行车,慢跑等运动项目锻炼,或至少每天走路30分钟。散步是最简单易行又轻松自如的运动方式。

第二十三节血证

凡由多种原因致使血液不循常道,或上溢于口鼻诸窍(如鼻衄、咳血、吐血),或下泄于前后二阴(如尿血、便血),或渗出于肌肤(如肌衄),所形成的疾患,统称为血证。也即是说,非生理性的出血性疾患,称为血证(妇女正常的月经来潮为生理性出血,则不属于血证范畴)。在古代医籍中,亦称为血病或失血。

血证是涉及多个脏腑组织,而临床又极为常见的一类病证。它既可以单独出现,又常伴见于其他病证的过程中。

早在《内经》即对血的生理及病理有较深入的认识。有关篇章对血溢、血泄、衄血、咳血、呕血、溺血、溲血、便血等病证作了记载,并对引起出血的原因及部分血证的预后有所论述。清·唐容川《血证论》是论述血证的专书,对各种血证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均有许多精辟论述,该书所提出的止血、消瘀、宁血、补血的治血四法,确实是通治血证之大纲。

血证的范围相当广泛,凡以出血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均属本证的范围。本节讨论内科常见的鼻衄、齿衄、咳血、吐血、便血、尿血、紫斑等血证。

西医学中多种急、慢性疾病所引起的出血,包括某些系统的疾病(如呼吸、消化、泌尿系统疾病)有出血症状者,以及造血系统病变所引起的出血性疾病,均可参考本节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

(1)外邪侵袭、损伤脉络而引起出血,其中以感受热邪所致者为多。如风、热、燥邪损伤上部脉络,则引起衄血、咳血、吐血;热邪或湿热损伤下部脉络,则引起尿血、便血。

(2)忧思恼怒过度,肝气郁结化火,肝火上逆犯肺则引起衄血、咳血;肝火横逆犯胃则引起吐血。

(3)饮酒过多以及过食辛辣厚味,或滋生湿热,热伤脉络,引起衄血、吐血、便血;或损伤脾胃,脾胃虚衰,血失统摄,而引起吐血、便血。

(4)劳倦过度,神劳伤心,脾主肌肉,体劳伤脾;肾主藏精,房劳伤肾。劳倦过度会导致心、脾、肾气阴的损伤。若损伤于气,则气虚不能摄血,以致血液外溢而形成衄血、吐血、便血、紫斑;若损伤于阴,则阴虚火旺,迫血妄行而致衄血、尿血、紫斑。

(5)久病或热病后使阴津伤耗,以致阴虚火旺,迫血妄行而致出血;久病或热病使正气亏损,气虚不摄,血溢脉外而致出血;久病入络,使血脉瘀阻,血行不畅,血不循经而致出血。

当各种原因导致脉络损伤或血液妄行时,就会引起血液溢出脉外而形成血证。上述各种原因之所以导致出血,其共同的病机可以归结为火热熏灼、迫血妄行及气虚不摄、血溢脉外两类。

【诊断】

1.鼻衄凡血自鼻道外溢而非因外伤、倒经所致者,均可诊断为鼻衄。

2.齿衄血自齿龈或齿缝外溢,且排除外伤所致者,即可诊断为齿衄。

3.咳血

(1)多有慢性咳嗽、痰喘、肺劳等肺系病证。

(2)血由肺、气道而来,经咳嗽而出,或觉喉痒胸闷,咯即出,血色鲜红,或夹泡沫,或痰血相兼、痰中带血。

(3)实验室检查如血细胞及分类、血沉、痰培养细菌、痰检查抗酸杆菌及脱落细胞,以及胸部X线检查、支气管镜检或造影、胸部CT等,有助于进一步明确咳血的病因。

4.吐血

(1)有胃痛、胁痛、黄疸、积等宿疾。

(2)发病急骤,吐血前多有恶心、胃脘不适、头晕等症。

(3)血随呕吐而出,常夹有食物残渣等胃内容物,血色多为咖啡色或紫暗色,也可为鲜红色,大便色黑如漆,或呈暗红色。

(4)实验室检查,呕吐物及大便隐血试验阳性。纤维胃镜、上消化道钡剂造影、B超等检查可进一步明确引起吐血的病因。

5.便血

(1)有胃肠道溃疡、炎症、息肉、憩室或肝硬化等病史。

(2)大便色鲜红、暗红或紫暗,甚至黑如柏油样,次数增多。

(3)实验室检查,大便隐血试验阳性。

6.尿血

(1)小便中混有血液或夹有血丝,排尿时无疼痛。

(2)实验室检查,尿液在显微镜下可见红细胞。

7.紫斑

(1)肌肤出现青紫斑点,小如针尖,大者融合成片,压之不褪色。

(2)紫斑好发于四肢,尤以下肢为甚,常反复发作。

(3)重者可伴有鼻衄、齿衄、尿血、便血及崩漏。

(4)小儿及成人皆可患此病,但以女性为多见。

(5)血、尿常规,大便隐血试验,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血管收缩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毛细血管脆性试验及骨髓穿刺,有助于明确出血的病因,帮助诊断。

【辨证论治】

1.治疗原则

(1)治火:实火宜清热泻火,虚火宜滋阴降火。

(2)治气:实证宜清气降气,虚证宜补气益气。

(3)治血:适当地选用凉血止血、收敛止血或活血止血的方药。

2.分证论治

鼻衄

(1)热邪犯肺

症状:鼻燥衄血,口干咽燥,或兼有身热、咳嗽痰少等症,舌质红,苔薄,脉数。

治法:清泄肺热,凉血止血。

方药:桑菊饮。

桑叶12g,菊花12g,薄荷6g,连翘12g,桔梗6g,杏仁6g,甘草6g,芦根15g。水煎服,每日1剂。

(2)胃热炽盛

症状:鼻衄,或兼齿衄,血色鲜红,口渴欲饮,鼻干,口干臭秽,烦躁,便秘,舌红,苔黄,脉数。

治法:清胃泻火,凉血止血。

方药:玉女煎。

石膏30g,知母12g,地黄15g,麦冬15g,牛膝15g。水煎服,每日1剂。

(3)肝火上炎

症状:鼻衄,头痛,目眩,耳鸣,烦躁易怒,两目红赤,口苦,舌红,脉弦数。

治法:清肝泻火,凉血止血。

方药:龙胆泻肝汤。

龙胆草12g,柴胡12g,栀子6g,黄芩12g,木通6g,泽泻15g,车前子12g,生地黄15g,当归6g,甘草6g。水煎服,每日1剂。

(4)气血亏虚

症状:鼻衄,或兼齿衄、肌衄,神疲乏力,面色白,头晕,耳鸣,心悸,夜寐不宁,舌质淡,脉细无力。

治法:补气摄血。

方药:归脾汤。

党参15g,白术12g,茯苓12g,当归12g,黄芪15g,酸枣仁15g,远志12g,龙眼肉15g,木香6g。水煎服,每日1剂。

齿衄

齿龈出血称为齿衄,又称为牙衄、牙宣。以阳明经脉入于齿龈,齿为骨之余,故齿衄主要与胃肠及肾的病变有关。齿衄可由齿龈局部病变或全身疾病所引起。内科范围的齿衄,多为血液病、维生素缺乏症及肝硬化等疾病引起的齿衄。至于齿龈局部病变引起的齿衄,一般属于口腔科范围。

(1)胃火炽盛

症状:齿龈血色鲜红,齿龈红肿疼痛,头痛,口臭,舌红,苔黄,脉洪数。

治法:清胃泻火,凉血止血。

方药:加味清胃散。

生地黄15g,牡丹皮12g,水牛角15g,黄连6g,连翘15g,当归12g,甘草6g。水煎服,每日1剂。

(2)阴虚火旺

症状:齿衄,血色淡红,起病较缓,常因受热及烦劳而诱发,齿摇不坚,舌质红,苔少,脉细数。

治法:滋阴降火,凉血止血。

方药:六味地黄丸合茜根散。

生地黄15g,山药12g,山茱萸6g,牡丹皮12g,泽泻15g,茯苓15g,茜草根15g,白茅根15g。水煎服,每日1剂。

咳血

血由肺及气管外溢,经口而咳出,表现为痰中带血,或痰血相兼,或纯血鲜红,间夹泡沫,均称为咳血,亦称嗽血或咯血。

咳血见于多种疾病,许多杂病及温热病都会引起咳血。内科范围的咳血,主要见于呼吸系统的疾病,如支气管扩张症,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肺炎、肺结核、肺癌等。其中由肺结核、肺癌所致者,尚需参阅本书的肺痨及肺癌两节。温热病中的风温、暑温都会导致咳血,详见温病学的有关部分。

(1)燥热伤肺

症状:喉痒咳嗽,痰中带血,口干鼻燥,或有身热,舌质红,少津,苔薄黄,脉数。

治法:清热润肺,宁络止血。

方药:桑杏汤。

桑叶15g,栀子6g,淡豆豉12g,沙参15g,梨皮12g,贝母12g,杏仁6g。水煎服,每日1剂。

(2)肝火犯肺

症状:咳嗽阵作,痰中带血或纯血鲜红,胸胁胀痛,烦躁易怒,口苦,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

治法:清肝泻肺,凉血止血。

方药:泻白散合黛蛤散。

桑白皮15g,地骨皮12g,海蛤壳15g,甘草6g,青黛6g。水煎服,每日1剂。

(3)阴虚肺热

症状:咳嗽痰少,痰中带血或反复咳血,血色鲜红,口干咽燥,颧红,潮热盗汗,舌质红,脉细数。

治法:滋阴润肺,宁络止血。

方药:百合固金汤。

百合15g,麦冬12g,玄参12g,生地黄15g,熟地黄15g,当归6g,白芍12g,贝母12g,甘草6g。水煎服,每日1剂。

便血

(1)肠道湿热

症状:便血色红,大便不畅或稀溏,或有腹痛,口苦,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

治法:清化湿热,凉血止血。

方药:地榆散或槐角丸。

地榆15g,茜草12g,栀子6g,黄芩12g,黄连6g,茯苓12g,槐角12g,防风12g,枳壳10g,当归10g。水煎服,每日1剂。

(2)气虚不摄

症状:便血色红或紫黯,食少,体倦,面色萎黄,心悸,少寐,舌质淡,脉细。

治法:益气摄血。

方药:归脾汤。

党参15g,茯苓12g,白术12g,甘草6g,当归15g,酸枣仁15g,远志12g,龙眼肉12g,木香6g,阿胶12g,槐花15g,地榆15g,仙鹤草15g。水煎服,每日1剂。

(3)脾胃虚寒

症状:便血紫黯,甚则黑色,腹部隐痛,喜热饮,面色不华,神倦懒言,便溏,舌质淡,脉细。

治法:健脾温中,养血止血。

方药:黄土汤。

灶心土12g,白术12g,附子6g,甘草6g,地黄15g,阿胶12g,黄芩12g。水煎服,每日1剂。

小便中混有血液,甚或伴有血块的病证,称为尿血。随出血量多少的不同,而使小便呈淡红色、鲜红色,或茶褐色。

以往所谓尿血,一般均指肉眼血尿而言。但随着检测手段的发展,出血量微少,用肉眼不能观察到而仅在显微镜下才能发现红细胞的“镜下血尿”,现在也应包括在尿血之中。

尿血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病证。西医学所称的尿路感染、肾结核、肾小球肾炎、泌尿系肿瘤以及全身性疾病(如血液病、结缔组织疾病等)出现的血尿,均可参考本节辨证论治。

(1)下焦热盛

症状:小便黄赤灼热,尿血鲜红,心烦口渴,面赤口疮,夜寐不安,舌质红,脉数。

治法:清热泻火,凉血止血。

方药:小蓟饮子。

小蓟15g,生地黄15g,藕节12g,蒲黄12g,栀子6g,木通6g,竹叶6g,滑石12g,甘草6g,当归6g。水煎服,每日1剂。

(2)肾虚火旺

症状:小便短赤带血,头晕耳鸣,神疲,颧红潮热,腰膝酸软,舌质红,脉细数。

治法:滋阴降火,凉血止血。

方药:知柏地黄丸。

生地黄15g、山药12g,山茱萸6g,牡丹皮12g,泽泻15g,茯苓12g,知母12g,黄柏10g。水煎服,每日1剂。

同类推荐
  • 实用伤科按摩学(中华传统医学丛书)

    实用伤科按摩学(中华传统医学丛书)

    本书介绍了按摩简史、特点和分类,按摩的治病机理,按摩的基本治则和治法,分别讲解了头颈、胸背部、关节脱位等70种病症的按摩治疗等。
  • 孕产妇营养餐桌

    孕产妇营养餐桌

    怀孕生育是人类繁衍的重要途径,关系着人类未来和世界的发展,是人类的重要使命和神圣责任。尽管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了“试管婴儿”、“人工授精”等孕育方法,但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主要还是依靠自身的怀孕与生育。怀孕生育作为一门学科,在国内外受到广泛重视,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自古以来,人们都将怀孕、生育和成长视为自然而然的事情。随着科学的发展和认识的提高,人们充分认识到了讲究科学方法,提高怀孕、生育、培养的质量的必要性。科学的怀孕生育能够为婴幼儿身心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早期教育,特别是胎教,更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希望我们每一位年轻的父母自觉学习和接受。
  • 如何应对猪流感

    如何应对猪流感

    猪流感来了,气势汹汹。目前,已有墨西哥、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等多国确认有猪流感患者,并有多人死亡。世界卫生组织专家说,眼下可能有更多的潜在病毒携带者正在全球范围流动,因而它具有在全球广泛暴发的可能性。迎战猪流感的警报,已经在全球拉响。
  • 西药常识

    西药常识

    《西药常识》一书,由长期工作在医疗第一线,且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培训经验的专家教授编写。随着科学的发展,很多药品对家庭来说,已成为必备药,常用药。例如抗生素、抗感染药等,特别是有些新药,虽然同过去常用药物具有相同效用,但用法、用量往往不同。有些人服用时,好凭以往经验,或道听途说草率服用,这是非常有害的。
  • 破解中医治病密码:临证辨象

    破解中医治病密码:临证辨象

    作者以讲座的形式,从一气周流的角度,运用中医辨象的思维模式,紧密结合临床,通过具体的临床病例,形象生动地阐述了一气周流过程中产生的各类病证及相应的治疗方案。《破解中医治病秘码:临证辨象》理论与临床密切结合,语言通俗明快,讲解深入浅出,非常便于中医初学者入门学习,也可作为临床中医师的参考用书。
热门推荐
  • 西汉游记

    西汉游记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市井之徒,流氓无奈,何以得天下
  • 黑羽残魂

    黑羽残魂

    自身黑暗就注定邪恶?天生光明就是善良?神魔之身,一念之间。黑羽残魂,断念重铸,是非善恶,尽在吾身
  • 诸天战皇

    诸天战皇

    林峰偶得一枚神秘石印,从此称霸诸天。一位百脉不通的废物,受尽欺凌,一块石印令他逆天崛起。从此诸天十道,我为尊!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邪魅世子妃

    邪魅世子妃

    血羽组织的继承者,及三位王旗暗影坑爹的被穿越。恰逢这粉饰太平的末世繁华,于京都十里枫林中悄然改写了这一个时代的轨迹。三大王府,繁华背后的惊蛰暗伏,谁能笑对惊变,谁能江山为棋,翻云覆雨?惊落雨,一个不经意的触因,结下了一段铭刻灵魂的爱果。夜紫宸,一个漫不经心轻瞥,再也拂不去那邪魅妖娆的倩影。天启四骑士之心,让真爱跨越时空而来;伴随着乱世天倾,战争,瘟疫,饥荒,死亡都将天启乱世阐述的淋漓尽致。大浪淘沙,皇权倾覆,为的是我命由我不由天!万里烽火,金戈铁马,谋的是惊落雨成为吾妻!天上人间,盛世荣华,许的是她一场盛世烟花!(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你是我的半圆

    你是我的半圆

    每个人都是一个一定直径的半圆,只有两个直径完全相同的半圆才能组成一个完整的圆(缘),你才是我的半圆他抬手想敲她的门,可是有什么理由呢,他有未婚妻,她有她的男朋友,他们现在算什么关系十年前,沈家薰在机场看着林慕阳离开中国飞往美国,使他们认为彼此从今沧海桑田,十年后,当林慕阳在机场看着沈家薰离开美国飞往中国,他的心都碎了,他终于下定了决心……
  • 我是虫族之星际纵横

    我是虫族之星际纵横

    当冷鹰开启了作弊模式,让虫巢开始无限量产龙族的时候,整个宇宙,已经没有人能阻挡龙主崛起的步伐了!(已A签,请各位读者老爷放心收藏包养,更要放心投推荐!)
  • 西游之命运我主

    西游之命运我主

    自西天取经之后,师徒四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皆已修成正果。这时,人间大乱,地府反叛,二郎真君统治天庭。师徒四人继续向前,斩妖除魔。截教天境,蓬莱仙境。碧游宫中,通天尊临!鏖战一触即发,火光冲天,曾经辉煌的神宫早已沦为废墟。而太古的十二祖巫,再度复活!通天教主、十二祖巫、东皇太一、冥河、鲲鹏······危机四伏,阴谋沉浮!这一路,师徒四人又将遭遇什么呢?自由,生来是人人应有的。我等生来自由身,谁敢高高在上?我命由我不由天,天欲灭我我灭天!【注意:该为游戏同人小说,先曾发布于游戏论坛,但剧情丰富,描写精美,因此在此驻站】
  • 小道与鬼

    小道与鬼

    一个生长在普通家庭里的穷屌丝,正准备去外地上学,就在他充分展示他屌丝风范时,一些意想不到的奇遇去悄然出现在他的身上.......
  • 血腥电梯

    血腥电梯

    每晚的12点,在全世界各地的电梯都在上演着一幕剧情不同,但结局相同的恐怖悲剧……电梯里的脚、电梯里的人头、地下十八层……正等待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