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打疗法是用手、木槌、木棒或钢丝制成的拍子,在人体体表进行拍打或捶击,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推拿方法,具有行气活血、疏通经络、散瘀消肿、强筋健骨等功效,是防病健身、治疗损伤和其他疾病的一种独特方法。
第一节操作方法
一、手拍打法
主要包括拍法、击法、弹法及叩法等手法。
(一)拍法
术者用虚掌或指腹平稳而有节奏拍打选定的部位或穴位。
1.指拍法
(1)含义:术者五指张开或并拢,指间和掌指关节微屈,用指腹拍打选定的部位,称为指拍法。
(2)适用部位:此法主要适用于背、胸及四肢部。
(3)临床应用:常配合一定的手法治疗岔气、肩背及呼吸系统疾患。
2.指拍法
(1)含义:术者五指微分开或并拢,指间及掌指关节微屈,用示、中、环及小指指背或指腹着力,拍打选定的部位,称为指拍法。
(2)适用部位:此手法主要适用于胸、背、四肢关节及肢体等部位。
(3)临床应用:常配合一定手法防治各种关节炎、关节外伤疼痛,功能障碍,四肢肌肉萎缩、疼痛、麻木等症。
3.掌拍法(1)含义:术者五指并拢,拇指伸直,其余四指的掌指关节微屈,使掌心形成一个空凹,即虚掌,以此拍打选定的部位,称为掌拍法。
(2)适用部位:此法主要适用于肌肉丰满的腰、背、臀及大腿等部位。
(3)临床应用:常配合一定手法以防治急慢性腰痛、腰突症、梨状肌综合征、下肢痹痛等,亦可防治内、妇科杂病。
(二)击法
术者用拳背、掌根、指掌尺侧、合掌、指尖击打选定部位或穴位上。
1.拳击法
(1)含义:术者手握空拳,腕关节伸直,肘关节做屈伸发力,用拳背击打选定的部位。
(2)临床应用:常为结束手法。
2.掌根击法
(1)含义:术者腕背伸,手指微屈,掌指关节自然放松,用掌根部着力,有节律地击打选定的部位。
(2)适用部位:主要适用于四肢及关节部位。
3.侧击法(1)含义:术者腕略背伸,手指伸直,以指掌尺侧部分着力,击打选定的部位或穴位。
(2)适用部位:主要适用于肌肉丰满的部位及关节部位。
(3)临床应用:为辅助手法之一。
4.合掌击法
(1)含义:术者双手合掌,五指伸直并自然分开,用小指或掌的尺侧面快速而有节奏地击打选定的部位,击打时常发出“啪、啪”的响声。
(2)适用部位:主要用于头顶及肩背部。
(3)临床应用:本手法刺激量较缓和,属于结束手法,有开窍醒神,调和气血的作用。
5.指尖击法
(1)含义:术者五指自然分开、屈曲,以指端为着力点,如雨点下落状击打治疗部位。
(2)适用部位:主要用于头顶部。
(3)临床应用:为辅助手法之一,有开窍醒神的作用。
(三)弹法
术者用拇指紧扣住屈曲的示指或中指指甲,然后示指或中指快速伸直,连续弹击选定的部位。常用于头面部及四肢关节处。
(四)叩法
包括拳叩法和指叩法两种。
1.拳叩法又叫捶法。术者手握空拳,腕伸直,用空拳的小指侧叩击肢体。
2.指叩法又叫捣法。术者手指屈曲,用单指的指端或屈曲的近端指关节背侧突起部(一般为中指或示指)进行叩击。
二、器具拍打法
器具拍打法是术者用特制的“拍子”,在受术者体表选定的部位进行轻重不同而有节奏的拍打。
(一)器具制作
1.钢丝拍子制作取16~24号钢丝(其中以16~18号最适宜,如无钢丝用铁丝代替也可,但弹性较差)100~150g,折编成一头大一头小、长约34cm的拍子架,再用约50g棉花包裹砸实后,用绷带包扎缠牢,外表用胶布黏牢。做成后,大头部分呈扁椭圆形,长约35cm,宽约9cm,厚约4cm,柄部呈圆柱形,直径约3cm。最后用布袋套起来。
2.桑枝棒制作用细桑枝十二根(粗约0.5cm),去皮阴干,每根用圆形桑皮纸卷紧,并用线绕好,外面用棉布裹紧缝好即成。要求软硬适中,粗细合用,用手握之合适,圆径5cm,长40cm。
(二)拍打部位
1.腰背正中线从第7颈椎起,至尾骶骨处止。
2.腰背左(右)侧线由背后两肩胛起,沿脊柱两侧,斜向骶部。
3.上肢前侧面起自上肢前侧肩前穴处,沿上肢前侧面至手拇指侧止。
4.上肢后侧面从肩后侧肩贞穴起,沿上肢后侧面至手小指侧止。
5.上肢外侧面从肩峰处的肩髃穴起,沿上肢外侧至手背中指尖。
6.下肢前侧面起自下肢髀关穴,沿下肢前侧面至足背。
7.下肢后侧面自臀侧承扶穴起,沿下肢后侧,至足跟处止。
8.下肢内侧面在大腿内侧,自股根气冲穴起沿下肢内侧面至内踝,再沿足内侧面至?e416趾尖。
9.下肢外侧面在大腿外侧面,自髂侧居髎穴起,沿下肢外侧面至外踝尖,再沿足外侧至小趾尖。
(三)拍打方法1.直立拍打法受术者直立,两腿叉开与肩同宽,两手采取自然姿态,术者持拍子拍打其下肢四面。拍打时由上而下进行轻拍或中拍拍打。髌骨不拍,胫骨前嵴不拍,小腿胫外侧肌肉处及股前肌等重点穴位作重点拍打。
2.坐位拍打法受术者端坐于椅子上,头项挺直端正,两臂自然下垂,两足着地,术者持拍子拍打其上肢四面。拍打时术者将所要拍打的上肢提起端平,由上而下进行轻拍或中拍拍打,近关节处轻拍,肌肉肥厚处进行中拍拍打,穴位处作为重点拍打部位。
3.俯卧拍打法受术者俯卧,胸前垫枕头,两手及上肢放于头前方,下肢伸直,足尖向外,术者持拍子拍打背部三条线及下肢后侧面。拍打时,在腰背正中线的中上段进行轻拍或中拍拍打,腰背左右侧线的胸廓上进行轻拍打,在腰背正中线之下段以及骶骨与正中线会合处进行中拍或重拍拍打,穴位处重点拍打。
4.仰卧拍打法受术者仰卧,两上肢放平,两下肢伸直,术者持拍子拍打其上下肢前面。拍打时,上肢近关节处轻拍,肌肉肥厚处中拍,穴位处做重点多拍;下肢由上向下进行拍打,髌骨和胫骨前嵴不拍,小腿胫外侧肌肉处进行轻拍或中拍拍打,在股前脉处作为重点拍打。
5.侧卧拍打法受术者侧卧,上肢放于胸前,上面的下肢伸直,在下面的下肢屈曲,术者由上而下拍打其下肢外侧面,重点穴位重拍数次。
(四)拍打节奏
有“七星拍子”“四一四”“三六九”等不同节奏。现在常用的是“四一四”拍。即打一拍后,再连打四拍;再打一拍,再连打四拍。有节奏地进行拍打,既省力,又可使受术者有一种舒适感。
第二节适应证与禁忌证
一、适应证
保健及风湿痹痛,骨关节组织扭挫伤、挤压伤、落枕、慢性腰腿痛、颈椎病、肩周炎、小儿麻痹后遗症、瘫痪、感冒、咳嗽、高血压、神经衰弱等均可使用本法。
二、禁忌证
各种表皮疒贵烂的皮肤病、疮疖、痈疽、发热、急性传染病、癫痫、严重心脏病、肝脾大、各种出血倾向的疾病、妇女月经期及妊娠期、内脏肿瘤、骨折未愈合、骨结核、类风湿等均禁用本法。肾区禁用拍打法。
第三节临床应用
一、咳嗽哮喘
术者一手按揉背部肺俞,另一手敲胸部中府、云门。痰多不畅,可捶、拍背部或胸部,促进痰液排出。
二、感冒
术者可弹山根穴,以皮肤发红为度。
三、风湿痹痛、腰背痛
术者可在患部进行拍击。如腰背痛可取俯卧拍打法,拍打腰背三条线并在重点部位处反复拍打。
四、颈椎病
治疗本病可取坐位拍打法,结合点揉、按揉法。用拍子拍打肩部及上肢四面。
五、肩周炎
治疗本病可采用坐位拍打法,结合拿揉法。拍打肩部及上肢四面,拿揉肩部肌肉,并重点揉肩井穴。必要时使用肩部抱摇法,充分活动肩关节。
六、坐骨神经痛
治疗本病可采用俯卧拍打法,结合点揉、平推法,反复拍打腰背三条线和下肢后面3~5遍。用肘点法点揉骶侧上下肾俞、次髎及臀侧居髎穴,再点揉臀下承扶穴、股后殷门穴。再让病人取侧卧位,用肘点法点揉足胫外侧风市穴脉。最后让病人取俯卧位,用平掌推法,推臀部及下肢后侧面肌肉。
第四节特点及注意事项
一、特点
1.该类手法刺激兴奋作用较强,具有舒筋活血、醒神健脑的作用。
2.一般可作为结束手法使用。
二、注意事项
1.拍打前应让受术者安静休息10~20分钟。
2.手法应力量适度,由轻到重。年老宜轻,青壮及体质强壮者宜重;肩、背、腰宜轻,骶部宜重;关节肌肉薄弱处宜轻,四肢肌肉丰富处宜重。
3.使用工具拍打应注意其适应证及禁忌证,如妇女妊娠期、月经期,出血病人及皮肤病病人应禁用或慎用。
4.击打膝关节时,忌打髌骨正面。
5.棒击时,要先有“信棒”。即击打时,要先轻击3下,以引起受术者注意,不击冷棒。隔日治疗1次。
6.小儿一般不用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