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205900000051

第51章 唐(15)

但是,平叛斗争并不一帆风顺。由于各路讨伐军将领大都拥兵自重,不肯出力,作战多次失利。为此,翰林学士钱徽、萧愧等许多大臣都主张罢兵,赦吴元济之罪。只有裴度坚持贼不可赦。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六月,讨伐军唐霞寓部被淮西军打得大败。这时,其他几个宰相以为宪宗必然厌战,又乘机要求罢兵。谁知宪宗却认为胜败乃兵家之常,不肯停战,因而裴度的讨伐计划也就仍然得以执行。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虽然讨伐军李恕、李光颜部屡有杀获,但讨伐军在淮西四年,粮饷耗费极大,而各道将领多观望顽寇,无有战功,宪宗为此大伤脑筋。宰相李逢吉、王涯又以军饷不足为由,请求罢兵。唯有裴度要求亲自去前线督战。于是,宪宗任命裴度为彰义军(即淮西镇)节度使、淮西宣慰处置使,统帅各路讨伐军。裴度向宪宗告别时,表示决心说:“不灭贼人,决不回朝!”

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八月,裴度离京到了淮西前线,屯驻郾城(今河南郾城),慰劳各道唐军。他还亲临前沿阵地,冒着被敌骑邀击的危险,视察战情。裴度不顾个人安危深入前线的行为大大鼓舞了士气,使得战士个个英勇百倍。当时,各道军队中照例都有宦官监军,进退不由主将,使战斗经常失利。裴度向宪宗奏准,除去了宦官监军,使兵权专归主将。从此军中号令统一,士气高涨,每战皆捷。十月十一日,讨伐军大将李恕在裴度支持下,雪夜袭破蔡州城(今河南汝南),活捉了吴元济,淮西所属申州(今河南信阳)、光州(今河南潢川)及诸镇兵二万余人相继来降。数天后,裴度带领蔡州降卒一万人进入蔡州视事,蔡州人民热烈欢迎。裴度进城后,以蔡州降卒为牙兵。有人劝他:“蔡州降卒,其心未安,不可不作防备。”裴度笑道:“我受命为彰义军节度使,首恶就擒,蔡州人就是我的人了。”裴度的宽大政策,使蔡州父老无不感激得流出了眼泪。吴元济统治淮西时,他曾下令:禁止百姓在路上交谈,不许百姓夜间燃烛,凡百姓有酒食往来者一律以军法论处。裴度除严惩盗贼和斗杀外,又废除了吴元济的一切旧禁令,百姓昼夜都可往来。同时,裴度又奏准朝廷,免除淮西州县百姓两年赋税。长期受压迫的蔡州百姓开始尝到了人生的乐趣,申、光二州也因此很快得到平定。

十一月二十八日,裴度离蔡州返京。当他走到郾城时,途遇宦官梁守谦奉宪宗之命,带了两把尚方宝剑去蔡州,准备杀尽吴元济的部将。裴度再到蔡州,对吴元济部将只是量罪加刑,少杀了很多人。梁守谦坚持要执行诏令,裴度一边火速派人送奏表向宪宗申述,一边立即动身前去朝廷。元和十三年(公元818年)二月,由于裴度平定淮西之功,宪宗又封他为晋国公,依旧在朝担任宰相。

指斥佞臣,破除割据

唐朝虽然平定了淮西之叛,但是各地藩镇割据的局面仍然存在,而且朝中奸佞擅权、宦官横暴的情况日趋严重。宪宗却满足于一时的胜利,竟下令大兴土木,修麟德殿东廊,浚龙首渠,又建凝晖殿,竭尽富丽堂皇。当时,有财政官程异、皇甫镈二人,为讨好皇帝,多次进贡所谓“羡余钱”,支持宪宗进行各项营造,宪宗就同时封他们两人为宰相。对此,裴度曾再三上疏劝阻说:“异、镈二人,并无器识,陛下为满足耳目之欲,拔为宰相。天下人都以为不妥,于陛下无益。务请深思。”宪宗不听。

对于宦官的专横,裴度也力加指斥。如当时五坊使杨朝汶大放高利贷,拷打欠户,索取息钱。有时还张冠李戴,胡乱逼债,蛮不讲理。他甚至倚势任意捕捉无辜之人,被囚禁者近千人。对于宦官杨朝汶这种横暴的行为,裴度在宪宗面前,竭力加以弹劾。当时,山东藩镇叛离朝廷,朝廷正议讨伐,因而宪宗说:“我正要与你商量山东军事,这种小事由我自己处理。”裴度说:“用兵是小事,五坊使追捕无辜之人应是大事。兵事不理,只忧山东;五坊使暴横,恐乱朝廷。”起初,宪宗听了很不高兴,后来慢慢省悟,为了加强皇权,终于下令杀了杨朝汶。

裴度在与奸佞、宦官斗争的同时,仍继续为清除藩镇割据而出力。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因承德节度使王承宗勾结吴元济叛离朝廷,宪宗发六道兵进行讨伐。六道虽有十万兵力,因无统一指挥,讨伐两年,毫无功效,宪宗被迫罢兵。元和十三年(公元818年),淮西平定,王承宗闻风丧胆,裴度趁热打铁,派人前去游说,又写信给他,劝他服从朝廷。王承宗迫于形势,只得向朝廷献地谢罪。于是兵不血刃,承德归顺。同年正月,淄青节度使李师道也被迫向朝廷献地自赎。但他实无诚意,仍恃强反复,宪宗决定发五道兵讨伐。在向淄青镇进军时,宪宗采纳了裴度的战略部署。结果,贼军惊乱,李师道被杀,淄青十二州之地终于被平定。裴度为人正直,每见朝政缺失,必竭力进谏。有一次,宪宗说自己深恶朝臣结党。裴度说:“人以类聚,君子同德,小人同恶,外似树党,内实不同,关键在于皇帝能明辨是非。”裴度这种反对奸佞的言行,使皇甫镈之流十分嫉恨。因此,皇甫镈等待时机在宪宗面前诬陷裴度。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裴度终于被调离京都,去太原(今山西太原)当河东节度使。

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宪宗被宦官害死,穆宗继位。穆宗是个昏君,宰相都是庸才,因处置藩镇不当,激起了以朱克融为首的卢龙军的兵变。同时,成德军将领王廷凑也杀节度使田弘正,自称留后。朝廷就分成德镇之地,另任承德军将领牛元翼为深冀节度使。王廷凑便引卢龙军围牛元翼于深州(今河北深县西)。由于河朔再叛,穆宗只得再度起用裴度为镇州(今德镇治所,今河北正定)四面行营招讨使。裴度受命之后,即整顿军队,率领部众,亲临贼境,攻城斩将,屡传捷报。但是,唐朝虽调用了各镇15万兵力,耗费了无数资财,最终仍未能平定卢龙和成德两镇的叛乱。这是因为朝中有人破坏裴度的军事部署。

当时翰林学士元稹为谋做宰相,勾结知枢密使宦官魏弘简。他因忌妒裴度,凡裴度处置军事,每有论奏,他都恃宠蒙蔽穆宗,处处阻碍。裴度在前线多次上疏揭露元稹罪过,指出:“河北逆贼,只乱山东;朝中奸臣,必乱天下。若朝中奸臣尚在,则逆贼纵平无益。”穆宗虽不高兴,终因裴度义正辞严,只好降魏弘简的官、罢元稹的职。但他同时也对朱克融、王廷凑进行妥协,先后封朱克融为卢龙节度使、王廷凑为承德节度使。穆宗虽罢了元稹的官,但仍宠爱元稹,不久,就拜元稹为宰相,并不顾多数谏官的反对,罢了裴度的兵权,给了他一个东都留守的闲职。朱克融、王廷凑虽被封为节度使,仍未解深州之围。有人从前线传来消息:因罢裴度兵权,军心动摇。穆宗不得已,就命裴度从太原回京陛见,再去东都洛阳。元稹一当宰相,即请穆宗罢兵。但朱克融、王廷凑并不服从朝廷。裴度离太原时,写信给他们俩人,责以大义,朱克融解深州之围而去,王廷凑也稍退兵。穆宗长庆二年(公元822年)三月,裴度回到京师。他在朝见穆宗时,叙述朱克融、王廷凑暴乱河北,自己讨贼无功,慷慨激切,涕泪横流。在朝文武官员都被他的忠心所感动,不少人流出了同情之泪。穆宗见裴度为众望所归,只得保留他的兵权,于第二天命他为淮南节度使。

还在裴度回到京城之前,昭义军监军宦官刘承偕倚势凌辱节度使刘悟,纵容部下违法乱纪,激起广大士兵不满,刘悟将他囚禁。在裴度回朝述职时,传来刘承偕被囚消息,穆宗大怒,问裴度如何处置此事。裴度说:“刘承偕恃宠不法,陛下欲使天下武臣忠心为国,唯有斩刘承偕示众,才能使四方群贼破胆,天下太平。其他任何处置都无济于事。”穆宗因刘承偕是太后养子,不便杀他。裴度就建议将他流放到远恶之处,穆宗只得同意。不久,刘悟果然释放了刘承偕,昭义军也安定了下来。由于裴度处理得当,就避免了一场藩镇变乱。

正当裴度被任命为淮南节度使之时,徐州(今江苏徐州)传来消息:武宁节度副使王智兴逐走节度使崔群,自称留后;各地藩镇正在观望,以便伺机而发。朝廷闻讯大惊,臣僚们都认为应留裴度在朝辅政,以威慑四方。穆宗当天就宣布:留裴度在朝为宰相,另派宰相王播住镇淮南。

不畏奸党,巧谏皇帝

裴度回朝,使那些奸臣们很不痛快。奸臣们认为李逢吉这个人善搞阴谋诡计,以前因反对裴度讨伐淮西,被罢去宰相之职,现在可以用他来对付裴度。于是,他们便劝穆宗将李逢吉从外地调回任兵部尚书。裴度再任宰相时,他的政敌宦官魏弘简、刘承偕的同党都在朝中。李逢吉回朝后,便紧密勾结宦官,千方百计陷害裴度。裴度再任宰相仅两个多月,就被罢去相职,李逢吉代他当了宰相。李逢吉一上台,进一步勾结宦官,并在朝臣中结立朋党,继续诋毁裴度,制造和传播所谓裴度的“丑闻”。长庆三年(公元823年)八月,裴度终于被奸党们排挤出朝,去当山南西道节度使。

长庆四年(公元824年)正月,穆宗死,敬宗继立。由于奸臣当权,政治混乱,藩镇轻视朝廷。三月,牛元翼死,王廷凑杀尽了他在镇州的全部家属。敬宗闻讯,深叹宰相无才,以致王廷凑竟敢如此悖逆。翰林学士韦处厚乘机上言,他认为裴度勋高功大,中外服其威名,希望敬宗加以信用。敬宗听了韦处厚的话,当即恢复了裴度同平章事的职衔。但节度使兼同平章事,仅是虚衔,还不是宰相实职。李逢吉等恐裴度再被起用为相,就又设巧计陷害他。奸党们诬告裴度以前的一个老部下武昭,说他想谋害李逢吉,将他逮捕入狱,迫害而死,其目的是想牵连裴度,阻止他回朝任相。但武昭事件发生后,舆论都保护裴度而责罪李逢吉,因而这次奸党们的阴谋未能得逞。

敬宗宝历元年(公元825年)冬,裴度上疏请求入朝,奸党非常恐慌。李逢吉的同党张权舆,甚至不择手段地制造谣言和谶语(一种荒诞的迷信预言),诬陷裴度有篡权之意,又说什么裴度“不召自来,其心可见”。当年敬宗虽是17岁的少年,但他也明显地看出这一切都是无端诽谤。宝历二年(公元826年)正月,裴度终于回到京师,敬宗宣布重任他为宰相。

敬宗虽厚待裴度,而裴度对皇帝并不阿谀奉承。敬宗贪图玩乐,巡游无度。裴度回朝时,敬宗正准备去游洛阳。其实当时国家财政困难,强藩跋扈;边境不宁,形势动荡,皇帝外出巡游,弊多利少。大臣们纷纷劝阻,敬宗不听。裴度知道正面劝说不行,便进行巧谏。他对敬宗说:“国家营建东都,本为天子巡幸。然自国家困难以来,东都宫殿、军营、官署,全皆荒废,须行修葺。待一年半载之后,陛下方可巡幸。”敬宗本想去东都玩乐,现在听说那里一切荒废,就大为扫兴。加上朱克融、王廷凑正包藏祸心,欲乘敬宗游幸东都之机,以求一逞,故敬宗决定不去东都。

原来,朱克融借口朝廷赐给卢龙军的春衣质量不好,扣留了春衣使,并要朝廷再拨给衣料三十万端匹。同时,他又请领兵马及丁匠五千“助修东都”,实际是想用兵力进行恫吓。敬宗为此发愁。裴度认为:朝廷对朱克融的态度要既强硬又尊重。朱克融必然不敢领兵离开老巢,也派不出这许多工匠。为此,朝廷可将他一军,令他速派兵匠来,这势必戳穿他的阴谋。否则可下一纸诏书,告诉他,近来朝廷赐给卢龙军春衣,不是常例,而是优待,三军春衣应由你本镇自己解决。敬宗接受了裴度的策略,几天之后,卢龙军见朝廷态度强硬,果然发生内乱,朱克融被杀。

敬宗年轻骄纵,且喜亲近小人。他玩乐不分昼夜,因而起居失常,懒理朝政,厌接群臣,每月坐朝不过三次。于是裴度婉言进谏。他希望敬宗勤理政事,广问群臣;又劝敬宗饮食有节,睡眠正常,冷暖小心,保重身体;还建议敬宗与臣下议事,夏季炎热,可改在清晨。经裴度劝说后,敬宗坐朝理政次数稍有增加。可是不久,敬宗终因性情急躁,责打宦官,在宝历二年(公元826年)十二月被宦官杀死。裴度定策,诛杀凶手,拥文宗继位。

明哲保身,晚年避祸

文宗即位后,裴度仍任宰相,并继续为反对宦官专权和藩镇割据作了不少努力。但不久,他因感到宦官势力太强,自己无力改变政局,态度逐渐变得消沉。

文宗太和四年(公元830年),裴度已66岁。他因年老多病,又想到自己平生因不肯妥协,得罪了不少人,屡遭陷害,而今朝中宦官专权,大臣又各结朋党,勾心斗角,他开始感到心灰意懒。为了避免位高惹祸,他上疏向皇帝恳求辞去机要政务。文宗十分器重裴度,常差御医为他看病,并不断派人前去慰问。六月,又下诏进封裴度为司徒、平章军国重事。裴度仍上表推辞。九月,新任宰相李宗闵因嫉妒裴度,又恨他曾推荐自己的政敌李德裕为宰相,便乘裴度辞职之机,在皇帝面前对他进行诋毁,从而将裴度排挤出朝,去襄阳(今湖北襄樊市)充当山南东道节度使。

裴度虽再遭打击,但仍关心百姓利益。早在宪宗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唐朝在襄阳设置临汉监牧,为放养三千二百多匹马,竟废掉四百顷民田。裴度到襄阳后,立即奏请文宗批准,撤销了临汉监牧,将四百顷土地还给当地百姓。

同类推荐
  • 风华绝代:中国历史上的那些才女们

    风华绝代:中国历史上的那些才女们

    "中国历代才女见于史籍的记载少的可怜,南朝钟嵘的《诗品》,评价了从汉朝到梁代的诗人一百二十二人,其中女诗人只有四人,不到总比数的百分之四,而梁代昭明太子萧统的《文选》三十卷,入选的女作家作品,只有班昭和班婕妤各一篇。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悬殊,在文学辞赋上,女子真的比不上男子吗?当然不是。因为在封建统治的思想下,女子无才便是德。本书辑录从春秋时期到清代较为重要和著名的女文学家、女作家、女书画家等。让读者在品味她们的故事以及她们的诗文、书画中悠然神往,想象一下才女们“蕙心纨质美韶许,玉貌绛唇淇水花”的风韵,感受那些从发黄的纸堆中走出来的“惊才绝艳”,品读风流文采的红袖馨香。"
  • 乾隆传

    乾隆传

    留下江南的风流韵事,早已传得人尽皆知。与他的祖上不同的是,大清皇位传到乾隆手里后可谓已经根深蒂固,于是他在圣裁之余,开始了享受人生。他不止留情后宫,更留恋市井,乾隆就像是一只困在笼中的凤凰,时刻都想过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本书在书写乾隆皇帝治国安邦之余,适当地加入了联想,使得这个皇帝不仅权倾朝野,同时也走访民间。
  • 百位世界杰出的科学家(上)(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

    百位世界杰出的科学家(上)(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

    人类的未来充满了希望,明天的世界令我们无比期待。从历史中汲取知识,感悟人生,追求真理,是每个生活在21世纪的现代人的价值取向。在无比灿烂的历史星空中,众多世界杰出人物犹如明烁夺目的明星,让历史的时空如此地浩瀚,并给后人留下了一份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与智慧结晶。期望本书能让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少年朋友们,从世界杰出的人物身上,学习与借鉴人生的智慧,创造卓越的人生。
  • 绝艺芳华:女武生俞鉴

    绝艺芳华:女武生俞鉴

    本书分上、下两篇介绍了京剧界一度硕果仅存的女武生俞鉴的人生历程。
  • 萨特

    萨特

    法国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法国无神论存在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他也是优秀的文学家。戏剧家、和社会活动家。本书主要以其成长历程和人生发展为线索,通过日常生活中富于启发性的小故事来传达他成功的道理,尤其着重表现他所处时代的生活特征,以便对读者产生共鸣和启迪。
热门推荐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TFBOYS之你到底是谁

    TFBOYS之你到底是谁

    3岁那年的相遇,随后的失忆,再来的冒充。夜倾云:为什么我的爱情会那么坎坷?失忆后碰到对自己一见钟情的易烊千玺,那场相遇的男主角怎么办?父不疼母不爱的境界,又有多少人能达到?从小叫自己灾星的父亲,他会对自己有一点点爱吗?夜倾云:王俊凯,你曾经那么对我,现在你应该怎么还我?明明你碰到的是我,为什么会是她。我恢复了记忆,我才明白了一切。王俊凯:小云,你等着,我会把你重新追回来。夜倾云:王俊凯的爱,易烊千玺的一见钟情,王源的守护,到底那个才是夜倾云的真爱?【男主角自行投票,谁最后票数最多,谁就是男主角,评论吧!你们的决定,就是这部小说的中心】
  • 黄灵乌参

    黄灵乌参

    南宋时期,江湖误传长生不老之法,便在江湖上掀起了长生浪潮,而长生的必须两样东西“黄灵”和“乌参”在江湖的腥风血雨中抢来争去……
  • 我的孩子小英

    我的孩子小英

    写小英生下后因为是个女孩,因为封建思想的影响,父母不是很想抚养,所以就给了没有女儿的哥哥暂时抚养。然后写小英成长的过程,所面临的两家的烦恼还有自己对梦想的追求所面临的困难!
  • 红颜未嫣

    红颜未嫣

    世界第一杀手,为报血海深仇,深入虎穴,却被最亲的人背叛,含恨而死。穿越到古代,她是花痴女,被家族抛弃。没关系,她不稀罕,她志在报仇。然而她却发现自己身世迷离,危险重重。且看她如何在古代游刃有余,重生归来,报得不共戴天之仇。
  • 三界鸣魂

    三界鸣魂

    一个悲催的少年饱受捶打和折磨,至此离开人间,走向三界众生之中,凭着自己的意志天赋,好自身所潜藏秘密,经历无数磨难和修炼至此影响三界众生,成为三界的王者。
  • 宠妻成瘾,倒追男神101次

    宠妻成瘾,倒追男神101次

    初遇时她缠着他,他去厕所她也跟着,她信誓旦旦的说:“男神你走过的路我尽力追赶,你去的学校我努力考上。”她总是自言自语:“男神,只要你还在那来,我一定赶过去。”遇到危险她总爱默念:“男神怎么办怎么办?”她把男神当做神来供养,把男神的命看的比自己都重要,可是男神总是默默看着她,什么也不说……
  • 异星传承

    异星传承

    自网游中得到一段病毒程序,它是来自地外文明的科技产物,只为寻找符合条件的传承人。各种黑科技以及宏大的宇宙星系,亮瞎你的双眼。这本书虽然草率的完结,是因为新出的发布。新书星域霸主,请求各位读者大大关注收藏,推荐!
  • 都市护花神君

    都市护花神君

    一个是久经沙场经过泪水和鲜血的锻炼出的兵王,一个是人渣都不如好像是路边的狗屎一样的废物,两个人的灵魂融合,来到了一个不起眼的乡村,遇到了三界修士都要垂涎三尺的女娲石,来到了女娲的空间,成为了第六代女娲,从此走上人生巅峰,美女如云!后宫不断!
  • 魂韵

    魂韵

    从古至今,人类为何一直在追求着长生?人死之后是否真会灵魂离体?那么,鬼,又是从何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