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205900000030

第30章 晋(4)

王导平日性情谦和宽厚,心有恻隐仁爱之心,故能忍让、调剂各方面矛盾,基本上做到和睦共处。当时王恺、石崇以豪侈为尚。有一次,石崇大宴宾客,王导和王敦都在座,石崇使美人敬酒,如客人饮酒不尽,就将美人杀掉。王敦故意不饮,敬酒的美人悲惧失色,而王敦傲然无视。王导素不能饮,恐怕敬酒的美人被杀,勉强尽觞。但王导也有徇私伤害别人的事情。当王敦起兵反晋的时候,王导每天带领宗族子弟诣阙待罪,曾苦苦相求尚书左仆射周颇(字伯仁)相救。当时周颇口里未应而实际却上表力辩王导的忠诚,王导并不知情因此内心含恨。王敦攻入建康后,曾经请示王导如何处置周颇,首先问:“可为三公?”导不答;又问:“可为尚书令?”又不应;最后王敦说:“那么只有把他杀了!”王导仍然不表态。于是王敦就将周颇杀了。等到清理宫廷档案时,发现了周颇相救王导的表章,王导才叹悔说:“我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后来这句话传下来变为一句成语。

总之,王导为政的基本点就是收揽一批北方的士族作骨干,联络南方士族作辅助,自己作为南北士族的首领;在自己上面,安置一个姓司马的皇帝。但是由于北方士族与南方士族之间、王氏与司马氏之间都存在着矛盾,不能调剂这些矛盾使之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就不可能建立东晋朝。王导一生的事业就是调剂这些矛盾,因而造成偏安江左的局面。这个局面也是王导和晋元帝所专注和希冀的。至于北伐恢复中原,虽然当时有祖逖等名将积极主张,而且祖逖曾率部渡江北上,在淮阴铸造兵器,募兵得二千余人,屡次击败石勒军,收复黄河以南大片土地,但祖逖后来并未得到王导和晋元帝的支持和信用,以致忧愤而终。这不能不说是王导政治思想的一个消极方面。

咸康五年(公元339年),王导病逝,终年64岁。王导、庾亮相继死后,朝野忧惧。朝廷以陆玩拜司空。陆玩再三辞谢,他叹息着对宾客说:“以我为三公,是天下没有人材了!”时人认为这是明智的看法。当时,东晋的确又遇到一次危机,就是桓温的篡夺事件,不过由于王、谢两大士族的抵制,桓温的野心未能实现。桓温死后,谢安执朝政。桓温的弟弟桓冲做荆州刺吏,与谢安同心保护帝室。东晋朝出现前所未有的和睦景象,和谢安完全继承王导力求各大族势力平衡的“镇之以和静”的作法是分不开的。这也说明王导保持东晋偏安的政治措施的积极影响作用。

桓温——东晋盖世枭雄

桓温(公元312-公元373年),字元子,东晋大将,谯国龙亢(今安徽怀远县西北龙亢集)人,东晋宣城内史桓彝之子。系五胡时代汉人中寥寥可数的可上马击狂胡、信手擒虏酋的一代将才;亦系东晋中期叱咤一时,权倾朝野,立帝废君,任意肆为的权臣;是堪与稼轩绝唱中“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东破南燕、南平卢循、西定西蜀、北灭后秦的刘寄奴相颃颉的枭雄。

咸康七年(公元341年),桓温任琅琊太守。永和元年(公元345年),桓温任荆州刺史,取代庾翼兵权。次年(346年),桓温趁成汉内部不稳之际,率军沿长江直上,平定蜀地,汉王李势投降,拜征西大将军,封临贺郡公。永和五年(公元349年)四月,后赵主石虎死,北方再度混乱,桓温多次请求北伐未果。永和六年(公元350年),朝廷以殷浩为中军将军、都督五州诸军事,委以北伐重任,以此抗衡桓温。结果殷浩大败而回,桓温遂掌大权。民国文坛大佬蔡东蕃老先生给他做的按评是“一代奸雄”。

灭蜀

桓温有雄才,史称他“挺雄豪之逸气,韫文武之奇才”。庾翼在世时很看重桓温,曾向成帝推荐说:“桓温少有雄略,愿陛下勿以常人遇之,常婿畜之,宜委以方、召之任,托其弘济艰难之勋。”桓温出任荆州刺史后,为立功以树威,决定西伐占踞巴蜀并已日渐衰微的李氏成汉政权。

永和二年十一月,桓温上疏朝廷要求伐蜀。随后他不等回音,便在当月以江夏相袁乔为前锋,亲率益州刺史周抚、南郡太守谯王司马无忌径自出兵伐蜀,有精兵万余人,溯江而上。朝中闻知,诸臣皆因蜀道险远而温军寡少深以为忧,唯刘惔认为桓温必能克蜀,人问其故,刘惔说:“以蒲博验之,其不必得,则不为也。”

永和三年二月,桓温军至青衣(今四川名山北),成汉主李势以其叔父李福、族兄李权和大将咎坚为统帅,发兵阻拦桓温大军。桓温军从另道而进,三月,进至彭模(今四川彭山县)。这时,有人建议桓温分兵两处,异道而进,以分散汉兵兵力。袁乔说:“今深入万里,置之死地,士无反顾之心,所谓人自为战也。今分为两军,军力不一,万一偏败,则大势去矣。不如全军而进,弃去釜甑,赍三日粮,胜可必矣。”桓温以袁乔所言为是,乃留辎重于彭模,命参军周楚、孙盛率羸兵看守,自率大军直趋成都。这时成汉李福等人转头进攻彭模,周楚、孙盛奋力将其击退。桓温大军一路上三战三捷,又击败李权等汉军。汉军溃散,从小路逃回成都。桓温进逼成都,汉主李势倾全部兵力出城,与桓温军激战于成都城之笮桥(在今成都市西南,桥用竹索编成)。桓温前锋出战不利,参军龚护战死,晋军皆惧,意欲退军,前锋袁乔声色俱厉,拔剑督士卒死战,遂大破汉军。桓温乘胜攻入成都,纵火烧成都小城(内城),李势乘夜逃走,远遁九十里。不久,李势见大势已去,先使散骑常侍王幼送降文,然后舆榇面缚诣桓温军门投降,成汉遂被桓温灭掉。

桓温既平蜀,在李势殿上置酒大宴将佐参僚,当地缙绅皆来庆贺。桓温生性豪爽,气度不凡,加上新平蜀地,志得意满,在宴会上神采飞扬,历数古今成败由人,存亡系才之事。他“音调英发”,“其状磊落,一座叹赏。既散,诸人追味余言”。

桓温驻军蜀地,援引成汉政权中的贤才为己之用,像成汉尚书仆射王誓、中书监王嘏、镇东将军邓定、散骑常侍常璩等,皆蜀地一时之选,桓温并用为参军。但不久,王誓、邓定等复反,众各万余,桓温一一讨平。桓温大军驻蜀三十日,然后凯旋,回师江陵(今湖北江陵县)。永和四年,桓温以平蜀之功,进位征西大将军、开府、封临贺郡公。一时威名大振。

时晋廷中穆帝年幼,康帝皇后褚太后临朝摄政。桓温伐蜀时拜表辄行,已引起朝廷疑忌,待其平蜀,更怕他威名过大而日后难制。于是辅政的会稽王司马昱乃使在朝野中素具盛名的扬州刺史殷浩参综朝政,以期能对桓温有所抑制。桓温对此很是不满,但他与殷浩素相识,知其不会有多大作为,并不惧怕。此后,桓温经营荆州,“在州宽和,百姓安之”。同时渐露不臣之心,与晋廷虽名为君臣,实际在荆州自行其是。晋廷对桓温已不能征调如意,但求羁縻而已。桓温平蜀后,又加督交、广二州诸军事,此时,他所督荆、司、雍、益、梁、宁、交、广八州“士众资调,殆不为国家用”。但因当时国中无事,君臣尚能相安一时。

桓温北伐

前秦皇始四年(公元354年)二月,桓温率4万大军从江陵出发,经襄阳,出武关,越秦岭,大军直指关中,讨伐由氐族人苻氏建立的前秦政权。这是桓温第一次北伐。

前秦王苻坚派太子率5万大军与晋军对抗。这年四月,晋、秦两军大战于蓝田,秦军大败。恒温率军占领灞上,抵达前秦都城长安的郊区。当地老百姓纷纷牵牛担酒前来犒劳晋军。老人流涕道:“不图今日复见官军厂!”六月,因军中缺粮,桓温被迫从控关退兵。秦军跟踪追击,晋军损失一万多人。

寿光二年(公元356年)六月,桓温进行第二次北伐,从江陵发兵,向北挺进。八月,桓温挥军渡过伊水,与羌族首领姚襄军二次战于伊水之北,大败姚襄,收复洛阳。桓温在洛阳修复西晋历代皇帝的陵墓,又多次建议东晋迁都洛阳。东晋朝廷对桓温的北伐抱消极态度,只求苟安东南,无意北还,桓温只得退兵南归。到燕前光寿三年(公元359年),中原地区被慕容氏的前燕政权所占领。建熙四年(公元363年),桓温被任命为大司马,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第二年又兼扬州刺史。桓温身为宰相,又兼荆、扬二州刺史,桓温尽揽东晋大权。

前燕建熙九年(公元369年),桓温利用执权之机,发动了第三次北伐,讨伐前燕政权。这年四月出发,六月到金乡(今山东金乡)。桓温率水军经运河、清水河进入黄河,一直进军至枋头(今河南浚县西南,黄河重要渡口)。前燕王任命慕容垂为大都督,率5万军队前往抵御,将晋军粮道截断。桓温被迫从陆路追击,慕容垂率8000轻骑兵追击,将晋军打得溃不成军,斩晋军3万余。桓温败归后,所收复的淮北土地重又丧失。

废立专权,野心未遂

桓温北伐本意是欲先立功河朔,然后还受九锡,渐窃朝柄。既有枋头之败,威望顿减。参军郗超乃劝桓温说:“明公既居重任,天下之责将归于公矣。若不能行废立之事,为伊、霍之举者,不足镇压四海,震服宇内,岂可不深思哉!”桓温素有野心,他曾卧对亲信说:“为尔寂寂,将为文、景所笑。”接着又抚枕而起说:“既不能流芳百世,不足复遗臭万载邪!”其部下见桓温出此不臣之言,莫敢答对。又桓温对于叛逆王敦甚为倾慕,经过王敦墓,连声说:“可人,可人。”称赞王敦能行非常之举。这时与郗超一拍即合,遂定废立之事。

由于海西公司马奕(公元366-公元371年在位)平素谨慎,没有过错,桓温与郗超商量,乃诬海西公有痿疾,是太监之身,并说海西公使嬖人相龙、计好、朱灵宝等与美人私通,生下二子,将要冒充皇子建储为王,改变皇家血统,倾移皇基。太和六年十一月,桓温率军从广陵返回姑孰,半路止军于白石(今安徽当涂西),带兵入朝,威逼褚太后废海西公帝位,立会稽王司马昱为帝,并草拟好诏令呈之于太后。褚太后在逼迫之下,只得同意。桓温集百官于朝堂,依《汉书·霍光传》所记废立故事,宣太后令,废海西公,立司马昱为帝,桓温命督护竺瑶、散骑侍郎,刘亨收海西公皇帝玺绶,又亲率百官至会稽王邸,迎司马昱入朝。于是司马昱即帝位,改年号为咸安,司马昱是为简文帝。简文帝诏桓温依诸葛亮故事,甲仗百人入殿,赐钱五千万,绢二万匹,布十万匹。

桓温废掉海西公后,对朝中的异己力量大加废徙。太宰武陵王司马曦好习武事,为桓温所忌,殷浩之子殷涓、广州刺史庾蕴素与桓温有隙,又庾、殷二姓势力很强,亦为桓温所忌,桓温皆欲除之。乃使其弟桓秘逼迫新蔡王司马晃自首,称与司马曦、殷涓、庾蕴之弟庾倩、庾柔等谋反,然后将他们全部收付廷尉。又使御史中丞谯王司马恬上疏,请依律处死司马曦,简文帝不许。桓温又亲自上表请杀司马曦,言辞激烈。简文帝手诏答桓温说:“若晋祚灵长,公便宜奉行前诏;如其大运去矣,请避贤路。”桓温这才作罢,改请废司马曦及其二子,其家属皆徙于新安郡。不久,殷涓、庾倩、庾柔等都遭族诛,唯庾蕴因其侄媳乃桓豁之女,桓温使其饮鸩自尽。桓温既诛庾、殷之族,“威势翕赫,侍中谢安见而遥拜”。简文帝下诏进桓温为丞相,桓温辞让不受,带兵返回白石,还镇姑孰。

前秦主苻坚闻知桓温行废立之事,很不以为然,说:“温前败灞上,后败枋头,十五年间,再倾国师。六十岁公举动如此,不能思愆免退,以谢百姓,方废君以自悦,将如四海何!”

简文帝虽身为帝王,但摄于桓温权势,常惧被废,“拱默守道而已”。曾对郗超咏庾阐诗曰:“志士痛朝危,忠臣哀主辱。”在位不到二年,便忧愤而死。

咸安二年(公元373年),简文帝病重,急召桓温,一昼夜四诏,桓温不至。几天后,简文帝病死。群臣惧于桓温,不敢拥立太子,有人认为应该请桓温来朝后再说,尚书仆射王彪之说:“天子代立,大司马(桓温)何容得异!若先面谘,必反为所责。”于是群臣才敢立太子司马曜即帝位,司马曜是为孝武帝。简文帝临死,遗诏使太子家国事一禀之于桓温,如诸葛亮、王导故事。桓温本以为简文帝临死将禅位于己,不然便会使己如周公行居摄之事。见简文帝遗诏,很不高兴,给其弟桓冲写信说:“遗诏使吾依武侯、王公故事耳。”桓温未能遂愿,疑心是侍中王坦之、吏部尚书谢安从中作梗,心中愤愤不平。

孝武帝宁康元年(公元372年)二月,桓温带兵入朝,朝中人心惶惶,传言桓温将要杀掉王坦之、谢安,取代晋室称帝。孝武帝诏令王、谢率百官至新亭(今南京市西)迎接桓温。王坦之恐惧不安,谢安说:“晋祚存亡,决于此行。”桓温至新亭,百官拜伏于道,桓温大阵兵卫和百官相见。于时气氛十分紧张,朝中位望稍高者皆惊慌失措,王坦之汗流遍体,错将手版倒拿。但谢安神色不变,就座与桓温谈笑自若,答对得体,气氛渐渐缓和,二人交谈多时,竟尽欢而散。

桓温入朝,因当时发生的卢悚入宫事,将尚书陆始收付廷尉,连座者甚众。三月,桓温染病,于是回姑孰养病,在建康只呆了十四天。

同类推荐
  • 数码人生

    数码人生

    《数码人生》将我拉回到了在甘肃省电子计算机办公室工作的年代。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小南在兰州电力修造厂CAD室为他们厂的除尘器设计与绘图开发软件,由于成绩突出,通过了省电力局的验收,并进行了软件登记,被电力部评为五小成果省市一等奖、全国三等奖。能源部信息化工程研讨会和甘肃省第一届电子计算机应用技术交流会在他们厂的召开,有力地推动了甘肃的CAD工作。继而,甘肃省成立了CAD/CAM协会,担任副秘书长的小南成了我工作的左膀右臂。本书是兰州南特数码科技集团总裁南振岐的个人传记。
  • 中国历史上的“坏”女人

    中国历史上的“坏”女人

    被世人蔑称为“七为夫人”、“九为寡妇”的夏姬真的嫁了七次,以采补术克死了九个男人吗?千古一帝秦始皇的母亲赵姬真的如史话中那样,是一个淫乱无度的妓女吗?一代明君唐太宗宠爱的高阳公主为什么性情乖戾,身为皇家金枝玉叶却作奸犯险?千古第一女“丞相”上官婉儿有着怎样波折艰辛的人生经历?在这些众口相传的坏女人身上究竟发生了怎样刻骨铭心的事情,让她们前后性情大变,在人性的道路上迷失了方向?
  • 刘永好:民营巨匠独占鳌头的成功奇智

    刘永好:民营巨匠独占鳌头的成功奇智

    这本书主要介绍了刘永好抓住机遇、借改革之东风迅速崛起成为大陆首富的非凡经历。刘永好,1951年9月,生于四川成都市。1982年,刘永好同三位兄长一起辞去工职,用筹集来的1000元开始了创业。1988年,积累了第一个1000万元。1992年,注册成立希望集团。2001年度的《福布斯》个人财富排行榜上,刘氏四兄弟以80亿人民币个人财富位居排行榜榜首,成为大陆首富。我们是先富裕起来的一部分,所以先富要帮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因此我感到担子更重,现在考虑的不仅仅是自身发展,更要注重社会责任感,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回报社会。国际上很多大公司能够持续发展,是因为对社会责任感的注重。
  • 告诉你一个达·芬奇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达·芬奇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达·芬奇的故事》从达·芬奇的儿时生活写起,一直追溯到他成为一名画家、科学家后的生活,以及他在艺术事业、科学事业上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再现了达-芬奇充满波折动荡的一生,旨在让广大青少年朋友了解这位伟人令人惊异的博学多才,从他身上领略人间艺术中最接近上帝的灵感和智慧,体会他对理想的不懈追求,以及他为人类艺术事业、科学事业所作出的杰出贡献。
  • 权术之王:曹操

    权术之王:曹操

    《权术之王——曹操》主要内容分为初出茅庐、黄巾之乱、剿灭黑山等章节。《中国文化知识读本·权术之王:曹操》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讲述了曹操传奇的一生。
热门推荐
  • 被爱拯救的囚徒

    被爱拯救的囚徒

    青春一晃而过,曾经的痛,今天能笑着说出来。一切都过去了。身为一个85后,曾经以为自己很年轻。可当我回神,忽然发现,世界变了。而我,老了……面临变革,必须改变自己去适应它的调性。而且,它逼迫你去寻找自我,告诉自己“我是谁?”生命短暂,就给自己一个可以圆梦的机会吧!趁着青春尚未走远,去做所有自己想做的事!去经历、去碰壁、去失败,去成长……俗话说:生活虐我千百遍,我待生活如初恋!如若无爱,生有何欢?最终,你会发现,一切,一切都源于爱!谨以此书献给命途中疼痛过,深夜里痛哭过的人!献给生逢此时,依然怀抱梦想的人!也献给,残酷世界里尚未放弃理想的你我!
  • 你一定要知道的人性

    你一定要知道的人性

    本书分为“人的行为”和“性格科学”两大部分。作者用简明通俗的语言介绍了个体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并运用这些心理学的原理,对人的性格进行了科学的剖析,着重强调了人的社会性和社会感,强调了个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形成性格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旨在帮助普通人正确理解人性,更好地处理日常关系,减少生活行为中的错误,共同致力于社会和社区生活的和谐发展。本书倾注了作者对人的爱心与关注,其基本观点建立在作者多年从事心理治疗、社会教育所积累的大量实际观测与调查的基础之上,因此具有极强的可读性和积极的现实意义。
  • 恶魔俱乐部

    恶魔俱乐部

    她,是狱界至高无上的王,所罗,拥有来自地狱深处的魔戒——刹夜。她掌握着整个狱界的命脉和生死,让狱界所有的恶魔闻风丧胆。可是,夜路走多了总会遇到鬼,一个不小心,在封印七十二魔神的同时,被魔神之首巴尔给拉下了水。一朝醒来,穿越到了千万年后的二十一世纪,此时的人界伏魔师少的可怜,而恶魔更是多如牛毛。啥?七十二魔神的封印松动了,还要来找她复仇,哼,来的正好,她正好缺人练练手,来一个,她揍一个,来一对,她揍一双。可谁来告诉她,她为什么会变成一个小屁孩,说好的绝世之容倾城之貌呢?还有刹夜,为什么会变成呆萌傲娇小正太?而这个笑得一脸温润,对她百依百顺的哥哥又是怎么回事?为什么她总觉得被狐狸盯上了?
  • 星罗之局

    星罗之局

    为了找到你,我穿过时光长河,逆流而上,却将记忆遗忘在那里。许多年过去,再相见已是陌路人。为了改变已知的未来,却错手将你推得更深。星罗棋局,命运纵横交错,我却忘了你。
  • 幽天域主

    幽天域主

    社会底层的小人物,走上修真大舞台。追溯九幽。是延续九幽的宿命还是走上自己的路
  • 一剑永恒

    一剑永恒

    【剑斩星辰·拳碎山河】【侠骨柔情·一剑永恒】剑气纵横三万里,一剑光寒十九洲。
  • 晋代三国

    晋代三国

    “泠泠,救我…………”前一秒,还是21世纪时尚小姐;后一秒,却成了倾国倾城的美人曹蓉,一个如此陌生的名字,却成了现在的身体司马炎,堂堂晋武帝,竟她的面前像个小孩似的周瑜也曾情系这个女子……曹操,是她的爷爷;曹丕,是他的爹爹他们之间究竟有何纠葛?……使吴前,她满门富贵;还魏后,她姑息一人……因意外穿越异时空的佐儿,将如何演绎自己的前世人生?……晋代三国,展望一段辛酸艰难的爱情……
  • 首席土地公

    首席土地公

    一个从天而降脸着地被摔的有些疯疯癫癫,却又自称是道教鼻祖太上老君,脸上打着马赛克一丝不挂的出现在了掌管京都市大柳树路旁一个小胡同周围一百米范围的第二十六代新上任土地公杨莫面前(歇口气)。当然,这不是重点,重点是这个有着严重裸奔的老头告诉杨莫,三界大乱,魔界开启了混元星辰锁天大阵,诸天神佛情况岌岌可危!以上,都不是重点,真正的重点是,杨莫被临危受命,由玉皇大帝御封道德模范三界楷模无上光荣舍己为人土地公(你妹,还是土地公),并要求他在人界广纳信徒香火,开启人界与仙界的位面通道破掉混元星辰锁天大阵,拯救诸天神佛于水深火热之中......------如果笑喷了,记得收藏推荐投食-----
  • 仙皇劫

    仙皇劫

    不为长生,若为她故,我为仙皇!
  • 魔都鬼迹

    魔都鬼迹

    七大魔鬼驾临人间,细看人间少年周昔阳大战覆水盟七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