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205300000041

第41章 识别忠正与奸邪(1)

第一节考察精神

一身精神,具乎两目

一身骨相,具乎面部

他家兼论形骸

文人先观神骨

【原典】

语云:“脱谷为糠,其髓斯①存”,神②之谓也。“山骞③不崩,唯石为镇④”,骨之谓也。一身精神,具乎⑤两目;一身骨相,具乎面部。他家兼论形骸,文人先观神骨。开门见山,此为第一。

【注释】

①斯:语气助词,没有实际意义,可以理解为“仍然,还”。

②神:与“精神”不相同,除了有精力旺盛之外,还包括一个人由知识、经历、意志、毅力中所体现出来的气质,是生命力、行动力、意志力和创造力的合成体现,可以从眼神里看出来。

③骞:拔去,引申为损、亏,这里可以理解为石头的风化、损坏。

④镇:这里可以理解为依靠石头的支撑而使山体保持牢固。

⑤具乎:集中在,体现在。

⑥形骸:指我们自己的身体。

【译文】

俗话说:“去掉稻谷的外壳,就是没有多大用途的谷糠,但稻谷的精华——米,仍然存在着,不会因外壳磨损而丢失。”这个精华,用在人身上,就是一个人的内在精神状态。俗话又说:“山岳表面的泥土虽然经常脱落流失,但它却不会倒塌破碎,因为它的主体部分是硬如钢铁的岩石,不会被风吹雨打去。”这里所说的“镇石”,相当于一个人身上最坚硬的部分——骨骼。一个人的精神状态,主要集中在他的两只眼睛里;一个人的骨骼丰俊,主要集中在他的一张面孔上。像工人、农民、商人、军士等各类人员,既要看他们的内在精神状态,又要考察他们的形体神态。作为以文为主的读书人,主要看他们的精神状态和骨骼丰俊与否。精神和骨骼就像两扇大门,命运就像深藏于内的各种宝藏物品,察看人们的精神和骨骼,就相当于去打开两扇大门。门打开之后,自然可以发现里面的宝藏物品,测知人的气质了。两扇大门——精神和骨骼,是观人的第一要诀。

【评述】

“神骨”为本卷之开篇,总领全卷,当为全卷总纲,同时也说明曾国藩品鉴人物以神为主,形神并重。

人的相貌虽然是父母赐予的,是天生的,但人的品性、人的修养、岁月的痕迹,却会沉淀在一个人的形体之内,形成一种精髓、核心。这样一种精髓、核心就如一粒潜藏在体内的珍珠一样,使人焕发出独具个性的熠熠光芒,并通过仪表、举止、言谈得到反映。这就是一个人内在的“神骨”。

这里,曾国藩所说的“骨”,并不是现代人体解剖学意义上的骨骼,而是专指与“神”相配,能够传“神”的那些数量不多的几块头骨。“骨”与“神”的关系也可以从“形”与“神”的关系上来理解,但“骨”与“神”之间,带有让人难以捉摸、难以领会的神秘色彩。读者一般往往很难把握住,只有在实践中自己去多加体会。对此古代医书中记述道:骨节像金石,欲峻不欲横,欲圆不欲粗。瘦者不欲露骨,肥者不欲露肉,骨与肉相称,气与血相应。

曾国藩所言的“神”,并非日常所言的“精神”一词,它有比“精神”内涵广阔得多的内容,它是由人的意志、学识、个性、修养、气质、体能、才干、地位、社会阅历等多种因素构成的综合物,是人的内在精神状态。俗话说“人逢喜事精神爽”,而这里所论的“神”,不会因人一时的喜怒哀乐而发生大的变化。貌有美丑,肤色有黑白,但这些都不会影响“神”的外观。换句话说,“神”有一种穿透力,能越过人外貌的躯干表现出来。比如人们常说“某人有艺术家的气质”,这种气质,不会因他的发型、衣着等外貌的改变而消失。气质是“神”的构成之一。从这里也可看出,“神”与日常所言的“精神”并不一样。

神是一种气质性的东西,能在后天的环境中发生变化。神可能来自于磨炼,也可能来自于阴阳的调和。读书到相当程度,他头面上的气质与其他人有明显的不同,仿佛有某种光,这是神的一种表现。在经历世事中成长,历经风雨事变的考验,气质神态又有不同,这也是神的一种表现。神是藏于形之内的,形也就是容貌,尤其是眼睛。神与眼睛的关系就像光与太阳。神通过眼睛外观出来,犹如光从太阳里放射出来普照外物一样,但神是藏于目之中的,犹如光本身就存在于太阳内部一样。因此曾国藩用八个字来形容:“一身精神,具乎两目。”

总之,“神”并不能脱离具体的物质东西而存在,它必须有所依附,这就是说“神”为“形”之表,“形”为“神”之依,“神”是蕴含在“形”之中的。

我们观察一个人,首先要看其“形”,因为这是“神骨”存在的基础,是一个人天分与禀赋的反映。五官端正,三停匀称,骨肉丰满,气色红润,说明其人精力旺盛、生性善而正,是天生美质、可造之材;獐头鼠目,鼻眼歪斜,骨不附肉,气浊神枯,说明其人气蕴不足、生性乖张,稍不留神,就可能滑向歪门邪道。这一方面可反映出胎儿受孕环境、发育过程的好坏,更主要的则是来自父母禀性的遗传。同时,按照中国民间的传统说法,它还是一个家族德行、德性的累积。拥有好的相貌基础,就如同拥有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

当然,拥有好的材质,并不代表一定能成就好的人品;没有好的材质,也不代表一定成不了国家的栋梁、社会的柱石。先天的禀赋,只是一个质朴的根基、横竖的纹路,仅仅能说明雕琢的难度有多大、需要花费的气力有多少。相对而言,后天的教育、修身、发展才是更为重要的。随着一个人学识、修养、心态的不断变化,相貌所能反映的智愚、邪正、刚柔也会有动态的改变。事实上,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某个人衣冠楚楚、仪表堂堂,却感觉浑身透着一股邪劲儿;也可以看到某个人衣衫褴褛、相貌丑陋,却不能遮掩其逼人的英气。所以,我们在看到一个人的相貌基础后,一定要留心其相貌所反映出的“神”。这才是识人之法真正的核心。

本卷开章明义这段话,讲的就是形神关系。

“一身骨相”,即是指先天材质,而五官端正饱满与否又是材质如何集中的反映,所以说“一身骨相,具乎面部”。

“一身精神”,即是指“形”所具有的“神”,而眼睛作为心灵的窗户,又最能闪耀出灵性、善恶与邪正。所以说“一身精神,具乎两目”。

芸芸众生中,普通材质者居多。随便看一个人,也不一定强求别人拥有多高的学识、修养与智慧,所以不妨着重看其形骸,因为从其五官疏朗与否、气色光华与否、骨骼肌肉饱满与否、动作言谈刚健与否,已然可以看出其精力如何、气魄如何、品性如何,从而基本知其贫富贵贱之归宿。然而,对于士人豪杰而言,就必须观察其神骨,也就是既要看其材质,更要着重看其精神。因为你此时鉴人的目的,不是为了给别人指点迷津,而是在为国家选拔人才,不得不慎重考察。所以说“他家兼论形骸,文人先观神骨”。

曾国藩所讲的“神”、“骨”是两个只可意会、难以言传的概念,它可以体现在个人表现的方方面面。在本卷的第一章里,曾国藩对“神”、“骨”分别作了专门论述,论述的重点又集中在眼神、骨骼上。这样做,思路是清晰、贯通的,但对一个人精神、骨气的观察应当融入每一个具体细节、具体过程中。眼神、骨骼固然可以集中反映“神骨”,但形体、举止、言谈甚至日常处事方式也都可以体现“神骨”,神的变化来自于磨练,来自于阴阳的调和,来自于修养的提高。神所传递的心性正邪、智慧、愚笨都是其他东西掩盖不了的,就像云层厚积中的阳光,区别仅在于会不会鉴别。精神状态良好,能调节激发体内潜能,灵感与超水平发挥就有实现的可能。而气沉不下来,就做不好事情。神与精神还不是一回事。神是一个人生命力、行动力、意志力和思考力的综合体现,是有质无形的东西,主要集中在人的面部,尤其是两只眼睛里。人们看不到它的实体,却能感觉到它的存在。神是一种气质的东西,是能在后天的环境中发生变化的。后天的磨练很重要,也是才能、信心、智慧增长的源泉,也可以说生命力是基础,行动力是武器,意志力是动因,思考力是统帅。

由于修养深浅的变化,有的人神光内敛,是大才;有的人锋芒毕露,是中才;如果无神无光,则不足为论。

在考察人的过程中,有一种普遍现象,人们比较容易识别与自己性格相似、知识水平差不多、经历差不多、能力差不多或比自己低的人才,而不同类型,比自己才高的人则判断不准确了。加之受个人好恶的影响,很多人在观察别人、鉴别人才的时候就犯了不少错误。这就要提醒人们在鉴别人才时不要以己观人,即凭自己的主观喜好去选人才!

精神状态有不足与有余之分。从外部察人,主要观察人的精神状态。神表现为洒然而清,或者为凝然而重,这都是好的,皆来自于内心的清明厚重。内心清明厚重,决定着他的思维正确、大脑清醒、判断正确,以这样的条件去领导他人和处理问题,自然得心应手。神清是内心聪明智慧的表现,如果一清到底,光明透彻,这样人的命运、事功也就是好的。如果神浑浊不明,内心的聪明智慧也没有多少。或许可以制造一点无聊的笑料,却不足以堪用。这样的人就不足为论了。

神有余的表现是,眼光清莹流转,目不斜视,眉毛清秀尾长,容色澄澈如冰泉,清如一泓秋水。处理事情时果断刚毅,镇定沉稳,临危不乱。与众人相处和和融融,却又不为众人所淹没。沉着静养,气定神闲,言不妄发,性不妄躁,喜怒不动心,荣辱不变节。

神不足的表现是,似醉非醉,似醒非醒,头脑浑浊不清。不愁似愁,经常忧心戚苦。似睡非睡,一睡便又惊醒。不哭似哭,经常哭丧着一张脸。不嗔似嗔,不喜似喜,不惊似惊,不畏似畏。神色混乱不定,容仪浊杂不清,言语瑟缩寒滞,闪烁隐藏不定。面色初时花艳,继而暗淡无光。

察神也不是一个静态的过程,除了观察眼光清莹浑浊外,还要结合他的举止言谈,才不会有偏失。神有余就有足够充沛的精力来从事比他人更多的工作和学习。因此,能做出超过常人的成就来。

神情而足的人,才是有大智慧的上等人才。观神时还有两点要注意:一是先清后浊的人,也就是天资聪颖,但后天因为懒惰和骄傲而慢慢地变成了普通人;二是先浊后清的,也就是天资愚钝但经过后天的努力,以勤补拙的人。曾文正即曾国藩就是这样的人。

科举出身的曾国藩在领军行兵打仗时多从文人中选拔将领,因而一生结识的读书人无数。“一身精神,具乎两目;一身骨相,具乎面部”这句话简单、平实,却是他一生经历的结晶。后世文人推崇曾国藩,仅此就足以理解一些文人对他的敬佩之心了。

【人才智鉴】

曾国藩观江忠源

江忠源(1812~1854),字常孺,号岷樵,湖南新宁人。本是读书人,后成为湘军中很有代表性的文人勇将。1848年,他开始办团练,比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金田起义(1851年)还早三年,而曾国藩本人是1853年才开始办团练的。江忠源办团练,是为镇压新宁县的青莲教起义。青莲教首领雷再浩率众起事,江忠源率乡里团练(不算正规军队),一役便将雷再浩剿灭。由此授七品知县,在浙江任职。

江忠源本在湖南一处偏僻的山中读书,因参加科举考试到了北京,以同乡晚辈的身份去拜见曾国藩(当时曾国藩已是二品官员,而江忠源只是一个普通的待进科举的读书人)。见面后,两人谈得很投机,曾国藩也赏识江忠源的才华。江忠源告辞时,曾国藩目不转睛地看着他离去,直到他走到门外。曾国藩对左右人说:“这个人将来会立名天下,可惜会悲壮惨节而死。”后来的史实印证了曾国藩观察人的正确性。

太平军在广西起义后,1852年,江忠源带兵进驻广西,奔赴广西副都统乌兰泰帐下,准备狙击节节胜利的太平军。后来,曾国藩从北京给江忠源写信,坚决反对他投笔从戎,认为他应“读书山中”,而投笔从戎,“则非所宜”。他还动员朋友劝阻江忠源,认为“团练防守”即为文人本分,他率兵去广西,就是“大节已亏”。曾国藩为什么要坚决反对江忠源投笔从戎,旁人以为他是“爱人以德”,不愿江忠源文员夺武弁之制,还是否与他认为江忠源当会“悲壮惨节而死”有关呢?

江忠源与太平军的第一次作战,即大功告成。他率军在广西蓑衣渡设伏,重创太平军,太平军早期领袖南王冯云山即牺牲于此役。江忠源因此以善带兵而名闻朝廷。

由于江忠源追击太平军有功,军功累积,由七品知县迅速升迁至安徽巡抚(官级三品)。

1854年,太平天国勇将翼王石达开率兵迎战曾国藩湘军。江忠源防守庐州,被太平军围困,城破,江忠源苦战力竭后,溺水悲壮而死。

曾国藩是根据什么来判断江忠源会“立名天下,当悲壮惨节而死”,现在已无从考证。但可以肯定的是,注视良久,肯定与察神有关,可见“文人先观神骨”意义非常。

任何一位领导者,在考察人才方面都有其独特的禀赋。不如此,就不足以成就事业。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领导者必须会鉴别人才,然后才能组建强有力的核心首脑集团,带领他们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参考资料】

论神

神居内形不可见,气以养神为命根;

气撞血和则安固,血枯气散神光奔;

莫标清秀心神爽,气血和调神不昏;

神之清浊为形表,能定贵贱最堪论。

同类推荐
  • 宝马营销:高端市场定位策略

    宝马营销:高端市场定位策略

    本书从全新的角度剖析了宝马品牌文化和内涵:宝马如何赋予驾乘以全新境界,在时尚的消费群体中达成品牌认同,同时告诉读者宝马品牌是怎样做到代表一种欧化的经典生活方式。
  • 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与实践研究

    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与实践研究

    本书在肯定近年来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改革成果的同时,认为我国目前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畅,影响了货币政策效应的发挥。然后分别从货币传导渠道和信贷传导渠道分析了当前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存在的缺陷以及造成这些缺陷的原因。
  • 慈星密码

    慈星密码

    本书以宁波慈星股份有限公司10年的发展为研究蓝本,解读慈星股份从新星到明星的倍增奇迹聚焦孙平范董事长从平凡到模范的企业家品牌关注慈溪“创二代”从创业到创造的跨越式发展展示中国装备制造业从相对优势到绝对领先的异军突起。
  • 最卓越的商界领袖

    最卓越的商界领袖

    世界上最伟大的商业领袖不仅是富翁,更是伟大的策划者与管理者,他们能在自己的职位上做出突出的贡献,是因他们有特立独行的管理风格。本书所选取的22位最卓越的商界领袖是2005年末英国《金融时报》评选出来的。本书不同于其他个人传记,重点突出的是这些卓越的商界领袖们的管理方法、经营思想及近几年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对世人的影响。相信本书新奇的内容、独特的管理方法和经营思想,定能使广大读者受益匪浅。
  • 把握变革

    把握变革

    本书从变革的角度对企业管理进行研究,论述了“预测决策质量、效率与效益、管理不当的类型、针对变革采取什么措施”等。
热门推荐
  • 鉴宝王

    鉴宝王

    “臭小子,把你的脏手拿开,这可是明青花,是你的脏手碰得的吗?”某老板声嘶力竭的叫骂道。“赝品,不值一文。”年轻小伙拿开了手,不屑的撇嘴……凭着一只可感知一切的右手,小伙子在古玩的热浪中淘尽大浪……
  • 女神的近身保镖

    女神的近身保镖

    来历不明的乞丐,机缘成为女神的保镖,从此踏入纸醉金迷的都市。伴随着金钱与权势的诱惑,偏偏独爱守护美女。从沿街乞讨的落魄乞丐,到醒掌天下醉卧美膝,管你是什么强势权贵,又是什么富家子弟。动我手足者,断你一条腿。辱我女人者,断你三条腿!神秘力量伴随着他成长,在一次又一次的危机中,探知更大的秘密!他究竟是来自地狱的恶魔,还是脸先着地的天使。“给家里打个电话吧,你回不去了。”
  • 南康记

    南康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腹黑妖孽缠上我

    腹黑妖孽缠上我

    在婚前突然发现自己的男友劈腿小三,她怒而分手,怎知祸不单行,误入秘密空间捡到一只腹黑宝宝,在其威胁下领养之——天了噜,为毛腹黑宝宝会变身成俊美大boss,还以她的男人自居!美色当前,如此丧心病狂,她从还是不从?
  • 狂拽总裁的升职小娇妻

    狂拽总裁的升职小娇妻

    他是高高在上的孟氏集团总裁,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她是遭亲人算计,天命作弄的落魄千金。一次阴差阳错,让两个原本毫无交集的人,一生都纠缠在了一起。姜莞俞看着他扯开领带,不自觉的后退:“你…你要干什么?”他邪魅一道:“干你!”……她十分霸气的坐在他的办公桌上:“姓孟的,你把属于我的东西还给我,我我自力更生!”他却将她扑倒:“有些事,你一个人办不了……”他霸道,腹黑,说一不二;她固执认死理,寸土不让……他们之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他以为他是她的过客,没想到,却成了她的归人;她以为,再也没有勇气去爱,可是早在她没有留意的时候,那颗红豆,已成心底朱砂。
  • 假偶天成

    假偶天成

    假戏真做,大明星与身家过亿的初恋男神再续前缘。因节目意外,一对已经分手的情侣迫于外界绯闻压力不得不又装作复合。在外界纷纷猜测他们何时结婚的时候,他们才尴尬地假戏真做青涩地谈起恋爱;而当外界以为顾荏苒借口拍戏其实是去美国生子的时候,其实顾荏苒正在傲娇地与男朋友闹冷战。而等他们俩终于别别扭扭打算结婚的时候粉丝们纷纷抗议表示,他们等得花都谢了!
  • 迷情桃花:谁杀死了我

    迷情桃花:谁杀死了我

    我死了,这是事实;但这次我绝不是自杀,这也是事实。当我明白这个事实时,我已变成一个幽灵四处飘动。但是是谁杀死了我,我要去寻找。“求求你别在路上表演坚强,求求你别在夜里暗自忧伤,要像星星一样寂寞就写在脸上,有十月的桃花盛开在远方,你就这么走吧不带行囊。”
  • 中国播音主持艺术

    中国播音主持艺术

    各类大专院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亦如雨后春笋般纷纷设立,然则不少学校教学混乱、各执其词、鱼龙混杂、莫衷一是。教师队伍后继乏人,即使一些老牌院校亦显青黄不济之象。有感于此,遂执拙笨之笔,集散乱之思,拾荧光之火,尽绵薄之力。斗胆放异响之厥词,虚心集八方之斥讨,微心可鉴!
  • 这个夏天:傲娇女王哪里逃

    这个夏天:傲娇女王哪里逃

    “今生,你和谁在一起都可以,但是唯独不可以和任何一个姓北的牵扯在一起!”她很认真的听着爷爷的话,也不知道是不是记住了。可是天意弄人,他和她在高速公路上不期而遇了。对于命运的安排,他们会如何的抉择呢?是不欢而散还是不服输呢?最后她悲切的说了句“你是我可念而不可及的恋人。”
  • 重生之什么都会系统

    重生之什么都会系统

    一个对未来十分迷茫的人,重生后在系统的帮助下走上人生巅峰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