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人体寄生虫学
是研究寄生虫病原体的生物学、生态学、致病机制、实验诊断、流行病学特点和防治的学科。近年来,生物化学、免疫学、物理学、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的理论、技术方法已渗透到寄生虫学研究领域,使寄生虫学的基础和理论研究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如寄生虫的超微结构、生理生化、代谢、免疫等方面的研究都有了很大的发展,为防治寄生虫病、认识寄生虫与宿主之间的相互关系提供了一些新观点、新技术和新方法。通过学习可以了解人体寄生虫的基本知识、实验诊断技术、流行规律和防治要点。
3.药理学
是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规律及其机制的学科,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药理学是一门为临床合理用药防治疾病提供基本理论的医学基础科学。它的主要内容包括药物在体内的反应过程、作用、不良反应、适应证、禁忌证、制剂及用法等。药物是指用于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具有药理活性的物质。药理学的任务就是要阐明药物对机体作用及作用原理,同时也要阐明药物在机体内吸收、分布、生物转化及排泄等过程中药物效应及血药浓度随时间消长的规律,在此基础上以求达到指导临床合理用药的目的。通过学习可以掌握常用药物的作用特点及不良反应,为在临床工作中正确合理用药、防治疾病提供理论依据,为今后从事临床实践工作打下基础。
4.医学统计学
是运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原理、方法紧密结合医学实践,研究医药卫生领域中有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和推断的一门应用学科。通过学习能掌握医学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结合现代电子计算机技术,为收集、整理、分析各种医学资料以及疾病预测提供帮助和指导。
第二节应用医学
应用医学
在现代医学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所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学科种类繁多。应用医学又分为普通应用医学和特种医学,其中普通应用医学又根据其研究对象所处的不同“健康”状态分为健康医学、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康复医学和临终关怀医学五类。本节着重论述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有关内容。
一、临床医学及其主要学科简介
临床医学是研究病患状态的人群(或个体)的诊断、治疗以及护理等问题的应用技术学科群,它是人类在长期积累、不断总结与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基础上逐渐形成的,一般称为第二医学。我国的临床医学尤具特殊性,它包括现代医学和传统医学两个并存的学科体系,本节主要讨论现代临床医学部分,其主要任务是研究疾病的病因诊断和临床治疗。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医学领域内对疾病的分类也越来越细,截至目前,按照WHO发布的“国际疾病名称分类第九版”(简称ICD-9)中列出的疾病共有12000多种,而且数目还在继续增加。所有这些疾病的发病机制需要依赖基础医学的知识不断地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而所有这些疾病的发现与诊治只能依靠临床实践来解决。从各种疾病的发病特点到疾病对各种治疗手段的反应及效果,基础医学、生物医学或其他人文医学都不能替代临床医学的作用。医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由于其特殊性,从人道主义出发,医学不可能把人当作实验动物进行医学探索,只能在确保人类健康的前提下,对疾病进行探究工作。因此,在医学领域中所从事的疾病与健康的基础性研究,决不能取代临床实践,这正是医学与其他科学技术的不同之处。
临床医学所涵盖的内容很广泛,它包括以诊断、治疗等为主的各个学科及其分支。由于它们都是以患有某种疾病的具体患者为诊治对象,所以,称之为“临床医学”,即常说的“临床而施以诊之,临床而施以治之”。临床医学的学科体系分类方法繁多,各国也不尽相同。按照通常的分类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一)按治疗手段创建的学科
1.内科学
依其本质而言就是“内治学”。绝大部分疾病的治疗都依赖药物的作用。内科学涉及的范围最为广泛,它既有自身的理论体系,又与基础医学、其他临床学科密切相关,是临床医学专业的专业课程,它为学习其他临床课程提供了必需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因此,内科学是其他临床学科的基础学科,甚至可以说是临床医学之根本。通过学习内科学,可以比较全面地掌握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原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鉴别要点、诊断方法、防治及预后的基本理论和技能。
2.外科学
是以手术及其相关技术为主要治疗手段的一门临床学科。它在现代医学中的作用和地位是不言而喻的。外科学既有自身的理论体系,也与基础医学和其他临床医学学科密切相关。通过对该门课程的学习,能比较系统地掌握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原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和治疗方法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临床经验。
此外,按治疗手段创建的学科还有理疗学、放射治疗学、介入治疗学、核医学、心理治疗学等。
(二)按治疗对象创建的学科
1.妇产科学
是根据女性生殖系统各阶段的变化以及妊娠、胎儿有关的生理、病理特点,研究妇女保健和疾病防治的一门临床医学学科。它主要包括妇科学、产科学、围产医学、妇女保健、计划生育和优生学。通过学习可以掌握妇产科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生发展规律、诊治手段以及妇女保健、计划生育、优生优育等措施,为今后从事临床妇产科及相关临床工作奠定理论基础和积累实践经验。
2.儿科学
是一门研究小儿生长发育规律、提高儿童保健和疾病防治质量,为儿童健康服务的临床学科。研究对象系处于身心不断发展中的小儿(自胎儿至少年时期)。
通过学习能掌握小儿生理解剖特点,儿童预防保健措施及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生发展规律、诊断要点和防治方法,为今后从事儿科临床和儿童保健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3.老年医学
是20世纪40年代以后才出现的新兴医学门类,它的研究对象是65岁以上的老年人。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的平均寿命大大延长了,老年人在人口构成中的比重逐渐增加,他们的生理功能和代谢特点不同于青壮年,疾病的发病及规律、诊断治疗也有所不同。在西方发达国家,老年医学已受到相当程度的重视,并建立了专门的医院和研究机构。我国在这方面的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有待于广大医务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为保障老年人的健康作出贡献。
其他如男性医学、运动医学等也是按治疗对象建立起来的医学学科。
(三)按人体的组织系统或解剖部位创建的学科
1.口腔科学国外也称齿科学,它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已有很长的历史。
它是研究与口腔有关疾病的发病特点、诊断与防治、口腔保健等工作有关的一门学科,主要包括口腔解剖生理学、口腔内科学、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正畸学、口腔修复学、口腔预防医学及儿童口腔医学、口腔材料学、口腔颌面X线诊断学等。通过学习可以掌握口腔的解剖生理特点、口腔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及临床防治工作,同时了解口腔疾病与全身疾病的关系。
2.内分泌学它是研究一些无管腺体分泌的激素及其调控因素的一门学科。如甲状腺、甲状旁腺、性腺、肾上腺、消化腺、胰岛等,这些腺体大多接受脑垂体的促性腺激素调节。从广义上讲,内分泌学应该把这些通过体液因素发生联系的功能都包括在内,因此,出现了神经内分泌、消化道激素、肺的非呼吸功能、心脏的内分泌功能,甚至肿瘤的内分泌作用等新的研究课题和方向。
3.其他学科如皮肤病及性病学、眼科学、耳鼻咽喉科学、神经病学等,这些学科大多都是内、外科学的派生或分支学科。这些学科研究的疾病都以一定部位或某一系统为主,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通常需要特殊的检查治疗手段、技术与设备,于是在长期的医疗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相对独立的学科门类。此外,一些内、外科的内容还按照人体的解剖部位或组织生理系统不断形成专门化的分支学科,如血液病学、骨科学、神经外科学、器官移植、麻醉医学等。
(四)按疾病种类创建的学科
这类学科研究的对象通常是一种或一组疾病,这些疾病大多涉及多个系统,其诊断与治疗又往往需要综合利用内、外、妇、儿、预防医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知识和诊疗技术。这些疾病较其他疾病对社会的危害性更大,有的甚至需要采取隔离措施,或者需要专门的专业技术人员来研究其治疗和预防的对策,因而逐渐形成各自相对独立的学科门类,如传染病学、肿瘤学、精神病学以及特殊行业的职业病等。
(五)研究疾病诊断方法的学科
有别于祖国传统医学单纯依靠望、闻、问、切等基本诊断方法,现代医学的疾病诊断往往需要特殊的仪器、设备与诊断技术,而这些技术又为多个临床学科所共用,这种按照检查手段建立起来的学科,在临床上被称为辅助学科或医技科室,这里提及的医技学科,可能与后面要阐述的技术医学有相互交叉的部分。主要介绍以下几门学科:
1.临床病理学由于现代医学中疾病是以组织与细胞的病理改变为基础来进行分类和研究的,因此疾病的临床诊断,常需要用病理学的检查结果来予以证实,它包括从活体取材的组织学或细胞学检查以及死亡后的尸检。
2.临床实验诊断学是一门利用现代实验手段,对人的血、尿、便等各种体液以及其他有关分泌物、排泄物进行形态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寄生虫学、免疫学等方面定性或定量监测分析的综合技术学科。临床实验诊断学也是一门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它经常把基础医学中的新技术、新进展应用到临床实践中来,为临床诊疗工作提供及时、丰富、准确的信息资料,进而不断提高疾病的诊断水平,大大降低误诊率。
3.影像医学和核医学就是分别利用能够穿透机体组织的伦琴射线(X线)、声波以及放射性核素检查人体内组织或器官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情况,为临床诊疗工作提供有价值的信息资料。国内这三种检查手段分属于不同的学科(即放射诊断学、超声诊断学、核医学或核素学),三者统称为人体影像诊断学。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新的诊断手段与方法层出不穷,如电子计算机处理的X线断层扫描(简称CT),可以得到人体各个横断面互不重叠的影像,分辨能力由原来4个层次增加到20多个层次,连中枢神经的灰质和白质都清晰可辨。在此基础上,又出现分辨度更高的磁共振成像(简称MRI)、放射体层成像(简称ECT)等新的成像技术。超声扫描运用电子计算机技术进行处理(称为B超扫描),进而又出现了M型超声诊断法、D型超声诊断法、主要用于心脏的彩色超声造影等新的超声诊断技术,可显示出人体许多部位各种切面的影像,甚至还可以直接观察器官活动和动态系统情况(如心脏及瓣膜、胎儿及胎心的活动等),而且对人体没有不良反应。总之,检查手段与方法的飞速发展必将促使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水平大大提高。
二、预防医学及其主要学科简介
预防医学主要是研究健康、亚健康、疾病、第三状态(疾病前后)的人群(或个体)如何防治疾病的发生、发展与复发,并保持和促进健康的医学学科群。它在现代医学的学科体系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并将成为未来医学的主导部分。
(一)预防医学的研究内容及培养任务
预防医学的研究内容较为广泛,它与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密切相关,又有其自身的学科特点。它的基本内容是研究外界环境中影响人群(或个体)健康的各种因素,探索疾病在人群发生、发展和流行的规律,提出卫生防疫监测、监督和管理的措施与法规,使人类能在提供健康保障的环境中从事各项活动。预防医学是现代医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各医学专业主要必修课程之一。它的子学科主要包括流行病学、环境卫生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儿童与少年卫生学(简称儿少卫生学)、劳动卫生学、毒理学、卫生统计学、职业病学、地方病学、环境医学、社会医学、卫生检验学、防疫学、疾病传播媒介与控制学等,预防医学与健康医学可统称为第一医学。随着人们对外界环境以及人类与自然、社会关系的认识不断深入,预防医学所包含的各个学科和范围也在不断充实和扩大。通过预防医学的学习,可以树立预防观念、群体观念、环境观念以及为预防战略目标服务的思想,掌握群体健康状况测量评价的方法和技术要求,为各级各类医学人才能够从全局的、群体的、健康观点去从事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