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是研究客观世界中特殊矛盾和由此所产生的各种运动形式的庞大的知识体系。而医学科学分类反映的是医学知识体系的内部结构及学科间的源流关系。医学的分类可以说是一个不断演变的过程,由19世纪50年代的40余个门类发展到20世纪80年代的100多个学科,90年代又出现了许多新的学科门类,而且医学的各个分支学科也有许多新发展,目前仍处在继续分化和演变之中。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和社会需求的变化,对医学科学本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从更高的水平来研究和探讨健康保障、疾病防治与社会、经济、文化、自然环境、心理因素及生活行为习惯的关系,要求从更高的层次以系统的、全面的和整体的观点来组织和开展医学科学的各项工作。为适应现代医学发展的要求,传统的医学科学知识结构体系已经不能囊括整个医学,因此,医学家们和医学教育工作者纷纷提出新的现代医学科学的体系结构和分类方法。
19世纪80年代国内先后提出了阮氏三分法即基础医学、应用医学(包括一切应用基础医学知识来解决人的健康实际问题的学科)、医学学(也称理论医学,它以医学本身为研究对象)和艾氏四分法即在上述分类的基础上,将医药工程技术学也作为医学体系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到了90年代,湖南医科大学的贺达仁教授根据医学活动系统的主体、客体和中介三大要素,将现代医学分为基础医学、应用医学、技术医学和人文医学四大门类。本章着重阐述基础医学、应用医学(主要是指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并简要介绍技术医学和人文医学的内容。
第一节基础医学
一、基础医学在现代医学科学中的地位
基础医学是整个医学的科学基础,是研究人体在正常和病理状态下的形态结构、功能状况和代谢过程、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生命运动的过程与本质以及疾病防治基本理论的科学。
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目前基础医学的发展水平以及研究手段与方法已提高到了一个崭新的水平,大多数学科已从人体的整体、系统、器官水平的研究深入到细胞、亚细胞、分子甚至量子水平的研究,对生命物质运动及生命活动的现象与本质的认识不断深入扩展。基础医学与应用医学(主要是临床医学)各学科间的相互渗透,衍生形成了新兴的边缘学科。近几十年来,基础医学科学的研究成果,为临床医学、技术医学等领域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如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的研究成果,为人工合成胰岛素和疫苗等提供新的技术方法;用神经化学方法研究针麻原理,解释了针刺镇痛的机制与疗效;分子病理的研究,对揭示癌症发生、发展的本质,为人类攻克癌症提供了新的思路;细胞免疫学、分子免疫学中对细胞介素的研究,使临床上控制癌症发展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分子药理是研究药物小分子对膜、蛋白质的受体作用,研究药物结构与疗效的关系,研究药物动力学的作用规律,对临床用药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新的生物医学实验方法、技术和先进仪器设备的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临床诊疗水平。
在人类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一个又一个医学难题不断被攻克,一些原来的“不治之症”已经或正在变成可治之症。人类的健康水平与生命质量将会得到极大提高。基础医学还是医学的理论基础和先导,从传统的医学分类来看,它是研究人体结构、功能和生命活动规律的学科,包括正常和异常两个方面的研究。如人体解剖学、人体组织学、人体胚胎学、人体生理学、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人类生态学等;研究人体致病因子和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其原理的学科,如医学微生物学、人体免疫学、人体寄生虫学、病理生理学、病理解剖学等;研究作用于人体的药物、毒物的性质以及作用机制的学科,如药理学、药物学、毒理学等。由于现代科学的飞速发展和相互渗透,近40年来,又出现了许多新的学科门类,如医学遗传学、药物遗传学、免疫遗传学、分子遗传学、细胞免疫学、移植免疫学、器官医学、分子病理学、基因工程、克隆技术等。
二、基础医学的主要学科简介
在基础医学的学科发展及衍变过程中,各学科相互交叉、相互渗透,产生了许多新的边缘学科,但是归结起来,它们都从属于主要的骨干学科,或者某一门或几门骨干学科的衍生学科。
根据最新的医学科学分类方法,可将基础医学的学科体系分为人体医学、生命现象医学、相关因素医学三个部分。
(一)人体医学
人体医学是直接研究人体的形态结构、功能和代谢调控机制的学科,包括正常和异常两个方面的研究。主要包括人体解剖学、人体组织学、人体胚胎学、人体生理学、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病理解剖学、病理生理学、病理生化学等。
1.人体解剖学
人体解剖学是研究人体正常器官形态结构、层次和毗邻关系及其发生发展的科学,是医学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在大学本科阶段人体解剖学包括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系统解剖学的任务在于使医学生理解和掌握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正常形态结构、位置、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功能,为学习其他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奠定必要的形态学基础。局部解剖学是在系统解剖学的基础上,着重研究人体各局部由浅入深的组织结构、形态特点及其层次和毗邻关系的解剖学。只有在掌握人体正常形态结构的基础上,才能正确理解人体的生理和病理发展过程,正确判断人体的正常与异常,区别生理与病理状态,从而对疾病进行正确地诊断和治疗。医学中1/3的词汇均来源于解剖学,恩格斯说:“没有解剖学就没有医学。”所以,人体解剖学是学习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各科的必修课。
2.人体组织学与人体胚胎学
人体组织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各种细胞、组织、器官显微和超微结构及其相关功能的学科。人体胚胎学是研究自卵细胞受精开始逐步发育形成新的生命个体的全过程以及生长变化规律的学科,是主要的基础医学课程。
医学组织学的研究对象是人体。组织学为生理学提供研究有机体功能的重要依据。它研究所得出的正常微细结构的图像又是病理组织学的必要基础。人体胚胎学是以研究人体发生发育为对象的一门学科。在胚胎发育成长过程中,有时会受到某些因素的影响而导致整体形态发育异常,以致造成先天性缺陷或先天畸形。所以人体胚胎学在医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可以掌握辨认组织和器官的显微和超微结构以及与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正确理解人体生命的发育过程和变化规律,为学习其他基础医学课程和临床课程奠定基础。
3.人体生理学
生理学是研究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学科。通过学习能掌握有关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基本理论、发生机制、条件以及机体的内外环境中各种变化对生理功能的影响,从而掌握各种生理变化的规律。总之,生理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一般认为现代生理学开始于发现血液循环,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生理学主要是用现代科学手段,从科学实验中研究机体各种功能活动的表现,研究这些功能活动的调节以及调节的机制。从研究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看,疾病的发生涉及产生疾病的致病因素,也涉及人体的反应性。既往对致病因素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从机体的反应性看,即从生理功能调节的角度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已是近年来受到广泛重视的一个研究领域。因此,生理学虽然是一门古老的学科,但在近代医学科学的研究中,它仍然是一门不可或缺和十分活跃的基础学科,是学习其他基础医学课程的基础。
4.生物化学
是在分子水平上阐明生命现象的过程和本质的学科。生物化学是一门交叉学科,主要应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生命现象,在分子水平上阐明生命现象的化学本质,即研究生物体的化学组成及变化的规律。近年来,它的飞速发展推动了整个生命科学和医学向分子水平纵深发展。生物化学研究领域中的生物大分子——核酸和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研究这两类生物信息大分子的结构、功能及其在遗传信息传递中的作用已成为当前新兴学科——分子生物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总之,通过学习可以掌握有关人体的化学组成、分子结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代谢过程及其调控机制,熟悉和掌握生物化学的基本技能,为学习其他基础医学课程和临床医学课程,在分子水平上研究和探讨机体生命活动所遵循的规律、疾病的发生原因、发病机制、诊断疾病、制订疾病的防治措施打好坚实的基础。
5.病理解剖学
是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发病机制和患病机体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变化的学科。在经历了器官病理学、细胞病理学发展阶段后,逐渐从单纯形态学向分子病理学、病理生物学及多种技术综合应用的方向发展。它是联系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对提高临床医学水平有重要作用。因此,临床病理学是病理学领域中相对发展最快的一个领域。临床上通过活体组织检查、尸体剖检以及动物实验等来进行观察研究,对认识疾病、揭示疾病的本质及发生发展的规律,提高临床工作水平有着重大意义。通过学习能掌握疾病的病理学知识,认识疾病的本质,了解疾病发生发展规律,为学习临床课程、开展好临床实践工作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
6.病理生理学
是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条件、发展规律、发病机制以及疾病演变过程中功能和代谢变化的一门学科。它是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
病理生理学与生理学、生物物理学和生物化学、免疫学、遗传学等有密切的关系,这些基础学科的每一重大进展,都有力地促进病理生理学的发展。病理生理学也与临床各科密切相关,病理生理学的研究成果,常常使疾病的防治不断改进,甚至发生根本性的变革。它运用现代科学手段,以患病机体为对象,以功能与代谢变化为重点,从神经、体液、细胞、分子等水平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规律和机制。通过学习可以掌握疾病变化过程中的病理学知识,可以培养认识和处理疾病的思维方法,把握疾病的主导环节和发展趋向,由表及里地认识疾病的本质,为学习临床课程、探讨和防治疾病奠定理论基础。
(二)生命现象医学
生命现象医学是直接研究人体生命活动、生命现象的学科,如医学遗传学、医学免疫学、医学心理学等。
1.医学遗传学
是医学与遗传学相结合的一门边缘学科,是遗传学知识在医学领域中的具体应用。医学遗传学通过研究人类疾病的发生、发展、防治与遗传因素的关系,为人类提供诊断、预防和治疗遗传病以及与遗传有关疾病的科学依据和手段,为人类提高生命质量提供指南,揭示人类复杂的变异库,为人类遗传学研究提供丰富的素材。
2.医学免疫学
是研究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功能、免疫应答反应的规律、免疫应答产物、疾病的免疫学发病机制以及免疫诊断和防治的一门学科。它是临床医学及相关专业重要的基础医学课程。免疫功能包括三个主要方面:即自我识别、排斥“异己”细胞或物质以及机体稳定作用。免疫学与医学的各个分支几乎都有关系。由于免疫化学、免疫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免疫遗传学等有关科学的发展,使得免疫学的理论、技术和应用方面都取得了大量的成果。此外,某些免疫性疾病的免疫病理学研究以及肿瘤免疫、器官移植免疫、免疫遗传学等方面也都取得了不少成绩。通过学习能掌握医学免疫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在现代医学中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价值,为从事临床实践工作奠定基础。
3.医学心理学
是研究医学与心理学的相互关系以及心理学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的一门学科。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心理因素在健康保障、疾病诊断与治疗中的重要作用,基本了解人的正常心理活动及规律。
(三)相关因素医学
由于影响健康与疾病的因素呈现多样性和复杂性,因此它至少包括三个方面的学科门类:
研究影响疾病与健康的外部环境因素的学科,如微生物学、人体寄生虫学等;研究促进健康、防治疾病技术原理的学科,如药理学、药剂学等;研究跨学科的生物医学研究方法的学科,如医学统计学、实验动物学等。
1.微生物学
是研究与医学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感染与免疫机制、特性诊断与防治的一门学科。通过微生物学研究,去寻找和掌握同疾病作斗争的措施,以达到控制传染病及与微生物有关的其他疾病的目的。与人类有关的病原微生物有细菌、病毒、真菌、螺旋体、立克次体、衣原体、支原体、放线菌等。在医药工业方面,几乎所有的抗生素都是用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制成的。寄生在人类肠道中的大肠埃希菌还能为人体提供必要的维生素。我国在微生物学理论和技术方面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与实际要求或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通过学习能掌握微生物的基本知识和实验方法,为从事由微生物所致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工作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