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误的前提
至少有95%的人在生活中多多少少要受到自卑感的影响。这种自卑感对于无数人来说,都是通向成功与幸福道路上的严重障碍。
从某种意义来讲,世界上的任何一个人都不如某些人或某个人。你不可能在每一个方面比他人强,但你也不可能在每一个方面都不如他人。我们肯定比不上世界举重冠军,也比不上世界飞人,比不上那些著名的作家,但是,这些人也不一定比得上你。不是在什么地方,我们所遇到的每一个人,下至街上卖报者,上至银行总经理,他们都应该具有别人无法比拟之处,所以我们无法一下就说谁比谁强。当然更不用为自己感到自卑了。
自卑感的产生往往不是来自“事实”或“经验”,而是我们对事实作出的结论,对经验作出的评价。而应取决于我们用“什么”和“谁的”标准来衡量自己。
使我们产生自卑情绪并影响我们生活的,并不是在技巧或学识上不如人的认识,而是一种不如人的感觉。这种不如人的感觉产生的原因只有一个:我们不用自己的“标准”或者“尺度”来衡量自己,而是用其他人的“标准”。我们这种做法毫无例外地会使自己低人一等。因为我们认为、相信和假定我们应该达到别人的“标准”,我们才感到不幸,感到自己低人一等,从而得出结论,说我们本身有毛病。在这个荒谬的推理过程之下的逻辑结论只能是,我们没有“价值”,不配得到成功和幸福,除了觉得抱歉和有罪之外,就没有地方再能充分表现我们的能力和才华,不管这种能力和才华多么高贵。
出现这种情况完全是因为我们受到了那种根本错误的观念的欺骗,觉得“我应该如此这般”,或者“我应该像其他任何人一样”。如果对后一种观念稍加分析就可以揭穿它,因为事实上从来没有大家都接受的“其他人”这一固定标准。其他人是由一个一个的人组成的,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
有自卑感的人无一例外地会为了取得优越地位而加深自己的错误。“我不如别人”是他的感觉的错误前提。在这个前提之下又建立起一整套“逻辑思维”和感觉,如果他因为不如别人而觉得不行,根治的方法只能是使自己跟别人一样好。要想有良好的感觉,就要比别人更优越。这样追求优越给他带来更多的苦恼,造成更多的挫折,有时候甚至导致以前根本不存在的精神病态。他变得比以往更抑制,他“越努力”,就越不幸。
卑下与优越是同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只要认识到这枚硬币本身是假的,问题也就解决了。你的真实情况是:
1.你并不比别人“卑下”。
2.你并不比别人“优越”。
3.你只不过是“你”自己。
“你”作为一个个性不必与其他个性比高低,因为地球上没有另一个人和你一样,或者处在你的特定级别。你是一个个人,独一无二。你不“像”别的人,也无法变得“像”别人。没有人“要”你去像别的人,也没有人“要”别人像你。
在实验室里可以特制一种“自卑情绪”以及它所伴随的行为退化。只需要制订一条“标准”或“平均数”,然后让被测验的人相信他够不上标准就行。一位心理学家想了解自卑感如何影响解决问题的能力,他先对学生们做一次常规检测,然后郑重宣布,只有一半的人能够用测验所需的时间的五分之一来完成测验。在测验过程中响一次铃表示平均标准的人所用的时间已到,这时有些很聪明的学生也变得慌慌张张,完不成任务,以为自己成了低能儿。不要拿“他人”的标准衡量自己,因为你不是他人,也永远达不到他人的标准。“他们”同样达不到你的标准,也不想达到。一旦你明白、接受和相信这个简单明了的真理,你的自卑感就会消失了。
“自卑”消得人憔悴
你不去主宰生活,一定会被生活主宰,这无异于没有人身自由的……
你见过田野间辛勤耕作的水牛吗?它们为什么这么卖命,在炎炎烈日下不停忙碌呢?因为它们的鼻子被一根绳子给拴住了,只要它们不听话,人就使劲扯那根绳子,在它的意识中只有这样一个准则:跟着绳子走。有时候,人犯起毛病来,还就真像这些被拴住鼻子的水牛们。
在中国某著名大学,某个清晨,由于学校外面的网吧最近在早晨的七点到九点提供免费上网服务,所以在离网吧最近的小南门,在六点半钟的时候已经聚集了好多人,焦急地等待小南门的开启。但是今天不知道为什么拿钥匙的保安人员却迟迟不来。事实上在离小南门不远的地方还有一个南门,是这所学校的正门,正门从早到晚二十四小时都是开着的。从正门出去也可以到网吧,不过要多费一些时间。但是因为小南门离网吧实在是太近了,只要一出门就到,所以大家都不愿意骑上自行车去远一些的南门。这时从楼上又下来几个男生,一看到拥挤的人群,他们立刻明白了整个事情。他们二话不说,骑上车就直奔南门。他们刚走没有多久,开门的保安就匆匆来了,等待的人群想起刚才骑车奔向南门的几个男生,脸上不由地泛起一种得意嘲讽的神色。
拿上面的例子来说,在门口静静等待的人群何尝不是被拴住了鼻子?在这里,显然是,那位保安人员充当了一个命运使者的角色。他们在心中景仰命运的力量,以愿赌服输的大无畏精神,等待着命运的安排。大有命运叫我怎么做我就怎么做,命运叫我死,我就不能活着的气势。更为可贵的是,当他们发现有一些人不情愿戴上命运的枷锁,而做出与自己不同的选择的时候,他们对这些人百般嘲讽。
于是我们应该把这群人称作“人牛”,因为他们不仅十分自愿地甘心于命运的支配,而且还要以自己颇有震撼力的嘲笑作为武器来保证这种秩序的继续存在。他们的生命中已经充满了被奴役的“牛性”,被一根无形的绳子牢牢拴住,不敢也可能没有想过要去做别的尝试,只是理所当然地认为:你开门我就去,你不来开门我就等着。我们常常抱怨命运把通向成功的大门锁住了,却从来没有想过通过的方法有很多种,你尽可以绕行、爬墙甚至是撬开那把锁,但没有什么比接受命运摆布更糟糕的。
有些人不懂困难是什么,有些人觉得摆在面前的一切都是困难,那么究竟困难是什么……
古巴共和国国务委员会主席菲德尔·卡斯特罗1988年4月13日被世界卫生组织授予“卫生为大众”和“为预防尼古丁中毒而斗争”两枚金质奖章,成为戒烟楷模。
卡斯特罗早年嗜好抽烟,又粗又大的哈瓦那大雪茄,一天要抽7至10支。医生告诫他抽烟可能使他5年以后完全丧失讲话的能力。果然,1962年他在一次报告之后,声音哑了。为了事业和个人健康,他在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戒烟。从那以后,卡斯特罗再也没有发生讲话失音的现象。他曾坦言:“戒烟对我是一种巨大的考验。”
注意观察,你会发现我们身边很多烟民屡戒屡败,类似的还有酗酒、通宵搓麻等等。
改变不良嗜好,重要的是增强意志力。你能保证自己经得起考验吗?那就试试吧。
“不是牧者,就是羊群。”你不去选择命运,命运才选择了你。做自己命运的主人,依据自己的判断进行自己的选择,才能免遭成为羊群的厄运。
打碎自卑的枷锁
自卑的人常常把注意力高度集中于自己的不足,他们的结论是:无论如何努力,也不可能做得更好,因此放弃了努力,并常常指责自己。所以在人际交往中总感到自己矮人一头,索性有关闭交往的大门,成为孤家寡人。
一个人如果陷入了自卑的泥潭,他能找到一万个理由说自己如何如何不如别人,比如:我个矮、我长得黑、我眼睛小、我不苗条、我嘴大、我有口音、我汗毛太多、我父母没地位、我学历太低、我职务不高、我受过处分、我有病、乃至我不会吃西餐,等等,可以找到无数种理由让自己自卑。由于自卑而焦虑,于是注意力分散了,从而破坏了自己的成功,导致失败。即失败,自卑,焦虑,分散注意力,失败,这就是自卑者制造的恶性循环。一个人如果陷入了自卑,在人际交往中除了封闭自己以外,就有可能会奴颜卑膝,低三下四。
自卑是如何形成的呢?
首先是在一个人的成长中,受到的负面暗示太多,也可以说是受的批评太多了。失败和挫折太多了,看不到自己的优势,总怕别人瞧不起自己。最糟糕的是自己关起门来,想像自己如何不如别人,如何失败等等。
自卑给人们带来什么后果呢?
自卑使人们固步自封,对外部世界产生敌意;自卑使人们失去自信,不敢参与激烈的竞争;自卑使人们不敢冒险,不敢创新、永远落后……
一个人如果自卑,他不仅不敢有远大的目标,同时他将永远不会出类拔萃;一个民族和国家,如果自卑,只能当别国的殖民地,站不起来,也不敢站起来,只能跟在别国后边当附庸。
自卑是麻痹药,自卑是落后丹,自卑是自杀的剧毒品!
驱赶自卑的良药是接受自信心训练,建立自信。
超越自己,超越自卑
一个人要想完善自己,就得超越自己,超越自卑。下面是一个女孩的自述,应该对你有所启迪:
高中三年的自卑情形我至今历历在目,当然现在看起来似乎有些可悲可笑。这一段痛苦的经历使我深深地体会到,自卑是阻碍人前进的大敌,是走向成功的绊脚石。它如一味腐蚀剂,麻醉人的意志,瓦解人的斗志,让人不战自溃,无心进取。但有意思的是,无论是在初中、高中还是大专,我都遇到过有自卑情绪的同学和朋友:有的因学习成绩不理想而抬不起头,心情压抑;有的为生活条件不如人而觉得低人一等;有的为自己外貌上的缺陷而伤心;如果不正视自卑情绪,并努力战胜和克服它,要想做出一番事业,顺利到达成功的彼岸是很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