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先否后赞
先否后赞,亦即所谓“先迎合再诱导,先讲坏再说好”的表达方法。这种方法峰回路转、一波三折,能在人心中产生强烈的刺激效果。它的特点是先退后进,先贬后褒,在对方信服你前一观点的时候,实际上是你抓住了他对你的信任,而后,对你提出的另一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他也不得不信服。因为你赢得了他的心,让他认为你是在为他着想,对你所说的话怎么能不信服呢?许多推销员、广告员都成功地运用过此种方法。
十几年前,世界石油价格暴涨,汽车数量大减,日本丰田汽车公司一名推销员在美国底特律汽车市场,面对徘徊犹豫的顾客,以流利的美式英语即兴发挥:
“现在油价这样高,买轿车当然是最不合算的,可以说,只有根本不会算账的傻瓜才会买。我想来想去,最好的办法就是学中国人买辆自行车上下班,既便宜又不耗油,岂不两全其美?上个月,我兴冲冲地骑车上班,路上整整花了四个小时!我的妈呀,一到公司,我累得大汗淋漓,躺在办公室的沙发上,打死我都不想动。可是一想,不行啊,被经理看见,非炒我鱿鱼不可。只得拼命支撑,起来工作,好不容易熬到下班,累得我全身骨架像散了一样。当我拖着沉重的脚步走到公司门口,突然想起还要逆着风骑回去,伤心得真想大哭一场。这时,我才明白一个真理:轿车无论如何不能少,买轿车的傻瓜非做不可。而最佳的选择就是买省油的车。本公司的丰田车是最省油的,而且价格便宜。因此,买丰田轿车的人其实不是傻瓜,而是最聪明的人……”
果然,一席话说得顾客们纷纷称道,争相订购丰田,丰田车的销路由此大增。这个推销员也运用了“先迎合再诱导,先说坏再说好”的表达方法。他侧重将“我”的前一观点肆意渲染夸张,用观点转化,造成强烈的反差,如从高崖跌到低谷,使人印象深刻,情感也随之转变,化为信服和购买欲。于是,他的推销获得了成功。
当然,运用“先否后赞”这一推销方法也要考虑顾客(听众)对象、时间、场合和夸张的程度,不要滥用。
57.限定条件
从事推销的人都知道,遭人拒绝是经常的事。一名推销员若因客户的一句微不足道的反驳就退走的话,那就什么事也干不成。高明的推销手段就在于即使被拒绝也要设法突破,说服客户,让其购买。
那些推销高手们使用的方法是,即使被拒于门外也绝不退缩,反而厚着脸皮对对方说:“你只要听我说几句话就可以。”或“借给我五分钟时间就够了”。等等,提出一些让对方接受的限定条件。
此时,除非客户已有那种商品或的确很忙,那就另当别论。但对方若无明确的理由来拒绝你,一经你提出这类限定条件,依人情而言他是不好拒绝的:因为只要听你说几句话或者只需五分钟就够了,对他而言又何尝不可。一旦这关被你突破,则你已成功了一半。别说是五分钟,就是十分、二十分钟对他来说已无关紧要,只要能打动他的心,让他与你成交就绝不是困难的事:
前面所说的“限定条件”其实只是一个幌子,是为了让对方能够接受你的要求所设的一个圈套。人的警戒线一旦被突破后,就显得格外地脆弱。原来只是让一步,到最后会变成让一百步。
像这种利用人心的说服技巧,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譬如很懂得借钱之道的人,当他向人借一万元时,他开口时绝不说一万元,因为如此一定会将对方吓倒而吃闭门羹。所以开始时他会说只需一、两百元,以解开对方的警戒心;这样一来,对方就比较容易答应他的要求,之后再巧妙地缓缓引出所需款项,对方就不便一口回绝了。这也是一般人所具有的弱点。当你能够做到解开对方的警戒心时,表示事情已差不多成功了。
58.欲擒故纵
欲擒故纵,是指采用与要实现的目的背道而驰的手段,有效地瓦解对方的防御心理,使对方自动上钩。
如果一名汽车推销员来拜访你,首先你一定会想到:“这家伙又来向我推销汽车了。”
如果他是一名优秀且颇具名气的推销员,你一定更会认为他向你推销的不是名牌也必是价格昂贵的汽车。
某人有一部老旧的车不能用了,于是一时间有许多推销员前来推销汽车,使他感到不胜其烦,自然也造成了他重重的防范心理,只要推销员一上门,他就会想:
“这家伙又来了,我绝对不会上他的当。”
由于这些人为了推销他们自己的车,不是说:
“你这部老爷车早已破旧不堪,实在有失你的身份。”
就是说:
“你已经换过太多零件,还不如将这些费用购置一部新车更划得来。”等等不堪入耳的言词。所以这人只要一见到他们,心中就起了反感。
有一天,又来了一名中年汽车推销员,他直觉的反应就是:“这家伙一定是来推销产品的,我绝不上他的当。”
可是那位推销员一看见他的汽车便说:
“你这部车起码还可以用上一年半载,现在就换的话,也太可惜了,我看还是过一阵子再说吧!”说着便递了张名片给他,径自离开了。听他这么一说,这位先生顿时感到自己的防御心整个崩溃了。接着他就马上按照名片拨了电话,结果如何,可想而知。
59.接箭返还
接箭返还,是说你在被人指出错误时,最好是马上赞同他的意见以削其锐利,再把对方射你的箭巧妙地投还给他。
有位英语老师颇不受学生欢迎,常令学生感到难堪。有一次,这位老师无意间在文法上出了点小差错,当场被一名学生发觉,这位学生逮住了报复的机会,便毫不客气地指正,不料那位老师以温和的神态赞同说:
“噢,你的说法真是对极了,可是其他同学怎么回事,为什么没有发觉,是不是上课时在打瞌睡!”
他给那位同学戴了顶高帽子后,接着才说:
“像这样的错误很容易犯,一不小心很容易酿成大错,各位同学一定得小心才是。”然后便继续上课。
这位同学本来是以报复心向教师作攻击的,不料竟得到称赞,心里更是感到高兴万分。
许多人在受了指责后,通常会板起面孔以火爆的气势相对,有如火上浇油,攻击者情绪会更加激昂,容易造成不可收拾的局面。由于受到指责的一方无视其中真正存在的问题,反而将这件事变成人与人之间的面子问题,故容易形成对峙的局面。所以此刻须采取的方式,就是从削减对方的怒气方面着手。
本来乙方打算以正面驳斥来攻击甲方,不料甲方的态度反而使乙方无法使用火爆的武器来达到他的目的。
当你在推销商品时,如果对方说:“你们的商品真贵。”此时你不妨同意地说:
“你说得很有道理。”先听取对方的意见,然后移开对方的攻击目标,接着再说:
“我们生产的机器不但省油、省电、故障少,性能高,而且还有很好的售后服务。”对方权衡结果,通常都会令你满意。
60.实事求是
心理学家曾作过这样一个实验:对同一款式的汽车作了两种式样的广告,一则广告说:“这种汽车门的内把手太偏右一点儿,用起来不大顺手,但除此之外,其他方面都很好。”另一则广告则全讲优点,不提缺点。结果人们都相信前一则广告,而不相信后一则广告。这说明实事求是地提供信息能获得人们的信任,使被说服者容易接受说服的内容。
所以说服者在改变人的态度时,必须实事求是地提供信息,对优点和长处不能夸大其词,对缺点和不足也不能含糊其词,支支吾吾。这样就会让被说服者觉得你的态度中肯,说的是实话。尤其是敢于揭示自身的短处,就更能赢得对方的信任。有了信任感,才会接受说服的信息。
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人们,每天都会遇到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有些是真实的,有些则是不真实的,有些甚至是欺骗性的,因此,人们在面对这些鱼龙混杂的信息时,总要首先对它们进行辨别,分析哪些信息是可靠的,哪些信息是不可靠的。然后,选择可靠的信息做出反应,而对不可靠的信息嗤之以鼻。
在改变人的态度时,说服者与被说服者之间总抱有一定的戒心。加果说服者不注意这一点,忽视了人们选择可靠信息的心理,大肆炫耀自己见解的正确,夸奖自己观点的长处,言过其实,不仅不能取得对方的信任,有时反而会引起人家的反感,使说服性信息被当做不可靠的信息而被遗弃。
人们大都有这样的经验,在买东西时,对高声叫卖、大力宣传自己物品最好的商人,总是抱有怀疑的态度,不敢轻易买他的东西,生怕上当受骗。而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正视自己的短处,就有可能打消被说服者的怀疑态度,缩短被说服者与说服者的心理距离,使说服取得良好的效果。
香港一家药品公司在报纸上登了一则药品广告,以这么一句话结尾:“当然,大病还得看医生。”乍看,这句话近似废话,甚至还有自揭短处之嫌。然而它却能在消费者心理上产生意想不到的作用:这则广告说的是实话。因为这句话告诉人们,此药的疗效范围是有限度的,或者等于说,我的药有很强的针对性,并不是包医百病的灵丹妙药。所以,这句话符合药物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具有很强的真实感,因而也就能够赢得人们的信任。
61.制造意外
假如一位白糖推销员找到你,劝你赶快去买白糖,说白糖就要涨价了,你会去买吗?很难说。因为你可能会觉得他是有意制造紧张气氛,试图影响你,以便推销更多的白糖。可是如果你意外地听到这个推销员正对他的好朋友说,白糖快要涨价了,赶快去买,那你一定相信这个消息是真的,可能马上就去买白糖。
这是什么道理呢?这就好比有人当面竭力地说你的好话,称赞你,你往往会立刻产生警觉,马上向自己提出这样的问题:他这样奉承我,是不是有什么目的?可是,这个人在别人面前夸奖你,被你意外地听到,你就很有可能会在心里感激这个人,相信他是真正地认为你好。因为这时,你不会“警觉”到他对你会有什么“企图”。或者可以这样说,你越是想有意地影响他人,对方越容易提高“警惕”,因而也就越不容易产生影响;而越是“不想”影响别人,对方越容易放松“警惕”,这样,也就越容易产生影响。
你在说服别人的时候,如果被对方察觉你正试图改变他的态度,他也会对你的说服产生更多的怀疑,从而给说服带来障碍。相反地,如果对方确认你在“无意”地传播某种信息,就会认为这种信息没有说服的意图,是出于自然的,那么,就会更容易地接受这种信息。所以,为了达到增强信息影响效力的目的,就必须把说服动机巧妙地“隐蔽”起来,让被说服者感到是“意外”地得到了说服信息。这种“无意”传播信息的手段,会增强信息的可信度,因而,也就增强了信息的影响效力。
62.察言观色
售货员身处二尺柜台,站在陈列之商品的前沿,整日与形形色色的顾客打交道,不仅应该做到服务周到,态度热情,而且还应该从细微琐碎的小事人手,注意观察顾客的一举一动,从中了解顾客的需求,掌握顾客的心理,这样才能赢得顾客的信赖,将顾客潜在的购买动机挖掘出来,使它变成积极的购买行为。美国百货业大王,被人誉为商业道德创始者的圣商瓦那美卡,曾经对自己的售货员说:“生意的本质就是找客人所需求的东西,然后让客人知道他们可以用你所给的东西来满足他们的需求。”因此,售货员就必须积极主动,用热情巧妙的话语去打动顾客,使他们心甘情愿地慷慨解囊。
大家请先看看一位售货员是怎样做生意的。在一个售货中心,一位先生带着儿子来体育服装专柜买棒球衣。还未说话,一位售货员便对他一笑说:
“您来啦,您是想买一套棒球衣的吧!”
这位先生感到十分奇怪:
“是啊!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因为我看您一走过来,眼睛就盯着棒球衣,而且您儿子手中还拿着棒球呢!”
自然而然,就从心理上亲近了顾客,也赢得了他的好感。当他选中一套,正要付款时,售货员走上来笑眯眯地对他说:
“先生,还有一套和这套球衣配套的汗衫、长裤呢!”
这位先生一想,说得有理,要买就买全,于是点头称是。这位小姐一边包装衣物,一面漫不经心地看着小孩子穿的鞋,亲切地问:
“小弟弟,你还没有球鞋?”
孩子摇摇头。小姐转过身来,以恳求的眼光看看这位先生说:
“请您再破费一点儿给孩子买一双球鞋吧!这么一个英俊的小伙子,穿上一套新球衣、球鞋,那才真叫精神呢!”
这位先生还在犹豫,鞋已包好递到他手上。这位先生一边接过东西,一边高兴地称赞她:
“你真会说话,让人家花了钱还觉得心里高兴。”
一算共计花费二千多元。可见,出色的售货员不仅要卖给顾客要买的东西,而且要把一些顾客“想”买的或未来“想”买的东西卖给他,变潜在顾客为实际顾客;同时,成功的售货员还时刻注意到顾客的满意程度,绝不做仅仅一次的买卖,尽力使自己接待过的消费者成为永久的顾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