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190800000010

第10章 人的社会化(3)

四、影响社会化的因素

这里主要介绍影响青少年社会化的因素,其影响主要来自家庭、同伴、学校及大众传媒。

(一)家庭

这种影响主要来自于父母。由于青少年的生活范围首要是家庭,父母的言行对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最明显、最重要。青少年与父母长期紧密的联系使得父母的影响超过了其他方面。

父母对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是通过他们对子女的教养方式和教育态度起作用的。研究资料表明,对子女表示无私关爱的父母,容易帮助青少年发展积极恰当的人际关系,培养他们与人交往的信任感以及发展积极的自尊;而对子女表示拒绝和敌意的父母,则会造成青少年在学习、智力发展、同伴关系及与成人关系等方面的困难,严重者导致青少年心身疾病甚至犯罪。

研究资料还表明,有积极作为的青少年往往认为他们的父母比较愿意接受他们,很少对他们使用心理控制、进行心理干预,遇到问题时也很少不听解释就严格控制他们的行为。因此,当青少年感到自我被接受、被需要以及感到一定程度的独立时,将对其自我价值感和积极的自我观念的发展产生很大的促进作用。

家庭教育不仅应注重智力教育,更应注重青少年良好的品德教育、健全人格的培养及责任感的教育,也就是父母对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主要反映在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独立意识方面。这当中可能蕴含着冲突,如果父母和青少年之间在价值观、理想上有相同的地方,冲突就较为平缓,双方可以发展一种相对和谐的社会关系,否则就有可能产生“代沟”。

(二)同伴

同伴对于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相对于儿童期来说,有了实质性的变化,此时的同伴关系发挥了更为重要的作用。

青少年与同伴之间的关系更接近成人的同伴关系,是可以信任的、忠诚的关系,他们从同伴关系中得到了更多的自信和对困难解决的帮助。忠诚可信的朋友使青少年无须害怕因与朋友分享隐秘的感受而受到嘲笑或被他人所知,与亲密的朋友分享失望和喜悦的感受,使他们能很好地应付这一时期的感情波动。当然这种同伴关系也可能造成不利的影响,一旦被朋友背叛,打击非常大,可能导致他们自我价值感的下降,形成对自己的消极感受。

同伴在青少年社会化过程中的影响虽然是多方面的,但是与父母的影响相比,这种影响更为表面化,范围更小、时间更短,它主要集中在赶时髦、音乐、服装发式等方面。同伴关系的形成一般都是由于他们有相似的背景和价值观,它实际上是强化了父母传授的基本价值观。因此,可以认为父母和同伴在不同的方面满足了青少年的不同需要。

同伴的交往可以表现为良性的,也可以表现为恶性的。良性的交往能促进青少年积极进取,加快社会化的进程;恶性的交往则会在同伴之间相互传播劣习,甚至结成犯罪团伙进行违法活动。所以,家庭和学校要注意引导青少年正确的交友。

(三)学校

由于青少年每天在学校度过大量的时光,所以学校也是影响青少年社会化的一个主要因素。

学校一方面给青少年传授知识和技能,从而使每个人将来成为在经济上独立并有能力的社会成员;另一方面还要向青少年灌输价值观念、社会规范、道德标准,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所以学校教育对人的社会化更正规、更全面、更具有指导意义,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青少年的前途。

学校的教师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做出了成人的榜样。教师不仅在价值观念、工作态度、行为方式方面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健康发展,教师的期望和评价也对青少年的变化产生较大的影响。

从某种意义上讲,学校已经成了一种社会场合,校园内发生的各种事件、举行的各项活动都对青少年社会化产生很大影响。学校还为青少年结交朋友、建立亲密的友谊提供了机会,使他们学会如何处理同学之间的关系,并认识到集体精神与合作精神的重要性。

学校经历还影响着青少年对自己能力的评价。常常成功的学生会把新奇的问题看作是一种挑战,并在这种挑战中受到鼓励、取得成功;而经常失败的学生会认为自己无能,并常常失去尝试的动机。所以学校教育要建立多元式、多层次的评价机制,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机会,在成功的喜悦中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四)大众传媒

大众传媒是指社会组织为广大社会成员之间交流信息、互通情报所采用的各种传播手段,如广播、电视、电影、报纸、书籍、网络等。大众传媒对个体社会化具有积极作用,它可以使青少年理解和接受社会所倡导的价值观念、奋斗目标、社会规范和行为方式,使他们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学习技能、提高判断是非的能力。但由于大众传媒的多元性,使得很多不同的价值观可以通过大众传媒进行传播,因而大众传媒成为一把双刃剑,对个体社会化也会产生消极作用,如影视剧中的暴力节目、网络中的暴力游戏、黄色书籍等都对青少年的社会化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如何正确引导青少年分辨众多传媒信息,从而有选择地接受这些信息,成了当前青少年教育的一个重点。此外,如何加强对大众传媒的控制,使传媒更有针对性地发挥社会的教化作用,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社会问题。目前已经有许多尝试取得了积极的效果,比如电视分级、频道专业化等。

五、社会化与人格发展

(一)人格及其形成

人格也称个性。按照社会心理学家的观点,人格是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心理倾向和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心理倾向是推动人们进行活动的动力系统,决定着人们对事物的态度和选择,主要包括动机、兴趣、理想等。心理特征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具有经常性、稳定性的心理特点,主要包括能力、气质、性格等。

人格以生理素质为基础。孩子们生来就有兴趣和态度方面的差异,比如不同的个体从小就可能有不同的兴趣,还有女孩子文静,男孩子好动,这些都被认为是生理因素在发挥着基础作用。但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化过程对人格的影响更重要、更明显,它可以改变那些基础性的倾向和特征,使人们态度和行为的倾向性得到强化或被抑制。可以通过一系列活动培养孩子的兴趣,鼓励孩子自主地作出选择,增强其自信心,也可以通过集体性的活动使那些性格内向的人变得比较开朗。一个自认为能力不强且性格内向的人在成为负责人后,经过锻炼可能会成长为外向型的、有较强能力的领导;而一个性格开朗的人遭遇一系列的人生挫折后可能会变得忧郁。可以说,人格是在生理素质的基础上,经过后天的社会实践活动而形成的,社会化过程对于人格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二)社会化在人格形成中的作用

社会化造就了人格的共性。在同一个群体或社会中,人格社会化的外部文化环境是相同的,群体或社会会用同一种标准去要求、塑造同一类个体,其结果是同类个体有相似的人格。社会心理学家把同一群体中多数成员共同具有的心理特质和性格特点称为社会个性。

这种社会个性被模式化,并作为社会文化的一部分而为人们所共识,从而成为一种角色期待。如社会上有男人特征与女人特征、老年人特征与年轻人特征、东方人特征与西方人特征、农民特征与知识分子特征等区别。但不同个体因其生理基础不同,所经历的社会实践活动不同,在社会化过程中主观能动性不同,其人格也会有差异,也就是说社会化不能造就完全相同的人格。

着名作家柳青曾说过一句很有哲理的话:“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青少年时期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社会化的任务非常艰巨。因此,需要个人努力地调整好自己的身心状态,尽快确定人生的价值标准和道德标准,在通往人生成功的道路上努力奋进,将来成为一个对社会有所贡献的人。

要想人生成功,青少年首先应该学会做人。

第一,作为子女,青少年应理解父母供养自己读书的艰辛,体谅父母的期盼与要求,懂得尊重父母、关爱父母、感恩父母,珍惜父母的血汗钱;作为学生,应尊重教师的劳动,认真听讲、虚心请教,珍惜在校的学习时光,加倍努力用自己优异的成绩来回报师长和社会;作为同学和朋友,应善于和他人沟通,学会与人相处,学会关心别人、帮助别人,要以礼待人、以诚待人。

第二,要努力做一名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做一个有益于他人、有益于社会的人。有人说,一个人没有“体”是“次品”,没有“智”是“废品”,而没有“德”就是“危险品”。做人德为先,“德”是灵魂,良好的道德、高尚的品德是一个人走向社会并能在社会上立足的根本,让自己成为一个有德之人是青少年学习的首要任务。其次,还要发展我们的“智”,“智”是基础,没有一定的社会文化知识和社会生活技能,个人是无法在社会中生存的。努力学习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扩充自己的文化储备非常重要。另外,还不能忽视我们的“体”,“体”

是保证,没有一个强健的体魄,即使才能非凡也很难发挥出全部的能力。

第三,应遵守国家法律、社会公德及学校纪律。常言道,不依规矩难成方圆。我们的言行举止要合乎规范、文明礼貌,这是文明社会对公民的基本要求。也只有在人人都遵守法律、规章、纪律的社会中,个人的生活、社会的秩序才能得到保证。

最后,要懂得敬畏生命、珍爱生命。生命来之不易,生命不仅仅属于自己,还属于爱自己的人,要珍惜生命,对自己的生命负责。要掌握消防安全、用电安全、交通安全、食品安全等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要提高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安全是幸福的保证,是个人健康发展的前提。

学会做人要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一言一行做起。

社会角色

人社会化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合格的社会成员,使其在社会中胜任多种社会角色。“角色”一词本来是戏剧中的一个专有名词,是指演戏的人化妆打扮后所扮演的戏剧中的人物。社会学家把它引入到社会学中,认为社会也是一个大舞台,社会成员在这个舞台上扮演着各种角色。

一、社会角色的含义及类型

(一)社会角色的含义

社会角色是指处在一定社会地位上的人,根据社会对该地位赋予的权利、责任、义务及规范要求而表现出来的一整套行为模式,如学生角色、教师角色等。每一个人都处于特定的社会地位,都扮演着一定的社会角色。与其说社会是由人组成的,不如更确切地讲社会是由处于各种社会地位上的社会角色组成的。

所谓地位是指人们在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位置。人们生活在一定的社会中,总会有自己的位置或者地位,这种地位是由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形成的。我们对一个人社会地位的了解是通过这个人所扮演的社会角色而认识到的。如我们在医院看到有人穿着护士服在给别人打针,就知道她是护士。一定的社会地位都有其相应的权利、责任和义务,角色是集中反映权利和义务的方式,角色不同其行为方式、行为模式也不同。根据角色的权利和义务,任何一个社会角色都有权要求别人进行某种活动,同时他也必须按照这一社会角色的行为模式办事。如护士一方面有权要求病人服从她的安排,按时吃药、休息;另一方面她要表现出护士角色应有的行为规范及应尽的义务责任,如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按时送药、换药、打针等。

人们扮演的不同社会角色都表明了他们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社会地位,同时也反映了社会、组织或群体对这一社会角色的期待和要求,希望他们按照规范的行为模式办事,如“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便是社会大众对政府官员的期望。教师要为人师表,医生要救死扶伤、学生要认真学习都是社会对这些角色的要求和期待。

人们的社会关系是多方面的,如血缘关系、工作关系、地域关系等,因而人的社会地位也是多样的,并随着社会关系的变化而变化。在社会生活中,每一个人都承担着多种社会角色,并与其他角色联系在一起。如一位少年,他是父母的孩子,又是老师的学生,还是同学的朋友,他要与多种社会角色打交道。所以,人的多种社会角色是其社会关系的反映。

社会角色是构成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的基础,任何一个群体或组织都是人们通过一定的社会联系结成的。比如一所学校由学生、教师、管理人员这些角色构成,如果失去了这些社会角色,学校将无法存在。

同类推荐
  • 课堂只做简单的事

    课堂只做简单的事

    本书记录了作者从不同角度俯看教育的现象与思考,内容包括:从课例看“状态”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孩子教师要学一点医学常识爱,也会转弯老教师是一座富矿等。
  • 民间故事探寻

    民间故事探寻

    人生匆匆,岁月涛涛,总有一份份感动在我们心灵留下倒影,总有一种情愫让人回味无穷,使我们或感觉人生的美好,或感觉希望的永恒,这就是我们生命的光华。让我们采撷心灵感动的倒影,编织美好心灵的花环,让我们永远生活在温馨的心灵花园吧!心灵是我们的生命之场,演绎着我们人生的酸甜苦辣,只要我们细细品味,就会触摸到真实的内心世界,就会走到心灵之河的彼岸。让我们坚守心灵的真实吧!这样我们才会感觉到人生的深刻内涵;让我们获得心灵的小憩吧!这样我们才会收获那份沉静的感动。
  • 孩子究竟需要什么:探索教育的价值观

    孩子究竟需要什么:探索教育的价值观

    孩子究竟需要什么?由林格编写的《孩子究竟需要什么(探索教育的价值观)》一书告诉我们:生命最需要的是最精神的能量,亦即心灵温度;教育之道在于心灵,温暖心灵是教育的核心,因为如果一个人的心灵是温暖的,他的大脑潜能就会自然激发与拓展。《孩子究竟需要什么(探索教育的价值观)》所倡导的教育的首要原则就是:说有温度的话,做有温度的教育,上有温度的课……
  • 自知如镜化伟力(指导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故事集)

    自知如镜化伟力(指导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故事集)

    学生时代,是一个充满理想的季节,也是人体发育的转折关键期,这一时期,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的生理变化,怎样面对生活和生理的各种烦恼,是决定青少年身心是否健康的关键。
  • 新概念作文十六年纪念版精华范本(才子卷)

    新概念作文十六年纪念版精华范本(才子卷)

    近几年中学语文教育也在大幅度改革,许多人认为高考作文的命题和新概念作文大赛复赛题已经相当接近,这是非常好的发展趋势。正如王蒙所说,新概念由旧概念来。倡导新概念不是为了标新立异,而是想提高青年学子对作文的兴趣,告诉他们只有真实的、表达真情实感的、富有创造性和想象力的文章才是好文章。
热门推荐
  • 谬言异录

    谬言异录

    我说要有光!于是世界有了黑暗......当我说的话都会成为虚假的,我又怎样融入这个现实的世界......(原名《谬言者》,上传过几章,因账号原因......所以更换名称重新上传......)
  • 陪我看星辰

    陪我看星辰

    在那颗星星上有我们的回忆,我想让你陪我去看看。有关于你的过去和未来。始终如一......
  • 召唤神兵闯异界

    召唤神兵闯异界

    身带兵主召唤系统,纵横异界,争霸洪荒,终成为一。华夏十大名剑助我争霸人之战场;上古十大神兵随我斩杀异界神明;太古十大神兵为我屠仙;洪荒十大神器伴我成圣。唯一路上,斩魔兽、杀天神、屠金仙、虐圣人、废掌控者。血雨腥风成唯一,情断义绝舍佳人;大爱无疆悲天地,魂牵梦绕终无悔。不一样的异界,不一样的召唤。
  • 想一缕春风

    想一缕春风

    单薄的身体,脆弱的心灵,接受现实的洗礼,我们的心都要从弱小变的强大,只看你怎么面对。
  • 较量:中国历史上36场以弱胜强的战争

    较量:中国历史上36场以弱胜强的战争

    本书介绍了中国历史上1840年前那些以弱胜强的经典战例。以战争为切入点,以以弱胜强为主线,展现了自西周至清代数千年间,发生在中国大地上那些惊心动魄的战争故事。
  • 如梦仙缘

    如梦仙缘

    一个被修真者圈养之地,出生里面的人,似乎注定只是局中的一枚棋子……当修真之路,就在眼前,你除了坚持,似乎别无选择……
  • 敦煌大梦

    敦煌大梦

    本书讲述的是一个多世纪以来,一批中国知识分子为敦煌的保护、研究事业而殚精竭虑的故事,真实而全面地再现了凝聚在这些中国知识分子身上为民族文化事业勇于牺牲敢于承担的优秀品质。
  • 天人乱

    天人乱

    十五岁的路何记得莫老头说过的最多的一句话:“路小子,这个大陆真正的名字叫神殇。”
  • 背着琴的男孩

    背着琴的男孩

    爱,是什么?简而言之,爱,贵在专致,始终如一!是谓:朦朦寰宇\混沌为壤\盘古显圣\女娲创世\是以情字之外则为神\情字之内则为人\然则爱之一字\在乎本心\纵万般掩饰亦枉然\牛郎织女\湘妃洒泪\为爱而战者\不计其数\世人之爱\限于男女\吾之谓爱\不止于此\刀劈华山\孟母三迁\岂非爱乎灼艾分痛\桃园结义\岂非爱乎\世间有爱\得以繁衍\慎重视之\方能永恒\随心而发\由它而来\学会放弃\是谓无限
  • 快穿之我不是炮灰

    快穿之我不是炮灰

    什么?她竟然是被别人秀恩爱秀死的,不过,不是说秀恩爱死得快吗?关她什么事啊!呜呜~T^T人家至死还未脱大汪团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