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有了良好的自我认知、自我调适和自我控制的心理基础后,自我完善和自我实现成为可能和必要。罗杰斯把自我实现和自我完善,作为人格发展的动力学基础,相信人的本身有一种向上攀登的潜能,人总是向着自我实现的方向发展的。马斯洛也认为“自我实现的人也就是任何时候都不会感到焦虑和孤寂,也不会有自卑或卑微等不健全的感情的人。”“潜能是人的价值基础,只有人的全部潜能得到充分发挥的人才是一个有益于社会的心身健全的人。”这种潜能也就是自我完善和自我实现,它是青少年群体心理健康自我教育的最终归宿和体现。所以青少年群体要努力实现和完善自我,要做到:(1)须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要想达到自我完善,首先根据自我需要,结合社会要求和自己的价值取向,联系自我的现实能力,确立适合自己的自我完善目标,结合目标找出自己的差距,扬长补短,明确努力的方向。(2)应自我激励付诸行动。要从一点一滴做起,脚踏实地地实现自己的目标,并通过自我激励克服懒惰、畏惧等阻力,通过自我监控,自我鼓励,保持耐心和坚强的意志力,从而使自己得到锻炼和提高,实现自我价值,也使自己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心态的平衡和人格的健全。
青少年自我矫治的具体方法多种多样,主要有以下一些方法:
1.内省法:即自我分析法。古语有云,“吾日三省吾身”。根据理性情绪疗法的创始人艾里斯的观点,与其说给人带来不适应的是事情本身,还不如说是对事情的看法,困境是自己制造出来的。那么随着人对事情的认识的改变情绪就会跟着发生变化。因此要冷静地找出引发这一情绪的客观原因,关键是弄清自己对这一问题的认识看法,可进行自我反思:事情是否客观存在,自己的态度认识是否合理,表现方式与程度是否合适,可能造成怎样的后果,对人是否有利等。通过自我辩驳,对该事件进行重新认识,在新的合乎理性的观念指导下,选择新的行为模式,可消除不良情绪的影响,并进而矫正自己的认知、态度、行为等。
2.转移法:所谓转移,就是面对心理症状和困扰暂时有意识的逃避,让其他内容来冲淡和缓解眼前的不良境遇。转移是对青少年自我矫治的一种常用方法,有助于帮助网络犯罪的青少年保持良好的心境,应付各种令人困扰的问题。转移的内容很多,比如兴趣、注意、行为、感情等的转移等。通过强迫性的转移,可以使犯罪特征强烈的青少年主动摆脱困境,并在新的兴趣、注意、行为中培养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习惯。当产生忧郁、焦虑等不良情绪时,不如去放松一下自己,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可以去较静的地方走走,如公园、海边、山上,享受大自然;可以从事一些自己喜爱的体育活动;可以找朋友聊聊天,说笑一阵;也可以去购物或独自一人听听音乐,使自己心情舒畅,从而缓解不良情绪。
3.自我宣泄法:所谓宣泄,是指通过任何一种外显性反应去释放内心的紧张和焦虑,如放声大哭、捶打物品、破碎的声音刺激等,达到减轻内心痛苦和悲伤的心理调节和矫治方法。适当的宣泄,可以避免不良情绪郁积而引起的各种心理障碍。宣泄的方式,一类是依靠外在物品进行宣泄,比如猛击沙袋、锤击橡皮人等,后者如奋笔疾书、运动、呼喊、哭泣等。从心理卫生的角度讲,过分压抑自己的情绪,只会使情绪困扰加重,不利于心身健康。而适度的疏泻可以把不快情绪释放出来,从而使紧张、痛苦、悲哀等情绪得到缓和。
如向自己的父母、朋友倾诉心中的烦恼和忧虑,一吐为快;在悲痛时,想哭就哭;以运动或大声喊叫的方式将烦恼和不快抛在脑后等。当然宣泄要有节制,注意方式和场合,防止情绪泛化,影响他人。建立一定的宣泄场所,使青少年受到挫折和产生不良情绪的时候,能够把攻击性倾向通过合理的方式宣泄出来而不给他人和社会带来危害性后果,帮助青少年自我矫治。
4.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自我暗示是运用内部语言或书面语言的形式来调解自己情绪的方法。例如考试失败时可告诫自己“没事,这次只是疏忽,下次细心些肯定会成功的”,来安慰自己,保持情绪的稳定;情绪激动时暗示自己“冷静下来”、“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一切会好的”、“还是不发火好”等来抑制自己的情绪。当然当情绪困扰较严重,而自己又难以调节时应及时寻求心理咨询机构的帮助。通过充分肯定自己的优点,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来激发鼓励自己去争取进步,取得成绩。自我激励的方法有多种,比如通过自己设立的目标来激励自己,或通过已经取得的成绩和荣誉来激励自己取得更好的成绩,或以名人名言来激励自己,或以自己承担的责任进行勉励等等。
5.自我安慰法:自我安慰是指在挫折产生时,给自己一个不生气的理由,从而达到平息愤怒情绪、调节心理平衡的一种方法。运用自我安慰法,要注意把握自我安慰的“度”,不能时时事事都给自己寻找解脱的借口,以求得自我满足而不思进取。正确运用自我安慰方法的前提是已经做出最大努力,在努力后仍旧无法达成预期的目标或效果,就要求我们能够正视自己的缺点,并能够运用自嘲、幽默等方法来调节自己的情绪。可以通过否定为达到的目标的意义,夸大其对自己的弊端,以维护心理平衡,即所谓的“酸葡萄法”;或者有意夸大既得结果的好处,否认或缩小其缺陷即所谓的“甜柠檬法”,安慰自己,以减轻未能实现目标所带来的心理痛苦,恢复心理平衡。还可以采取其他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如升华、补偿等,避免消极逃避或自我孤立,不敢正视自己的不良情绪或行为。
6.团队训练法:根据青少年心理的相容性特点,加强良好的群体培养。青少年群体之间的心理具有很大的接近性和相容性,彼此容易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因此,建立一个良好的群体,形成健康成长的群体舆论和集体意识,对帮助青少年改变不良品行和形成优良品德,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我们应当认真分析青少年同伴群体的地位、性质和作用,根据不同的群体加以区别对待:支持和保护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同伴群体;对消极型的群体,要加强教育、因势利导,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对于具有破坏性的群体,应当坚决予以分化瓦解。要注意青少年的同伴关系,防止他们不良交友。有调查表明,中学时期是一个人交友愿望最强和交友最多的时期。对于中学生,同学和同龄伙伴的影响已经超过了成人对他们的影响。关注未成年人的人际关系情况,应当是学校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一个方面,而良好的校风、班风无疑是促进青少年学生形成良好同伴关系的最好举措。这是由于青少年学生的同伴关系很大一部分时间是发生在学校,特别是他所在的班集体中。良好的班风可以使一个班级有比较持久的、稳定的心理氛围,这对每一个青少年学生都有重要的影响,应当说,积极、友爱、团结、信任的班风会有助于良好的同伴关系,反之则对未成年人的同伴关系具有不良影响。因此,学校和教师应当根据未成年人这一时期的特点,帮助青少年学生处理好同学关系,并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帮助青少年与他人建立联系,引导他们重新与他人生活在一起,回归社会,并回报社会。
7.高峰体验法:通过体验式拓展训练的方式,培养青少年自我挑战、自我控制、自我调整等能力,实现对自我目标的追求和人生价值的自我实现的方法就是高峰体验法。目前在很多监狱、劳教场所或旅游地区,都建设了“体验式拓展基地”,开发了高空断桥、空中单杠、毕业墙等很多训练项目,参与性体验性很强,对青少年自我矫治能力的培养有很好的效果。
8.因材施教法:根据青少年的不同性别、年龄、犯罪类型以及不同的个性,开展针对性的分类教育和个别教育。根据个别人差异因材施教,是一项极其细致复杂的工作,要求了解每个个体的情况。因此要求我们建立青少年,尤其是犯罪青少年的心理档案,为因材施教的实施提供有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