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将欢乐带入生活
抑郁常常导致自尊心的下降甚至自暴自弃。易感抑郁的人往往比较善良,体贴他人,利他主义,却往往过低评价自己,贬低自己,拒绝应得的欢乐。即使在情绪正常的时候,他们也总是觉得自己没有资格享受欢乐。他们不值得欢乐,总是把别人的需要放在第一位。有许多父母就是这样。他们把儿女的需要放在大大高于自己的需要之上,而不给自己留下一点点时间和空间。
即使你现在还不认为你有资格享受自己的欢乐,至少你应该做你自己喜欢的事情。无论工作怎么忙,你也必须找时间让自己轻松一下,做一点你觉得能使自己高兴的事情。眼前的欢乐能帮助你预防未来的抑郁。将欢乐带进生活的确是保持良好心境的基本策略之一。
(4)不要孤注一掷
世上没有一帆风顺的事情。每个人都会遇到学习或工作进展不顺的情况,或者是个人爱好得不到满足,或者是生活中充满了各种问题。如果因此而把所有的自尊心都绑在生活的某一件事情上,你肯定会变得非常脆弱。
为了避免产生这种片面的依赖性,最好是拥有多方面的生活,包括:朋友、家庭、工作、爱好和兴趣,家庭内和家庭外的,社会上的和个人的。拥有其中的任何一部分都能增强你的自尊心。在生活的某一个方面进展不太顺利的时候,你还可以从其他的方面获得安慰和支持。
(5)建立可靠的人际关系
当发生不利事件时,有一个可以完全信赖的人,无论是亲戚、配偶或朋友,是防止抑郁的最重要保证之一。如果你还没有这么一个亲密的可以依靠的人际关系,将没有人为你提供防止抑郁的感情支持,你应该想办法建立这样的支持关系。
建立可靠的人际关系需要时间,需要努力,不可能很快就建立成功。不过你要记住:在生活的任何阶段都可以建立这样的关系。值得注意的是,可靠的人际关系决不应该是溺爱式的关系。
如何保持乐观情绪
擅长人际交往和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会使一个人乐观愉快。孤僻的人,不善交往的人,他们不快乐,因为他们与人缺乏沟通,不能理解和信任别人,他们缺少友谊。当他们苦恼时,没处诉说,于是只好憋在心里,从而就会感到不快乐。如何才能保持乐观的情绪呢?
(1)积极参加娱乐活动
多参加派对、沙龙、联谊会、庆祝会等活动,这会使自己的心情时常保持在一种愉快状态,同时又是人的一种精神寄托,在这些活动中,可结交很多朋友,包括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参加这些活动能陶冶自己的情操,使自己遇烦事苦闷时,能转移心情和注意力。
(2)爱别人,帮助他人
向他人显示你的爱心,并把爱心传给他人。有些自卑、孤僻的人,他们与乐观绝缘,因为他们时常处于一种封闭状态,他们不愿与别人交往,当然谈不上爱别人、帮助别人。一个人若不愿与人交往,久而久之,别人也会越来越疏远你,这时,你就会孤独,就会感到不快乐。
相反,你若时常主动去帮助他人,一方面能得到他人的感激和肯定;另一方面,也能体现自己的价值,别人也愿与你交往。这时,你就会感到自己是一个快乐的人。
(3)对人要宽容
心理咨询时,常碰到这样一些来访者,他们说自己情绪总是不稳定,波动大,别人总喜欢与自己过不去,自己总在想办法对付这样的人。其实,在生活和人际交往中,难免会磕磕碰碰,遇到这样的事,要有宽容之心,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俗话说,你敬人一尺,人敬你一丈。对于你的宽容,大多数人会接受,并与你同行。你若不能容忍,想办法对付和报复,这样报复来报复去,永远没完没了,你也不会感到快乐。因此,对人要宽容。
(4)辩证地看待生活
生活充满了五颜六色,说的是生活满是酸、甜、苦、辣,既有甜蜜的部分,也有令人苦恼的部分。就是因为生活什么都有,所以才有意义。一般来说,生活完全是痛苦,这是人所不希望的,但生活全是幸福,这也是不现实的。名人、伟人、政治家有他辉煌、灿烂的一面,但他们也有他们的苦恼,甚至不幸。因此,面对生活,我们应该充满乐观,当幸福来临时,我们不可忘乎所以;当不幸降临时,我们应该坚强,笑对世界,笑对人生。
(5)知足常乐
人生需要目标,既需要大目标——你的理想,也需要小目标——近日的工作和学习计划。你的目标不要定得太虚无缥缈,因为那难以实现,往往会导致你的失望,甚至悲观。你要知足,小事往往成就人的事业,很多劳模、英雄,他们并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他们都是做很平凡的小事,然而,平凡孕育着不平凡,就是这些小事,使他们获得了成功。在制定目标及实现过程中,人要知足常乐。
(6)学会心理防卫
当自己烦恼时,可去想高兴的事,做高兴的事,这是移情的作用;当自己没有钱,物质上比不过人家时,你可以在事业上干出一番业绩来,从而得到满足,这是补偿作用;等等。
培养自己的人格魅力
人格魅力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古今中外许多杰出人物,很多是靠自身的人格魅力影响了世界发展的进程。健全的人格,是许多优秀品质的总和,加强青少年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是构筑健全人格的基石,而健康的心理和健全人格,是学生能否走上社会乃至能否成才的关键。
1.社会对学生健全人格形成的影响
环境对人成长的影响历来被人们所关注,“孟母三迁”就是为了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环境。而“狼孩”智力低下,则是因为离开了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青少年学生在其成长的历程中,社会环境对其影响是随处可见的。现今社会大环境对于学生的影响更不能低估,尤其是现在社会变革过程中,市场经济竞争意识促使许多青少年形成拼搏、进取、向上的品质,在激烈竞争社会浪潮中,更好地提高自己、完善自己。但市场经济中允许不同利益主体追逐各自利益,必然有一些人为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择手段,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错误价值观也会影响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这就需要加强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净化社会环境,使青少年弘扬时代主旋律,做新时代社会的主人。
2.学校对学生健全人格形成的影响
学校育人的重要场所,良好的校风、班风、学风是一个学生健康成长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学校工作中教书育人的重要职责是由教师承担的,因此,学校良好的校风必须由教师来营造,这就需要教师有丰富的知识素养和伟大的人格魅力。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教学大纲宽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能手、艺术家和诗人。”教师的职业是“传道、授业、解惑”,教师务必要有丰富的知识素养,要有娴熟的表达能力和稳定的心理素质,更重要的是还要有不断探索进取的精神,这种精神是一种高尚的修养,是一种高境界的追求,是一种人格的体现,正是这种人格魅力,才能体现出教师职业的崇高与伟大。
“经师易获,人师难遇”。教师的人格就是教师的一切,教师之所以被社会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因为教师以全部的人格及行为影响着学生,塑造着学生的心灵。从孔子创办儒学到今天的现代教育,都重视教师对学生成长的影响。校园内外,课堂上下,教师举手投足、一颦一笑、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巨大影响。“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态”,教师对学生产生巨大感召力,这实际上是一种魅力,为学生所景仰的人格魅力。只有这样的教师才是真正合格的教师,才能真正“传道、授业、解惑”,也才能为学生成长营造良好育人环境,才能使学生的品格不断完善。
3.家庭环境对子女健康成长的影响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长是子女成长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对子女成长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传统家庭教育的弊端是重智商(IQ),轻情商(EQ),情商是人类最重要的生存能力,人生的成就只有20%归因于智力因素,另外80%则要取决于情商的影响。因此,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中,应该从单纯重视IQ转变为IQ和EQ并重,才能培养出人格健全、心态积极乐观,有着良好社会适应能力、善于与人交往和合作的人。
因此,在家庭教育中必须注重培养孩子的积极情感,让孩子形成乐观、开朗、积极的心态;必须帮助孩子学会调控自己的消极情绪,及时排解压力,保持平衡心态;必须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使他们善于与同学和教师沟通、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拥有健全人格,孩子只有人格健全、心理健康,才能自尊、自信、自律,才能为将来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使人生之路更加平坦。
必须面对的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青少年中常会发现个别人就是“不受教”、“不听话”,常与教育者“顶牛”、“对着干”。这种与常理背道而驰,以反常的心理状态来显示自己的“高明”、“非凡”的行为,往往来自于“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在青少年成长过程的不同阶段都可能发生,且有多种表现。如对正面宣传作不认同、不信任的反向思考;对先进人物、榜样无端怀疑,甚至根本否定;对不良倾向持认同情感,大喝其彩;对思想教育及守则遵纪则消极抵制、蔑视对抗等等。
产生这种逆反心理的原因表现在两个方面。主观上,是青少年正处于“过渡期”,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脱成人的监护。他们反对成人把自己当“小孩”,要求以成人自居。为了表现自己的“非凡”,就对任何事物倾向持批判态度。正是由于他们感到或担心外界无视自己的独立存在,才产生了用各种手段、方法来确立“自我”,与外界对立的情感。客观方面,教育者的可信任度、教育手段、方法、地点的不适当,往往也会导致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作为一种反常心理,虽然不同于变态心理,但已带有变态心理的某些特征。其后果是严重的,它会导致青少年出现对人对事多疑、偏执、冷漠、不合群的病态性格,使之信念动摇、理想泯灭、意志衰退、工作消极、学习被动、生活萎靡等。逆反心理的深一步发展还可能向犯罪心理或病态心理转化。所以必须采取有效的对策来克服和防止其发生。
1.要重视复杂的社会因素对青少年心理的影响。青少年的心理活动,会受到社会经济制度变革,文化、道德、法律等意识形态发展,善恶、美丑、是非、荣辱等观念更新等方面的影响。所以,要克服逆反心理,不能把青少年仅局限在学校这个小天地里,而要让他们置身社会,把对他们的思想情操等各方面的培养同社会政治生活、经济文化活动以及社会道德风尚联系起来,以提高他们心理上的适应能力,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不致迷失方向。
2.青少年要学会正确认识自己,努力升华自我。这里须提倡自我教育,就是要求青少年要学会把自己作为教育对象,经常思考自己,主动设计自己,并自觉能动地以实际行为努力完善或造就自己。
3.要改善教育机制。教育工作者要懂得心理学和教育学,要掌握好青少年心理发展不平衡性这个规律,不失时机地帮助青少年克服消极心理,使其心理健康发展。教育工作者要努力与青少年建立充分信任的关系,要与他们交朋友,以诚相待,以身作则,杜绝出现“台上他讲,台下讲他”的情况发生。教育者要爱护和尊重青少年的自尊心,选择合适的教育方式和场合,注意正面教育和引导,反对以简单、压制和粗暴的形式对待青少年。
4.要实现党风、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青少年中逆反心理的产生,责任不能完全归之于他们本人,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往往起着重要的作用。无数事实表明,实现党风、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对于克服和防止青少年逆反心理大有裨益。
谁都会有孤独的心理
有些青少年常常觉得自己是茫茫大海上的一叶孤舟,性格孤僻,害怕交往,莫名其妙地封闭内心,或顾影自怜,或无病呻吟。他们不愿投入火热的生活,却又抱怨别人不理解自己,不接纳自己。心理学中把这种心理状态称为闭锁心理,而把因此而产生的一种感到与世隔离、孤单寂寞的情绪体验称为孤独感。
青少年产生孤独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
1.独立意识的增长。青少年处于人的生命发展过程中从不成熟走向完全成熟的过渡时期,在这个过渡期中,他们的实践范围在逐步扩大,逻辑抽象思维能力也在迅速加强,于是开始积极地用自己的内心去体验世界,觉得自己长大了,不愿再盲目地依从父母。他们力图摆脱对成人的依赖和追随,但现实又让他们产生不安全感。为了走出这种困境,多数青少年积极投入同龄人交往,但也有少部分人站在人群外观望,或不屑于与同龄人交往,唯我独尊;或害怕增加不安全感而紧张,从而转向自我内心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