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美国有200000例男性确诊为前列腺癌,超过了女性乳腺肿瘤,成为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这一年,前列腺癌造成了38000例死亡,成为美国癌症致死的第2位原因,仅次于肺癌。
男性在40岁出头时,前列腺癌的发生率开始增加,然后持续呈对数级增长,发病率的增长大约是年龄增长的108~109倍。
近年来,我国的前列腺癌的发病率也明显升高。长期以来,统计学者做了大量工作,以期寻找前列腺癌的病因或危险因素。
在过去几年中,这些流行病学研究终于有了一些眉目,前列腺癌的危险因素集中在3个主要方面:家族性、饮食和性激素。因此,在诊断患有前列腺癌后需注意以下问题。
86.不宜忽视对性功能的影响
雄性激素在前列腺肿瘤发生中起重要作用,已得到动物实验证据的支持。20世纪70年代,Noble应用给予睾酮的方法在一种大鼠中形成前列腺腺癌。后来,其他人员用不同的试验方法也形成了前列腺腺癌。
因此,目前针对前列腺癌患者治疗方法大部分都是通过减少体内雄激素水平来实现的。如①去势手术治疗,即手术切除双侧睾丸(90%~95%的睾酮由睾丸产生)。术后70%~80%的患者暂时取得效果。
②内分泌治疗。除睾丸产生雄激素以外,人类肾上腺甚至前列腺本身也可产生雄激素,采用抗雄激素药物抑制雄激素产生并在分子水平阻断雄激素与受体结合,这样就完全阻断雄激素对前列腺的作用。1996年Wysowski等报道,早期联合内分泌治疗无症状的前列腺转移癌,可提高生存期20个月。
男性的正常性活动包括性的兴奋(即性欲)、阴茎勃起、性交、性高潮和射精5个环节,这些过程的出现是一极其复杂的反射过程,有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循环系统、感觉器官及健康的精神、心理状态共同作用,通过健全的性器官来完成的。
前列腺癌患者的性活动普遍高于对照组,青春期开始比较早,初次性经历较晚。我国12个城市138例前列腺癌和650例对照组相比,结果显示首次遗精越早、对女性感兴趣的年龄越早、性交次数越频、有手淫习惯者前列腺癌危险性越大。说明性活动与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关系非常密切。
前列腺癌患者确诊后一旦开始治疗,由于雄性激素骤减,性欲的发动要借助睾丸分泌的雄激素——睾丸酮的作用。雄激素水平低下以及对疾病的忧郁和精神压力均会使患者性欲下降,还可影响患者的勃起功能。随着睾酮与其他性激素产生量的减少,即可导致需要更强的刺激来达到勃起。情欲高潮的强烈性、持续的时间和频率有减弱的趋势,且勃起也可能不挺直,无法完成性生活。除此之外,下次勃起所需要的时间间隔也会延长。
即便是行前列腺癌根治性切除术,也由于手术中可能损伤两侧支配阴茎海绵体勃起的盆腔神经丛,从而导致神经性阳萎。
因此,前列腺癌患者性生活不宜也无法较好完成,如过于强求反而由于性欲低下,阴茎无法勃起而导致自卑。但为了提高生活质量,增加夫妻感情,建议最好夫妻间以相互亲昵、相互爱抚为好。
87.不宜过多高脂饮食
据报道,日本男性前列腺癌的发生率是北美洲男性的1/30,但北美洲的日本移民在北美洲生活了一至二代后,其后裔的前列腺癌死亡率达到当地居民的1/2。这一现象提示我们。饮食和环境因素可能比遗传因素在前列腺癌发生中起更重要的作用。西方饮食富含动物脂肪、蛋白和精细糖类,而纤维素含量很少。东西方饮食习惯的差异可能是造成其前列腺癌发病率差异的原因之一。通过对饮食成分的研究发现,有些食物成分与前列腺癌危险因素的增加有关,而有些成分则与前列腺癌危险因素的减少有关。最近的研究焦点集中于脂肪及其亚成分的摄入,包括维生素A及其前体、维生素D代谢产物和植物雌激素等。到目前为止,探索饮食与前列腺癌相关性的覆盖范围最广的前瞻性研究是美国卫生执业人员随访研究,涉及40~75岁的男性47855例,均完成了一个有131项的饮食频率问卷。经过4年的随访,300例发生了前列腺癌;脂肪摄入最高的前4位男性比脂肪摄入最低的后4位,患前列腺癌的危险性增加80%;但这种关系只限于进展性前列腺癌患者,初步看与动物脂肪有关,尤其是肉类。而且高脂饮食也是导致心血管病高发的主要原因。因此,我们在饮食的选择上,要多选择含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较高食物,避免过多摄入高脂饮食。
88.不宜吃熏制食品
相信大多数人都吃过香肠、火腿、热狗、腊肉和培根等食品,由于其特殊的风味,而且又易于烹调与储存,因此常常是家庭必备的食物。你是否曾经想过,为什么这类食物都能保有美丽的红色或粉红色呢?主要是因为在加工这些肉类的过程中,放了硝酸盐这种保色剂,它除了能让食品有亮丽的色彩外,更重要的是能抑制肉毒杆菌的生长,使这些食品能被安心地储存、运送,不至于因为没有冷藏保存而造成致死的食物中毒。在食物中加入硝酸盐对人体本身并无毒害,只是添加于食物中的硝酸盐在储存、烹饪或进入人体后都可能转变成亚硝酸盐,而亚硝酸盐容易与含胺类的食物(如鱼、肉类)在胃中形成亚硝胺。因为亚硝胺已被证实为很强的致癌物质,所以亚硝胺进入体内将会对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
89.不宜吃烧焦和发霉的食品
在研究表明,在烧烤肉食时,食物中的油脂滴在木炭上会使木炭温度更高,产生的熏烟中含有稠环芳香族的化合物。经过无数的动物实验证实,这些化合物的确具有致癌性,在处理不当的烟熏牛排中,也可检测出许多稠环芳香族的致癌物质。而日本国立癌症研究中心曾经对加热处理过的食品做过系统的调查,结果发现当烹调的温度超过120℃时,鱼肉中会有致癌物质出现。主要原因是鱼肉中的蛋白质加热后可生成强力的突变原物质,而当烹饪的温度达150℃时,几乎所有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如豆类、豆腐、鱼类、鸡蛋、肉类等都有致癌物质出现。
一般说来,我们在烤肉时,不要选择含油量太多的肉,以避免肉中的油脂加速熏烟中致癌物质的形成,而且不要故意把肉烤得很焦再食用。因为烤焦的部分其蛋白质已过度受了热,非常容易形成致癌物质。若不小心将肉烤焦了,最好去除烤焦的部分再食用。
此外,烤肉时最好不要选用鱼类尤其是鱿鱼或鱼干,因为在高温时这些食物比其他肉类更容易产生致癌物质。因此,吃鱼肉时,尽量不要采用油炸或烧烤这两种高温的烹调方式。事实上,一般我们在家采用蒸、煮、炒、卤等烹调方式,其温度大多低于90℃,在这种温度下含蛋白质的食物是不会产生致癌物质的,因此大家不用过于担心了。
许多农作物在储存时会有发霉的现象,尤其是花生、玉米及谷类更是容易被黄曲霉菌所污染,而黄曲霉菌会分泌致癌性很强的黄曲霉素。在许多的动物实验中已经证明,黄曲霉素可以引发动物的肿瘤,还可以导致实验动物严重肝损害。我们在选择食物时也要予以避免。
90.不宜过量食用油炸食物
在所有的烹饪方式中,油炸食物所带来的香、酥、脆的口感是用其他烹调方式无法获得的,然而每当看到许多摊贩用的锅又黑又黏,用不断地冒着油泡的油炸着油条、鸡排或盐酥鸡等食物时,不禁让我们怀疑这些食物是否会对身体造成一些危害。
一般而言,植物油比动物油含有更多的不饱和脂肪酸,由于不饱和脂肪酸本身较不稳定,所以当高温油炸时更容易产生一些对身体有害的物质,因此,油炸食物时,植物油并不是很好的选择。当油炸食物本身含有许多水分时,会加速油脂的裂解反应。此外,我们若选用铁锅作为油炸的器皿,也会加重油脂的裂解。而当油炸的温度越高、时间越长,其油脂的裂解程度一定会越严重。
有学者曾经以化学物质先诱发实验雌鼠患乳腺肿瘤,再将它们分成两组,于肿瘤生成的促进期分别给老鼠喂食含炸油的饲料及含新鲜油的饲料,连续喂食240天,观察比较两组的肿瘤生成情况,以了解油炸饮食是否会促进老鼠乳腺肿瘤的生长。结果发现,被喂食炸油饲料的老鼠无论其肿瘤发生率、肿瘤的个数或是肿瘤的大小均高于对照组。综观上述研究,我们可以做一个推论,虽然油炸饮食并不至于直接引发癌症,但是,如果我们体内已经存在致癌因子或是已有癌症发生时,若再常常吃油炸食品则可能会促进癌症的发生或加重癌症病情。
事实上,家庭中制作的油炸食物所含劣变油脂的量并不高,油脂重复使用的情形并不多见。但若是购买街头饮食店所贩卖的油炸食物时,就应特别注意炸油的色泽不可太深。若发现油炸时会起许多油泡,则代表油已严重地变质了,所炸出来的食物就算多么可口也不要购买。
91.不宜偏食或嗜食
食物中的营养素,包括糖类、蛋白质、脂肪、维生素以及微量元素等。近年来也有学者认为,食物中的纤维素,也应该属于营养素。这些营养素各自都有独特的营养生理功能,在代谢过程中又相互密切联系,共同参与和调节生命活动。所谓营养摄食的多与少,实际是营养失调的表现。我们知道,营养素是构成食物的基本单位,任何一种食物不可能含有全部种类的营养素。
因此,人必须每天进食多种食物,以保证获得足够的营养素,这就是合理营养。所谓营养失调,可以理解为由于摄入食物的种类单调,引起各种营养成分的偏多或偏少,从而造成体内各种营养成分的比例不协调。近半个多世纪以来的科学研究表明,不适当的饮食习惯、不合理的营养方式是引起营养失调的重要原因。据统计,与营养失调有关系的癌症,占整个癌症中的1/3,甚至可接近半数。又据调查证实,女性癌症死亡率的50%以上,男性癌症死亡率的30%以上可能与营养素失衡有关。我国北京、天津和上海三地的食物脂肪量均已超过总热能30%以上,与此有关的癌症,如前列腺癌、结肠癌、直肠癌和乳腺癌的发病率均显着提高。因此,营养失调的表现,会给健康带来不良影响,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根据专家们长期观察和研究认为,绝大部分癌症是由不良生活习惯和外界环境导致的。生理学家告诉我们:人的肌体每分钟有数亿个细胞汰旧换新,需借助多种营养素代谢才能顺利进行。人类的疾病,多半是由于缺乏某些养料,或饮食失衡造成的,这就使癌症与饮食营养结下了不解之缘。长期的营养失调,再加上其他一些因素,癌症就有可能逐步形成。而正常细胞一旦癌变,由于其迅速、无序地生长方式,导致其需要更大、更多的营养物质,此时如若偏食、嗜食,则会加重营养失调,导致癌症的加重,以及身体体质的衰竭,丧失战胜癌症的基础。
92.不宜行剧烈运动
前列腺癌特点是局部及全身转移较早。有人对常规检查未发现肿瘤转移患者行手术治疗过程中,同时施行局部淋巴结清扫,发现B期已有7%侵犯局部淋巴结,C期大约50%的患者有局部淋巴结转移。前列腺癌转移主要通过淋巴与血液转移。其中血液转移主要发生在骨盆以及脊椎。前列腺癌主要转移到脊柱,一是经膀胱静脉丛逆向进入盆腔静脉所致。二是由前列腺癌细胞表达类胰岛素生长因子Ⅰ受体(IGFRI),是一种酪氨酸激酶受体,是其恶变和保持恶性表型所必需的。而骨髓是富含类胰岛素生长因子IGF的部位。
因此,如果前列腺癌患者出现脊椎转移而未发现,此时进行重体力活动,极易导致病理性骨折,严重时可导致截瘫,从而加重病情,导致不必要伤害。
同时,需要患者密切注意的是,有无腰骶部及骨盆持续性疼痛,疼痛在卧床时是否更为强烈,关节痛者在关节固定时是否减轻等症状。需定期行X线检查,骨扫描等,如有条件者可行目前最先进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检查,可在较X线光检查发现转移提前3个月至半年发现有无全身转移。
另外,前列腺癌患者,转移较早,且多向骨盆、椎骨转移。此时如若长时间骑自行车、骑马等活动,必然因剧烈颠簸,导致截瘫等严重后果。
93.不宜忽视前列腺癌早期检查
最近,美国癌症联合会(AJCC)和国际抗癌联盟(IUAC)在1992年TNM前列腺癌分期的基础上采用了一种新分类方法。
此举很有必要。因为现在的前列腺癌经常是不能触及、TRUS(经直肠超声)不能发现,但由PSA(前列腺特异抗原)发现了,如T1C期,这是一种早期前列腺癌,通过适当治疗很有可能使前列腺癌得到控制。T1C期与其他病理分期不同,大多数没有明显的肿块。移行区前部肿瘤很易被肛门指诊(DRE)和经直肠超声忽略;因而对不可解释的PSA升高的患者应进行选择性活检。据统计,此类肿瘤占前列腺癌根治性切除术的15%~22%;有资料表明还有上升趋势。
因此,对于年龄超过50岁患者每年行DRE、TRUS,特别是PSA检查显得非常重要。一旦上述检查发现异常,则多点前列腺穿刺活检就成为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