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西南概述
一、西南汉族的地理空间范围
西南位于中国西南部内陆地区,东起东经110°04′,西至东经79°28′,南起北纬21°06′,北到北纬34°04′;包括四川、云南、贵州三省和西藏自治区,面积达233万平方千米,占全国总面积的24.3%;人口19579.15万,其中汉族15975.11万人。
西南地区幅员辽阔,国境线长,地理条件复杂,其中四川盆地为我国四大盆地之一,西藏高原有“世界屋脊”之称。
(一)西南的行政区划
西南古为巴蜀、西南夷、羌戎之地,秦时设巴郡、蜀郡、黔中郡,汉屑益州、梁州和荆州;元属四川行省、云南行省和宣政院所辖乌思藏、纳里速、古鲁孙等三路宣慰使司地;明析四川、云南、湖广三省地置贵州布政使司,其他因之;清沿置四川、云南、贵州三省和西藏地方,民国循之;1965年成立西藏自治区,1997年析四川置重庆直辖市,其余未变。
据1995年版的《中国百科年鉴》统计的西南地区的行政区划和人口情况。
四川省有成都、重庆、自贡、攀枝花、泸州、德阳、绵阳、广元、遂宁、内江、乐山、万县、南充13个地级市,涪陵、宜宾、达川、巴中、雅安、黔江、广安7个地区及阿坝藏族羌族、甘孜藏族、凉山彝族3个自治州,22个县级市,144个县,8个自治县,45个县级区;人口11633.43万,其中汉族11067.56万人。
云南省有昆明、东川2个地级市,昭通、思茅、玉溪、曲靖、保山、丽江、临沧7个地区,楚雄彝族、红河哈尼族彝族、文山壮族苗族、西双版纳傣族、大理白族、德宏傣族景颇族、怒江傈僳族、迪庆藏族8个自治州,13个县级市,81个县,29个自治县,4个县级区;人口4095.06万,其中汉族2620.54万人。
贵州省有贵阳、六盘水2个地级市,遵义、安顺、毕节、铜仁4个地区,黔南布依族、黔东南苗族侗族、黔西南布依族苗族3个自治州,9个县级市,57个县,11个自治县,3个特区,6个县级区;人口3604.19万,其中汉族2278.76万人。
西藏自治区有拉萨1个地级市,日喀则、那曲、阿里、山南、昌都、林芝6个地区,1个县级市,76个县,1个县级区;人口246.47万,其中汉族8.25万人。
(二)西南的自然地理环境
西南地区的地势地形,总的呈现为西高东低、自西北向东南逐级下降的基本格局。其西部为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主体部分,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其中藏北高原的海拔更是平均高达4500米以上,并由此向四周倾斜,至藏南谷地、藏东峡谷和川西高原、滇西北迪庆高原一线,下降为3000~4000米。这一地区,面积约150万平方千米,大体上可称为西南的西部地区。在西南地区的东北部,为我国四大盆地之一的四川盆地及其周围地区,面积20余万平方千米,习惯上称为“巴蜀地区”或“成渝地区”。四川盆地的底部,海拔多在300~800米之间,主要由东部的平行岭谷、中部的方山丘陵和西部的成都平原三部分组成。其中,成都平原又称川西平原,面积约6000平方千米,为西南地区最大的平旷之地。由巴蜀地区往南,即为相互连为一体的云南、贵州两大高原。云贵高原在地理上属青藏高原向东南方向的延伸部分,海拔一般在1500~2500米,高原上地势起伏不平,山峦连绵不绝。群山怀抱之中,散布着数以千计、星星点点的山间小盆地,俗谓之“坝子”,较大的如云南的昆明、大理、曲靖、陆良、玉溪和贵州的贵阳、安顺、都匀、遵义等等。云贵高原的南部,则多为海拔15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河谷地带,位于滇东南河口县境内的中越边界界河红河、南溪河交汇处,海拔仅76.4米,为整个西南地区的最低点。
区内山脉,西部地区耸立着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唐古拉山、念青唐古拉山、可可西里山以及横断山等高大山系。其中喜马拉雅山主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为世界第一高峰和区内最高点。北部巴蜀地区的山脉,主要有环绕在四川盆地周围及其边缘地带的大巴山、巫山、岷山、邛崃山、大凉山等,海拔多在1000~3000米。南部滇黔地区的山脉,以滇西为最,计有属横断山系支脉的高黎贡山、怒山、云岭等,海拔一般达4000米以上,其余如位于滇、黔两省结合部的乌蒙山、滇西南的哀牢山、黔北的大娄山、黔东北的武陵山和黔东南的苗岭山区等等,海拔则自1100~4000米以上不等。
西南地区的水系,北部巴蜀地区,主要河流有长江及其支流岷江、沱江、嘉陵江、乌江、大渡河、青衣江、涪江等数十条。其中,长江干流自青海省蜿蜒南下流经川西高原进入滇西北,然后调头而上横贯四川盆地南部逶迤东去。区内河段自宜宾以上称金沙江,以下称长江,别名“川江”,至万县市境内奔泻于巫山山脉的崇山峻岭之中,形成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自然奇观。西部地区的水系与河流相对较为复杂,大体上分为内流区与外流区。内流区主要分布在藏北高原,河流一般较为短小,多由高山冰雪融化汇积而成,下游消失在荒漠之中或在低洼地带潴留成湖。外流河以雅鲁藏布江为着名,发源于藏西杰马央宗冰川,而后几乎横穿整个藏南谷地流往印度。此外,西部地区的外流河还有狮泉河。南部贵州境内主要河流属长江水系的有乌江及其支流清水江、猫跳河等,属珠江水系的则有南、北盘江,为珠江的两大干流。云南境内的主要河流有怒江、澜沧江、金沙江、元江和南盘江,其中元江、南盘江发源于省内,其余为过境河流,除金沙江、南盘江外,其他的都是流往境外东南亚诸国的国际河流。
西南湖泊众多,主要集中分布在两个地区:其一为藏北高原,合计达1000多个,水域面积近3万平方千米,多由附近高山冰雪融化而来的内流河汇集成湖,其中纳木错(藏语意为“天湖”)面积1920平方千米,为我国第二大咸水湖。其二为云南高原,计有大小湖泊40多个,水域面积1100余平方千米,较大的如滇池、洱海、抚仙湖、星云湖、阳宗海、程海、剑湖、异龙湖等等,大部分属金沙江、澜沧江、珠江三大水系,且均为淡水湖。其余如黔西北的草海、川西南的邛海以及滇、川交界处的泸沽湖等,也都是区内较大的湖泊。
四川的地形特点是:可分为东西两大部分,大致以阿坝、甘孜、凉山三个自治州的东界为分界线,东部为四川盆地,西部为川西高原。四川盆地面积约20万平方千米,是我国着名的外流盆地,因盆地中多紫红色砂、页岩,所以又名“红色盆地”,盆地四周为大凉山、邛崃山、大巴山、巫山及云贵高原上的大娄山等山脉环绕,海拔多在1000~3000米。峨眉山海拔3092米,耸立于盆地西南边缘,山势巍峨,峰峦挺秀,是我国名山之一。盆地底部北高南低,海拔300~600米,平原约占7%,丘陵约占52%,低山约占41%。川西高原一般海拔在300米以上,海拔4500米以上为万年雪山,大雪山主峰贡嘎山海拔7590米,是全省最高峰,本区峡谷纵列,雪山重叠。高原北部,是青藏高原主体的一部分,高原面相当完整,有大片沼泽、草地分布,富藏泥炭资源。高原南部属横断山区北段,山高谷深,岭谷相间,自西向东有金沙江、沙鲁里山、雅砻江、大雪山、大渡河、邛崃山等,岭谷高差向南逐渐增大,可达200米左右,会东至雷波附近的金沙江沿岸,达3000米以上,峡谷中森林广布,为本省主要林区。
四川境内河流除松潘草地各河注入黄河外,其余均属长江流域,长江是本省最大的河流,自青海玉树至本省宜宾一段称金沙江,长1918千米,是长江的上游;自宜宾至湖北省宜昌一段习惯上又称川江,长1020千米,其中从奉节至宜昌间一段又称峡江。长江自万县以下切穿巫山,造成西起奉节县白帝城附近的滟灏堆,东至宜昌市附近南津关,长达204千米的峡谷区,河道滩峡相间,两岸高峰壁立,形势极险,为世界着名的长江三峡——瞿塘峡、巫峡、西陵峡所在地。雅砻江又名小金沙江,是长江上游重要支流,源出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至攀枝花市东入长江,全长1187千米。嘉陵江、岷江、沱江和乌江为长江在四川盆地中的四大支流,分别自南北两侧注入长江,形成不对称的向心状水系。境内湖泊不多,以西昌的邛海为着名,湖水由溪河注入安宁河。湖区风光优美,土地肥沃。高山冰川地区有冰蚀湖,川东石灰岩地区丘陵上有许多溶蚀陷穴潴水而成的“天池”。
云南地处云贵高原,西部与青藏高原相接,其地形特点是:地势西北高,南部低,地形错综复杂,大致可分为滇东高原、滇西南高原、滇西高原和滇西北横断山高山峡谷等四区。滇东高原大致位于元江、礼社江接下关、剑川、丽江一线以东,是云贵高原的主体。北部山地一般海拔2000米左右,北高南低,高原地形比较完整。高原上石林、溶洞、伏流河等岩溶地形广泛分布,以路南石林最着名。滇西南高原大致位于元江、礼社江的西南,下关至保山一线的东南。高原面海拔1600米左右,被许多呈折扇状分布的河流切割成平顶的高山和陡狭的河谷,主要山脉有哀牢山、无量山等。山顶宽达数十千米,其上丘陵和盆地交错分布,高差约100米,较大的盆地有甸索塘、思茅、允景洪等。滇西高原位于怒江以西,营盘街以南。局部地区高原面保持比较完整,大部分地区由于东北-西南流向的河流发育,已被侵蚀成低山地形。盈江、陇川、瑞丽、潞西、畹町等地的河谷平原相当开阔。河流至边境附近始流下高原,形成峡谷。滇西北横断山高山峡谷,大致位于丽江、剑川、下关一线以西,巍山、保山、营盘街一线以北。海拔多在3000米以上,高山超过海拔5000米,山脉多南北向平行排列,山麓冲积扇和冲积锥广泛分布。在高黎贡山、碧罗雪山-怒山、云岭-点苍山、雪山、绵绵山之间夹有怒江、澜沧江、金沙江。河流穿过高山,常形成陡峻峡谷,谷底与山岭的相对高度多超过1000米。金沙江石鼓以下的大峡谷,两岸山岭拔立江面之上约3000米,为世界最雄伟的峡谷之一。境内河流多为入海河流的上游。怒山以东属太平洋水系,主要有金沙江、南盘江、元江和澜沧江;怒山以西属印度洋水系,主要有怒江和独龙江,东南部和石灰岩地区多伏流河,水系不发达。着名的湖泊有滇池、洱海、抚仙湖、程海等。
贵州的地形特点是地势西部较高,中部稍低,自中部向东面以颇为陡峻的坡度下降,岩石嶙峋的悬崖峭壁很多,是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东部边缘的一部分,大致可分为西部高原、中部山地高原和黔北山地三区。西部高原自西向东由咸宁县的海拔2200米降低到黔西县的1250米左右。高原面相当破碎,黔西地区高原面和谷底高差可达200~500米。赫章、威宁一带保存着比较平坦的高原面,相对高度50米左右。大方、水城一带多梁状山脊,顶部平缓,两侧陡峻,当地人称为“梁子”。区内的谷地和缓坡多已开垦。中部山地高原地面起伏较大。苗岭山地岭谷起伏,脉络不明显,山峰海拔在1100~1500米,是长江和珠江流域的分水岭。贵阳至安顺之间及遵义、都匀附近,有许多小型山间盆地和宽谷,当地称为“坝子”,是人烟稠密的农业地带。南部为石灰岩地区,有广泛的岩溶地形分布,岭谷起伏,很少平坝。黔北山地包括大娄山、武陵山等,大致为东北-西南走向,宽阔高峻的山岭间夹有盆地和低丘。大娄山一般海拔1500米左右,北坡陡急,下降为四川盆地,南坡比较平缓。山间盆地海拔在500米以下。娄山关形势险要,是黔、川交通孔道。境内河流多发源于西、中部,顺地势向北、东、南三面分流。河谷狭窄深切,河床坡度大,多瀑布、暗礁和险滩,水流急湍,水位暴涨暴落的现象明显。乌江是长江在本省的最大支流,流域占全省面积的十分之四,支流有猫跳河等。乌江上游流经石灰岩地区,多溶洞、伏流,中游穿行在大娄山、武陵山间,深切石灰岩层达一二百米,谷深水急、险滩相接。赤水河为长江支流,流经川黔两省边界西段,亦多险滩。南部河流流经石灰岩峰林区,河水多渗漏或潜入地下,成为伏流,以南盘江、北盘江为主要河流,北盘江支流打帮河上游的黄果树瀑布宽约20米,自50多米高的悬崖上直泻犀牛潭中,气势磅礴,是我国着名大瀑布之一。省内湖泊不多,多系沙石堵塞石灰岩盆地底部的落水洞而成,以西部的草海最大,面积约45平方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