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心得】本病常是虚、寒、湿、瘀互结,形成本虚标实之证。但肾阳亏虚是本病的关键。寒、湿、瘀等均因虚而留滞腰部,因此治疗本病应遵循《证治汇补·腰痛》的“治惟补肾为先,而后随邪所见以施治”的原则,注重补肾。二骨二仙汤就是针对肾阳亏虚这个根本而设,按补、湿、通的原则而立的以治本为主,标本兼顾的方剂。方中狗骨、羊骨、鹿角霜以脏养脏,补肾强筋壮骨,为方中的主药;仙茅、淫羊藿益肾壮阳,祛除风寒湿痹;狗脊、杜仲补肝肾,强筋骨,健腰脚;七叶莲祛风除湿,活血止痛,对各种类型的疼痛均有一定的镇痛效果;附片、白术温阳散寒除湿;防己利水化湿通络;三七、地龙活血通络、化瘀止痛;白芍、甘草缓急止痛。诸药合用,具有补肾壮腰、散寒除湿、活血止痛之功,故对肾阳亏虚型慢性腰痛收效甚佳。
【方剂出处】周菲菲,等.二骨二仙汤治疗肾阳虚腰痛196例.湖南中医杂志,2003,19(6):33
6.补肾强骨合剂
【药物组成】熟地黄12g,山药15g,山茱萸10g,淫羊藿12g,杜仲12g,补骨脂10g,巴戟天10g,菟丝子10g。
【随症加减】潮热、汗出者加牡蛎15g,五味子6g;心悸明显者加酸枣仁15g,远志6g;肾阳虚,形寒肢冷,腰膝冷痛者加仙茅10g;疼痛如刺,夜晚偏重属于气滞血瘀者加延胡索10g,赤芍10g,牛膝9g。
【治疗方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20剂为1个疗程。
【功效】滋肾阴、温肾阳、强筋止痛。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83例,服药最少12剂,最多63剂,均于治疗3个疗程后按上述标准评定,结果痊愈54例,显效23例,好转4例,无效2例(服药15剂自行停药),总有效率97.5%。
【经验心得】妇女绝经后,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骨量以每年2%~3%的速度丢失,易发生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而绝经后腰背部疼痛,是妇女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常见的早期症状。《黄帝内经》云:“腰为肾之府”“肾主骨生髓”,肾与骨的关系极为密切。《素问·痿论》中“肾虚骨痿”与现代医学所述的骨量减少,骨皮质变薄,骨小梁变细的骨质疏松症颇相似。根据中国传统医学“肾主骨”的理论,结合女性绝经后肾阴肾阳俱虚的病机特点,自拟补肾强骨合剂治疗绝经后腰痛。方中杜仲、补骨脂、巴戟天补肾阳,强筋骨;熟地黄、山茱萸补肾阴生精血;菟丝子、淫羊藿温补肾阳;山药健脾益气补后天。全方能滋肾阴,温肾阳,强筋骨,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之腰背疼痛疗效确切。
【方剂出处】王芝敏.补肾强骨合剂治疗绝经后腰痛83例小结.中医正骨,2003,15(5):25
7.独活桑寄生汤
【药物组成】独活、杜仲、牛膝、秦艽、防风、细辛各9g,桑寄生、生地黄、党参各12g,当归、川芎各12g,肉桂3g,甘草6g,柴胡9g。
【治疗方法】上药水煎200ml,每日2次,口服,1周为1个疗程,2个疗程间间隔3日,服药期间忌房事,辅以腰背肌功能锻炼。
【功效】补肾调肝、通络止痛。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36例,1个疗程后痊愈1人,好转12人,2个疗程后痊愈30人,1人中止治疗,余5人好转。其中随访7人,男4人,女3人,均无复发。
【经验心得】五更腰痛以腰痛不适定时而作为特征,以清晨3~4时为甚,辨证当属肾气不足腰痛范畴。36例患者中男性多性生活不节制,女性多为多胎或有流产史妇女,但单纯用补益中药难以奏效,有资料显示:人体阴阳气血随经络而运行不息,昼夜各随值时,循接如环无端,子后阴尽阳生,五更气交丑寅,适当风木司令,乃肝胆阳气初生之际,若其人肾气衰惫,阴阳交亏,肝胆生气不足,阳气无由宣达,风邪乘袭,内舍肝肾,以致当其经气交更之时,阴阳不相顺接,肾虚邪恋,故腰际痛处,肝郁不伸。故此类腰痛当补益之时佐以疏理肝气之品,柴胡是为首选。
【方剂出处】吴学文.独活桑寄生汤加味治疗五更腰痛36例.黑龙江中医药,2002,(6):22
8.腰舒汤
【药物组成】当归、党参、丹参、川牛膝、狗脊、桑寄生、熟地黄各10g,全蝎(研末吞服)3g,制川乌(先煎1h)6g。
【治疗方法】水煎3次,取汁合用,早、中、晚各1次,每日1剂,5剂为1个疗程,每疗程间隔2日。
【功效】补肾益气、活血通络。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108例,治愈87例,好转1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6.3%。
治验:王某,男,25岁。2000年5月诊。1年前因弯腰搬家具时扭伤腰部,以至腰痛牵扯左大腿前内侧疼痛,久治不愈。
左侧第3腰椎横突尖压痛明显,可触及条索状物,X线检查示左侧第3腰椎横突较右侧明显加长。给予腰舒汤,治疗1个疗程症状明显好转,3个疗程后痊愈,随访1年未见复发。
【经验心得】方中杜仲、桑寄生、狗脊为君药,以温补肝肾、强壮筋骨;熟地黄、当归、党参为臣药,以补气养血,补精填髓,同时助君药补益肾气;再佐以丹参、川牛膝以活血祛瘀,引血下行;全蝎、制川乌以通络止痛。全方药物多具温热之性,故佐以丹参以制他药温燥之性,又增强其活血补血之功。诸药合用,使正气旺、精血充、筋骨强、经络通、瘀血去。
【方剂出处】郭剑华,等.腰舒汤治疗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108例观察.实用中医药杂志,2003,19(8):407
9.地龙散
【药物组成】地龙12g,当归、苏木、桃仁、肉桂各10g,麻黄、黄柏各8g。
【随症加减】外伤后腰痛剧烈,活动明显受限者,去肉桂,加乳香、没药各6g;腰部沉僵酸痛,活动不利者,加薏苡仁30g,苍术8g,伸筋草20g;腰三横突末端有痛性结节者,加三棱10g,丹参15g;寒冷天气痛甚者,加细辛6g;痛引下肢者加牛膝10g。
【治疗方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7日为1个疗程。
【功效】活血化瘀、通经止痛。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40例,治愈32例,有效8例。服药最少4剂,最多18剂,平均11剂。
治验:王某,男,31岁。2003年11月7日初诊。患者腰部扭伤后疼痛3周,每遇劳累或寒冷天气加剧,曾局部封闭、推拿等治疗效果不佳,病人不愿接受手术治疗。现患者起坐转侧困难,仰俯受限,双侧腰三横突处均压痛,且可触及痛性结节,舌质暗苔薄白,边有瘀点,脉沉弦。X线片示:腰椎无异常。治宜活血化瘀,温经通络。处以地龙散加丹参15g,伸筋草20g,三棱10g,细辛6g。服5剂,疼痛大减,继服5剂,诸症悉除。
【经验心得】第3腰椎位于腰部的中心,其横突长且大,诸多筋膜、韧带、肌肉附其上,一旦损伤则局部出血、水肿、粘连,瘀血停于太阳经脉,不通则痛,正如《金匮翼》所说“瘀血腰痛者,闪挫及强力举重得之,盖腰者一身之要,屈伸仰府无不由之,若有损伤,则血脉滞,经络壅滞,令人卒痛不能转侧”。或病程迁延,瘀血留积局部,久聚不散,则形成痛性硬结,却因腰部气血不畅筋脉不舒,经络久闭,风寒湿之邪便乘虚侵袭。故治疗应以活血化瘀,温经通络为原则。《医宗金鉴》说:“伤损腰痛背痛之症,……瘀血留于太阳经中所致,宜地龙散。”地龙散为专治瘀在腰背之剂,方中地龙、当归、苏木、桃仁活血化瘀,通经散结;肉桂、麻黄温经通脉,引药入太阳;黄柏既能治血瘀之郁热,又可使辛温之麻、肉桂入里以散瘀;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奏瘀血得散,寒湿得除,经络通利,疼痛自消之功。
【方剂出处】冯德春,等.地龙散治疗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40例.河南中医,2006,26(7):47
10.药袋热敷法
【药物组成】威灵仙30g,伸筋草15g,透骨草15g,乳香15g,没药15g,桑枝10g,桂枝10g,生川乌10g,生草乌10g,牛膝20g,刘寄奴20g,艾叶15g。
【治疗方法】取上药2份,用适量米醋拌湿,分别装入2个布袋内,扎紧袋口,放入锅中蒸30min,取出后趁热将药袋置于腰三横突处(以不烫伤皮肤为度)。两包交替使用,每次1h,每日2次。每2包药可用3日,15日为1个疗程。
【功效】祛风除湿、活血通络。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60例,治愈33例,好转2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7%。
【经验心得】方中威灵仙祛风湿、通经络、消骨鲠,现临床上常用于治疗骨刺等疾病。伸筋草、透骨草具有祛风湿、舒筋活络的作用;乳香、没药活血行气、消肿止痛;桑枝、桂枝祛风通络、通利关节;生川乌、生草乌散寒止痛、祛风除湿;牛膝、刘寄奴补肝肾、强筋骨、活血通络;艾叶温经散寒。上药共用起到松解粘连、消炎止痛的作用。
【方剂出处】陈兵.威灵仙药袋热敷治疗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60例.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07,24(1):28
11.益骨汤加减
【药物组成】续断30g,淫羊藿20g,补骨脂15g,杜仲15g,熟地黄15g,丹参30g,牛膝12g,血竭6g,地龙30g。
【随症加减】阴虚口干者加生地黄、山茱萸、石斛等;阳虚者加仙茅、制附子;痛甚者加乳香、没药、延胡索等。
【治疗方法】每日1剂,水煎服。一般以4周为1个疗程。
连用3个疗程。服药期间,嘱患者适当进行功能锻炼。有压缩性骨折者,则可适当在床上做腰背肌和四肢的功能活动。
【功效】补肾益精、强筋健骨。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34例,治疗3个疗程后,显效18例,有效1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1.2%。
【经验心得】中医学认为本病属肾虚,肾虚则精血不足,骨失其濡养,骨髓空虚,以致骨质疏松。益骨汤以补肾为主,使肾精充盈则能生髓荣骨。方中续断、杜仲、补骨脂、淫羊藿等补肾精,使骨髓生化有源,骨骼得以濡养而强壮。多数妇女在绝经期常出现烦躁、易怒等阴虚火旺之证,故加养阴清火之药。方中丹参、血竭、牛膝等活血化瘀药,可改善微循环,补充矿物质,增加矿物质在骨中沉积。诸药并用,标本兼治,常收良效。
【方剂出处】姚新苗.益骨汤加减治疗骨质疏松性腰痛34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