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
花生为豆科植物花生的种子,又名落花生、落花参、番豆、地豆、落地生、地果、南京豆、唐人豆等,有些地方俗称“长生果”、“长寿果”。因其落地而结实于土中,故名落花生。落花生植株茎匍匐或直立,有棱,被茸毛。按茎的生长习性可分直立、蔓生等型。羽状复叶,小叶四枚。腋生总状花序,花黄色,受精后子房柄迅速伸长,钻入土中,子房在土中发育成茧状荚果;种子(花生仁)呈长圆、长卵、短圆等形,种皮有淡红、红、红紫等色。花生性喜高温干燥,不耐霜,适宜沙质土壤栽培。落花生在我国栽培极广,尤以黄河下游各地为最多,长江流域栽培也十分普遍。我国主要有普通型、多粒型、珍珠豆型、蜂腰型等四大类型。
花生是一种重要的农作物,特别是温暖地带。全世界平均年产量带壳花生在1770万吨,其中80%以上产于亚洲和非洲。
花生长于滋养补益,有助于延年益寿,所以民间又称为“长生果”,并且和黄豆一样被誉为“素中之荤”。花生的营养价值比粮食高,可与鸡蛋、牛奶、肉类等一些动物性食品媲美。它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和脂肪,特别是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很高,很适宜制造各种营养食品。
花生很大的一个作用是榨油。花生油是高质量的食用油,全世界2/3产量的花生是用于榨油,花生油占全世界食油产量的1/5,占印度油料作物的70%。花生的特殊香味主要来自它的油和油溶性成分。
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具体描述了落花生的生物习性,“引蔓开花,花落即生,名之曰落花生”。再早一些,唐代段成式的《西阳杂俎》中已有花生的记载。元代贾铭在《饮食须知》中说:“落花生,味甘,微苦,性平。”中医学认为,落花生性味甘,平,入脾、肺经,有补中益气、润肺和胃等功效。适用于脾虚少食、消瘦乏力或产后气血不足,及肺虚久咳、肠燥便秘或各种出血等症。《滇南本草》
说,落花生“炒用燥火行血,治一切腹内冷积肚疼”。《药性考》记载,落花生“生研用下痰,炒熟用开胃醒脾,滑肠,干咳者宜餐,滋燥润火”。《滇南本草图说》说,落花生“和脾,醒酒”。《本草备要》认为落花生“补脾润肺”。清代王士雄在《随息居饮食谱》中概括说,落花生“煮食甘平,润肺,解毒,化痰。炒食甘温,养胃,调气,耐饥”,并说,“有火者但宜煮食”。赵学敏的《本草纲目拾遗》中谓:
“人云服花生生痰。有一妇咳嗽痰多,医束手不治。(人)劝服花生,每日服二三两,渐觉稀少,不到半年服花生10千克,咳嗽与咳喘皆除,想亦从治之法也。”这样说来,花生对治疗咳嗽和去痰均有效。
现代营养学研究资料表明,花生的营养价值很高,每100克含水分7.3克,蛋白质24.6克,脂肪48.7克,糖类15.3克,粗纤维2.1克,灰分2克,钙36毫克,磷383毫克,铁2毫克,钾1004毫克,钠3.7毫克,铜0.68毫克,镁110毫克,锌1.79微克,硒4.5微克。另花生仁中含有胡萝卜素0.04毫克、维生素B11.07毫克。
维生素B20.11毫克,烟酸9.5毫克,维生素K100微克,维生素E2.93毫克,叶酸76微克,泛酸17毫克。还含三萜类皂苷、豆甾醇、菜油甾醇、胆固醇以及卵磷脂、生物碱、花生碱、甜菜碱、胆碱等活性成分。
现代医学研究提示,花生有降低血中胆固醇的作用。花生所含脂肪酸大部分为不饱和脂肪酸,达80%以上,这类不饱和脂肪酸具有降低胆固醇作用。临床观察中发现,食用花生油,可使肝内的胆固醇分解为胆汁酸,能促使其排泄增强。花生油不仅能降低胆固醇,还能预防中、老年人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发生。临床应用含有可降低胆固醇成分的花生外壳,加水煎煮后浓缩食用,结果表明,对冠心病、动脉硬化症、高血压等病症,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降低胆固醇也较明显。有资料报道,用花生外壳中的木质素,可制成一种既有甜味又不含糖的新兴药品——木糖醇,是糖尿病患者的最好营养品之一。临床制药业用壳煎水制成的降醇片,有降低血清胆固醇的功能,对动脉粥样硬化、高脂血症、冠心病、高血压病、糖尿病均有一定的疗效。
花生中钙含量极高,钙是构成人体骨骼的主要成分,故多食花生,可以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花生蛋白中含十多种人体所需的氨基酸,其中赖氨酸可使儿童提高智力,谷氨酸和天门冬氨酸可促使细胞发育和增强大脑的记忆能力。花生中所含有的儿茶素对人体具有很强的抗老化的作用,赖氨酸也是防止过早衰老的重要成分。常食花生,有益于人体延缓衰老,故花生又有“长生果”之称。
花生中含有丰富的脂肪油,可以起到润肺止咳的作用,常用于久咳气喘,咳痰带血等病症。
花生中的微量元素硒和另一种生物活性物质白藜芦醇可以防治肿瘤类疾病,同时也是降低血小板聚集、预防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上好食物。
花生衣中含有油脂和多种维生素,并含有使凝血时间缩短的物质,能对抗纤维蛋白的溶解,有促进骨髓制造血小板的功能,对多种出血性疾病,不但有止血的作用,而且对原发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对人体造血功能有益。花生中的维生素K有止血作用,花生红衣的止血作用比花生更是高50倍,对多种出血性疾病都有良好的止血功效。
花生油中含大量的亚油酸和维生素C,这种物质可使人体内胆固醇分解为胆汁酸排出体外,避免胆固醇在体内沉积,减少高胆固醇发病机会,能够防止冠心病和动脉硬化。花生中含有丰富的脂肪油和蛋白质,对产后乳汁不足者,有滋补气血,养血通乳作用。
花生纤维组织中的可溶性纤维被人体消化吸收时,会像海绵一样吸收液体和其他物质,然后膨胀成胶带体随粪便排出体外。当这些物体经过肠道时,与许多有害物质接触,吸取某些毒素,从而降低有害物质在体内的积存和所产生的毒性作用,减少肠癌发生的机会。
花生还有扶正补虚、醒脾和胃、润肺化痰、滋养调气、利水消肿、清咽止疟的作用。
友情提示:
花生是人们十分喜爱的食品,作为一种干果,在保健运用中,可炒可煮,亦可加工成糕点、酱菜、糖果等食品;花生仁亦可以生食,或浸泡在香醋中并加适量红糖腌渍后服食。由花生而制成的各类食品有上百种之多,花生还可以作为原料烹饪制作成精美的菜肴。
花生炒熟或油炸后,性质燥热,不宜多食。在花生的诸多吃法中以炖吃为最佳。这样既避免了营养素的破坏,又具有不温不火、口感潮润、入口好烂、易于消化的特点,老少皆宜。
花生连红衣与枣一起配合使用,可补虚,可止血,最适宜体虚者食用。
特别关爱:
中医认为,落花生较滋腻,凡体寒湿滞及肠滑便泄者不宜食用。
花生含脂肪酸成分较多,故一次不宜食入过多,以防滑肠腹泻等。
花生能增进血凝,促进血栓的形成,故患血黏度高或有血栓的人不宜食用。
对胆囊切除的人来说,花生宜慎食之,因为消化花生中的油脂需分泌大量胆汁,致使肝脏负担加重,甚至引起其他相关疾病。
还有一点要特别提醒,就是绝不要吃发霉的花生。霉变花生多是受了真菌的污染所致,其中以黄曲霉菌的污染最严重,它的代谢产物“黄曲霉毒素”为致癌物质,经常吃霉变花生米可引起肝脏癌变,导致肝癌。
胃溃疡或内脏有癌症者,不宜多食花生。
花生与毛蟹相克,不可同食,这是因为花生富含油脂,毛蟹性寒、冷利,二物同食,多则导致腹泻。
花生仁与黄瓜不可同食,这是因为黄瓜性味甘寒,花生仁多油脂,凡寒凉之物与油脂相遇,易增其润利之性,同食多食,易致泄泻。
骨折有瘀肿的患者不宜食花生,因为花生中有一种促凝血因子,此因子会使血瘀不散,有加重瘀肿的作用。
龙眼
龙眼肉,即桂圆肉,异名蜜脾、龙眼干,为无患子科常绿乔木植物龙眼的成熟果肉。
龙眼树在我国已有二千多年的栽培史,该树种延续至今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其果肉的美味。龙眼核果的假种皮呈乳白色,透明或半透明,内有黑褐色种子1颗,于7~10月果实成熟时采收。龙眼核果浑圆之状如传说中的龙眼一般,故美其名曰“龙眼”。又因其成熟、采收于桂花飘香时节,且其果肉浑厚而圆,故又俗称“桂圆肉”。龙眼的品种很多,我国就有400个栽培品种,由于一些地方长期沿用实生繁殖,不同地区的同一品种在种性上相差甚大,良莠不一。如冰糖肉、东壁等,是稀有名贵品种,不但品质好,而且较耐藏。泉州产的耐藏性也较好,贮藏50天,好果率达95%以上。在福建的一些品种中,如福眼、赤壳、水涨等不耐贮藏。可选用无病、无虫、无伤的果实在20℃以下的空调房中进行速冻(即在零下25℃速冻,在零下18℃贮藏)处理,能贮藏两年之久,基本上能保持新鲜龙眼的风味。由于鲜果易腐烂,龙眼肉入药多为加工制品,即于果实成熟时采摘,烘干或晒干,剥开果皮,取肉去核,晒至干爽不粘,入药名称为“龙眼肉”。明代画家宋珏在《荔枝谱》中曾对龙眼作了拟神的描述:龙眼“圆若骊珠,赤若金丸,肉似玻璃,核如黑漆,补精益髓,蠲渴扶肌,美颜色,润肌肤,种种功效,不可枚举。”李时珍曾说:“食品以荔枝为贵,资益则以龙眼为良,盖荔枝性热,龙眼性平也。”王士雄亦盛赞龙眼为“果中神品,老弱宜之”。民间还有“龙眼树下长寿叟,阿翁一夜发变乌”之美句。
我国历代医家对龙眼肉的食疗、药用价值评价很高。中医学认为,龙眼肉性味甘、温、归心、脾经,有补益心脾、养血安神功效。
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将其收载入药,并说桂圆肉“主安志,厌食,久服强魂魄,聪明”。《本草纲目》记载说,龙眼肉“开胃益脾,补虚长智”。《滇南本草》记载,龙眼肉“养血安神,长智敛汗,开胃益脾”。《本草求真》说得好:“龙眼气味甘温,多有似于大枣,但此甘味更重,润气尤多,于补气之中,更有补血之力。为心脾要药。”《药品化义》中记载:“龙眼,大补阴血,凡上部失血之后。入归脾汤同莲肉、芡实以补脾阴,使脾旺统血归经;如神思劳倦,心经血少,以此助生地、麦冬补养心血;又筋骨过劳,肝脏空虚,以此佐熟地、当归,滋肝补血。”清代名医家张锡纯说,龙眼“能滋生心血,兼能保合心气,能滋补脾血,兼能强健脾胃,故能治思虑过度,心脾两伤,或心虚怔忡,寝不或寐,或脾虚泄泻,或脾虚不能统血,致二便下血”。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龙眼肉营养丰富,每100克(干品)含水分26.9克,蛋白质5克,脂肪0.2克,糖类65.4克,热能283千卡,粗纤维0.6克,灰分1.9克,视黄醇106微克,生物素20微克,胡萝卜素0.02毫克,钙30毫克,磷118毫克,铁4.4毫克,维生素B10.01毫克,维生素B20.6毫克,烟酸2.5毫克,维生素C34毫克,并含钾392毫克,钠1.0毫克,镁98毫克、锌0.4微克、硒0.83微克、铜0.1毫克。
中医临证治疗气血两亏、头晕目眩、神疲乏力、心脾两虚、失眠健忘、心悸怔忡等,均可以龙眼肉配伍阿胶,或配伍莲子、酸枣仁,加水煎服,能获得较为显着的效果。
现代医学也证实了龙眼的食疗功效。
龙眼具有益气补血,增强记忆的功效。龙眼含丰富的葡萄糖、蔗糖及蛋白质等,含铁量也较高,可在提高热能、补充营养的同时,又能促进血红蛋白再生以补血。实验研究发现,龙眼肉除对全身有补益作用外,对脑细胞特别有益,能增强记忆,消除疲劳。
龙眼有安神定志的功效。龙眼肉含有大量的铁、钾等元素,能促进血红蛋白的再生以治疗因贫血造成的心悸、心慌、失眠、健忘。
龙眼中含烟酸高达2.5毫克(每100克)可用于治疗烟酸缺乏造成的皮炎、腹泻、痴呆,甚至精神失常等。
龙眼有养血安胎的功效。含铁及维生素B2较多,可减轻宫缩及下垂感,具有安胎作用,对孕妇及胎儿的发育有利。
龙眼有抗菌、抑制癌细胞的功效。动物实验表明,龙眼对jTC-26肿瘤抑制率90%以上,对癌细胞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临床给癌症患者口服龙眼粗制浸膏,症状改善90%,延长寿命效果约80%。龙眼水浸剂(1∶2)在试管内对奥杜盎小芽孢癣菌有抑制作用。
龙眼有降脂护心、延缓衰老的功效。龙眼肉可降血脂,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龙眼肉内含有能抑制使人衰老的一种黄蛋白酶,这种酶和机体的衰老有密切关系,即MAO-B的活性升高,可加速机体的老化过程。动物实验发现,龙眼肉提取液对小白鼠离体脑和肝的MAO-B活性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一些学者认为,龙眼肉可能成为潜在的具有MAO-B抑制活性的抗衰老食品。验证了梁代陶泓景在《名医别录》中指出的:龙眼肉久服,“轻身不老”的说法。
龙眼能抑制子宫癌细胞。经过许多国家对数百种天然食物进行抗癌研究,发现龙眼对于子宫癌细胞的抑制率超过90%,引起医学专家的关注。妇女更年期是妇科肿瘤易发阶段,适当地吃些龙眼有利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