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老人心动过缓时常需做阿托品试验,即静脉注射阿托品1~2mg,以便观察其心率变化,明确诊断。然而,阿托品具有解除迷走神经对心脏抑制的作用,使心率加速。因而有的老人在静脉注射阿托品后会出现心律失常,甚至发生心源性休克。所以,老人在接受阿托品注射试验时应谨慎,注射后还要多观察病情变化。
尿潴留:阿托品对内脏平滑肌有较强的松弛作用,可使膀胱尿肌张力下降,引起排尿困难。老年男性前列腺多增生肥大,腹壁松弛,如再用阿托品则很可能引起或加重尿潴留。因此,患有前列腺肥大的老人最好不用阿托品。
7.老人服用解热镇痛药有禁忌
(1)老人在服用解热镇痛药时,应注意脏器功能,如合并高血压、动脉硬化、肾功能减退等疾病时应慎用。必须使用时,剂量不宜过大,并在用药过程中检测肾功能。
(2)研究证实,服用解热镇痛药疗程长于3个月者,发生胃肠黏膜组织损伤的危险程度与疗程成正比。因此,服用解热镇痛药的时间不宜超过1周。
(3)伴有心脏病史者服用解热镇痛药后,发生胃肠黏膜组织损伤的危险性可增加80%,应慎用;而患有胃、十二脂肠溃疡者应不用。另外,对解热镇痛药过敏者、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儿童也应慎用。
(4)不宜与抗凝血药联合使用,否则会增加出血倾向,也不宜与糖皮质激素合用。
(5)同类解热镇痛药不宜联合使用,尤其是阿司匹林与布洛芬。因为大多数解热镇痛药之间都存在交叉变态反应:另外,联合使用更易引起出血。
(6)使用解热镇痛药期间不宜饮酒或饮用含乙醇的饮料。
(7)为了减少解热镇痛药对胃肠黏膜组织的刺激,大多数解热镇痛药应于餐69后服用。
8.老人慎服阿司匹林
发表在最近出版的《英国医学杂志》上的1份研究报告称,关于心脏病高危人群应该每天服用低剂量阿司匹林来预防心脏病发作的建议可能并不适用于老人。该研究报告说,肠胃出血或脑出血的危险可能会抵消少量服用阿司匹林所带来的益处。
研究人员分析了居住在澳大利亚维多利亚的2万名年龄为70~74岁之间的老年男性和女性的健康数据库,通过计算机运行该数据库,然后把每天服用阿司匹林的利与弊的临床试验结果输入到计算机中。
通过计算机模拟研究发现,服用少量阿司匹林可预防710名老人患心脏病,54名老人避免了卒中,但却有1071名老人出现肠胃出血,129名老人出现脑出血。
不过,是否服用阿司匹林对他们的寿命则没有影响。
已经有多项研究证实,阿司匹林有助于预防可导致梗死或卒中的血栓的形成,但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之一则是,长期服用会导致出血,出血部位因个人情况而有所不同。
目前,美国健康指南推荐:心血管和冠心病高危人群每天要服用小剂量的阿司匹林(75~150mg)。而该项研究则认为,迄今为止对老人来说,“应该抵抗这种盲目服用阿司匹林的诱惑”。
9.老人服降压药中警惕卒中
德国心血管病专家发表文章指出,老人出现高血压现象;如果不改善血液状态而简单地服用降压药,往往会导致大脑或四肢供血不足,严重时会导致卒中。所以,老人是否服用降压药或什么时候服用降压药,最好要注意自己的感觉。如果70岁的老人在血压高达170/80mmHg时,仍神清气爽,就大可不必非得把血压降到正常值120/80mmHg。
10.安眠药对老人弊大于利
小小的白色安眠药也许为不少老年失眠患者带来了福音,但加拿大最新的研究却并不这么认为。研究数据显示,安眠药在老人身上所带来的负面作用也许远大于其所带来的好处。
研究的分析数据来源于24次试验,涉及2417个60岁以上的老年失眠病例。
这些老人被分组给予安眠药及安慰剂以进行考查,观察疗效的时间不少于5个晚上。
基于大量的统计数据分析,安眠药确实比安慰剂更能改善睡眠质量、延长睡眠总时间及减少梦中惊醒的次数。但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成瘾性及脑健康研究中心的UsoaBusto博士指出,其实际效果并非太明显。
而与安慰剂相比,安眠镇静药所带来的不利因素却是相当显着的。Busto博士在英国医学杂志上着文指出,安眠镇静类药物极大可能造成思维迟钝及日间疲劳等症状,另外还可能会造成脑部的损伤。“虽然安眠镇静药确能改善老人的睡眠状况,但医师在临床治疗时应慎重选用”。老人的失眠症应更注重于物质方面的治疗,少依赖于药物。
第四节儿童用药
1.儿童用药安全先行
当孩子感冒发热时,为了让孩子能尽快好起来,很多家长都会买最贵的消炎药给孩子服用,这是不安全的。
消炎药的主要成分是抗生素,它只对细菌及部分微生物引起的疾病具有疗效,而对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的病毒性感冒、麻疹、伤风、腮腺炎、流感等疾病,使用抗生素其疗效则不明显。因此,在没有弄清病因之前就给孩子服用抗生素药物是很危险的。一方面增加了孩子产生药物过敏的概率,另一方面,滥用抗生素会使人体产生耐药性,有的服用后还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使医师难以正确诊断与治疗。
因此,专家指出:对于各种疾病来说,应采用针对性的治疗。孩子有病应去医院经医师诊断后,开出药方,这样在药的剂量和种类上都能有一个科学、正确的判断。孩子患了头痛脑热病,在医师的诊治下,还能预防一些较为严重的疾病对孩子所造成的危害,从很大程度上保障了孩子的用药安全。
2.儿童需慎用3类药
时下正逢冬季,儿童呼吸道疾病有所上升。医学专家提醒:儿童须慎重使用氨基糖苷类、氯霉素类、奎诺酮类3大类药品,以免因用药不当导致儿童脏器损伤,影响发育,甚至致死。
据有关医学专家介绍,儿童处于生长发育的特殊时期,尤其各种器官、免疫系统发育不全,属于低免疫人群。儿童易患呼吸道感染、消化系统感染等疾病。孩子一旦生病,不要自作主张给孩子服药。
儿童各脏器功能不成熟,易受损伤,对3大类药品须慎用或禁用:
一是氨基糖苷类,卫生部已明确规定6岁以下儿童禁止使用这类药品。比如庆大霉素、阿米卡星、链霉素等,这些药可导致儿童耳聋,还可能导致肾功能衰竭;二是氯霉素类。这类药现在临床使用很少,儿童使用这类药可能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灰婴综合征,使肝功能严重衰竭;三是喹诺酮类药。氟诺沙星、环丙沙星这类成人药物,建议给儿童基本不用或慎用,这类药可导致软骨发育障碍,影响儿童生长发育。
3.儿童用药常见的误区
误区一,滥用抗生素
多数家长对药学知识了解不多,孩子感冒发热时,便盲目使用抗生素。抗生素不是万能药,乱用抗生素不仅增加了病菌的耐药性,使药效越来越差,而且对肝、肾、听神经,甚至血液系统均可能有损害。
误区二,滥用退热止痛药
一般来讲,当小儿体温高于39℃时可使用退热药,而体温在39℃以下时(有高热抽搐病史的小儿除外)则不宜使用退热药,应采用降低室内温度,物理降温等方法。另外,退热药应根据需要临时使用1次,服药后应让孩子多饮水以利于出汗退热。
误区三,滥用维生素
不少药用维生素有一定的不良作用,尤其是脂溶性维生素,用量过大或过久可能造成体内蓄积而中毒。水溶性维生素虽较安全些,但也不可疏忽,如维生素C服用过多可诱发尿路结石、脆骨症等。
误区四,滥服补品
有些父母认为,既是补品越多越好,其实这样不但起不到促进孩子健康生长发育的目的,还会出现许多不良反应。儿童青少年时期只要保证合理的喂养和有规律的生活制度,根本用不着服用补品。
4.小孩误服药,急救要得法
儿童误服药物导致中毒,是年轻的父母们不容忽视的问题。专家介绍说,儿童不慎误服药物后,是否会带来严重的后果,关键在于家长能不能在第一时间给小孩做必要的紧急救助,以及救助的方法是否得当。
(1)误服毒性较小的药物:如果孩子误服的是一般性药物或剂量较少,如不良反应很小的普通中成药或维生素等,可让孩子多饮一些凉开水,使药物稀释并及时从尿中排出即可。
(2)误服毒性较大、无腐蚀性的药物:有的药物不良反应及毒性都较强。例如安眠药、解热镇痛药、避孕药等。如果孩子不慎误服了这类药,家长应该做如下处理:①先掰开孩子的嘴,看看嘴里有没有药片,若有,先把这些药片抠出来。②催吐。就是拿示指,送到孩子嗓子里面,压迫他的舌跟部,让孩子呕吐。要注意的是,如果用示指刺激咽部后,孩子不敏感,还可以用筷子,但是筷子比较硬,千万注意不要误伤了孩子。③洗胃:洗胃的方法是这样的,家长可给孩子服加少许盐的温开水50~100ml,喝完后再压迫舌根部。此种方法可以反复进行。
(3)误服毒性大、腐蚀性强的液体药物:一般情况下,如果误服强腐蚀性的液体,最好不要在家催吐和洗胃,因为这时候液体可能进入到胃里面,如果再催吐洗胃,可能会对消化道黏膜造成很严重的第二次伤害。但是如果家长能够准确地知道小孩子误服的是哪种性质的强腐蚀性液体的话,家长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对孩子进行急救。①误服强碱性药物:应立即服用食醋、柠檬汁、橘汁等,进行酸碱中和。②误服强酸性药物:可服用肥皂水、生蛋清,以减少刺激,保护胃黏膜。③误服碘酒:应饮用米汤、面汤等含淀粉的液体。反复进行催吐洗胃,直到呕出物无蓝色液体为止。
5.“小儿酌减”究意该减多少
近日,张某8个月的宝宝得了感冒,他急忙给宝宝服用速效伤风胶囊。但张某把胶囊说明看了个遍,那铝箔纸上只简单写着:“口服,一次2~3粒,3/d,儿童酌减。”是给孩子喂1粒?半粒?还是1/4粒?初为人父的张某着实摸不着北。
像张某遇到的这种情况,许多人可能都碰上过。那么“儿童酌减”到底该减多少呢?现介绍儿童常用的药量计算方法,在计算药量时应细致、耐心、准确。
按体重计算法:每日或每次剂量:体重千克(kg)×每千克(kg)需要量,此为常用方法,但碰上只有“儿童酌减”而无每千克(kg)体重的药量说明时就只能用下面的方法了。
(1)按成人量折算法:小儿剂量:2倍成人剂量×小儿体重[千克(kg)]÷100,此法适合1周岁以上的小儿,且较为简便。
(2)按年龄折算法:初生至1个月;成人剂量的1/18~1/14;1个月以上至6个月=成人剂量的1/14~1/17;6个月以上至1岁:成人剂量的1/7~1/5;1岁至2岁=成人剂量的1/5~1/4;2岁至4岁=成人剂量的1/4~1/3;4岁至6岁=成人剂量的1/3~2/5;6岁至9岁=成人剂量的2/5~1/2;9岁至14岁=成人剂量的1/2~2/3。
必须指出,按上述方法计算小儿用药剂量,一定要结合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来估计,如身体高矮胖瘦、体质强弱、有无过敏史等,且用药剂量宜偏小,间隔宜稍长。如果家长实在搞不清楚小儿需要服用的药量,不可盲目或想当然地给小儿服药,必须到医院请医师开处方用药。
6.如何为儿童选用咳嗽药
秋冬时节,不少儿童容易患咳嗽,有的家长便自行给孩子用治疗咳嗽的药,但是有时效果并不好,有的时候用药后病情反而更重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平常说的咳嗽药,实际上是包括镇咳药、祛痰药和平喘药三类。而引起咳嗽的原因是各种各样的,当小孩咳嗽时,要针对引起咳嗽的各种原因,经过分析对症下药,才能收到满意的效果。如感冒引起的咳嗽,是由于上呼吸道炎症的刺激,这时咳嗽对身体并无任何保护作用。因而用镇咳药将咳嗽止住对疾病有好处。但患气管炎、肺炎时,呼吸道上下都存有大量痰液。这时就不宜单独使用镇咳药,否则会因咳嗽停止将痰留于呼吸道内,使炎症扩散;一般应选用祛痰药,由于祛痰药有恶心、呕吐的副作用,所以孩子用量也不宜不宜大,最好在儿科医师的指导下服用。
7.小儿慎用的抗菌药物
氨基糖苷类药物:这类药物主要对第Ⅷ对脑神经的听神经和肾脏有一定毒性作用,可引起耳聋和肾脏损伤,尤其在长期大剂量用药时更容易发生。而且孩子年龄越小,发生损伤的概率越大。因此,不要轻易给孩子选用这类药物。常用药75物有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链霉素、新霉素、妥布霉素等。
四环素类药物:四环素类抗生素会沉积于幼儿的牙齿和骨骼中,对牙齿和骨骼造成损害,引起牙釉质发育不良,使牙齿黄染成棕色,甚至深灰色,俗称“四环素牙”,故8岁以下未换牙的儿童禁服这类药物。另外,长期或大剂量使用四环素时还可造成二重感染和维生素B和维生素K的缺乏。
磺胺类药物:磺胺类药物可在肝脏中乙酰化变为无效的乙酰磺胺,由肾脏排泄。但乙酰磺胺在尿液中的溶解度低,易在肾小管中析出结晶造成血尿、尿闭甚至引起肾衰竭,对肾脏具有一定的刺激和毒性作用。所以,孩子在服用这类药物时要一定多喝水。而新生儿、6个月以下的婴儿则不宜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