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对青年夫妇,新婚不久,丈夫仍然没改单身汉的特性,下班后自由自在,甚至与哥们儿通宵娱乐。妻子不满地批评他,他还大言不惭地说:“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我虽然很少陪你,没干家务,可心中爱你爱得像一团火。”妻子有些恼了,反驳道:“那你用不着回家了,去等我俩的感情长久吧。”她虽然说的是气话,用的却正是推至极端法。如果丈夫长久不回家,那等待他们的肯定是离婚。
有时为了维护对方的情面,不便直接点破,可利用诱导的方式,使对方自己作出结论,推翻自己的观点。
有这样一个事例:有一天,齐景公的爱马忽然病死了。景公十分生气,要将看管马的人处以肢解之刑。这时,晏婴正好在景公身边,他看到景公又犯了滥用刑罚的毛病,于是走下台去,左手提着犯人的头发、右手操刀,问景公说:“恕臣冒昧,主公可知古时候的圣人尧舜,在肢解犯人时,先从哪个部位开始呢?”景公一时语塞,因为圣人当然不可能把人处以肢解之刑。晏婴故意这么问,是为了制止景公错误的行为。
景公听从晏婴的谏言,没有肢解看管马的人,但怨气还是难消,就命令左右说:“把那个家伙抓进牢里!”晏婴一听,又对景公说:“那个人这样被抓进牢里,一定感到莫名其妙,下狱之前,先让我数说他的罪名吧!”
晏婴把看管马的人叫到面前说:“你仔细听着,你犯了三项重罪:第一项是工作不努力,连一匹马都没看守好;第二项是使主公最心爱的马死掉;第三项是由于爱马的死,使主公不得不杀死你。这件事如果宣扬出去,所有的责难将都集中在主公身上,诸侯听到这个消息,也会拿来当做笑柄。你就是犯了这些罪,所以才要被抓进牢里,现在听明白了没有?”
这件事推理到最后,是景公背负众人的责难,被诸侯耻笑。景公突然明白了自己的过错,他长叹一声:“夫子,放了他吧,放了他吧!别让他使寡人背负不仁的罪名。”无辜的看马人终于免掉了一场牢狱之灾。
在说话时,要善于抓住对方的一句话、一个比喻、一个结论,然后把它倒过来,去针对对方,把他本不想说的荒谬的话、不愿接受的结论用演绎的逻辑硬塞给他,叫他推辞不得,叫苦不迭,从而明白自己的谬误。
英国作家弗兰西斯·哈伯有一次出游,让他的随从刷一下靴子,但随从没有遵照执行。第二天哈伯问起,随从说:“刷了有什么用,路上都是泥,很快又沾上泥了。”哈伯吩咐立即出发,随从说:“我们还没有吃早饭呢。”哈伯立即回答:“吃了有什么用,很快又饿了。”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重视自己没有的东西,而忽视自己已有的事物,因此牢骚满腹。
有位青年就经常对自己的贫穷发牢骚。一位老人问:“你有如此丰厚的财富,为什么还发牢骚呢?”“在哪里?”青年着急地问。
老人并不急着回答,反倒说:“我老了,眼睛不好使。把你的一双眼睛给我,我给你100两银子好吗?”“不,我不能失去我的眼睛。”“好,那么你把一双手给我,我给你一袋金子好吗?”“不,没有了双手,我怎么过啊。”“看,最起码你有了比100两银子加一袋金子还昂贵的财富了。有一双眼睛,你可以学习;有一双手,你可以劳动。你看,这样你可以创造多少的财富啊!”老人微笑着说。
老人并没有直接告诉他有眼睛有手,可以创造财富,而是用提问的方式促使青年思考,从而推理出他拥有的昂贵财富。没有钱,并不代表没有财富!老人的提问和推理,使青年明白了自己的逻辑错误,猛然醒悟。
妙语趣谈过午不食
有一次,宋文帝在宫中设斋宴请佛教高僧。为显示皇家气派,宋文帝下诏御膳房,品种要多,味道要鲜。这一下,可忙坏了御膳房的厨师们,从每一片菜叶到每一个汤,都精选细做,从清早一直忙到中午。
宋文帝非常高兴,饭菜都上桌后,又来了一段简洁的“祝斋词”。然后,拿起筷子,指着桌上的饭菜说:“众位大师,请!”众僧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端坐如故,没有一个人动筷。
宋文帝以为自己声音小,僧人没有听见,于是又大声说了一遍。可众僧仍然端坐不动。
宋文帝感到奇怪,心想:“出了什么事了?”他离席来到一个僧人面前问:“请问大师,诸位为何不用斋饭?”那和尚站起来说:“陛下的盛情,我们心领了。佛门清规,过午不食。”
“哦!原来是这样。”宋文帝抬头看了看太阳,刚刚偏西一点,于是笑着劝道:“现在仍可以算日中嘛!来来来,快快快!”众僧依旧端坐不动。
正当文帝为难之时,一个僧人挺身站起,打破了尴尬局面。那个僧人说:“太阳挂在天上,现在天子说太阳刚到正中午,怎么能说不是正中呢?”边说边拿起筷子吃了起来。其他僧众,早就饿了,又见满桌佳肴,芳香扑鼻,听他这么一说,就不顾一切地大吃起来。
带头用斋的和尚运用天子说的话,来证明此刻是中午,所以可以用斋。一句话既解了文帝之围,又维护了佛门戒律,还使众僧饱餐了一顿,可谓一举三得。这就是巧用逻辑的绝妙之处。
打破逻辑,出其不意地取胜
每个人都有一些思维定式。有些思维模式已经自然而然地成了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因而不被人们关注。因此,如果说话时能够打破惯常的逻辑,攻人不备,出其不意,往往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有一些思维定式,如果说话时能够打破惯常的逻辑,攻人不备,出其不意,往往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从前有个将军,有很多人都反对他的“软弱”外交,其中也有不少过激派分子,指名道姓说他是叛徒,扬言要在上阵之前取他的首级以壮军威。
有一天,这些过激派分子拥向将军官邸,凶神恶煞地要求与他见面。他们是抱着必死的决心来的,如果将军不采纳他们的意见,他们准备拔刀相见。所以,他们个个都满脸杀气。
传话的人见了,大吃一惊,连忙把情形告诉将军。当时将军正在吃饭,只是淡淡地吩咐传话人说:“我知道啦!请他们先等我一会儿吧!”他从容不迫地把饭吃完,让过激派分子们等了大约一个小时。
一见面,将军不等对方开口,便问道:“你们在出门以前,有没有先照照镜子?”由于问得有些莫名其妙,过激派分子们个个都被问得目瞪口呆。将军这一招,完全出乎他们所料。但是对方也不愿意示弱,便装腔作势地顶回去说:“照镜子干什么?”
于是,将军用最大的嗓门斥责说:“笨蛋!回家去照照镜子再来吧!看看你们自己,脸色苍白,而且还不停地发抖!像你们这些没有胆量,连脚跟都站不稳的家伙,能做什么事?滚,你们都给我滚回去!”过激分子们被将军当头棒喝的气势压倒了,没有人敢吭一声。来时的气势早已消失无影,一个接着一个,夹着尾巴退了出去。
在处理这件事时,这位将军完全打破了常人的逻辑。他先用一个小时的时间消磨对方的锐气,再突然问出一个怪问题,把大家的注意力吸引到问题上来,忘了最初来这儿的目的,最后当头棒喝,压倒他们的气势。气势没了,来这儿兴师问罪的人就只好灰溜溜地走了。
还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个财主,特别吝啬,到了年底不想给佣人工钱。于是,他传话下去说,谁能讲一件事,叫他认为是假的,他就给谁工钱,而且还赏银100两。很多人觉得,这还不容易?于是使劲瞎吹,但是,任凭这些人怎样吹牛胡说,财主都说是真的。
看门人说:“我家有只花猫,早上蓝眼睛,中午红眼睛,晚上绿眼睛,平时眼睛里五颜六色。”财主眯着眼笑笑说:“是真的。”
小丫头说:“我家有只黑母鸡,第一天下1个鸡蛋,第二天下2个鸡蛋,第三天下3个鸡蛋,一个月下来差不多500个鸡蛋。”财主依然眯着眼笑笑说:“是真的。要是我也有这样一只鸡就好了。”
奶妈说:“我爹临死前说我家和你家是亲戚,我和你奶奶同辈,按理说你还得管我叫姑奶奶。我爹还说,当年你爷爷借我家500两银子,说是……”还没等奶妈说完,财主大喝一声“你胡说!哪有这等事!”
奶妈急忙说:“老爷,您说我是胡说,那就请您把工钱和100两赏银发给我。”
财主只关心自己的金钱,所以和他的金钱没关系的事他都会矢口否认。奶妈最了解财主,她知道财主此举只是想赖工钱。于是,奶妈出其不意地说财主的爷爷曾借过她家的钱,一下子打破了财主只说“是真的”的思维定式,财主一时转不过弯来,才脱口而出“你胡说”三字,奶妈也因此争得了自己应得的利益。当然,与此同时,奶妈还自称是财主的姑奶奶,成了财主的长辈,占了财主的便宜。
智慧妙语摸清对方思维脉络巧说话
袁世凯窃取了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权力后,每天都在做着皇帝梦。
有一天,他正是睡觉时,一位侍婢正好端来参汤,准备供袁世凯醒后进补,谁知不小心将玉碗打碎了。婢女白知大祸临头,吓得脸色苍白。因为这只玉碗是袁世凯在朝鲜王宫获得的宝贝。过去慈禧太后他都不愿用来孝敬,现在被自己打碎了,这一定是死罪难逃了。
正当这时,袁世凯醒了,他一看见玉碗被打得粉碎,气得脸色发紫。这时,已经冷静下来的侍婢想反正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于是跪倒哭诉道:“不是小人之过,实在是有下情不敢上达。”袁世凯骂道:“有什么话,快说。”侍婢说:“小人端参汤进来,看见床上躺的不是大总统。”“混账东西!床上不是我,是谁?”袁世凯以为侍婢已经被吓糊涂了。
侍婢接着说:“床上……床上……床上躺着的是一条五爪大金龙!”
袁世凯听她如此一说,以为自己是真龙转世,登上梦寐以求的皇帝宝座,看来顺理成章了。想到这里,顿时一股喜流从心中涌起,怒气全消了,情不自禁地拿出一叠钞票为婢女压惊。
这个婢女正是看透了袁世凯想当皇帝的心思,并顺着他的思路巧言诡辩,才使她的话一语中的,在生死存亡关头,不仅免了杀身之罪,还得了大笔的奖赏。